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_第1页
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_第2页
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_第3页
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 文章标题:资产证券化:银行监管者的视角 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首批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 场发行为标志,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证券化也终于从多年的理论研究走向了实践,由此揭开了中国银行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新篇章。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这种实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 但迈出第一步毕竟不易。 从微观层面来看, 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银行分散和转移信 用风险、增加资产流动性、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在真实出售的情 况下释放资本, 同时为金融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 从宏观层面来看, 资产 证券

2、化通过信用风险的重新分配和转移, 有助于改变金融风险过多集中于银行体 系的状况, 并且将风险从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 转移到愿意并有 能力承担的一方。 特别是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银行业进入全面对 外开放的情况下, 实施资产证券化, 不仅在我国金融市场引进了新的金融业务和 产品,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对相关法律制度、监管制度以及其他制度体系的改革, 从而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转型国家,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上出现,确有一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讨论,当前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议论甚至误解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有人认为, 银

3、行只要实施了资产证券化,就 一定能将资产转移至资产负债表外, 从而通过减少风险加权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 率。这就是一种误解(虽然存在这种误解是可以理解的)。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 的资本协议 基本没有涉及证券化业务, 当时大多数银行监管当局也未能重视 证券化业务的风险并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因此,不少银行机构利用这一监管真 空,在未能有效转移风险的情况下,仅仅采用证券化交易来规避监管资本要求。 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监管机构才逐渐认识到,资产证券化不一定必然实 现风险的转移,而是既可能完全转移风险,也可能将风险部分或全部保留在银行。 如果在银行保留风险的情况下免除资本要求, 将会造成资本充

4、足率的高估。1992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资产转移与资产证券化 ,第一 次系统性地提出了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问题,讨论了监管当局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和应当遵循的监管原则,要求监管者对证券化业务的风险转移程度作出判断, 必 要时应要求银行计提资本。 虽然该文件没有提出具体的监管资本计算方法, 但在 其指导下, 美国、英国等资产证券化业务比较发达的国家, 开始了对资产证券化 实施监管的探索与实践, 陆续制定了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规定, 并在后来为其 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监管当局所借鉴。 另外,从法律上讲, 资产证券化交易 结构的严谨性、有效性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保障,交易主体之间的权

5、利义务也需 要法律来进行界定。但是,资产证券化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存在不同的法律障碍。例如,资产证券化最早出现在美国,其标志是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住宅及城市 发展法, 该法规定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有权购买及收集住房抵押贷款,并且有权出 售由这些按揭贷款组合的股份给公众投资者。并且,美国是普通法系国家, 可以 不断通过判例解决金融市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因此,美国虽然没有关于资产证 券化的专门立法, 但通过其证券法(1933年)、是普-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证券交易法(1934年)、投 资公司法(1940年)、蓝天法等几部主要法律支撑起比较完善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在这种法律框架下,资产支持证券

6、在美国迅速发展,余额现已接近8万亿美元, 占到整个债券市场余额的三分之一,要推动力量。但是,在我国进行资产证券化实践必然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 因此研究在不同的法律框架下如何进行资产证券化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从大多数国家资产证券化监管实践的共性来看, 银行监管机构对资产证 券化业务最关注的是, 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主体承担了哪些风险, 是否对风险 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以及是否根据所承担的风险计提了相应的监管资本。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将资本监管作为监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内容。发起银行如果确 实通过资产的真实出售有效转移了风险,就无需再为这部分资产计提监管资本; 但如果还保留了相当数量的风险, 则必

7、须计提相应的监管资本, 某些情况下还需 要扣减监管资本。 同时,这些国家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法规还针对银行在证券化业 务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如是作为发起机构,还是信用增级提供机构、投资机构或 服务机构),提出了一定的操作性和风险管理要求,要求其有效管理资产证券化 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并对因担 当多种角色而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虽然大多数国家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法规对证券化业务规定了监管资本的计算原则和方法,但总体来说,这些资本监管规则普遍比较简单、零散,缺乏 风险敏感性和系统性, 松严程度也有较大差别。 为此,巴塞尔委员会在制资 产证券化:银行监

8、管者的视角第2页定(新资本协议)之初,就将资产证券化的资本监管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 成立 专门的工作组,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终于形成了新资本协议的“资产证券 化框架”, 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了统一的资本计提标准、 监督管理和信息披露 要求。这是资产证券化监管实践发展的里程碑。 新资本协议的“资产证券化 框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对资产证券化业务提出了 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具体的资本计算方法,而且在第二支柱(监管当局监督检查)和第三支柱(市场约束)又就证券化业务的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问题专门作 出了规定,使“资产证券化框架”在整个 新资本协议 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 位,

9、并由其自身的三个支柱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 二是对资产证券化采用 了较宽泛的开放式的定义,除了适用于传统型证券化外,还在银行监管实践中, 第一次系统地对合成型证券化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监管资本要求。 三是紧紧围绕证 券化交易的“经济实质”,要求监管者超越证券化的法律形式和会计处理方式, 分析判断银行是否通过证券化交易有效转移了风险。四是摒弃了在起草初期以及 其他监管当局在 新资本协议 发布前采用的根据银行担当的不同角色计提资本 要求的做法, 通过引入“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概念, 针对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实质 提出资本要求。 五是对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设置了监管资本上限, 但对采用标 准法的银行却没有

10、规定上限。在我国,新资本协议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法规,为 制定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政策和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银监会在制定 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成为促进美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法)过程中, 充分借鉴了国际上这些较为成熟的监管实践经验, 同时也结合我国的资产证券化 试点工作特点,力求以颁布和实施监管办法为契机,建立一个符合我国银行 业发展现状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框架。监管办法是在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 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确定的在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基本法 律框架之下,由银行监管机

11、构制定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规定。 监管办法针 对银监会所监管金融机构在证券化交易中担当的不同角色, 在市场准入、 业务规 则与风险管理、 监管资本等方面制定了监管标准, 提出了监管要求, 目的是督促 和指导金融机构在证券化业务过程中有效管理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在市场准入方面, 总的思路是既要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活动, 又要从 源头控制和防范风险; 既要借鉴国际成熟经验, 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这个 总的思路出发,监管办法对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第一,按照科学设限、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的原则,在资产证券化交易 各参与主体中,重点对最核心的两类机构发起机构和受托机构

12、规定了准入条 件和程序。第二,准入管理按照机构资格审批和证券化方案审批两个层次来进行。 信托投资公司担任受托机构,首先需要获得担任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的资格, 其次还需向银监会报送证券化业务方案。 发起机构审批的重点则是资产证券化方 案设计的科学性、 合理性。 第三,采用由发起机构和受托机构联合报送申请材料 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也有利于银监会在准人 管理中对资产证券化方案进行整体把握。在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方面, 监管办法首先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各 个参与主体提出了统一的风险管理要求,要求其根据本机构的经营目标、资本实 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特征,

13、 确定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 业务的方式和规模,建立、实施内部的新业务审批政策和程序;制定、实施证券 化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将其纳入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和高级 管理层制定开展证券化业务的总体战略和政策等。其次, 监管办法还分别对 发起机构、受托机构、信用增级机构、贷款服务机构、资金保管机构、资产支持 证券投资机构制定了具体的业务规则, 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要求。 监管办法重点强调了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隔离和风险揭示问题,要求参与证券化交易的金 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隔离机制, 避免因担任多种角色而产生利益冲突; 同 时要求金融机构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在证券化交易中所承担的义务、 责任及其

14、限度, 以便投资者在充分知晓、正确评估风险的情况下,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在资本监管方面,监管办法借鉴新资本协议和新资本协议颁布前大多数国家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法规, 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具体 情况,对参与证券化交易并适用于资本充足率考核的金融机构, 分两种情形提出 了资本计算方法。一是在银监会认可外部信用评级作为确定风险权重依据的情况 下,参照新资本协议中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标准法,根据外部评级确定风险权 重;二是在证券化交易没有信用评级或者信用评级未被银监会认可作为风险权重 依据的情况下,参照新资本协议颁布前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提出了资本计算 方法。监管办法力图通过这样一种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

15、构在资产证券化交 易中,选用资信良好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监 管办法强调,要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是“法律形式”,来判断 资产证券化是否实现了风险的有效转移, 并以此确定相应的资本监管政策。 而且, 监管办法 从“证券化风险暴露”的角度,对以不同角色参与证券化交易的金 融机构,提出了统一的资本计算方法, 确保以不同角色参与证券化交易的金融机 构,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情况下,适用于同样的资本要求。 总之,监管办法希望通过恰当、合理的资本要求,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引 导金融机构在充分评估风险和成本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