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教育探析_第1页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教育探析_第2页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教育探析_第3页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教育探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职教育探析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专业开发 课程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技术培训“高等职业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1。高职院校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全力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一线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一、以职业能力培育为导向,大力推进专业开发。专业开发是依据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的原则,在调研的基础上实施职业院校新专业开发以及老专业调整改造的一个系统运作过程。专业开发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工作,专业开发的优劣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2、“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2。”高职院校坚持以统筹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引领,以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为根本,以达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为依据,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产业优势,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灵活调整专业,凸显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区域性。该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三个零距离接触”,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

3、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及时掌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实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主动适应行业、产业发 1展需要,服务行业、企业和农村,切实增强学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注重“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把相近专业进行规范归类,拓宽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选择3”,凸显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该院在专业开发过程中,坚持“三个结合“,即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突出“三个淡化”,即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淡化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训

4、室的界限,淡化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界限。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准确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开拓创新;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上,科学规划,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之路。二、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导向,大力推进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指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是专业开发的核心,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质量建设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课程开发,把其纳入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中。该院坚持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

5、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教育内容综合化、实用化和模块化。一是课程理念前瞻化,坚持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二是课程目标实用化,坚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尝试把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源泉,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入课程,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二是课程设置市场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是课程结构模 2块化,坚持“紧贴职业岗位要求建设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专业专门化课程、专业实践能力课程等课程群,并实现课程群内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6、学的相互融合4”;四是课程内容综合化,坚持“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 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综合, 将原来按学科体系分设的课程转换为按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而设置的课程.使职业教育与职业岗位、社会实践、市场就业紧密结合;五是课程模式实践化,大力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运用和开发创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导向,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是通过系统的规划,培养,教育,训练等手段,促使

7、组织成员行为的持久改变或某一方式行为能力的改变。这种培训既包括个人学习培训,也包括组织学习培训,既包括学校中的学习培训,也包括工作中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以符合组织需要。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使具有各种技能的人员得到最恰当的使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在于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的开发与管理。近年来,高职院校以人才强校战略为支撑,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一是积极推进学校的智力开发。学院专门制订详实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培训计划,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到省高师培训中心参加教师上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等,提升教师和管理人

8、员的专业素养、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鼓励教师、管理人员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培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二是积 3极推进技能开发。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工厂、企业一线现场观摩、跟师学艺,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系统掌握从事高职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实用知识和工作技能,“通过对教师专业意识的养成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来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与职业地位的提升5”,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以职业技能训练为导向,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

9、水平和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以办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大力推行“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项目式”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宗旨,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6。例如:该院与四川省烟草公司达州市分公司密切接触,签署白肋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协议,由烟草公司提供资金、场地、设备,该院负责组织实习学生,选派师资;通过合作,该院先后派遣100多名学生和10多名教师前往项目实习基地开展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较好的解决了现代农业综合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问题,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院还先后

10、参与开江县农业局川东油橄榄种植项目、通川区西外镇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达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论证与建设项目、“南江黄羊”新品种推广项目等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成效明显高职院校坚持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依托,大力推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中、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实现学生学习与未来工作岗位无缝衔接。例如:该院与四川华迪职业技能培训有限责任公司、ATA公司深度合作,以华迪公司上千个成功企业案例和优秀的IT实训专家为依托,使用其全企业化模式顶岗实训,通过参与该公司推出的“1+3+6”模式、分段交叉式模式等教学实践模式进行模拟演练、现

11、场操作、亲身实践、仿真训练,学习探索最新的IT实用技术、 IT应用知识、IT专项技能、IT解决方案。通过与华迪公司的合作,帮助学生实现了一个转变(择业观念的转变)、两个转化(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化),一种能力(就业竞争力),一个目标(就业“零适应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五、以职业(技术)培训为导向,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是通过对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培训,以提升其从业能力的过程。职业(技术)培训是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地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强地方高职院校与当地社会的联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

12、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把地方职业(技术)培训作为办学的重要形式,作为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不断创新培训举措,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类长、短技工、技能、技术培训,广开办学门路,广辟创收来源。一是以服务达州城市新兴工业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加强矿山、煤炭等行业业主管理培训,培养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二是以服务达州宣教工作为目标,大力加强各县(市、区)宣传部门、教育系统机关工作人员、中学校长岗位培训(提高) 5培训,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科学化管理、民主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水平,提高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促

13、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推进以农业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重点培养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能力,使培训学员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经营能人、管理高手。紧紧围绕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一中心,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按照培训进村、科技入户的要求,坚持“培训教师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重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下岗再就业工程。参考文献:1 教育部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