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实践与认识_第1页
大断面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实践与认识_第2页
大断面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实践与认识_第3页
大断面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实践与认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5卷第2-3期2004年6月建井技术MINECONSTRUCTIONTECHNOLOGYVol125No12-3Jun12004大断面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实践与认识郑厚发,张剑,陈亚军(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以鸣山煤矿-600m北翼副暗斜井绞车房为例,介绍了两次锚网3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关键词:锚网喷联合支护;中图分类号:B6029(2004)02-3002303布。由于巷道跨度较大,巷道拱顶易出现较大范围的拉应力区。当顶部岩石破碎时,易出现漏顶现象。如果不及时支护,就会发生大范围漏顶甚至发生冒顶事故。同时由于硐室开挖断面大,受采动影响

2、时,会发生应力集中,支承压力峰值较高。因此,硐室施工一般采用“先柔后刚,先让后抗”的支护原则。根据大断面硐室围岩变形较大的特点,最好是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来提高围岩自撑能力,保证巷道围岩长期稳定。具体做法及支护机理如下:硐室开挖后,初喷薄层混凝土,及时封闭松散围岩,充填裂隙和层理,增大松散岩体的粘结力。一次锚网喷后,锚固区域内的岩体便成了具有自身承载能力的锚固体。一次锚网喷支护既能发挥锚杆和金属网加固围岩,提高围岩强度的作用,又能利用金属网和薄喷层的柔性,允许围岩适当变形,达到围岩卸压和释放部分变形能的目的。待一次支护稳定后,再次锚网喷,增大锚杆密度、长度和喷射混凝土厚度,使锚固体厚度加大,进一

3、步提高围岩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1工程概况鸣山煤矿为设计生产能力20万t/a的小型矿井,立井暗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方式,立井只到一水平(-150m),暗斜井从一水平到三水平(-450m)。-600m北翼副暗斜井是该矿四水平开拓延深工程,井筒全长438m,坡度20°。副暗斜井绞车房掘进规格为1110m×1016m×617m(长×宽×高),半圆拱形断面,掘进断面积58m2,掘进体积638m3,属于特大断面硐室。绞车房布置在官山段B3煤层底板中,标高-450m,围岩以钙质胶结的细粉砂岩和泥质胶结的砂质页岩为主,普氏系数f=46,中等

4、稳定;但其拱顶左侧上部有一落差约20m的正断层穿过,受到层理裂隙发育、松散破碎、胶结性较差的菊石页岩威胁,围岩稳定性差,支护较困难,成了矿井延深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是绞车房硐室施工成功的关键。2支护方案的选择211大断面硐室支护机理大断面硐室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收稿日期:2004041524建井技术2004年第25卷力;同时利用喷射混凝土对巷道表面填凹补平,既可以保证巷道成型规整,又可以防止围岩应力集中。212支护方式绞车房原设计支护方式为混凝土砌碹,厚400mm,壁后充填130mm。这种支护方式为该矿井大断面硐室传统支护方式,虽然支护强度大,整体性较

5、好,服务时间长;但施工速度慢,工期长,支护成本高,安全可靠性差,且受动压影响时易掉碹空顶,不利于维护等缺点很明显。考虑水平接替紧张,等具体情次术证,决定改革传统支护方式,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新技术,以加快施工速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支护成本,提前完工,提前投入使用,为开拓工程服务。213支护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工程类比确定支护参数。初喷混凝土厚度确定为50mm。一次锚网喷锚杆规格为<20mm×2000mm,材质为螺纹钢,间排距均为800mm,树脂药卷端头锚固;金属网规格为2000mm×1000mm(长×宽),用<615mm钢筋焊接而成,网

6、格尺寸100mm×100mm,网片搭接长度200mm;喷射混凝土厚度为80mm。二次锚网喷锚杆规格为<22mm×2500mm,与一次锚网喷锚杆呈三花眼形布置;120mm(,);其他。3311施工工序根据绞车房自身特点及其与相邻巷道的位置关系,确定施工工序如下:(1)根据运输路线,绞车房施工只能从拱墙一侧开始,即沿提升中心线方向施工,而不是沿巷道中心线方向。因此先按照B-B剖面(见附图)将硐室分成上下和两层,先施工上层部分,再施工下层部分。附图绞车房施工示意(2)施工上层部分时,按照B-B剖面所示,将其分成左、中、右3段A、B和C,先施工中间段B,形成上层出矸系统;再施

7、工A和C段。(3)施工下层部分时,也分成左、中、右3段D、E和F,先施工中间段E,与临时绞车房贯通,形成良好的通风和运输系统;再施工D和F段。第2-3期郑厚发等:大断面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实践与认识25312掘进支护工艺按照施工工序,先施工上分层部分中间段B。由于是沿着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即提升中心线方向)掘进,受到硐室上部拱形边界的限制,对其掘进支护方法要求较高。该段掘进方法如附图A-A剖面所示,先从拱墙一侧底部倾斜向上掘进1个溜矸眼(坡度),至巷道中心线时,转为平巷掘进,采用循35°环进尺为1m和掘进高度渐降的方法控制打眼放炮,防止超挖。每循环掘进后,进行挑顶刷帮,形成拱形。初

8、喷和一次锚网喷紧跟工作面。B段一次锚网喷完毕后,施工A段。A例,沿巷道中心线分成宽度相等的两部分A1和A2(见附图)施工,掘进宽度均为513m,掘进方法相同,都是先从中部掘进1条断面尺寸3m×3m的巷道,再采用控制炮眼长度和装药量的方法挑顶刷帮。尤其是在拱形帮一侧,采用炮眼深度随巷道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的方法打眼放炮,防止超挖。少量欠挖处用风镐或手镐刷帮。初喷紧跟工作面。挑顶刷帮成形后,及时进行一次锚网喷支护。待A、B、C三段一次锚网喷支护稳定后,再进行全分层锚网喷支护,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下分层部分相对于上分层部分施工较容易。先掘进中间段E,直到与临时绞车房贯通。初喷和一次锚网喷紧

9、跟工作面。D段和F段掘进、支护方法同A、C段,都是先分为两部分,再从中部开挖1条巷道,最后挑顶刷帮至设计规格(具体掘进方法参见A段)。初喷和一次锚网喷紧跟工作面。待下分层一次支护稳定后,进行全分层锚网喷支护,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4支护效果该绞车房经过115个月左右时间施工,于2002年9月完工,并顺利通过了局、矿两级验收组验收,工程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开始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1年多,巷道未出现脱皮掉壳、穿裙吊脚、顶板开裂、片帮等破坏现象,锚杆受力均匀,无失效锚杆,巷道成型仍然规整,围岩处于稳定状态,5(1)绞车房硐室如果采用砌碹支护,由于劳动强度大、施工工期较长,预计需要90d左右才能完工。而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施工工期仅115个月左右,工期明显缩短,仅人工费一项就节省了约115万元。(2)综合考虑临时支护费、材料运输费、材料消耗费等费用,硐室锚网喷联合支护成本比砌碹支护降低约2218%。6结语在特大断面硐室施工中,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替代传统的砌碹支护,不仅能够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还能降低支护成本,减轻工人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