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_第1页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_第2页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_第3页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_第4页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初探2015-05-14 20:32:09来源 :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慢性疾病在人群 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人们的健康要求和保健意识与日俱增 这一切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医疗模式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转向以 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医疗设备的发展也从复 杂的、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 转向既能适用于医院又符合 家庭和个人需求的小型穿戴式,甚至是片状植入式。除此之外, 某些特殊行业和领域, 如深水作业、 运动员训练和航空航天等对 医疗设备也有着迫切和广泛的使用需求。 为了满足大众群体和相 关行业的此种需求, 国内外的很多

2、研究机构和企业都在加大对可 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力度和投资, 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研究以及 等“明星效应”的扩散(图 1),可穿戴医疗于 2013 年一举成名, 并成为 2014 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颠覆式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 ,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压、 血糖、心率、体温、血氧含量、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 智能眼镜有助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可对外科手术进行全程直播等。 可穿戴医疗设备现阶段主要应用于生理 参数的连续监测,对掌握许多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

3、统疾病、高血压患者全面的身体情况尤为关键,其血糖、血压、血氧、心率的示值准确与否对改善病情,维护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监督管理基本属于空白, 由 于其在使用佩戴的过程中频繁使用,经常受到各种震荡,摩擦, 敲打,使它受到磨损, 变形等, 其量值就会变化, 从而损失精度, 产生超差现象。 根据 数据,2012 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 模为 4.2 亿元,预计到 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 12亿元, 2017年将达到 47.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60%,其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计量测试需求, 迫切需要开展其相关计量测试方法 的研究, 研制适合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检定装置,

4、 制定其行业标 准及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 从而保证其量值准确一致, 正确可靠。1 可穿戴医疗设备概述 可穿戴医疗设备 ( )可将生命体征信号检测技术融合在日常穿戴的饰品、 衣物当中, 具有操作便捷、 连续不间断工作、 智能显示监测结果、异常生理信号报警及无线数据传输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监护、特殊人群监护、应急救治救护、家庭 综合诊断、 睡眠质量分析等方面。 目前所涉及的研究方向主要包 括:机体适应性研究、生物医学设计、多种传感器数据融合、系 统优化、躯域传感网络开发、电池寿命延长、无线实时传输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提高等。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载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体随身物品,如

5、指环、 腕表和手套等;另一类是电子织物(),前者的优势在于移动操作、易于便携,后者则在于可以同时监测多种类型的生命体征信号。将这两者结合, 就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可穿戴医疗设备。2 可穿戴医疗设备关键技术 可穿戴设备主要是通过各种生物医学传感器来进行监测的,分为运动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是指可 将各种生命体征信号转换为医疗仪器可用的电生理信号 (电信号 比较适合传输、转换、处理和定量运算)的元件或模块装置,主 要由敏感器件、 电子线路和转换扩展器件组成, 敏感器件中广泛 应用压电传感器。 压电传感器为一种有源器件, 可在外加机械激 励下输出与激励成正的电信号, 能用来设计测量心音的压

6、电听诊 器、血压传感器、胎儿心音、微音器和测微震颤的等。2.1 生理参数无创连续监测技术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通过生物医学人体的电生理数据如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并将 监测数据至中央处理器 (如小型手持式无线装置, 可在生理信号 异常时发出警告),中央处理器再将数据发送至各医疗中心,为 医生进行专业、及时、全面的分析和治疗。2.1.1 无创血糖连续监测现有血糖连续监测仪器主要通过皮下间质液间接测量血糖浓度。即利用唾液、汗液等机体渗出液,通过计算渗出液中葡糖糖浓度与血糖浓度的相关性测量血糖。 在这方面, 美国公司 最先推出经批准的血糖实时连续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接收显示

7、器、发射器和可丢弃式连续血糖检测探头构成。 探头使用细小 金属丝贴在患者的腹部(金属丝极其细小,刺入速度极快,无疼 痛感),可连续工作3 d,每隔10 s对皮下间质液的葡萄糖浓度进行测量, 监测的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接收器上, 接收器 每隔 5 对所得数据进行均值处理分析,同时将其转换为血糖值 储存下来。通过这种方法每天监测到的信息量是指血测试法的100多倍。另外,由美国公司开发的则是使用激光在皮肤角质层上开启系列微孔(无疼痛感),再经特制传感器收集间质液并分 析处理得到血糖值。2.1.2 无创血压连续监测 目前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通过桡动脉的脉搏幅值变化来确定血压值。 由新加坡健资国际私人

8、有限公司开发的腕表式连续 每博血压测量仪就使用了该技术, 其准确性经过和的临床试验进 行了验证。美国公司研发的腕式血压测量仪通过周期性地在桡动 脉上加压和减压来确定血管零负荷状态, 并在该状态下通过脉搏 波动的幅值变化及波形提取的其他参数来确定血压值。 由于该技 术不能实现每搏连续测量, 需要专业人员辅导, 在手腕处施加一 定压力, 因此影响了其便利性。 第二类通过传感器测量脉搏波来 确定血压值。即采用生物电极和光电传感器来测量脉搏波传速, 再利用动脉血压关系与血压测量金标准对传速校准来确定血压值。此外,研发人员还尝试将体重及臂长等参数引入分析过程, 以提高精度。此种传感器的优势是成本低,设计

9、简单,通过、手 机和手表等多种载体可使用。 第三类通过每搏血容积的变化量来 确定动脉血压值。 借助光电传感器测量每搏血容积变化量, 通过 流体静力学的原理及血容量变化量与经皮压力间的关系确定平 均血压值,该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2.1.3 无创血氧连续监测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红外线测量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是重要的生理参数, 对于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长期监测意义 重大。脉冲血氧计测量血氧的基本原理为: 较多的红光可以通过 氧合血红蛋白使较多的红外光被吸收,而非氧合血红蛋白相反, 可以允许较多的红外光通过使较多的红光被吸收, 通常附着在使 用者的耳垂、脚趾或手指上测量。美国 公司推出的“血氧手表

10、” 可在使用者睡眠过程中监视其血氧饱和度变化, 使睡眠窒息症患 者在夜间呼吸阻碍的危险大为降低。2.2 无创治疗技术可穿戴医疗设备除用于生命体征的检测外,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有电疗、磁疗、超声疗法、透皮给药等, 目前多数处于研究和评估阶段,主要成果有手腕式血糖控制仪、 声波加速体内胰岛素分泌器、 可穿戴除颤器、 可穿戴式交变电场 治疗脑瘤、 电离子透入疗法治疗头痛、 智能眼镜帮助老年痴呆症 患者唤起记忆等。2.3 电子织物载体 电子织物是生物医学传感器与纺织技术融合的产物。 其原理是将传感器元件或模块,如发光二极管、光纤、和压电传感 器等集成到纺织布料中, 或是基于电活化聚合物 ()

11、开发的装置。使其除了具备可穿戴和外观柔顺美观等性质外, 还能够监测生命 体征信号、 执行计算任务并具备无线传输能力。 其可应用于移动 医医疗和消防、军事等特殊环境里的人员的生理状况监测。2.4 躯体传感网络 躯体传感网络 ( ,) ,是指包括体表或体内的传感器和医疗设备,以及由其处理和发送数据的通信处理设备组成的网 络,是实现生命体征信号获取、分析与处理的网络平台。与常规 网络相比,以人体为传输媒介的生理信号、电信号输送,是躯感 网区别于其它网络的显著特征之一,即以人体作为联网节点。量器具3 可穿戴医疗设备初探可穿戴医疗设备属于医疗计 量器具, 其检测结果是进行 疾病诊断、 治疗环节的重要手段

12、和依据。 可穿戴医疗计量器具性 能准确与否, 所出具的诊断数据准确度直接关系到诊断报告的准 确度, 对患者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 积极开展可穿戴医疗 计量器具质量管理工作, 为临床医疗诊断提供有效保障, 为患者 身体健康、 生命安全和隐私保密提供有效保障, 真正使可穿戴医 疗计量器具在医疗产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3.1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现状 目前关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由于刚刚兴起,监督管理基本属于空白, 但已有心电监护类的检定规程及便携式 血糖分析仪校准规范中关于可穿戴传感器测

13、得的生命体征参数 如心电、呼吸、体温、有创血压、心输出量 / 心导管、无创血压、 血氧饱和度、血糖等的检测方法,计量标准,以及产品的第三方 测试技术等。 另外, 心电监护类仪器设备是计量法中确定的强制 检定设备,开展其相关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 根据多参数监护仪, 心脑电图机监护仪检定装置改进适合于各种可穿戴医疗设备的 检定装置势在必行, 探索适合躯域传感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 试技术,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检定规程 / 校准规范,为该类仪器 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为可穿医疗设备用户获得客观、 可比、 可溯源的检测数据, 为其疾病的诊断康复、 患者的隐私保密提供 保障,改变以往计量落后于产业发展

14、的情形, 使医学计量能够跟 上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的步伐。3.2 可穿戴 医疗设备 的生理参数量值溯源研究含有心电传感器的可穿戴设备一般由特定形状的电子织物,根据要求的位置镶嵌(缝合)在弹性背心、汗衫或其他可 穿戴衣物上而形成。 心电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的融合可实现移动条件下对心电、心率、体温信号的无创检测。图3 中 a、 b、c、d 为特定形状的电子织物, 在普通纺织面料基础上用贵金属溶液 浸镀固化形成一层导电层。根据电子织物电极缝合于背心上的位置及电极个数, 可构成监护用的各种电极导联组合(如a、b 为心电检测电极,c、d 也用作法测量呼吸波形的电极)。生命体征测量T 恤在两个袖子等 4

15、处嵌入了心电监护仪用传感器, 可以测量心电图、 体温及 活动量等数据;图 5 的可穿戴式脑电图()耳机和心电图() 贴片可分别记录人的大脑和心脏活动; 生育监测器通过放置在女 性腋下的一个小贴片测量女性排卵期体温的细微变化等。目前应用于可穿戴的血压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桡动脉的脉搏幅值变化和传感器测量脉搏波传输时间来确定血压值, 如开 发的能长时间连续测量的可穿戴式血压计, 通过沿动脉配备的两 个传感器(手腕和手指,图 6)测量脉博波的传播速度,从而算出血压值。可穿戴血氧主要将脉搏传感器和血氧计置于手表带、 手腕、指环等内,通过两根导线接入手表等中的信号调整电路, 传感器接触面接触手腕动脉,把脉搏、

16、血氧饱和度和心输出量 /心导管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综上,可穿戴设备生理参数类的溯源需要研制与手腕、手环、手表及电子织物相匹配的检测模体和导联线, 克服传感器 与生命体征模拟器的连接不相容障碍, 通过施加标准信号来实现 各参数校准。 而现有血糖分析仪本来就比较便携, 可穿戴血糖监 测仪器更进一层, 主要利用唾液、 汗液等机体渗出液间接测量血糖浓度, 故其溯源可通过研制的稳定唾液、 汗液标准溶液进行分 析校准。3.3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躯体传感网络可靠性和可穿戴医疗设备在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从端采集后无线传输到端接收的过程中需经过、 () 、等多种,由于生物医学 信号的微弱特性, 决定此类传感网络必

17、须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够抵抗一定的恶劣无线信道所产生的各种噪声, 所以可穿戴设备 的数据通讯以及传感网络的可靠性测试便非常必要。另一方面, 由于传感网络系统中存储着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若发生感染 病毒,人为黑客攻击等导致数据泄露,会引起使用者的不满,同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 很多可穿戴设备在设计时通常会采用实现低速、中速数据传输时所需要的相干解调技术、 干扰抵消技术、可变扩频因子调制技术等来保证传感网络无线传输的 可靠性, 同时设计数据包格式, 采用类似的模型来提升端的服务 程序并发性,以利用数据加密、动态密钥、算法、防恶意攻击等 技术来解决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 但随着可

18、穿戴设备在 各种复杂条件下的使用及磨损, 使得躯体感网络真实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不可知晓, 因此可穿戴医疗设备对躯体感网络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测试非常的必要和重要。3.3.1 躯体传感网络常见问题可穿戴医疗设备具有信息化医疗设备的特点, 现有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通常考虑硬件的安全有效性, 而对于信息化、 网 络化的新特征和新功能却没有合理地加以规范。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 1)各种医用软件借用软件行业的标准,缺乏针对性的新标准来加以规范。( 2)人机交互界面经常由于网络吞吐量或者网络拥塞的问题使负载不稳,导致产品实际的易用性降低。3)企业标准对可穿戴产品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比较笼统,应通过测

19、试确保数据的接收端和发出端的信息一致, 确保可穿戴医疗设备给出的信息和功能可信,可测量或可认证。(4)没有要求可穿戴产品抵抗非预期数据修改的标准, 对于使用者的隐私 保密考虑不足。( 5)网络传输过程中的链路完整性、兼容性考虑不到位。3.3.2 躯体传感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途径初探 针对可穿戴医疗设备的躯体传感网络, 多是基于客户端的应用组件, 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可以参考医疗信息产品的第 三方测试来探索适合可穿戴的测试方法, 主要通过发现诸如界面 错误、功能遗漏或错误、性能偏离或错误、数据访问错误及其他 非预期的偏离或错误等。主要的测试途径如下:( 1)人机和网络交互测试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检验。 客户端测试, 包括功 能验证测试, 用户界面的交互性检验; 服务器端测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