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疏通文字。2了解作者与“骈句”的常识。3把握文意二)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中体会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2在谈论分析、 鉴赏品评中体会本文写景的方式及作用, 体悟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体会作者“乐”和“醉”的真正内涵,引导学生学会乐观、豁达。 教学点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如“也” 、“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2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思想。二)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讲述法2诵读鉴赏法3讨论分析法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文朗读磁带等。二)素材准备
2、作者与醉翁亭相关图片,及文字素材等。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结构与方法第 1 课时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一篇古文。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 被贬到滁州 (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这与平日的游山玩水不同。 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 况下, 却为我们留下了 “官民同乐” 的佳篇。 作者在赏景自适中所展露的乐观、 豁达的胸襟, 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此外, 欧阳修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是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成就很高。 他的文章平易晓畅, 委婉多姿, 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今 天我们就通过他的醉翁亭记来学习他的“文” ,同时也学习他的“人” 。新课讲
3、授)投影显示:、作者与写作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 属江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很高成 就,在历史学和考据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他同时也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 之一。著有六一词一卷、 六一诗话一卷、 毛诗本义 、新唐书、新五代史 、集 古录、洛阳牡丹记 、归田录等。2写作背景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 心情郁闷, 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 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 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
4、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 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二、疏通字词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正音:1注音滁霏(2虚词)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辄( ) ) 暝( ) 洌(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偻( ) 朝( )表并列,如:泉香而酒洌表承接,如: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修饰,如:杂然而前陈者4)表转折,如:而不知人之乐表陈述,如:环滁皆山也表肯定,如:山之僧智仙也
5、表感叹,如:在乎山水之间也三、整体感知(板书)让学生诵读14段,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1 段落释义。1 )第 1 自然段: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太守自谓也: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 “醉翁”)来命名。饮少辄醉:辄,就。故自号日醉翁也: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2)第 2 自然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若夫,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3)第 3 自然段: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 负着东西的人。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提携,拉着手行走,这
7、里指被拉着手 走路的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 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交错,交互错杂。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4)第 4 自然段: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
8、上下,树上树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其乐, 乐他所乐的事情, 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 第一个“乐” 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2段落剖析。学生集体诵读,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分析: 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 醉翁亭建在滁州西 南树木茂盛,深幽秀丽的琅琊山间酿泉边上;亭是山僧智仙修建的,亭名是自号“醉翁” 情怡山水的太守定的。2)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分析: 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 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 诸峰中的琅琊
9、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3)第 2 段包含几层意思?本段描写山寺朝暮、四时之景,采用什么方式?分析:本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 “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瞑” 也采用这种方式。分写,由春到冬, 出”;总收,“山间之四时也” 。采用先分别描写, 后总收说明的方式。 分写, 从早到晚, ;总收,“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描写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分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若夫日出四时也。 ”写山间朝暮、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景色。“朝而往无穷也。 ”写太守来此,无论春夏秋冬,都能欣赏“山水之乐” ,其乐趣 无穷无尽。4)第 3 段包含
10、几层意思?分析:本段包含两层意思:“至于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来此游山赏景一路上的欢快情景。“临溪而渔太守醉也。”描写太守与众宾客在此食野味,品冽酒,戏射下棋的“宴酣之乐”。5)这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分析:上段写太守观赏四时不同之景“而乐亦无穷” ,写了太守之乐的一因。这段写太 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 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 之乐的另一因。(欧阳修在滁州写的另一文 丰乐亭记 中有言:“夫宣上恩德, 以与民共乐, 刺史之事也。 ”)6)这个结束段写了两个重要内容,是什么?分析:这两个重要内容是:太守自有为人所不知之乐,此即第3段所写的观
11、赏山间四时之景之乐,所写的见到滁人游山、与众宾客宴酣之乐。这个内容是全文主旨所在。尤其是第4段太守就是庐陵的欧阳修。 篇末点出文中主人公太守即文章作者本人, 本文并非泛写山水,虚拟故事,而实乃欧阳修谪居滁州的生活、思想的写照。至此,读者可知3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分析:本文抒写了作者“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四、课堂小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交代了醉翁亭的由来,描绘了山寺朝暮、四时之景, 穿始终,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乐观、豁达情怀。乐”字贯课堂导入)第 2 课时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所抒发的 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
12、旷达情怀。 这节课, 我们从文章的一些难点入手, 层内涵及写作上的特点。“与民共乐”的 具体剖析文章的深、难点剖析(板书)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的主旨,那么,应该用哪个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用“乐”字。2作者在文中都写出了谁之“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4作者对滁州百姓之乐是如何描绘的?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5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
13、:太守以“与民同乐”为其政治理想。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 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 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 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6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的含义?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太守之乐其乐” 乃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 既包含娱情 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7如何理解文中作者的“醉”与“乐” ,这对表达文章主题有何作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醉”与“乐”是
14、统一的, “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 ,正是为了写“乐” 。 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 ,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到全文结尾处,却用“太守醉”来 结束全文。这样,作者就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 勾出全文的主旨。二、写法探究(投影显示)1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在不同景色时的写作顺序是不一样的:从远到近:写亭的环境。从早到晚(先分后总) :写山间之朝暮。从春到冬(先分后总) :写山间之四时。从外到内,写宴饮场面。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
15、又用“水声 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 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 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 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 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此可见,本文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3本文语言上有何特色?本文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谴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 美,又有
16、音乐美。、“水落石出”发展成首先,高度概括,含义丰富。如,作者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为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其引申义不断得到发挥。其次,凝练精粹,晶莹润畅。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暝。”两句就该亏殆尽。字,使文章流畅再次,抑扬抗坠,铿锵悦耳。本文语言一大特色就是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 句,特别是使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 25个“而” 优美,从容婉转。三、课文总结“醉”是表象,都暗寓着一个在这篇文章中,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 “乐”是实质,写“醉” ,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 “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 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作者行文之处都旨在表现“与民同乐”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 全文,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 主旨。“进则为政”,“退则赏景自适,与民同乐” 。作者的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灯具行业的新材料创新应用考核试卷
- 畜牧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分析考核试卷
- 海洋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研究考核试卷
- 拍卖行业商业模式创新趋势考核试卷
- 灌溉技术对灌溉作物生长环境的影响考核试卷
- 广播发射机用rf信号发射器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源在制药工业的替代研究考核试卷
- 河北省定州名校2025届高三年级下学期四调考试数学试题
- 玉石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考核试卷
- 汽车租赁服务投标方案
-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报告表
- 物业服务费用收支情况明细表
- 梅克尔憩室护理查房课件
- 六年级数学下册《连等式》专项练习
- 办公室防火制度
- 好书推荐读书分享名著导读童年PPT
- 无锡诺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及销售放射性药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计算机视觉40例从入门到深度学习OpenCV Python
- 铁路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单选、多选、判断)
- 07FK02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