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指导书矿井通风与安全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以及矿井瓦斯、水、火、煤尘等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科学技术手段,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矿井通风与安全实验项目的开设是依据本门课程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共包含四个实验,目的如下:实验一为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测定,让学生学会使用测定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各类仪器仪表,熟悉它们的原理、结构;加深在不同通风方式下,对全压、静压和速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并掌握某断

2、面的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实验二是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反风演示,使学生认识通风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原理,了解各部分的工作方式以及全矿井反风的工作原理、操作和过程。实验三为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及坚固性系数测定,让学生明确煤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和坚固性系数的物理意义,掌握煤的坚固性系数与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测定方法。实验四是煤自燃倾向性及煤尘爆炸危险性测定,使学生了解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煤尘爆炸危险性的认识,了解煤尘爆炸危险性测定方法。另外通过实验的开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通过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

3、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指导书的适用范围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1 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测定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测定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的各类仪器仪表,熟悉它们的原理、结构;2、加深在不同通风方式下,对全压、静压和速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3、掌握某断面的平均风速的测定方法,并计算风量。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测定的矿井通风风流状态参数有:矿井干湿温度;矿井大气压力;矿井大气密度计算;点压力;平均风速。三、仪器设备1、空盒气压计空盒气压计(图1-1)是由一个波纹形金属真空盒和一套杠杆传动机构组成,(真空合内实际还有50-60毫米水

4、银柱的压力)。(a)外形 (b)结构示意1-金属盒;2-弹簧;3-传递机构;4-指针;5-刻度盘;6-链条;7-弹簧丝;8-固定支点图1-1 空盒气压计外形和结构示意图2、干湿球温度计矿井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测定相对湿度常用手摇湿度计(图1-2)和风扇式湿度计(图1-3)两种,它们的测定原理一样,湿度计是由两支温度计组成。一支为干温度计,一支为湿温度计(在温度计的水银球面上包裹湿纱布)。图1-3 风扇式湿度计图 1-2 手摇湿度计 图 1-33、U形水柱计U形水柱计如图1-3所示,它是由一根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弯成U型水柱。并在其中装入蒸馏水,在U形管中间有一刻度尺所组成,其测压原理是

5、:在测压前U形管两端的水面处于水平位置,当一端加入较大的压力时,此端液面下降,另一端液面上升,此时两端液面的距离若为L毫米时,就表明水柱计的两端压力差为L毫米水柱。4、风表风表的种类有很多,本实验采用叶片式风表(图1-4)测量风速。叶轮式风表由叶轮、传动机构、表盘及外壳四部分组成。按其测风范围又可分为微速(0.35m/s)、中速(110m/s)、高速(130m/s)风表三种。1-叶轮;2-蜗杆轴;3-表盘;4-开关杆;5-回零杆;6-表壳图1-4四、所需耗材 无。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空盒气压计当大气压变化时,真空盒面变形,变形值经杠杆传动机构放大,传动到盒面使指针发生偏转,使用前需要用

6、固定水银气压计来校正,校正时用小螺丝刀微微调节盒侧面调节孔内的螺钉,使其指针指示值与水银气压计一致。2、干湿球温度计根据从温度计上分别读出的干温度t干和时温度t湿查气象常用表可得到相对湿度值。绝对湿度可用下式计算:f=F饱式中:f绝对湿度 g/m3 相对湿度 % F饱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量,g/m33、点压力测定(1)绝对压力测定就绝对压力而言,无论是抽出式还是压入式通风,其绝对全压均可用下式表示:pti = pi + hvi式中 pti风流中i点的绝对全压,Pa;pi风流中i点的绝对静压,Pa;hvi风流中i点的动压,Pa。(2)相对压力测定就相对压力而言,则与通风方式有关,风流点压的相互

7、关系如下:抽出式通风 hti =hi + hvi (1)压入式通风 hti =hi - hvi (2)式中 hti风流中i点的相对全压,Pa;hi风流中i点的相对静压,Pa;hvi风流中i点的动压,Pa。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两公式进行验证。不同通风方式下,风流中某点各种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5所示。piptihvihhvihihti真空(0)ptihvipip0hti(-)hvi0hi(-)真空(0)(a)(b)(a)压入式通风;(b)抽出式通风;图1-5 不同通风方式风流中某点各种压力间的相互关系4、平均风速测定:风流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轮转动,叶轮通过一套齿轮传动机械带动

8、指针转动。由于风速与叶轮转速成正比,因而也与指针的转速成正比,而且是线性关系,即:式中:真实风速,m/s 或m/min;风表读数或称为表速,m/s 或m/min(或格/秒、格/分);、风表校正系数。六、实验步骤1. 测定矿井大气压力测定时,在测定地点将空盒气压计水平放置,并用手轻轻敲击合面数次,消除指针的蠕动现象,待20分钟左右可读数,读数值还需根据仪器所附检定证进行刻度、温度和补充校正。2、测定矿井干湿温度用风扇式湿度计测定时,用专用钥匙将小风扇的发条上紧,风扇转动,使空气以1.73.0m/s的流速经过干湿温度计的水银球面周围,待12分钟,两支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即可读值计算。3、点压力测定步骤

9、1)只将皮托管()与压差计连接,测定i点的相对静压;2)同时将皮托管的(+)、()接头连至压差计上,测定i点的相对动压;3)只将皮托管(+)与压差计连接,测定i点的相对全压。具体接法如图1-5所示。4、平均风速测定步骤1)测量前关闭开关板闸,使风轮转动而指针不动,压下回零杆,使大小指针均回归“0”位,准备好一块秒表,也使秒表回零,准备使用;2)为了克服风表运转部分的惯性抵抗力,将风表处于测风位置,在风吹动下空转2030s,并调整风表的叶轮旋转面,尽量与风流方向垂直;3)开始测风时,应使风表开关板闸与秒表同时动作,并且又不要太用力导致风表抖动;4)按测风要求,移动风表并计时,到达规定时间、走完规

10、定路径,即制动风表指针,从表盘上读取格数,再由校正曲线上查处对应的实际风速。风量计算:Q=V均×S式中:S管道断面积,米2。七、实验结果处理1、测算记录表1-1 干湿温度测定记录表测定次数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备注表1-2 大气压力测定记录表空气盒气压计大 气 压 力 (mmHg)读 数刻度订正值温度订正值补充订正值实际气压2、计算空气密度精确计算公式:式中:空气密度,Kg/m3P测点空气的绝对静压,Pa; t测点处空气的干温度,; t、tw(湿温度)时空气的相对湿度,%; Pb空气在t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3、点压力测定结果表1-3 点压力测定通风方式压入式抽出式

11、h静(Pa)h速(Pa)h全(Pa)4、平均风速测定结果 表1-4 风速测定表速(m/min)风速V1V2V3V均V表(m/s)V真(m/s)八、实验注意事项1、井下用空盒气压计测大气压时,应使合面平行于风流方向以消除速压影响。2、用湿度计测定空气的相对湿度时,读数时应首先读湿温度计的示值,然后再读干温度计的示值。3、风表的测量范围要与所测风速相适应,避免风速过高、过低造成风表损坏或测量不准;4、风表不能距离人体和巷道壁太近,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5、按线路法测风时,路线分布要合理,风表的移动速度要均匀,防止忽快忽慢,造成读数偏差;6、有车辆或行人时,要等其通过后风流稳定时再测;7、同一断面测定

12、三次,三次测得的计数器读数之差不应超过5%,然后取其平均值。九、预习与思考题1、空盒气压计的读数为何要进行校正?2、简述评价矿井气候条件的主要指标有哪些?3、从U型垂直压差计上如何判断风机的工作方法?4、简述风速的测量方法十、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如下:1、封面应包括:课程名称、实验序号、专业、班级、姓名、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2、编写实验报告规范应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步骤、实验记录。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要有详细的过程,并写出实验心得体会。实验2 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演示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

13、:必修一、实验目的1、通过矿井通风系统模型运行的动态演示,认识通风系统的构成,功能和原理,了解各部分的工作方式。2、通过模型操作,了解全矿井反风的工作原理、操作和过程。二、实验内容通过矿井通风综合模拟实验装置演示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及全矿井反风方法。三、仪器设备实验在KTS-I型矿井通风综合模拟实验装置上进行,该装置由矿井通风系统模型,安全监测系统组成。可实现巷道风门的自动控制,进行巷道中风速(风量)、温度、点压力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测,在两个综采工作面和皮带运输巷中设置有自动图像采集系统,实现主要生产地点的工作状况在模拟地面控制调度室的动态图像显示。模型规格:7000×350

14、0×1800mm,系统操作控制台1 个。通风系统模型主要结构有:副井,水平运输大巷,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专用回风上山,2个综采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一条总回风巷,风井,主要通风机和矿井反风装置构成。井下设有20道自动控制的风门,以改变风流流动路线,控制风量。通风方式为抽出式,离心通风机。风机性能:风量18102844m3/h(3047.4m3/min);风压69717mmH2O,电机性能:转速:2900r/min;功率:7.5KW,380V。图2-1 实验模型示意图系统设置:正常通风路线:副井运输大巷风门13#、16#绕道风门18#轨道上山中部车场风门6#掘进巷风门20#皮带顺槽综

15、采工作面NO1轨道顺槽风门3#上部车场轨道上山总回风巷风井风机调节风门通风机扩散器大气。调节风门设置:风门状态风门状态风门状态风门状态1#关6#开11#关16#开2#关7#关12#关17#关3#开8#关13#开18#开4#开9#关14#关19#关5#关10#关15#开20#开四、所需耗材 无。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演示通风系统主要由主要通风机、通风巷道和通风设施构成,主要通风提供系统通风的动力;通风巷道构成井下风流流动的通道,并承担相应的采掘工作任务;通风设施完成对井下风流进行调节控制的作用,实现风流的按需分配。该通风系统模型包含了通风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且通过动态演

16、示,模拟实际矿井通风机运行、井下风流流动、调节装置改变从而改变风流流量和通风供给路线。2、全矿井反风演示全矿井反风是为了防治矿井主要进风区域火灾扩大而采取的必要通风控制措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通风系统必须具有全矿井反风的功能,且反风风量不小于正常通风量的40%。矿井反风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风机反转反风,即通过调整风机叶片的角度或将电机反转使得风流由扩散器反向流入矿井,实现矿井反风;第二种方式是不改变通风机的运转方式,通过事先修建好的反风巷道和快速调节装置,使风流通过反风道流入井下,从而改变井下风流的方向。本实验演示反风道反风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六、实验步骤1、矿井通风系统工作原理演示1)讲解

17、模型通风系统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启动模型,演示正常通风路线风流的流动;系统启动后,观察监测系统指示的主要通风性能数据,模型巷道内风向指示的变化、倾斜压差计内风压的变化。3)演示调节装置的作用:井下作业地点的变化和供风需求的改变都要求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调节,调节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主要通风机工况的调节和井下通风设施改变的调节,本实验演示通过改变井下通风设施的状况,来调节需风地点供风状况的过程。以1个综采工作面为风量调节目标,通过控制进风侧(20#)、回风侧(4#)、相连巷道(10#)的自动控制风门,改变通过工作面的风量。2、全矿井反风演示1)讲解通风系统反风装置的构成、反风操作及效果观察;2

18、)演示矿井正常通风状况下的风流流动;3)停止风机,并实施反风操作关闭风机进风道上的调节风门打开反风风门(手动)调整风机出口侧反风道处的风门(手动)改变工作面通风压力取样毕托管的方向启动风机观察风流流动的方向和风速的变化(U形压差计和风速传感器);4)重新启动风机,观察风流方向的变化和风量的数据;5)停止风机,将系统恢复原状。七、实验结果处理无八、实验注意事项本实验为演示实验,教师和实验室人员进行操作,学生以观察和记录为主。实验应按操作说明进行,未经许可,学生不得改变模型上的装置和仪器。开启系统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启动监测系统控制台;2)打开通风模型控制台电源;打开监视器;3)检查调节风门状态

19、,调整到正常状态;4)安装实验测量仪器;5)启动风机进行实验;6)操作监测系统软件,查看各类传感器监测数据。关闭系统应按下列顺序进行:1)关闭风机电源;2)恢复风门状态至正常状态;3)关闭模型控制台电源;4)关闭监视器及监测系统。九、预习与思考题1、通风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如何改变系统中工作面的风量和风向?3、矿井为何要进行全矿井反风?要求达到的反风风量是多少?4、进行全矿井反风的方法有哪些?为何矿井反风风量会少于正常状况下的通风风量?十、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实验模型,绘制通风系统示意图,标志系统内风流流动的路线;对系统的构成、各部分的功能和风流调节的方法进行阐述;

20、2、根据实验模型绘制通风系统反风装置的示意图,并说明正常通风状况下和反风时期风流流动的路线,以及反风操作的具体内容。实验3 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及坚固性系数测定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 明确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的物理意义及其瓦斯渗透和流动规律;2. 了解WT-1型瓦斯扩斯速度测试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明确煤的坚固性系数的物理意义;4. 分析掌握煤的坚固性系数与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的关系。二、实验内容1、WT-1型瓦斯扩斯速度测试仪测定煤质指标瓦斯放散初速度P;考查研究煤的瓦斯放散特性,连续测定一个大气压下吸附后,060秒的瓦斯扩散速度D;2、锤法”

21、测定f值,在一定冲击功作用下,煤的破碎功与破碎物所增加的表面积成正比,通过测定在固定冲击破碎功下煤粉碎至某一粒度的量来计算f。三、实验仪器 1、瓦斯放散速度测定仪器1-真空泵;2-煤样瓶;3-电磁阀;4-放散空间;5-仪器主机外壳;6-继电器板;7-传感器;8-通大气口;9-减压阀;10-瓦斯钢瓶;11-通信电缆;12-煤样;13-指示灯图3-1 WT-1型瓦斯放散速度测定仪系统图2、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仪器捣碎筒,计量桶,分样筛(孔径20mm和0.5mm各一个),天平,小锤,漏斗,容器。四、所需耗材1、瓦斯放散速度测定1)材料:脱脂棉,纯度99.99%以上CH4;2)试样大小:颗粒度 (烟煤0

22、.250.5 mm,无烟煤13 mm);3)试样数量:每组应制备6个标准试样;4)试样重量要求:3.5g。2、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制备好的试样50g为一份,每5份为一组,共称取三组。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瓦斯放散速度测定煤样罐通过放散空间分别与真空泵、瓦斯气源、压力传感器相连,各部件间有阀门相隔开。煤样在高真空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煤样吸附瓦斯及其它气体由吸附态转变为游离态,脱离煤体。然后向煤样瓶中充入高纯瓦斯(CH4浓度99.99%以上),在高压下保持一段时间,使其充分吸附。打开放散空间与煤样瓶之间的阀门,煤样吸附瓦斯向常压空间放散,致使放散空间压力逐渐升高。根据已知的放散空间体积和压力变

23、化量,由气态方程即可计算出瓦斯放散量。由于放散空间可适当加大,其压力变化对放散速度的影响即可降低到允许误差范围以内。1-真空泵;2-电磁阀;3-放散空间;4-压力传感器;5-煤样瓶;6-管路;7-瓦斯气源图3-2实验原理图当放散空间压力由p2变为p1时,由气态方程可计算出累计放散瓦斯量。 (3-1)式中Q煤样累计放散瓦斯量,cm3;p1放散空间绝对压力,MPa;p2放散前绝对压力,MPa;V放散空间体积,cm3;Z1,Z2在压力p1,p2及温度T时CH4气体压缩系数,查表可得,无量纲;T实验温度,。这样通过对放散空间压力的连续监测即实现了对瓦斯放散量的连续监测。2、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煤的坚固性

24、系数是反映煤体坚固性的一个相对指标,其值越大,表明该煤体愈稳定,在同样的瓦斯压力和地应力作用下,越不易发生突出。脆性材料破碎时遵循面积力能说,即“破碎物料所消耗的功与破碎物料所增加的表面积成正比。”并由此导出,在破碎功和破碎前物料的平均直径一定时,物料的坚固性与物料破碎时产生的粉尘量成反比。一般地,煤与瓦斯突出都发生在煤层的软分层中。常用的测定方法是落锤破碎法。六、实验步骤1、瓦斯放散速度测定1)开始测试时首先打开计算机电源,启动后再打开仪器电源与真空泵电源;2) 执行wt-1监控系统软件,系统界面如下:图3-3 系统主界面3)选择煤样瓶图标。仪器面板上的煤样瓶和界面中的图标是对应的,从右向左

25、依次为1-6#,单击图标可选择或放弃该煤样实验;仪器面板上的煤样瓶和界面上的图标是16#。选中要测试的煤样瓶图标,选中或未选中时图标如图3-4所示:选中 未选中图3-4 选择煤样瓶图标4)如进行放散速度测试,选择菜单项“放散速度”;如为扩散速度,选择菜单项“扩散速度”。然后在下图所示的对话框中为每个要测试的煤样命名和设置保存路径,如图3-5。点“下一步”后,实验全部由仪器自动完成。“放散速度”、 “扩散速度”二者实验过程基本相同,以放散速度(P)测试为例,脱气、漏气检测与充气的过程,分别如图3-6、图3-7、图3-8所示。图3-5 设定煤样保存路径图3-6 煤样脱气图3-7 漏气检测图3-8

26、煤样充气在学习或调试时为节省时间可随时单击“下一步”提前结束该过程。正式实验时必须达到规定时间,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5)依次对每个煤样进行一次死空间脱气和向死空间放气的过程,同时动态地显示煤样的扩散速度曲线,自动保存测试结果,最后显示出来;6)结束。实验结束,首先关闭仪器电源,然后一步步关闭计算机,切断真空泵电源。2、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1)将捣碎筒放置在水泥地板或2cm厚的铁板上,放入试样一份,将2.4kg重锤提高到600mm高度,使其自由落下冲击试样,每份冲击3次,把5份捣碎的试样装在同一容器中;2)把每组(5份)捣碎的试样一起倒入孔径0.5mm分样筛中筛分,筛至不再漏下煤粉为止;3

27、)把筛下的粉末用漏斗装入计量筒内,轻轻敲打使之密实,然后轻轻插入具有刻度的活塞尺与筒内粉末面接触。在计量筒口相平处读取l(即粉末在计量筒内实际测量高度,读至毫米);当l30mm时,冲击次数n,即可定为3次,按以上步骤继续进行其他各组的测定。当l<30mm时,第一组试样作废,每份试样冲击次数n改为5次,按以上步骤进行冲击、筛分和测定,仍以每5份作一组,测定煤份高度l。七、实验结果及处理1、瓦斯放散速度测定煤样在实验室处理后进行了放散速度实验,实验时每个煤样均采用2个平行试样,凡是2个试样放散量相差5%以上时均重新实验。仪器可以将1 min内的放散量连续地记录下来。研究发现,煤样在1 min

28、内的连续放散速度曲线比较符合公式(2)。 (3-2)式中V放散速度,mL/s;D1第1 s时的放散速度,mL/s;T时间,s;a衰减系数。将测定数据按公式进行曲线拟合,可得出第1 s的放散速度D1和衰减系数。2、煤的坚固性系数测定坚固性系数按下式计算: f=20n/l式中 f 坚固性系数; n 每份试样冲击次数,次; l 每组试样筛下煤粉的计量高度,mm。测定平行样3组(每组5份),取算数平均值,计算结果取一位小数。如果取得的煤样粒度达不到测定f值所要求粒度(2030mm),可采取粒度为13mm的煤样按上述要求进行测定,并按下式换算:当f13>0.25时,f =1.57 f13 - 0.

29、14当f130.25时,f = f13 式中f13 粒度为13mm时煤样的坚固性系数。八、实验注意事项1、所用的瓦斯气浓度应大于99,否则若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份,应安装过滤、干燥装置;2、脱气、充气过程中不允许关闭计算机或退出本系统;3、煤样要附有标签,注明采样地点、层位、时间等;4、在煤样携带、运送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得摔碰;九、预习和思考题1、了解瓦斯放散规律,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不同时间段瓦斯放散的特征;2、煤的哪些特性主要影响瓦斯放散速度;3、煤的坚固性系数的物理意义。4、煤的破坏类型、落锤的次数与煤的坚固性系数的关系十、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实验目的、内容、步骤;2、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

30、理;3、根据煤的放散瓦斯的能力大小,判断煤质特征及与突出发生的关系;4、根据煤的坚固性系数的大小,判断煤质特征及与突出发生的关系。实验4 煤自燃倾向性及煤尘爆炸危险性测定实验类型:验证性 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一、实验目的1、了解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加深对煤尘爆炸危险性的认识,了解煤尘爆炸危险性测定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定煤的吸氧量并根据吸氧量的多少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2通过测定煤尘在特定高温下是否产生火焰以及火焰长度的大小来判断煤尘爆炸危险性程度。三、仪器设备1、煤自燃倾向性GC-4075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电子天平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性能参数:试样量:1g/次 (精度0

31、.0001g)试样粒度:0.147mm测量范围:吸氧量0.054.00ml/g干煤测量精度:3%电源:AC220V,50HZ2、煤尘爆炸危险性CJD型煤尘爆炸性测定仪,电子天平,煤样。测定仪技术参数:试样量:1g/次 (精度0.1g)试样粒度:0.075mm加热器温度:8001300工作环境:温度050;相对湿度85%电源:AC220V,50HZ四、所需耗材 无。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煤自燃倾向性煤在一定条件下会氧化自燃,煤矿安全规程将煤的自燃倾向性划分为容易自燃、自燃和不易自燃三类。该仪器符合GB/T20104-2006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的要求,实验采用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

32、行煤的自燃倾向性测定。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是基于煤在低温常压下煤对氧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物理吸附状态为理论基础,按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方程,用双气路流动色谱测定煤吸附流态氧的特性,根据每克煤样在常温(30)、常压(1.0133×105Pa)下的吸氧量作为分类指标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2、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当具有爆炸危险的煤尘飞扬到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发生爆炸。进行煤尘爆炸性测定实验,设备应符合AQ10452007煤尘爆炸性鉴定规范标准的要求。其测定方法为:通过煤粉在高温时产生火焰的情况,判定是否有火焰;10次试验中测定最长火焰长度;加入岩粉,测定达到一定重量时火焰长度的变化;通过上述三个指标对煤尘爆炸性进行判定。六、实验步骤1、煤自燃倾向性1) 仪器常数的测定:测每路样品管常数(以1路测定为例):首先开1路,关2、3、4路开关阀,并把六通阀切换至“脱附”状态,用相关仪器测定载气流速(30±0.5ml/min)以及氧气流速(20±0.5ml/min)。之后把六通阀切换至“吸附”状态,并用秒表计时5min,之后关1路,开2路,六通阀由“吸附”状态切换至“脱附”状态等待1min后关2路,开1路同时启动工作站,待出峰结束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