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_第1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_第2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_第3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_第4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 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2. 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3. 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学习要点. 作者简介。本文是王安石 34 岁时的作品。四年后( 1058 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 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 1070 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的观点, 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二 . 文章结构:游褒禅山记全文可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先概括介绍褒禅山,然后写发现仆碑,又从碑上残文看出此山原名花山”。第二段具体写游洞

2、。 先略写前洞和后洞的概况, 然后较详细地叙述游后洞的 经过,表达了“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心情。第三段写游山的心得体会。 先充分肯定古人的“求思”精神, 再拿世人的避 难就易同它对比, 然后精辟地阐述了宏伟的目标、 险远的道路与必不可少的主客 观条件三方面的内在联系。第四段就仆碑足以证讹一事,指出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应该取“深思而慎 取”的态度。第五段交代同游者的姓名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间。三 . 主题思想:作者在此文中所抒发的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 才能无讥无悔,同时还应该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四 . 文言知识:一)“其”的用法:其”用作实词, 主要的作用是用作代词,

3、 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 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1. “其”用作人称代词,最通常的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1)它可以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A.B.始舍于其址:译作,最初在它的山脚下建筑庐舍定居下来。“其”代华 山的。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译作,它上面的碑文已被剥蚀 得模糊不清了,只是从它上面残留的字还勉强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其”代仆碑的。C. 其下平旷:译作它的山脚下土地平旷宽广。“其”代华山的。D.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作,可是看看它的左右洞壁,来到这 里,并且在洞壁上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其”代后洞的。2)用为

4、主语或宾语: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作,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叫它为华 山洞。“其”在这里是作为“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个主谓结构的主语, 只能 译作“它”,不能译作“它的”。B.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的“其”也是作为“其为文”这一主谓结构 的主语,应译作“它上面”不译作“它上面的”。C.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译作,是因为他们探求得深入而且广泛。“其”是“其求思之深”这一主谓结构的主语,应译作“他们”。2. “其”的称代作用还可以用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用于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的”或“自己”。用于第二人称可译为“你”、“您”。A. 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作,而我也

5、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因 而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洞中奇景的乐趣。这是承前称代,“余”“其”是互文,其”指代自己。3. “其”字用作代词,可以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之前,起指示作用,表示 人、事、物的范围,或者表示对具体对象的强调, 可译为“那”、 “那个”、 些”。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译作,因此那以后就把它叫“褒禅山”。其”指代埋葬慧褒的时间,译作“那”。B. 距其院东五里:译作距离那个慧褒禅院东面五里。“其”代慧褒禅院, 译作“那个”。C.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译作,要问那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好 游的人也没有谁走到过洞的尽头。 “问其深”的“其”, 代上文“有穴窈然”的 “穴”,译

6、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的“其”指代“好游者”, 译作“那些”。D.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作,进洞越深,那往前进就越难, 可是那看见的东西就越新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 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E.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译作,大概那更深的地方,那些来到的人 就更少了。“其又深”的“其”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指代那些。F.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出了洞,有人就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 其欲出者”的“其”,指代“欲出者”,译作“那”。G.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作,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

7、 事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能说得完呢“谬其传”的“其”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4. “其”用作虚词,可以充当副词。例如: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 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5. “其”用作助词,最常见的是用作语气助词,表示推测、希望等语气。例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译作,已经出了洞,就有人责怪那主张退出的人。“既其出”的“其”是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二)疑难句解析:1.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是一个“者,也”表判断的句式。谓语部分的“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又是一个判断句式。 “乃”是判断词。 在这里还

8、要注意: “乃华山之阳” 是原因,“名之”是结果。“名”在这里充当动词使用,释为:称或叫做。整句 可以翻译为:所谓华山洞的说法,是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才这样称呼它。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这是个翻译时难度较大的句子。 除了课文上的注释, 还要弄清楚于: 对于。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 “莫能名 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 可意译为: 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 整句译成现 代汉语是: 我对倒下来的石碑很惋惜, 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 后代人就 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五

9、. 鉴赏1. 因事说理,叙议结合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 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 而重在因事说理, 以说理为 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 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文章前面记游山, 后面谈道理, 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 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 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 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 落笔,为议论作铺垫; 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 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 的思想意义。记叙

10、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2.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 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 实际上是深思熟虑、 刻意安排的。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 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 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 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

11、力”“物”从略。3. 文笔简洁,语言凝练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 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 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d) ”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C.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二Xi a ng)之。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活用不同类

12、的一项(然。B.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二yd o)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二she ng)道也哉。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 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 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 选出下列句中“求”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D.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5. 翻译下列句子,补上必须补出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并说明补上的是什么成分。(1) 于是余有叹焉。(2)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3)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参考答案 1. C (“胜”应读“ sh e ng”。)2. D (“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3. D (例句中的“其”与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