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_第1页
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_第2页
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_第3页
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_第4页
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之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 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发展既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任务的科 学把握,也是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走出当前发展困境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 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地推进“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极为重 要的战略意义。一、“四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四化”

2、之间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互融互包、相互促进,要推 进“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就要认清和把握“四化”的内在关联。(一新型工业化是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 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人力资源、资本、生产、消费等向城镇集中的大趋势。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所带 来的产业竞争力增强、资源与环境的相协调、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等,又加快了城镇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体 系的完善,更进一步促进了人与城镇的内在融合和互动。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新型工业化作为 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其推动了产业由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向知识密集为主转变,创造了信息技术发展的 巨大需求,为信

3、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工业化既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技 术条件和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新型工业化所带来的技术和运作模式的持续进步,推动着农业现代化 向纵深发展。(二信息化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引擎。信息化是工业化后期必然出现的演进 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提高了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要素利用率,加快了以结构 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等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同时,信息化对各类信息装备和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也为 新型工业化拓展了发展空间。信息技术在城镇生产、生活、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 既能为城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又能推动城镇内部

4、实现网络化和一体化,提升和整合城镇功能,改善城镇 产业和就业结构,提高居民素质,是城镇化的加速器。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信息技术能 够打通市场、政府、企业、农户等各个环节,串起生产、销售、管理、服务全过程,使产业流程更加智能,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三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载体。城镇化对要素的聚集过程为工业化提 供了发展条件,而新型城镇化所催生的城镇的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技术创新“软硬”环境的改善以及人 力资源发展体系的完善等更为新型工业化创造了需求、提供了载体。以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代 表的信息化,需要稳定的平台和巨大的空间,而城镇化推动的要素聚集以

5、及城镇内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 信息技术和产品产生的巨大需求,都为信息化提供了发展空间。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人口的持续转移、新 技术的不断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发展条件和形成了倒逼机制。同时城镇地区对农产品的多品种、高质 量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基础。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劳动生 产率的持续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所带来的非农产业从农业中独立和农村剩 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两大趋势,不仅能为工业化提供原材料供给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而 且能为城镇化所需

6、的人口和生产要素的空间聚集提供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对农机、农药、 化肥等大幅增加的需求,农民收入提高刺激的消费需求,都为工业产品、城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 机会。此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其所必须的新思路、新技术以及和新的管理方式、经营模式, 都可为信息化提供广阔的平台和足够的空间。二、当前“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年的发展已经使我国取得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跨越的显著成绩,但是发展 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依然问题突出。(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缺乏良性互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互融互包、协同推进的 过程, 单一的侧重一方或

7、者工业与城镇“两张皮式”的发展, 都会阻碍二者的发展。 受既有政绩考核机制、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大规模造城运动、无序产业发展和盲目招商引资等 问题,都使得“产与城”和“城与人”在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上缺乏协调可能性和进一步拓展空间。近几 年来,部分地区出现的“死城”与“睡城”、中心城市的拥堵和雾霾等现象,都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缺乏良 性互动的具体表现。(二“人的城镇化”未得到充分体现。“人的城镇化”本质在于人能够在城镇生产、生活和发展, 而现实情况是“人的城镇化进程”相对落后。农民工进城虽然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是受制于现 有户籍、 医疗、 社保等制度的限制, 大量

8、农民工仍然处于“半城镇化”。 依靠土地财政为支撑的大规模“造 城运动”造成的过高房价,又推高了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成本。同时,部分地区的城 镇产业空心化,既使得大城市人口过度拥挤,又使得县城和小城镇无力实现“人的城镇化”。近年来农村 进城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在大城市工作”、“家人在县城生活”、“农村留地养老”就是这一问题的具体 表现。(三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实施的“重工业和重城市”的发展战略, 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和惯性发展趋势使得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带动和反哺效应并未真正 体现。工业化过程中粗放高碳的增长方式,造成的环境恶化、土地资源浪费等问

9、题也使得农业现代化的生 产环境呈现整体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教育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由传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吸引了大量优质高素质 或有潜力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更加剧了农业现代化的滞 后。(四信息化与“三化”的融合不够、互动不足。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 合、 互动发展的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或者信息产业的发展来解决生产、 生活、 社会管理等各领域的各种问题。 受制于认识不够、研发投入不足、相关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奇缺等因素影响,工业化和 农业现

10、代化进程中,信息化仍处于局部应用阶段,与二者整体的发展融合程度不高、良性互动不够。就其 与城镇化的融合互动来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较滞后,城镇发展各相关领域的跨领域信息共享和联动并 未真正实现,城镇居民生活涉及的医疗、社保、安全等社会管理服务也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三、“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所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四化”的内涵、内在关联、存在的问题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四化”发展是一个深度融合、整体互 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多种关系,其中最主要在于处理好与市场、政府、人的关系。(一“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与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关系。十八届三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

11、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市场是配置资源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决定性机制和主要制度安排,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 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等资源的充分有效流动,人力资源、产业 资本、 土地资源、 技术与模式创新等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 从本质上而言都由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 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四化”进程的快与慢、方向的对与错、发展前景的远 期与短期以及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协调与失调。(二“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过程

12、,虽然 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市场所固有的一些缺陷以及市场配置所需的环境塑造都离不开政府治理的科学 参与。处理政府治理与“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关系重点在于两个核心问题即“宏观引导”和“环 境塑造”。就“宏观引导”而言,就是要通过综合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 持等有效措施,克服市场的不足和促进资源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与流动。就“环境塑造”而言,就是要通 过不断完善法律和法规体系、不择不扣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更深入的 推动收入分配更趋合理和公平等方式,为“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和谐氛围。 (三“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

13、展与人民共享发展果实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人民幸福更是我国发展所不懈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核心。无论是新型 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要实现的资源与环境相协调、 人民收入加快提升等高级阶段的特征, 还是城镇化深度发展所强调的“人的城镇化”, 都从发展的目标上指明了前进方向。 另一方面, 人民是“四化”进程的参与者,“四化”进程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合理分配重点在于发展果实的如 何分配,发展果实分配的合理与否更决定着参与者的投入程度。同时发展果实的合理分配还能刺激各种需 求,从而更进一步推动“四化”进程。因此,“四化”进程与

14、人民是否能合理的分享发展果实密不可分。 四、政策建议“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着力“原则、互动、融合、人、改革”五个方 面多管并下、打好组合拳。(一以“尊重规律、推进改革、以人为本”为核心原则,科学有效实现“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 展。“四化”要实现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必须坚持把“把握规律、推进改革、以人为本”三个原则始终贯 穿于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之中。一是“把握规律”。既要把握“四化”各自自身发展与深度融合、互动发 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脉络, 科学有效且“按图索骥”的推动“四化”融合互动, 也要把握好与经济、 社会、 生态、人的发展规律的契合程度,找准与现实发展状况的结合点

15、,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且驱避兴利的推动 融合互动。二是“推进改革”。工业化与城镇化缺乏良性互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归根到底都是改革问题。要正确处理与市场、政府的关系,通过推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 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政府治理体制改革“两大方向的改革”,拆除妨 碍“四化”融合互动的樊篱,以改革铺就“四化”融合互动的新路。三是“以人为本”。人既是“四化” 历史进程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更是“四化”成果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四化”要实现深度融合、互动发展 必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作为各项工作的价值核心。(二以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

16、动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产业 与城镇的融合互动关键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产业发展是否能与城镇发展互惠、融合、共荣。一 是立足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多向互动,着力使“主导(特色产业区配套产业区工业园区 特色(配套产业点”的产业布局与“中心城市城区县城城区城郊镇街功能型镇街”的城镇布局, 实现有机融合和梯级联动,努力形成产业分工协作严密、城镇功能衔接紧密、产业与城镇深度融合的良性 互动格局。二是以“产城和产镇融合”深化中心城市与县城、城区与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和农业发展区与 服务业集聚区、镇街与周边限制开发区域的协同发展,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

17、实 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优化整合,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空间。三是依托工业化与城镇化带来的辐射效应以及 产业与城镇良性互动形成的增长潜力,通过健全土地流转体制机制、完善农业合作社公司化运营、发展现 代农业产业集群等方式,加速资本、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作为工业化、城 镇化、 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因子和黏合剂, 加快现代物流、 科技服务、 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流通、 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产业与城镇融合互动。(三以信息化与“三化”的深度融合为有效助推,加快推进“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一是推 进信息化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产品和装备智能化、

18、产业链智能化提升、中小企业智能化支持与服 务公共平台建设等工程,建设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 , 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产业链 的整合延伸。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运用实施资源计划体系(ERP 、生产制造执行体系(MES 、 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PCS 等管理手段和工具,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生产制造、产业链协作等能力 的全面升级。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覆盖广泛、内容全面的农业科研信 息网络、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基础数据库等形式,加快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化平台。积极推进信 息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研发中的应用,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三

19、是加快推进信息化 与城镇化的融合互动。大力实施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务系统等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的 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等的加速创新和应用普及, 将智慧城市、 数字乡镇等新理念引入城镇发展 , 积极寻求城镇化的最佳发展模式。四是立足自主创新 , 以突破瓶颈和满足 应用为着力点 , 推进信息产业在融合过程中实现新发展。(四以完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为发展保障,增强“四化”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的动力。一是完善人 力资源开发机制。以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为重点,探索财政的长效补贴机制,通过农民工培训项目、订单 式培养、定期培训技术和管理骨干等方式,加快培

20、养大量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 介服务机构等平台,通过“政学”合作和“企学”合作,加快培养大量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搞好农村基 层社会管理、经营、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 制和工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工资的正向激励作用。探索以教育、医疗、保险等必要支出作为减免和抵扣 减少个人税赋的形式,探索以“技术资本化”、“管理资本化”等参与分配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 新潜力。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加快疏通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人才流 动渠道,切实为人才实现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稳妥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