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教育学模板_第1页
护理健康教育学模板_第2页
护理健康教育学模板_第3页
护理健康教育学模板_第4页
护理健康教育学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健康教育1、定义 :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的: 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 育是有计划、 有组织,有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它以调查研究 为前提, 以传播健康信息 为主 要措施, 以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 为目标,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 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的最终目的。2、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健康教育 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 系统干预活动。健康教育的目标

2、是改善对象的健康相关行为,从而防止疾病,增进健康,不是作为一种 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融合了医学科学、 行为科学、 传播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 论和方法体系。3、健康教育的研究领域 按 目标人群或场所 分类 学校 健康教育指通过学校、 家长及学校所属社区内成员的共同努力。 向学生健康经验 和知识结构。对象包括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大学生。2职业人群 健康教育 指通过提供健康知识、 技能、服务, 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 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医院 健康教育 指以病人为中心, 针对医院患者个体及其家属所实施的有目的、 有计划、 有系统的健康教育

3、活动,其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身心康复。4社区 健康教育指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 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 力按教育目的或内容 分类: 防治疾病 的健康教育、 营养健康教育、 环境保护 健康教育、 生 殖健康教育等。二、健康促进(核心策略是 社会动员 )1、定义: 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使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 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2、健康促进的领域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如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创造支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4、 :卫生服务责任由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机构、商业 部门和政府同承担。3、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 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即 倡导、赋权 与 协调。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一、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1、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 变化。美国心理学家伍得渥斯提出了著名的 S-O-R 行为表示式。 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2、行为的构成要素 :行为主体人。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行为环境主体与行为客体发生联系的客观环境。行为手段一一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的方式、方法及所应用的工具。行为结果行为对行为客体所致的影响。3、人类行为的分

5、类:本能 行为:由人的生物性所决定,是人类的最基本行为,如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 为、睡眠等。社会 行为:由人的社会性所决定, 其造就机构来自社会环境。 是通过社会化过程确立的。4、人类行为的特性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行为区别于动物行为的 重要标志。人的绝大多数行为都具有明显 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前提。可塑性 :通过不断地学习、 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行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就是人类行 为的可塑性。一般而言,年纪越小,其可塑性越大。工作者应抓紧人们社会化关键期教育。 差异性 :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5、 人类行为的适应形式:有六种,即反射、自我控制、

6、调试、顺应、应对和应激。反射:人体通过“反射弧”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方式称反射,最基本的反射与本能行为相联系。 如看到突然飞来的物体, 人立即产生的躲避行为。 反射为人类的适应行为奠定了 基础。自我控制: 当某种行为可导致正负两方面的结果时, 个体常常对自己的部分行为进行控 制,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调试: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方式和过程。 调试一般发生在协调矛盾、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顺应:指个体与群体不断接受新的经验、改变自己行为方式(如根据医嘱,按时服药-顺应的适应性行为)以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应对:指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种行为,以适应目前 或长远的需要。应激:是

7、个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6、人类行为的发展过程被动发展阶段一在 03 岁内,此阶段的行为主要靠遗传和本能的力量发展而成,如婴 儿的吸吮、抓握。啼哭等行为。主动发展阶段在 312 岁内,此阶段的行为有明显的主动性,其主要表现为爱探究、好攻击、易激惹、喜欢自我表现等。如 5 岁问为什么。自主发展阶段自 1213 岁起延续至成年, 此阶段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 他人、 环境、 社会的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巩固发展阶段巩固发展阶段在成年后, 持续终生, 此阶段的行为已基本定型, 但由于 环境、 社会及个人状况均在不断变化,人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加以不断的调整、完善、充实和提高。7、影响

8、行为的因素 :人类行为由 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 即受遗传、环境及学习因素 的影响。 遗传因素:基因的复杂性导致人类行为的多样性。环境因素:生态环境、人文地理、医疗卫生、风俗信仰、教育环境、制度与法规、经济 基础、事物发展的规律及意外事件等是人类行为发展的外在大环境学习因素: 学习是行为发展的促进条件。人类一般通过 3 种学习方式来发展行为:通 过无意模仿获得日常生活行为; 通过有意模仿获得自己崇拜、 羡慕的行为, 如演员的举止 等;通过强迫模仿获得规定行为,如队列训练二、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行为。分促进健康行为 和 危 害健康行为 两类。1、 促进健康行为:简称

9、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 为。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1有利性一行为有利于自身、他人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如不吸烟。2规律性一行为规律有恒,而不是偶然行为。如定时定量进餐。3和谐性行为与所处环境相和谐。4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内在心理情绪一致。5适宜性行为的强度能理性控制促进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如合理营养、 充足睡眠、 适量运动等。2避开有害环境行为指避免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如离开污染环境、积极应对各种紧张生活事件等。3戒除不良嗜好行为指自觉抵制、戒除不良嗜好的行为,如戒烟、不酗酒、 不滥用药物等。4预警行为指

10、对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事件的预防性行为及在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行 为,如驾车使用安全带、事故后的自救和他救行为等。5保健行为指有效、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 如定期体检、 预防接种、 患病后及时就医、遵医嘱等行为。2、危害健康行为 简称危险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1危害性行为对自身、 他人、 社会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现存或潜在的危害,如吸烟行 为。2明显和稳定性一行为有一定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非偶然发生。3习得性一行为多为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学到、养成。危害健康行为的类型1日常危害健康行为指日常生活、职业活动中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 如吸烟、酗酒

11、、 缺乏体育锻炼等。2致病性行为模式指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如, A 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C 型行为模式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等。3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患病到疾病康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利于健康、 疾病康复的行为,如瞒病、恐病、讳疾忌医、不遵医嘱等。4违规行为一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如药物滥用、性乱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1.知信行模式(KABP 或 KAP )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 为三个连续过程,可用下式表示:知识-T信念-T行为 ”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 态度, 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 基础,信

12、念是 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 变是 目标 。其中 关键步骤 是确定信念, 改变态度。 以戒烟过程为例。 为改变一个人的吸烟 行为,使其戒烟,首先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益处,掌握如何戒烟的方法;从而使吸烟者形成吸烟危害健康的念,产生自觉、自愿戒烟的积极态度;最终才可能产生 戒烟的行为2.健康信念模式(HBM )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 念模式认为:人们要采取某种促进健康行为或戒除某种危害健康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 的认识认识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及严重性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 性的认识认识到采取某种行为或戒除某种行为的困难及益处。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13、对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对自身采取或放弃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也称效能期待或自我效能。 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和判断, 相信自己一定能通过努力, 克 服障碍,完成这种行动,到达预期结果。健康信念模式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 其危害健康行为感到害怕;其次,使他们坚信: 一旦放弃这种危害健康行为、 采取相应的促 进健康行为会得到有价值的后果, 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 后,使他们充满改变行为的信心。第三章 健康传播的方法与技巧一、健康传播的基本概念1、 传播:是一种 社会性 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 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 传递新

14、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2、 传播的要素传播者: 又称传者,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 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 在社会传 播过程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组织。受传者: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同样,受传者可以是个人、群体或 组织。大量的受传者称为受众。信息与讯息: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讯息是由一组相关联的、 有完整意义的 信息符号所构成的具体信息。讯息是一种信息,通过讯息,传授双方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传播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 是讯息的载体, 也是将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联系起来的纽 带。传播效果:是传播对人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具体指受传者接受

15、信息后,在知识、情感、 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3、 传播的分类: 按照传播的规模,可分为 5 种类型 。人际传播 又称亲身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的信息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的最基本传播形式。群体传播 是指组织以外的小群体(非组织群体)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 是指职业性传播机构通过广播、 电视、 电影、报刊、 书籍等大众传播媒介向范围 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有组织、 有领导进行的有 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 现代社

16、会中, 组织传播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即公共关系学。 自我传播 又称人内传播,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4、 健康传播:是指 通过各种渠道, 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方法,为 维护和促进 人类健康而收 集、制作、传递、分享 健康信息 的过程。健康传播具有以下 4 个特点:传递的是健康信息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传播的过程具有复合性 对传播者有特殊素质要求。二、人际传播:又称亲身传播,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 直接的信息交流,个体之间相互沟通。人际传播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共享信息 最基本 传播形式。1.特点:是全身心的传播:多感官传递接收信息以个体化信息为主:情感信息交流

17、占重要地位。反馈及时。2健康教育中常用人际传播形式(劝服是最有助于有效交流的技巧。)咨询 针对前来咨询者的健康问题,答疑解难,帮助其澄清观念,做出决策。交谈 通过与教育对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传递健康信息和健康知识, 帮助其改变相关态 度。劝服 针对教育对象存在的健康问题,说服其改变不正确的健康态度、信念及行为习惯。指导 通过向健康教育对象传授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使其学习、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3人际传播的技巧谈话技巧1内容明确:一次谈话围绕一个主题2重点突出:重点内容应适当重复,以加强理解和记忆。3语速适当:给对象思考、提问的机会。4注意反馈提问技巧1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的问题比较具体,对方

18、用简短、确切的语言即可做出回答,适 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2开放式提问 :开放性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3探索式提问 :又称探究式提问。探索式提问的问题为探索究竟、追究原因的问题,如为什么 ,以了解对方某一问题、认识或行为产生的原因。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人了解。4偏向式提问 :又称诱导式提问。 偏向式提问的问题中包含者提问者的观点, 以暗示对方 做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 .适用于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场合。5复合式提问 :复合式提问的问题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问题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此种提问易使回答者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故应

19、避免使用。倾听技巧 集中精力及时反馈反馈技巧1肯定性反馈 对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时,应适时插入是的 、 很好 等肯定性语言或点头、微笑等非语言形式予以肯定,以鼓舞对方。2否定性反馈 当发现对方不正确的言行或存在的问题时,应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 面,然后以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的所在,使对方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易于接受批评和建议。3模糊性反馈 当需要暂时回避对方某敏感问题或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可做出无明确态度和立场的反应,非语言传播技巧1动态体语 即通过无言的动作传情达意。 如以注视对方的眼神表示专心倾听; 以点头的 表情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和同情;以手势强调某事的重要性等。2仪表形象 即通过适当

20、的仪表服饰、体态、姿势,表示举止稳重,有助于对方的信任、 接近。3同类语言 即通过适度地变化语音、 语调、节奏及鼻音、 喉音等辅助性发音, 以引起对 方的注意或调节气氛4时空语 -即在人际交往中利用时间、环境、设施和交往气氛所产生的语义来传递信息。三、群体传播1特点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越强, 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 越有 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 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 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群体中的 舆论领袖 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

21、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2小组讨论:是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一组人围绕主题进行座谈讨论。选择适当主持人、做好准备、掌握讨论技巧、是确保讨论效果的关键。小组讨论的步骤1明确讨论主题:讨论前先拟定提纲。提纲包括目的、问题、内容及预期目标。2组成小组:人数一般以 610 人为宜。3选择时间和地点:讨论时间一般掌握在1 小时左右;地点舒适、方便为宜。4排列座位:座位的排列同样是保证小组讨论成功的重要因素。圆圈式或马蹄形。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1热情接待:提前到场、表示欢迎2说好开场白:通俗易懂、简单明了3建立融洽的关系4鼓励发言:给予适当肯定5打破僵局6控制局面:及时提醒、婉转引导7结束讨论:小结、感谢。四、

22、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传播者、信息、媒介、受着、环境 。1.传播者:是主体,对信息具有收集、制作、传递、处理、评价等职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树立良好的形象收集、选择对受者有价值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鲜明、生动、易懂、适用。根据受者的特点,选择正确的传播渠道。及时了解受者对信息的反应及传播效果,不断调整传播行为。信息 :健康信息是指与人健康有关的信息。 泛指一切有关人的身体、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的知识、技术、观念和行为模式。健康信息是健康传播者传递的内容,同样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因此,健康信息应具有以下特点:符号通用、 易懂即信息传递过程中所使用的符号必须是通用的、易懂的, 以避免传而不

23、通。科学性一一科学性是健康信息的生命,是取得健康传播效果的根本保证。针对性一一健康信息的选择、制作、传递必须针对受者的需求和特点。 指导性健康信息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告诉受者如何运用健康知识、 技能, 使受者自愿采納3传播途径:是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常用的健康传播途径1口头传播一一如演讲、报告、座谈、咨询等。2文字传播-如报刊、杂志、书籍、传播3形象传播如图片、标本、食物、模型等。4电子媒介传播一一如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幻灯、投影等。选择传播途径的原则。 健康传播者应因人、因地、因时地选择传播途径,以保证传播的效果。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准确性原则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至受者。2针对

24、性原则一一针对具体受者、具体情况,选择传播途径。3速度快原则力求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至受者。4经济性原则准确、 有针对性、 快速的基础上,考虑经济因素,尽量减少传播者与 受者的经济负担。4受者是指信息通过传播途径所到达并被接受的个人或群体,大量的受者也称为受众。健 康传播的受众是社会人群,他们因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健康信息、传播途径的要求也 不同。 因此,健康传播者在制定传播信息、选择传播途径时, 应重点考虑受者的心理特点及 动机。受者的心理特点:受者普遍存在着”四求”的心理。1求真 信息真实可信。2求新 信息新颖引人。3求短 信息短小精悍,简单明了。4求近 信息在生活、地域、情感、认识、

25、知识等方面贴近受者。受者对信息的选择性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受者的动机 包括:消遣、填充时间、寻找情报、解决疑难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5.环境:健康传播的效果还受传播活动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一如传播活动的地点、场所、距离、光线、温度、环境布置等。社会环境一如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习俗、社会规范、政策法规等。以上五种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传播者和受者的心理与行为,从而影响健康传播的效 果。第四章 健康教育的步骤一、健康教育诊断定义 :是指在面对人群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 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 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 判断, 确定或推测与此健康

26、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 因素, 以及获取健康教育资源的过程, 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 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 依据。健康教育诊断的基本步骤:根据格林模式,健康教育诊断主要从社会、流行病学、行为、环境、教育和管理与政策 六个方面进行诊断。1.社会诊断 主要目的是从分析广泛的社会问题入手,了解社会问题与健康问题的相关性, 内容包括 社会环境和 生活质量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指标文化指标卫生服务指标社会政策社区资源 生活质量: 测量指标包括主观和客观指标两个方面。 主观指标: 包括目标人群对生 活满意程度的感受; 客观指标: 包括目标人群生活环境的物理、 经济、 文化和疾病等状况。2.流行病学诊

27、断 主要任务是要客观地确定目标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 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回答以下五个问题:威胁目标人群生命与健康的疾病或健康问题是什么?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是什么?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受害者在性别、年龄、种族、职业上有何特征?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在地区、季节、持续时间上有何规律?对那些(哪个)问题进行干预可能最敏感?预期效果和效益可能最好?3.行为诊断 主要目的是确定导致目标人群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的行为危险因素,任务包括:区别引起疾病或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分析导致已知疾病或健康问题因素是否为行为因素;区别重要行为与相对不重要行为:原则

28、 1 行为与疾病或健康问题密切相关2 经常发生的行为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所谓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具体标准为:高可变性行为是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的行为;在其它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实例的行为;社会不赞成的行为。低可变性行为是形成时间已久的行为;2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的行为;既往无成功改变实例行为4.环境诊断 是为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奠定基础。5教育诊断主要分析三类因素。倾向因素一指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诱发因素。倾向因素包括知识、信念、 态度和价值观。促成因素一指

29、使行为动机和意愿得以实现的因素,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 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等。强化因素一是指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主要来自社会的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等。6管理与政策诊断:核心内容是 组织评估 和资源评估。组织评估包括组织内分析和组织间 分析两个方面;资源评估则是对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资源进行分析。组织内分析系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内部的分析,组织间分析系指主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组织外部环境,分析外环境对计划执行可能产生的影响。二、健康教育计划与干预1确定优先项目,应遵循重要性和有效性原则。重要性原则一一优先考虑对

30、人群健康威胁 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的健康问题。有效性原则一一优先考虑通过健 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改善的健康问题。2确定计划目标:目的和目标是计划存在与效果评价的依据。目的是指在执行某项计划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目的是宏观性、远期性,一般用文字表述。目标是目的的具体体现,用 指标描述,具有可测量性。计划目的一是健康教育项目最终利益的阐述。计划目标一是在计划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对象、时间、内容或程度等问题。计划目标分为总体目标 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 由三个”W和两个H组成,Who 对象 What 实现什么变化 When 实 现变化的期限 How much 变化的程度 How t

31、o measure 测量的方法2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可分解为各方面、各阶段、各层次的具体目标。3确定干预方案 内容应包括:目标人群、干预策略、干预活动的内容、方法、日程及人员 培训、评价计划等。三、健康教育评价1、 定义;是一个系统地收集、分析、表达资料的过程,它贯穿于健康教育过程的始终。旨在确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的价值,为健康教育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以后项目的决策提供依 据。评价健康教育质量的重点是病人教育普及率与合格率。2、 目的确定计划的先进性和合理性;确定计划的执行情况确定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 实现及持续性,总结健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之处3、 健康教育评价的种类与内容 形成评价、过程评、效应评

32、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 形成评价 是对项目计划进行的评价活动,包括评价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目标人群选择、 策略确定、方法设计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实际的情况。1具体内容: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教育材料发放 系统,包括生产、储存、批发、零售及发放渠道;是否在最初的计划执行阶段根据出现的新 情况、新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2方法:有文献、档案、资料的回顾、专家咨询、专题小组讨论等。过程评价 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1内容 针对个体的评价内容;针对组织的评价内容 ;针对政策和环境的评价2方法 查阅档案资料、目标人群调查、现场观察。效应评

33、价 健康教育是通过改变目标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来实现其目的。效应评价正是对目标人群因健康教育项目所导致的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评价。与健康结局相 比,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行为本身较早发生改变,故效应评价又称近中期效果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倾向因素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健康价值观、态度、对自身易感性、疾病潜在威胁的认识等。2促成因素卫生服务或实行健康行为的资源的可及性。3强化因素目标人群采纳健康相关行为时获得的社会支持及采纳该行为前后自身的感受。4健康相关行为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改变程度及各种变化在人群中的分布。结局评价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目标人

34、群的生活质量。 结局评价正是着眼于健康教 育项目实施后所导致目标人群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总结评价 是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的综合及对各方面资料做出总 结性概括。4、影响评价的因素:常见的偏倚因素有以下五种: 时间因素、测试或观察因素、回归因素、选择因素、失访。时间因素:又称历史因素。是指在过程中发生的重大的事件。如公共政策颁布、生活条件改变、自然、社会灾害。测试或观察因素1测量者因素:暗示效应;测量者成熟性;评定错误2测量工具因素:包括问卷、仪器、试剂。3测量对象因素: 测量对象成熟性; 霍桑效应: 人们在得知自己正在被研究和观察而表 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在健康教育项目评价中, 霍桑效应也可能影响对 项目效果的客观反映。回归因素: 指由于偶然因素, 个别被测试对象的某特征水平过高或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