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人教版试题(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专题2实验综合题2016/5/4题型M解读近几年高考综合实验设计题常将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相结合,将实验基础与实验基本操作相结合,实验设计题的主要特点:一是形式上不出现大型的连接实验仪器装置,均为小型的带有探究性的试题。二是内容上一般是无机实验题,设置的问题主要是填写化学方程式、选择仪器装置、评价实验方案、简述所设计的操作步骤、说明理由等。通过简答,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实验原理均源于课本实验,但实验装置源于课本, 又高于课本,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基础,又要有创新能力。突:破策略国事盲|一明确变色H的利味库.安哧原理可从通篇的化不情段
2、i.成理百所二支例井”井审:3才,化育物等有关知识获取胤沛士斡舞件向先后川萍,帆掘寞通过程,瑜定实喉除作的疗让力骞把粥井巾实胎推作的暨点理常女膑推作 的先后制序.小桁杵喇宾逑的作Ml礼家忻等答近代中.噂认支加致地分所田中所以的?r W支曾.“节门京除F1的制麻 理,询定富川市诙实心小的卅IH行片正畸的受蜃睛诂 在力折5/鲤轮哦段摒)的过程中.餐善于找出出哨实成败泊爰犍门员产斗正荒的崎 内虞从市箕票期中日花小痘/公二,W例变比曲其3范例审题指导(15分)氧化物有剧毒,冶金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氧化物的废水,其中氧化物以CM等形式存在于废水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含氧化物的废水处 理进行研究。I .查
3、阅资料:含氧化物的废水破坏性处理方法。利用强氧化剂将氧化物氧化为无毒物质,如以TiO2为催化剂用NaClO将CN一氧化成CNO(CM和CNO中N元素均为3价),CNO在酸性条件下继续与 NaClO反应生成Nt、CO: CJ等。口 .实验验证:破坏性处理 CM的效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密闭系统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CM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步骤如下:1提供Cb和CNO在即条件 下的反应产物,离子方程式为 2CNO + 6C1O + 8H+ =2COT + N2 T + 3ClzT + 4H2。,根据 反应原理,审各种装置、试剂 的作用2实验装置分析:乙:反应装置,稀硫酸提供酸 性环境丙:干
4、燥装置,试剂为浓硫酸 丁:吸收Cl 2的装置,即Cu十 Cl 2= = = = CUCl2干燥管I :准确吸收生成的CO步骤1:取一定量废水进行加热蒸发、浓缩。步骤2:取浓缩后含CNT的废水与过量NaClO溶液的混合液共200 mL(设其 中CM的浓度为0.2 mol L -1)倒入甲中,塞上橡皮塞。步骤3: 。步骤4:打开甲上的橡皮塞和活塞a,使甲中溶液全部放入乙中,关闭活塞a。步骤5:打开活塞K,通一段时间N2,关闭活塞Ko步骤6:实验完成后测定干燥管I (含碱石灰)的质量m实验前干燥管I (含 碱石灰)的质量为m。回答下列问题:(1)在破坏性处理方法中,在酸性条件下NaClO和CNO反应
5、的离子方程式为 。完成步骤3: 。(3)丙装置与的试剂是 , 丁装置的目的是 。(4)干燥管n的作用是。(5)请简要说明实验中通入 N2的目的是。(6)若干燥管I中碱石灰增重 1.408 g,则该实验中测得 CN被处理的百分率为。十燥管口:历止空气中的 HbO(g)、CO进入干燥管I影响 对CO的测量3审细节:a.步骤3应是点燃 丁装置处的酒精灯,因为 Cl2 和Cu反应需加热b.因为系统内会残留 CO2,所以通入 N2可以使装置中的CO2全部被干燥管I吸收, 减 小误差标准答案(1)2CNO+6ClO + 8H+=2COT + N2 T + 3Cl2T+4HO(2分)(2)点燃酒精灯对丁装置
6、加热(2分)(3)浓硫酸(2分)除去CL(2分)(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 CO进入干燥管I中影响对 CO的测量(2分)(5)使装置中的CO全部进入干燥管I中被吸收,减小误差 (2分)(6)80%(3分)评分细则(1)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出错或不规范不得分,漏写“T”扣 分。(2)答案合理均可得分,如点燃酒精灯或加热丁装置等,若出现汉字错误 扣分。(3)答成硫酸、除杂均不得分。(4)强调出空气中 HO(g)和CO方可得分,漏掉一项扣 1分。(5)强调出干燥管I方可得分。(6)写成0.8不得分。1当普1tl)次屈弋b 4卬)#幺燃滴河灯K + JC/i满分:分实际得太II分得分技巧以气体制
7、备为中心的综合实验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性质实验和实验连接等知识,主要包括气体制备方案的评价,气体收集、性质检验等实验装置的选择与使用,应用气体性质测定或测量某一物质的组成与含量,有关实验安全性的评价等。题型;分类、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背景的实验综合题倒用,(2014 ?高考全国卷I ,T26,13分)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相对分 子质里密度/(g cm 3)沸点/ c水中溶 解性异戊醇880.812 3131微溶乙酸601.049 2118溶乙酸异 戊酯1300.867 0142难溶实验步骤:在 A中
8、加入4.4 g异戊醇、6.0 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片碎 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 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K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 MgSOK体,进行蒸储纯化,收集 140143 C微分,得乙酸异戊 酯 3.9 g。回答下列问题:仪器B的名称是。(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
9、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 MgSO的目的是 。(8)在进行蒸储操彳时,若从 130 c便开始收集微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 (填 “高”或低”),其原因是 。解析(1)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2)第1次水洗,主要除去大部分 硫酸和醋酸,第2次水洗除去NaHCO杂质。(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分 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5)加入无水 MgSO固体的目
10、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6)蒸储操作中,需要测定微分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储烧瓶的 支管口处,b和c中温度计位置均正确,但 c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它一般用作反应 装置,主要用于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只有b项正确。人 人人.求也常| 人人人6.5130g,故该反应的产率为341C开始收集微分,将会有一据I =-,(I可知,4.4 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 3.0 g乙酸,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X100* 60% (8)异戊醇的沸点为131 C,蒸储时,若从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答案(1)球形冷凝管(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洗掉碳酸氢钠(3)
11、d(4)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5) 干燥(6)b(7)c(8)高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跟踪训练| 6.澳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澳苯的装置示意图及有关数据如下:苯澳澳苯号度/g - cm0.88P 3.101.50沸点/ c8059156水中溶解度微溶微溶微溶按下列合成步骤回答问题:(1)在a中加入15 mL无水果和少量铁屑。在 b中小心加入4.0 mL液态澳。向a中滴入 几滴澳,有白色烟雾产生,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继续滴加至液澳滴完。装置 d的作 用是。(2)液澳滴完后,经过下列步骤分离提纯:向a中加入10 mL水,然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铁屑;滤液依次用10 mL水、8 mL 10%的Na
12、OH容液、10 mL水洗涤。NaOH洗涤的作用向分离出的粗澳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3)经以上分离操作后,粗澳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 ,进一步提纯必需的操 作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重结晶B.过滤 C .蒸储D.萃取(4)在该实3中,a的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 25 mLB. 50 mL C . 250 mLD. 500 mL解析:苯和液澳在铁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澳苯和澳化氢。Br2 + 2NaOH=NaBrNaBrO+ H20,由此可知装置 d的作用是吸收 HBr和B2。无水氯化钙是一种干燥剂,其作用 是干燥。经以上分离操作
13、后,粗澳苯中还含有的主要杂质为苯,进一步提纯需要经过蒸播。答案:(1)HBr 吸收HBr和B2(2)除去HBr和未反应的Br2干燥(3)苯 C (4)B二、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办(2015 四川成都名校联考)硫代硫酸钠(Na2s2Q)可看成是一个S原子取代了 Na2SO中 的一个 O原子而形成的。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 NaSO的化学性质。请填写以下空白:提出问题Na2s2Q是否与Na2SO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猜想:猜想: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猜想: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请填写下列表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或 预期实验现象
14、现象解释(用离 子方程式表小 )猜 想溶液pH= 8-_2向pH= 2的硫酸中滴 加NaSzQ溶液S2c2 +2H =Sj +SO T + H2O猜 想 向新制氯水(pH(SCN)2。ii .Cl 2和Br2反应生成BrCl ,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C,遇水发生水解反应。iii .AgClO、AgBrO 均可溶于水。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12过量时 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 E的下层溶液,蒸储、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
15、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将少量BrCl通入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检查气密性要注意:先采取措施形成密闭体系,再改变体系内压强,最后观察现象。该装置中产生 C12,但没有尾气处理装置。(3)由i中信息可推测原因是过量 3+的C12与SCN反应生成(SCN)2,使c(SCN )减小,引起平衡 Fe + 3SCN- Fe(SCN)3逆向移动,溶液褪色。验证时,只需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B液,若溶液重新变红,则上述解释正确。收集到的红色物质是 BrCl,其与H2O反应生成Cl: BrCl + HbO- HBrO+ HCl,故只产生白色沉淀 AgCLBrCl与发生氧化还原反
16、应:BrCl +2I =Cl +Br+ I 2o答案:(1)关闭活塞a,打开止水夹b,将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圆底烧瓶, 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有水进入导管,则气密性良好(或关闭止水夹b,打开活塞a,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_3+(2)Cl 2Br2Fe(3)过量氯气和 SCN发生反应:2SCN + Cl 2=2Cl + (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平 衡Fe3+ + 3SCNFe(SCN)3逆向移动,溶液褪色 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 滴加KSCN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解释合理或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
17、述解释合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红色物质BrCl发生水解:BrCl + H2O- HBrO+ HCl,反应只产生 Cl ,不产生BrBrCl + 2KI=KCl+ KBr+ 12(写分步反应的方程式也可 )击专题强化训练1学也用书单独或册1即时可持体骏展q一、以有机物的制备为背景的实验综合题1. (2015 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原创卷)1-苯乙醇具有柔和、愉快而持久的玫瑰香气,广泛用于各种食用香精和烟用香精中。实验室以苯乙酮和硼氢化钠为原料制备1-苯乙醇的反应原理、装置和有关数据如下:试齐熔点 (C)沸点 (C)密度(g cm 3)溶解性水乙 醇乙醛1-苯乙醇20203.41.013不溶溶溶苯乙酮1
18、9.7202.31.028不溶溶溶硼氢 化钠一一1.076溶溶不溶乙醛116.334.60.713微溶溶一实验步骤:在烧杯中加入15 mL 95%的乙醇和1 g硼氢化钠,搅拌下,再滴入 8 mL苯乙酮,控制温度在4850 C,滴加完毕,室温下放置15 min。在搅拌的条件下,慢慢滴加6 mL 3 mol L -的盐酸。水浴加热,使反应液中大部分乙醇蒸出,出现分层,再加入 10 mL乙醛。将混合反应 液倒入分液漏斗,分离上述液体,水层再用10 mL乙醛萃取,合并两次分液得到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再加入 0.6 g无水碳酸钾, 然后进行简单蒸储除去乙醛。经减压
19、蒸储得到1-苯乙醇4.5 g(减压蒸储可降低有机物的沸点)。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中加入乙醇的目的是 。(2)反应完成后,蒸出大部分乙醇,反应液出现分层,上层为(填“水层”或“有 机层”,下同),加入10 mL乙醛,充分振荡后,上层为 。(3)装置图中仪器 A的名称为 ,在本实验中最好选用的规格是 (填“50 mL、 100 mL”或“200 mL”);仪器 B中冷凝水由 (填“a”或b”)口流出。(4)步骤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 。(5)步骤蒸储除去乙醛时,应采用的最佳加热方式为 (填字母序号)。a.酒精灯加热b.水浴加热c.油浴加热d.酒精喷灯加热(6)本实验中1-苯乙醇的产率为 (结
20、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解析:(1)由题中表格可知硼氢化钠、苯乙酮均可溶解在乙醇中,故加入乙醇的目的是溶解硼氢化钠和苯乙酮,使反应物充分接触。(2)反应完成后,蒸出大部分乙醇,故有机层主要为1-苯乙醇,其密度比水大,故上层为水层;而加入10 mL乙醛后,因乙醛的密度比水小,故上层为溶解有 1-苯乙醇的乙醛溶液,即有机层。 (3)题中装置为蒸储装置, A为圆 底烧瓶;本实验步骤中用此装置蒸储除去乙醍,分析知有机混合物体积应在2030 mL之间,则应选50 mL蒸储烧瓶;B为冷凝管,冷凝水应“下进上出”,故应从 b 口流入,从a 口流出。(4)有机实验中所加的无水硫酸镁、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碳酸钾的作
21、用一般都是干燥。(5)乙醛的沸点只有 34.6 C,而1-苯乙醇的沸点则是 203.4 C,故除去乙醛最好采用水浴加热。(6)1-苯乙醇的理论产量为8X 1.028 g120 g - molx 122 g mol=8.36 g4.5 g8.36 gX100% 53.8%。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答案:(1)溶解硼氢化钠和苯乙酮,使反应物充分接触(2)水层 有机层(3)圆底烧瓶 50 mL a (4)干燥(或吸收水分)(5)b(6)53.8%2.乙醇的沸点是 78 C,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易与氯化钙结合生成配合物。乙醛的沸点为34.6 C,难溶于水,乙醛极易燃烧。实验室制乙醛的反应原理是浓 H2S
22、Q”2CHCHOH40g CHCH一册CH2CH(乙醛)+ H2O实验步骤:I .乙醛的制备在分液漏斗中加入 2 mL 95%勺乙醇,在一干燥的三颈烧瓶中放入 12 mL 95%勺乙醇,在 冷水浴中的冷却下边摇动边缓慢加入 12 mL浓硫酸,使混合均匀,并加入 2粒沸石。实验装 置如下图:I)将反应瓶放在电热套上加热,使温度迅速地上升到140 C,开始由分液漏斗慢慢滴加乙醇,控制流速并保持温度在135140 C之间。待乙醇加完后,继续反应10 min,直到温度上升到160 c止。关闭热源,停止反应。n .乙醛的精制将储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8 mL 15% NaOH溶液、8 mL饱和食盐水
23、洗涤,最后再用8 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 2次,充分静置后分液。将乙醛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块 状无水氯化钙干燥。待乙醛干燥后,加入到蒸储装置中用热水浴蒸储,收集3338 C的储分。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乙醛的制备和精制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沸石,其作用是 , 如果实验中忘记加沸石,需要怎么处理? 。(2)乙醛的制备和精制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温度计,其水银球位置是否相同? (填“是”或“否”),原因是 。(3)仪器C的名称为。(4)如果温度太高, 将会发生副反应, 产物是。(5)精制乙醛中,加入 15% NaOH容液的彳用是 ,加入饱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是 。解析:(2)制备乙醛,应控制反应
24、液的温度(140 C);精制乙醛,应测量乙醛蒸气的温度。浓H2SQ木(4)CH3CHOH02-j CH=CHT + HO。(5)NaOH可以中和酸,除去酸性杂质;乙醛不溶于水,而乙醇和水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 且乙醇易与氯化钙结合生成配合物,故用饱和氯化钙溶液可除去乙醇。答案:(1)防止暴沸 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沸石(2)否 制备要控制反应液的温度,水银球要放在反应液里,蒸储要测微分的温度,水银球要放在蒸储烧瓶支管口处(3)冷凝管(4)乙烯(5)除去酸性杂质除乙醇探究型实验综合题1. (2015 河南八市重点高中第三次联考)甲学生对C12与FeCl2和KSCN昆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
25、通入氯气至过量I .A中溶液变红n .稍后,溶液由红 色变为黄色(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3)为了探究现象n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H的原因是SCN与C12发生了反应。 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1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资料显不:SCN的电子式为S C?N 。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
26、的元素是。通过实验证明了 SCN中氮元素转化为 NG,他的实验方案是。若SCN与C12反应生成1 mol CO 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解析:(1)多余的氯气在B中与NaOH液发生反应。(2)Fe 2+被C12氧化成Fe3+, Fe3+与 SCN反应生成Fe(SCN)3,导致溶液变红。(3)红褐色沉淀是 Fe(OH)3,说明溶液中含有 Fe3 +。(4)在SCN中,C的非金属性最弱,故 C显正价,N显一3价、S显一2价,由此可求出 C为+ 4价,碳元素已处于最高价态,故它不可能被氧化。由于BaSO不溶于酸,故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硫元素。当生成1 mol CO2时,由元素守恒知有
27、1 mol SCV被氧化,生成 1 mol SO 4、1 mol NO 3 ,共失去 16 mol 电子。答案:(1)Cl 2+2OH=Cl +ClO +H2O (2犷3 2+被2氧化成 Fe3+, Fe3+与 SCN反应生 成红色的Fe(SCN)3(3)Fe 3+ (4)SCN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 4价)硫元素 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 加入A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 加热,观察 到试管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 A中黄色溶液中存在 NG, SCN中氮元素被氧化成 NG 162. (2015 山东日照高三联合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 (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 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
28、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V7 (物的群落ABC(1)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仪器b的名称为;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 (填化学式)。(2)装置A中还会产生CO气体,请写出产生CO的化学方程式:(3)为了验证装置 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CO,应先从下列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装置A中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为 (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 a处多械石灰 百期装置品红落瓶而钵酸钾溶清澄漕石茂水 A中产生的气体中还含有H2,理由是次鼓入Na,其目的是(4)某同学发现实验(用离子方程式表不)。解析:(1)铁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
29、下发生反应生成SO气体,SO可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SO通入Ba(NQ)2溶液中,SO首先与水反应生成 HkSO,提供了酸性环境,而NG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能将H2SO氧化为H2SO,故可得到BaSO沉淀。(2)生铁中含有碳,在加热条件下碳也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SO和HkQ (3)要验证CO的存在,首先要排除 SO的干扰,可以使混合气体通过高镒酸钾溶液,除去SO,然后用品红溶液确认 SO已被除尽,最后将剩余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证明含有CO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减小,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Hko答案:分液漏
30、斗品红试纸褪色,石蕊试纸变红BaSO (2)C +2H2SO(浓)=COT + 2SQT + 2H2O (3)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影响实验 (4)Fe+2+.+ 2H =Fe +H2 T3. (2015 云南昆明三中、玉溪一中统一考试)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FeS和少量FeS(假设其他杂质中不含 Fe、S元素,且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变化),它是我国大多数硫酸厂制取硫酸的主要原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黄铁矿石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将m g该黄铁矿石的样品放入如图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略)的石英管中,从a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实验一】测定硫元素的含量(2)反应结束后乙瓶中的溶液加入足量HQ
31、溶液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Q可以看作是一种很弱的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3)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列出表达式即可)。【实验二】测定铁元素的含量用足量稀硫 酸溶解石英管一 中的固体残渣加还原剂使 溶液中的Fe3+ 恰好完全转化 为Fe2+后,过 滤、洗涤将滤液稀释至250 mL取25.00 mL稀释液,用0.100 0- mol/L的酸性KMn端液滴定(4)步骤中,若用铁粉作还原剂,则所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 (填“偏大”、“偏 小”或“无影响”)。(5)步骤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 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有 c(6)某同学一共进行了四次滴定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实验次数安次
32、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消耗KMnO溶液体积/mL25.00 125.0320.0024.97根据所给数据,计算该稀释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Fe2+)=。解析:(1)(3)测定硫元素含量的实验原理为黄铁矿石在无CO的空气中完全反应(防止生成BaCO沉淀影响测定结果),生成的SO2用NaOH液吸收,HbQ将吸收液中的 SC氧化成SC4 ,加入过量 BaCl2溶液,硫元素全部转化为BaSO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等操作,得到m2 g BaSO4固体,根据关系式 SBaSO可求出mg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mx 32为mx;32 g ,则该黄铁矿石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3x100* 2
33、mxi00% (4)若用233m233m铁粉作还原剂,则会引入铁元素,故测得的铁元素的含量偏大。(6)由实验数据看出,第三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偏差较大,应该舍弃,其他三次滴定实验消耗KMnO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5.00 m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滴定反应的关系式为5FeMnO,则该稀释液中Fe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Fe2+)25.00 mLX 0.100 0 mol/L X525.00 mL=0.500 0 mol/L 。答案:(1)提供反应物 Q,排出装置中生成的 SO使之完全被乙瓶中溶液吸收(2)Na 2SO+ H2Q=NaSO+ H2O Hbd H + H832R2X 233. 32n2 .
34、、一, 一mX100彼233mx 100%域其他合理答案)(4)偏大(5)250 mL容量瓶(6)0.500 0 mol/L4. (2015 福建厦门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检测)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及影响反应 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探究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气密性已检查。稀硝酸*尾气处理酸化的FeSO-+KSCN溶液已知:FeSO+ NO=Fe(NO)SO,该反应较缓慢,待生成一定量 Fe(NO)2+时突显明显棕色。(1)实验开始时先将 Y形试管向盛有碳酸钙的支管倾斜,缓慢滴入稀硝酸,该实验操作 的目的是。(2)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本实验装置A
35、中生成的气体中,若有NO,则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为若只有NO生成,则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探究反应产物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利用图中装置测定溶液突显明显棕色的时间。序号温度铜片/g硝酸/mL硝酸铜/g125 C225 C5200.5325 C5201.0(4)请将上表中实验1的实验条件填写完整。,。(5)通过实验发现实验 1、2、3的反应速率并无明显变化,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继续 进行的实验是。解析:(1)实验开始时先将 Y形试管向盛有碳酸钙的支管倾斜,使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 产生CO,利用生成的 CO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赶尽,避免NO和Q反应生成NO对气体产物的观察产生干扰。(2)铜片和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Hz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合作合同
- 小型工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 旅行社员工劳动合同
- 云计算网络安全合同
- 绿化苗木购销合同书
- 酒店管理咨询投资合同
-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PC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5《白鹅》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宁德师范学院《工程二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彰化县乐乐棒球》课件
- 深度解读DeepSeek技术体系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团委工作计划(二)
- 骆驼养殖开发项目可行性报告设计方案
- 物理-河南省郑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3 幼儿园的开办与管理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4版研究生教材课件全集6章
- 《由宋城集团的成功》课件
- (2024)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信息经济学 课件(1至6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