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用心感悟每一个日子与教育日记同行与教育日记同行,用心去感悟每一个日子,用心去感恩每一次的相遇,用笔去记录心灵的话语.与教育日记同行,经常梳理散乱的思绪,让自己变得更有条理;经常检点一言一行,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经常明确阐述观点,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与教育日记同行,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反思中走向成熟.题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问我应当怎么写论文,或者把自己的大作拿来请我指导.这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由于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没有人要求我写论文,更没有人提醒我投稿发表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论文对普通教师而言好似是个很神秘也挺高深的词汇.刚工作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写论文,只是每天用心去
2、感受自己经历的事,只是有随手记录的习惯.如果问我是怎么学会写论文的,我只能说可能是在不断的涂鸦中学会的,是在多年坚持不懈的记日记中慢慢学会的.这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缪海林.1983年,我在靖江县红卫中学读初中三年级时,第一次有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来教我们,而且担任我们的班主任.那时乡村中学很少有正规大学毕业的教师.我们满怀期待地看着这个个头不高、五官清楚、目光炯炯的缪海林老师有什么高招.从教我们的第一周起,缪老师就要求我们写日记.开始,我们叫苦连天,暗暗讨厌他加重了我们的负担,胡乱写几行应付差使.可是缪老师每篇都批改,每篇都写批语,有时批语写得比我的日记还长.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又不愿意跟他说心里
3、话.说实话,我觉得既然是自己的日记,为什么要给这个陌生的男老师看?渐渐地,他的课堂吸引着我们,消除了师生间的隔膜.他刚正不阿的秉性也让全班同学们敬佩.我开始在日记里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记下对人生、对学习的困惑.缪老师那么在批语中给我解答,指导我如何对待学习、看待人生.一年时间我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后来,一天不写日记就好似缺了点什么今天,当我翻开那本大红色封面的日记本,我稚嫩的笔迹依然青涩地诉说,缪老师那不算漂亮但富有个性的字迹仍然鲜活地跳动.他通过这种方式针对我在日记里写的话题与我进行一个又一个主题的对话,给我很多教益!看着自己二十多年前的笔迹,细品自己14岁时心灵的话语,遥远的中学生活
4、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老师没有要求写日记,但我已经习惯每天记点什么,而且随着读书的增多,我写起了读书笔记.师范学校毕业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有上万字.从工作第一天起,上完课我就随手在备课笔记上写上几句.如今,翻开1987年我初为人师时的备课笔记,纸张已微微发黄,字迹非常工整.由于没有外在要求,所以不是每课都记;没有功利目的,纯粹是有感而发,有时是只言片语,有时写了满满一页;有的分析这节课上得沉闷的原因,有的记录一个得意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后记用今天时髦的话语叫“反思,虽然谈不上有深度,却十分生动;虽然谈不上有条理,却很实在.由于那是自己教学生涯里某个教学情境中真
5、实的心灵感悟.1988年参与课题研究后,为了出席一次次的研讨会,为了一次次上示范课说课,需要动笔时就不怕写作了.那时我写的论文、征文屡次在广陵区、扬州市评选中获一等奖.除了写教后记,我还保持了写日记的习惯.我的书橱里面有一个大包,里面有十多本大大小小的日记本.由于我是从靖江县来到扬州工作的,下班后不能回家,宿舍里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我有很多的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向日记本倾诉.没有什么目的,所以记得很自由,只是出于喜欢,所以写得很率性.有时一个晚上要写几个小时,笔尖沙沙作响,思绪任意飞扬.由于那时年龄小,主要的生活场域是学校,接触的人除了学生、家长就是同事,思考的事除了教学就是个
6、人学习,所以日记的内容总是离不开教学中的得与失,处理班级问题时的乐与愁,和学生家长交流时的感与悟,和同事相处时的喜与忧,对身边时事的赞与怒这些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教育日记吧.写到这个话题时,我又捧出书橱里的日记本,整整一个上午我翻阅着,感慨着,沉浸在过去岁月的喜怒哀乐中,品味着过往的酸甜苦辣,这种感觉恍如隔世!真的应了我自己在1985年的那本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且记下我思想开展的过程,备用.翻阅自己的日记,字迹由幼稚逐步变得潇洒,内容由单一渐渐丰富,表达的话语由直白慢慢变得精彩,结构由散乱逐渐变得条分缕析,我真的看到了自己久远而清楚的足迹!20岁生日那天,我记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末尾写道:今天我
7、二十我还可以自豪地宣告明日她就会挥手与我作别珍惜每一个“今天吧一个个“今天是我明天回首的足迹但愿蓦然回首时足迹被鲜花代替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我自己也惊讶当时就学会了“每日三省吾身:有时读书少了,我在日记里写“三日不读书,觉言而无味,自责自己近日说话不精彩,词不达意.然后制定一份读书方案.读到得意作品了,会写读后感,或感慨作者生平坎坷,或欣赏语言的精彩幽默、意味深长,或评价作品构思的出乎意料.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我自己又重温自己励志的情景:工作压力大了,备课至凌晨,就用行书在日记本上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5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自己感慨上
8、天虽然不会降大任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但是自己身心疲乏是在经历考验,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有时遭到误解或别人对自己不公时,就用草书在日记里写上“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自己苦苦思索人生的价值,是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追求,还是坚守自己的原那么?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我再次回味笔尖记录的人间真情,重温自己成长过程中人们对自己的关爱:有时记录的是父母、朋友与自己交流的琐事;有时记录的是备课时哪些同事提了好的建议;有时记载着过节时姜丽芳、赵文珠等老师给我们带来节日的问候;有时记录的是困难时唐世茂、邓素琴、周晓娅、周畅、严华等同事如
9、何劝解抚慰;有时记录的是与学生家长交谈时对不同行业状况的评价,他们给我的启示,等等.与教育日记同行,用心去感悟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用心去感恩每一次与人相遇,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教育日记同行,可以经常梳理散乱的思绪,让自己变得有条理;经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逐步变得更理性; 经常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与教育日记同行,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熟.与教育日记同行,用心去感悟每一个日子,用心去感恩每一次的相遇,用笔去记录心灵的话语.与教育日记同行,经常梳理散乱的思绪,让自己变得更有条理;经常检点一言一行,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经常明确阐述观点,让自己变得有深度.
10、与教育日记同行,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反思中走向成熟.题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问我应当怎么写论文,或者把自己的大作拿来请我指导.这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由于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没有人要求我写论文,更没有人提醒我投稿发表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论文对普通教师而言好似是个很神秘也挺高深的词汇.刚工作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写论文,只是每天用心去感受自己经历的事,只是有随手记录的习惯.如果问我是怎么学会写论文的,我只能说可能是在不断的涂鸦中学会的,是在多年坚持不懈的记日记中慢慢学会的.这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缪海林.1983年,我在靖江县红卫中学读初中三年级时,第一次有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
11、来教我们,而且担任我们的班主任.那时乡村中学很少有正规大学毕业的教师.我们满怀期待地看着这个个头不高、五官清楚、目光炯炯的缪海林老师有什么高招.从教我们的第一周起,缪老师就要求我们写日记.开始,我们叫苦连天,暗暗讨厌他加重了我们的负担,胡乱写几行应付差使.可是缪老师每篇都批改,每篇都写批语,有时批语写得比我的日记还长.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又不愿意跟他说心里话.说实话,我觉得既然是自己的日记,为什么要给这个陌生的男老师看?渐渐地,他的课堂吸引着我们,消除了师生间的隔膜.他刚正不阿的秉性也让全班同学们敬佩.我开始在日记里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记下对人生、对学习的困惑.缪老师那么在批语中给我解答,
12、指导我如何对待学习、看待人生.一年时间我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后来,一天不写日记就好似缺了点什么8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今天,当我翻开那本大红色封面的日记本,我稚嫩的笔迹依然青涩地诉说,缪老师那不算漂亮但富有个性的字迹仍然鲜活地跳动.他通过这种方式针对我在日记里写的话题与我进行一个又一个主题的对话,给我很多教益!看着自己二十多年前的笔迹,细品自己14岁时心灵的话语,遥远的中学生活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老师没有要求写日记,但我已经习惯每天记点什么,而且随着读书的增多,我写起了读书笔记.师范学校毕业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有上万字.从工作第一天起,上完
13、课我就随手在备课笔记上写上几句.如今,翻开1987年我初为人师时的备课笔记,纸张已微微发黄,字迹非常工整.由于没有外在要求,所以不是每课都记;没有功利目的,纯粹是有感而发,有时是只言片语,有时写了满满一页;有的分析这节课上得沉闷的原因,有的记录一个得意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后记用今天时髦的话语叫“反思,虽然谈不上有深度,却十分生动;虽然谈不上有条理,却很实在.由于那是自己教学生涯里某个教学情境中真实的心灵感悟.1988年参与课题研究后,为了出席一次次的研讨会,为了一次次上示范课说课,需要动笔时就不怕写作了.那时我写的论文、征文屡次在广陵区、扬州市评选中获一等奖.除了写教后记,我还保持了写日记的习
14、惯.我的书橱里面有一个大包,里面有十多本大大小小的日记本.由于我是从靖江县来到扬州工作的,下班后不能回家,宿舍里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我有很多的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向日记本倾诉.没有什么目的,所以记得很自由,只是出于喜欢,所以写得很率性.有时一个晚上要写几个小时,笔尖沙沙作响,思绪任意飞扬.由于那时年龄小,主要的生活场域是学校,接触的人除了学生、家长就是同事,思考的事除了教学就是个人学习,所以日记的内容总是离不开教学中的得与失,处理班级问题时的乐与愁,和学生家长交流时的感与悟,和同事相处时的喜与忧,对身边时事的赞与怒这些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教育日记吧.写到这个话题时,我又捧出书橱里的
15、日记本,整整一个上午我翻阅着,感慨着,沉浸在过去岁月的喜怒哀乐中,品味着过往的酸甜苦辣,这种感觉恍如隔世!真的应了我自己在1985年的那本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且记下我思想开展的过程,备用.10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翻阅自己的日记,字迹由幼稚逐步变得潇洒,内容由单一渐渐丰富,表达的话语由直白慢慢变得精彩,结构由散乱逐渐变得条分缕析,我真的看到了自己久远而清楚的足迹!20岁生日那天,我记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末尾写道:今天我二十我还可以自豪地宣告明日她就会挥手与我作别珍惜每一个“今天吧一个个“今天是我明天回首的足迹但愿蓦然回首时足迹被鲜花代替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我自己也惊讶当时就
16、学会了“每日三省吾身:有时读书少了,我在日记里写“三日不读书,觉言而无味,自责自己近日说话不精彩,词不达意.然后制定一份读书方案.读到得意作品了,会写读后感,或感慨作者生平坎坷,或欣赏语言的精彩幽默、意味深长,或评价作品构思的出乎意料.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我自己又重温自己励志的情景:工作压力大了,备课至凌晨,就用行书在日记本上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自己感慨上天虽然不会降大任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但是自己身心疲乏是在经历考验,鼓励自己要坚持下去.有时遭到误解或别人对自己不公时,就用草书在日记里写上“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单独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
17、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自己苦苦思索人生的价值,是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追求,还是坚守自己的原那么?翻开多年前的日记本,我再次回味笔尖记录的人间真情,重温自己成长过程中人们对自己的关爱:有时记录的是父母、朋友与自己交流的琐事;有时记录的是备课时哪些同事提了好的建议;有时记载着过节时姜丽芳、赵文珠等老师给我们带来节日的问候;有时记录的是困难时唐世茂、邓素琴、周晓娅、周畅、严华等同事如何劝解抚慰;有时记录的是与学生家长交谈时对不同行业状况的评价,他们给我的启示,等等.与教育日记同行,用心去感悟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用心去感恩每一次与人相遇,用自己的笔去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教育日记同行
18、,可以经常梳理散乱的思绪,让自己变得有条理; 经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逐步变得更理性; 经常阐述自己的观点,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与教育日记同行,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成熟.与教育日记同行,用心去感悟每一个日子,用心去感恩每一次的相遇,用笔去记录心灵的话语.与教育日记同行,经常梳理散乱的思绪,让自己变得更有条理;经常检点一言一行,让自己变得更理性;经常明确阐述观点,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与教育日记同行,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反思中走向成熟.题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问我应当怎么写论文,或者把自己的大作拿来请我指导.这真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由于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没有人要求我写
19、论文,更没有人提醒我投稿发表论文.在20世纪80年代,“论文对普通教师而言好似是个很神秘也挺高深的词汇.刚工作时,我根本没有想到也不敢想写论文,只是每天用心去感受自己经历的事,只是有随手记录的习惯.如果问我是怎么学会写论文的,我只能说可能是在不断的涂鸦中学会的,是在多年坚持不懈的记日记中慢慢学会的.这要感谢我的语文老师缪海林.1983年,我在靖江县红卫中学读初中三年级时,第一次有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教师来教我们,而且担任我们的班主任.那时乡村中学很少有正规大学毕业的教师.我们满怀期待地看着这个个头不高、五官清楚、目光炯炯的缪海林老师有什么高招.从教我们的第一周起,缪老师就要求我们写日记.开始,我们
20、叫苦连天,暗暗讨厌他加重了我们的负担,胡乱写几行应付差使.可是缪老师每篇都批改,每篇都写批语,有时批语写得比我的日记还长.我有些不好意思,但又不愿意跟他说心里话.说实话,我觉得既然是自己的日记,为什么要给这个陌生的男老师看?渐渐地,他的课堂吸引着我们,消除了师生间的隔膜.他刚正不阿的秉性也让全班同学们敬佩.我开始在日记里写下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记下对人生、对学习的困惑.缪老师那么在批语中给我解答,指导我如何对待学习、看待人生.一年时间我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后来,一天不写日记就好似缺了点什么今天,当我翻开那本大红色封面的日记本,我稚嫩的笔迹依然青涩地诉说,缪老师那不算漂亮但富有个性的字迹仍然鲜
21、活地跳动.他通过这种方式针对我在日记里写的话题与我进行一个又一个主题的对话,给我很多教益!看着自己二十多年前的笔迹,细品自己14岁时心灵的话语,遥远的中学生活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在师范学校读书时,老师没有要求写日记,但我已经习惯每天记点什么,而且随着读书的增多,我写起了读书笔记.师范学校毕业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有上万字.从工作第一天起,上完课我就随手在备课笔记上写上几句.如今,翻开1987年我初为人师时的备课笔记,纸张已微微发黄,字迹非常工整.由于没有外在要求,所以不是每课都记;没有功利目的,纯粹是有感而发,有时是只言片语,有时写了满满一页;有的分析这节课上得沉闷的原因,有的
22、记录一个得意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后记用今天时髦的话语叫“反思,虽然谈不上有深度,却十分生动;15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虽然谈不上有条理,却很实在.由于那是自己教学生涯里某个教学情境中真实的心灵感悟.1988年参与课题研究后,为了出席一次次的研讨会,为了一次次上示范课说课,需要动笔时就不怕写作了.那时我写的论文、征文屡次在广陵区、扬州市评选中获一等奖.除了写教后记,我还保持了写日记的习惯.我的书橱里面有一个大包,里面有十多本大大小小的日记本.由于我是从靖江县来到扬州工作的,下班后不能回家,宿舍里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我有很多的业余时间,除了看书就是向日记本倾诉.没有
23、什么目的,所以记得很自由,只是出于喜欢,所以写得很率性.有时一个晚上要写几个小时,笔尖沙沙作响,思绪任意飞扬.由于那时年龄小,主要的生活场域是学校,接触的人除了学生、家长就是同事,思考的事除了教学就是个人学习,所以日记的内容总是离不开教学中的得与失,处理班级问题时的乐与愁,和学生家长交流时的感与悟,和同事相处时的喜与忧,对身边时事的赞与怒这些也许可以称得上是教育日记吧.写到这个话题时,我又捧出书橱里的日记本,整整一个上午我翻阅着,感慨着,沉浸在过去岁月的喜怒哀乐中,品味着过往的酸甜苦辣,这种感觉恍如隔世!真的应了我自己在1985年的那本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且记下我思想开展的过程,备用.翻阅自己的日记,字迹由幼稚逐步变得潇洒,内容由单一渐渐丰富,表达的话语由直白慢慢变得精彩,结构由散乱逐渐变得条分缕析,我真的看到了自己久远而清楚的足迹!20岁生日那天,我记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末尾写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米面机械休闲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4年河北邯郸市惠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聘专业技术人才15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景德镇市昌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性能气敏传感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版
- 第十四课《凯撒密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学设计-2.4.1 For循环语句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 2025年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教学设计
- 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题库及答案(可下载)
- 2023年烟台南山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基于Matlab的并行计算课件
- 2021年熔化焊与热切割基础知识课件
- 沥青试验讲解精品课件
- 秒的认识 完整版PPT
- 创新药产业链研究培训框架
- 燃气业务代办授权书模板
- 《中国人阅读书目(三)——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导赏手册》新书简介2014.8.14 (1)
- 智利国家英文介绍PPT精选文档
- 金蝶K3 Cloud 产品安装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