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福建省厦门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10个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米、花生霉变后洗一洗可以食用B.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C.工业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D.人体若缺少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因此要尽可能多吃含碘食物2 .小彤同学报名参加了 “ 2013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中的迷你马拉松项目.该同学锻练过程中使用的下列物品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 B.纯棉T恤C.塑料水瓶D.睛纶背包3 .近日,针对国内某知名饮用水品牌深陷“质量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由其引发的
2、 瓶装水标准等问题受到持续关注.饮用水的pH在6.58.0之间,才符合健康标准.若要使pH低于6.5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 C.加入适量氯化钢D,加入适量明矶4 .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 ),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C. 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 390.4gD. 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 48个原子构成5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
3、、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011 日时间注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 46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A. tiC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 12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C. 1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iC,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D. 12c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大于乙7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于热水U型管
4、内液面左高右低Cu Ag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8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少量)AO2H2O蒸汽试剂和操作方法通过浓H2SO4B 稀盐酸稀硫酸加入适量BaCl 2溶液,过滤Na 2CO 3粉末NaHCO 3粉末加热KNO 3溶液Ba ( NO 3) 2 溶液加入适量的 W2SO4溶液,过滤B. B C. CD. D9.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CaO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 (OH) 2溶液
5、中加入CaO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10 .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 Ba (OH) 2溶液、MgSO4溶液、Na 2cO 3溶液和稀HCl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A. Ba (OH) 2、MgSO 4、Na 2CO 3' HCl B. Na 2CO 3、Ba (OH) 2、MgSO 4、HClC. HCl、MgSO 4、Ba (OH) 2、Na 2CO 3D. Ba (OH) 2、Na 2CO 3> HCl、MgSO 4二、理解与应用
6、(本题包括3个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1 .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养成分表项目每100克能量1966千焦蛋白质7.5克脂肪21.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钠2530毫克(1)表中“钠”是指 (填序号).A .离子B.分子 C .元素 D .单质(2)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 种.(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状 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4)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原理相似.(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
7、假设小明某天吃了 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 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2 .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 1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 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所示.O -氧化氢 k氧化铁(HQ)( NH4cl )(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3)白烟成分NH4CI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13 .如图所示,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 钠溶液中的一种,A是硝酸铜溶液.”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D的化学式为, E物质
8、的一种用途:.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14 .回答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 (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 是.(3)为测定高镒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 (填编号)(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 .15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
9、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 Na2SO4猜想二:有 Na2SO4 和 H2SO4猜想三:有 Na 2SO4' H2SO4 和 NaOH猜想四: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10、pH试纸、(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Na 2CO 3溶液、BaC 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滴加NazCO 3溶液滴加BaCl 2溶液实验现象实验操作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 <7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
11、是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 6分)16.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常人胃液每日需要盐酸溶质质量约为6.5g7.3g .某患者每日分泌盐酸溶质质量为 9.0g ,为治疗胃酸过多需服用图所示抑酸剂,发生反应:Mg (OH)2+2HCl=MgCl 2+2H2O.请计算并回答:按说明书用法用量, 每天最多可中和胃液中盐酸溶(写出计算过质质量是多少克?理论上能否使该患者胃液中盐酸溶质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程,结果精确到 0.001 )X X X牌复用腌剂有效成分:氮氧化镁作用用途:用于治疗胃酸过量用法用量;口服J每次小,每天3次药物含量;笔片含0一145吕氢氧化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识别与选择(本题包括1
12、0 个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 20 分)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米、花生霉变后洗一洗可以食用B.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C 工业炼铁是利用还原剂在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D 人体若缺少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因此要尽可能多吃含碘食物【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一氧化碳的毒性;铁的冶炼;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A、霉变大米、花生有毒考虑;B、从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方面考虑;C 、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解答;D 、根据碘元素对人体的作用解答【解答】解:A、大米、花生在霉变的过程中会生成黄曲霉毒素,即使洗净后也不能食用, 故 A 错
13、误;B、冬天煤炉取暖会产生一氧化碳,关紧门窗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故 B错误;C 、工业炼铁就是利用一氧化碳高温下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故C 正确;D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碘过量也会造成中毒,故D 错误故选 C 2 小彤同学报名参加了“2013 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活动”中的迷你马拉松项目 该同学锻练过程中使用的下列物品中不含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李宁橡胶底运动鞋 B.纯棉T恤C 塑料水瓶D 腈纶背包【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
14、A、 李宁橡胶底运动鞋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纯棉血是用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正确.C 、塑料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D 、腈纶背包是用腈纶制成的,腈纶属于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B3近日,针对国内某知名饮用水品牌深陷“质量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由其引发的瓶装水标准等问题受到持续关注.饮用水的 pH在6.58.0之间,才符合健康标准.若要使 pH 低于 6.5 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C 加入适量氯化钡D 加入适量明矾【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
15、的关系【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酸碱性和降低pH 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要使pH 低于 6.5 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就是增大水的pH,A、加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错误;B、可以采用加入适量纯碱的方法,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反应,酸性减弱;C、氯化钢是有毒的物质,错误;D、明矶加入水中不能降低水的酸性,错误;故选B.4.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 ),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C. 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 390.4gD. 一个西达苯胺
16、分子由 48个原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析】A、根据西达苯胺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D、根据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西达苯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西达苯胺是由五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1个氟原子、4个氮原子和2个
17、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5.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Z 丙甲丁- -一 一一-T十T- . .0h 口 时间S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 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 : 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A、反应过
18、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 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 - 4): (24 -4) =7: 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 : (32-4) =2: 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6.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由解度£A. tiC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 12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
19、1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iC,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 12c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f而鼠落解声" * 10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tiC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30g100g+30gX100%=23.1% ,该选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12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项说法不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
20、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2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jC,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13c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12c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7.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白热水二-金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学性质.【分析】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分析;C、根据硝酸俊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D、根据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考
21、虑本题,能反应说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不反应说 明该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解答】解:A、热水的温度是80 c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又与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故A错误;B错误;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变小,使气球涨大,故C、硝酸俊溶于水吸热,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使 U型管两端的液面左高右低,故 C正确;D、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它们排在了铁的后面,但不能排铜和银的 顺序,故D错误.8.除去序号卜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物质杂质(少量)试剂和操作方法。2H2O蒸汽通过浓H2SO4B 稀盐酸稀硫酸加入适量BaCl 2溶液,过
22、滤Na 2CO 3粉末NaHCO 3粉末加热KNO 3溶液Ba (NO 3) 2溶液加入适量的 W2SO4溶液,过滤A. A B. B C. C D. 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分析】除杂质实际上是除杂质的离子,除去杂质时不要引入新的杂质,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水蒸气而剩下氧气,故 A正确,B、硫酸会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盐酸,过滤可以将硫酸根除去,而剩下盐酸,故B正确,C、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而碳酸钠受热不会分解,加热可以将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水 和二氧化碳加热时会逸到空气中,故C正确,D、硝酸钢会和
23、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硝酸钠,除去了硝酸银,但是又引入了硝酸钠,硝酸钠对硝酸钾来说也是杂质,故D错误,故选D.9.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10A.物质X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B.反应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C.向Ca (OH) 2溶液中加入CaO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图中的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溶质的质量分数;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
24、系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于二氧化碳、碳酸钙之间相互转化,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x可以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B、由于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不属于盐,故 B错误;C、向Ca (OH) 2溶液中加入CaO ,如是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会变大,故 C错误;D、由图中物质之间的反应可知,所有反应均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D正确.故选D.10 .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Ba (OH) 2溶液、MgSO4溶液、Na 2CO 3溶液和稀HCl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
25、溶液分别是()A. Ba (OH) 2、MgSO 4、Na 2CO 3' HCl B. Na 2CO 3、Ba (OH) 2、MgSO 4、HClC. HCl、MgSO 4、Ba (OH) 2、Na 2CO 3 D. Ba (OH) 2、Na 2CO 3> HCl、MgSO 4【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分析】根据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 为零,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结合所给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钢和硫酸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硫酸钠,但是硫酸钠是电解质,可以导电,故A错误;B、碳酸钠
26、和氢氧化钢会生成碳酸钢沉淀,氢氧化钢和硫酸镁会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后只剩下水,几乎不导电,故 B正确;C、盐酸和硫酸镁不会生成沉淀,故 C错误;D、氢氧化钢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钢沉淀,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可以导电,故D错误;故选B.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 3个小题,每空1分,共13分)11 .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营养成分表项目每100克能量1966千焦蛋白质7.5克脂肪21.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钠2530毫克(1)表中“钠”是指 C(填序号).A.离子 B.分子 C .元素 D.单质(2)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4种.(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
27、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4)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cC点燃“cCH4+2O2 =CO2+2H2O_.(5)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 原理相似.(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 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6.4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 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分析】(1)钠、钙、钾、磷是指元素;(2)食物的六大营养元素糖类、脂肪
28、、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5)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6)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x 100%,进行分析解答.相对原子质邕乂原子个数相时分子质量【解答】解:(1)食品中常以元素的质量来表各元素的含量.故选 C.(2)观察图表可知,方便面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故答案为:4 ;(3)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甲状腺肿大;(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占燃占燃CH 4+2O 2 CO
29、 2+2H 2。,故答案为: CH 4+2O 2, CO 2+2H 2O .(5)用漏勺捞方便面,能将方便面和水分开,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故答案为:过滤.23(6)食盐的成份是氯化钠, 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口- 二X 100% = 39.3% . 2530毫克=2.53克,2.53克+ 39.3% 6.4克,故答案为:6.4克.12.化学课外活动中,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图1所示的趣味实验-“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2所示.o -* 4©氧化氢 氧比皴(HCl)< NH4cl )(1)图示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 反应.(2)小丽同学根据实验
30、原理,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该装置与用玻璃棒做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环保或污染小.(3)白烟成分NH4C1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1)根据化合反应的定义解答;(2)根据氨水和浓盐酸的挥发性以及密封仪器的作用解答;(3)根据化合价规则行解答.【解答】解:(1)图2中一个氨气分子与一个浓盐酸分子反应生成一个氯化钱分子,属于化合反应;(2)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能会发出刺激性气味,污染环境,图 3是密封装置,可 以减少污染;(3)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x+ (+1) X 4+
31、 (+1) =0, x=-3;故答案为:(1)化合 (2)环保或污染小(3) -3.13 .如图所示,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A是硝酸铜溶液.”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请回答:D的化学式为 NaOH , E物质的一种用途:灭火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NO 31_2+Fe=Fe (NO3l_2+Cu ,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 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 钠溶液中的一种,A是硝酸铜溶液,硝酸铜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铁会与
32、硫酸、硝酸铜反 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会与氢氧化钠、 铁反应,氢氧化钠会与硫酸、 铁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钠,B是铁,C是硫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B、C、D、E分别是铁、硝酸铜溶液、二氧化碳、稀硫酸溶液、氢氧化 钠溶液中的一种,A是硝酸铜溶液,硝酸铜会与氢氧化钠、铁反应,铁会与硫酸、硝酸铜反 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会与氢氧化钠、 铁反应,氢氧化钠会与硫酸、 铁反应,所以E是二氧化碳,D是氢氧化钠,B是铁,C是硫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是NaOH , E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A与B的反应是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化
33、学方程式为:Cu (NO 3) 2+Fe=Fe(NO 3) 2+Cu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答案为:NaOH ,灭火; Cu (NO 3) 2+Fe=Fe (NO 3) 2+Cu ,置换反应.三、实验探究(本题包括 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14 .回答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1)写出制取原理的化学方程式:2KMnO 4二 &MnO ,+MnO :+O* T .(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A (填编号,下同),以下气体收集装置不能采用的是E .(3)为测定高镒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丙 (填编号)(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
34、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不考虑实验误差,请你就此提出一种猜想并设计相应验证方案:可能是产物K2MnO 4受热生成氧气;取 QMnO 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量气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高镒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解答;(2)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解答;(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解答;(4)根据可能是产物 aMnO 4受热生成氧气解答.【解答】解:(1)高镒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I A2KMnO 4&MnO 4+MnO 2+O 2 T ;
35、(2)高镒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和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3)据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应从短管进,水从长管出,故选丙;(4)实验结束,某同学发现收集到的纯氧气质量大于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得质量,可能是产物&MnO 4受热生成氧气;验证方案是:取&MnO 4固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生成氧气.答案:(1) 2KMnO 4K2MnO 4+MnO 2+O 2 T ; (2) A; E; (3)丙;(4)可能是产物K2MnO 4受热生成氧气;取 K2MnO 4固
36、体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是否 生成氧气.15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 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猜想一:只有 Na2SO4猜想二:有 Na2SO4 和 H2SO4猜想三:有 Na 2SO4' H2SO4 和 NaOH猜想四: 有Na 2SO
37、±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猜想三 ,理由是 H2SOt和NaOH 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 2CO 3溶液、BaC 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的pH滴加Na2CO 3溶液滴加BaCl 2溶液实验现象实验操作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 <7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pH试纸浸入溶液中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 2SO4与BaCl马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 H2SO上存在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学生板演】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单元说课课件下载
- 出口委托代理协议书范本
- 出轨家暴协议书范本
- 抽签互换协议书范本
- 定制戒指协议书范本大全
- 房产委托拍卖协议书范本
- 民宿房东分成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件网站
- 空分装置安全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城镇化施工合同编号
- 2025年校长职级考试题及答案
- 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正式版)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17521-1998化学试剂N,N-二甲基甲酰胺
- GB/T 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 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完整版)
- 二维动画课件
-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 2022年养殖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 贵港市国有建设用地改变土地使用条件方案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