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_第1页
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_第2页
12、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戚氏中小 王冬梅一、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义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1、说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具备了除数是 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 在已有的生活 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 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 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并为以后 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2、说预期效果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

2、理特征, 本节 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 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3 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理解路程、 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 会运用数量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 “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

3、,不像路程那么明确, 不像时间那么常见, 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 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 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说教学方法1、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 学等手段。2、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 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教育心理学认为: 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 唤起学生思考 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

4、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 “今 年 10 月,我校举行了运动会, 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埇桥区 径赛明星' 的比赛,你会怎么选?” 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 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 环节。(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 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 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 1 中得出 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 1 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 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 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

5、上看是比较路程 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 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 个问题情境: 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区 径赛明星'的比赛, 该选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 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 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 也激发了他们畅谈 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 (板书:每 秒各跑多少米? 200- 40=5 (米)360- 60=6 (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

6、 一起 听智慧老人说说吧! (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路程、时间与速 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 助智慧老人之口, 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 多媒体的演示, 既能形象地帮助学生建 立概念,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 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 每秒跑 5 米,每秒跑 6 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 5 米秒, 6 米秒。那么速度 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 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 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速度的含义, 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 这样就架构起

7、行程问 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接着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引导学生 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 并进行板书。 接下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 同学们想 知道你写的这些速度哪里会用到吗?让大家读一读, 它们分别表示人、 飞机、声 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说一说、读一读”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 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 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 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 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 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 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 通过小组讨论总结、 归纳数

8、量关系, 进而得出:路程宁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开始情境的延伸:(课 件)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问 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式:路程十速度二时间,速度x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 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

9、第一层:基本训 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 个数量。第二层: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 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第一题求时间, 第二题求速度, 提别 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 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 轻松地练习, 感受着 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通过前面的学与练, 学生对路程、 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 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 数学知识

10、呢?(1)限速标志我知道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标志牌。 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 牌?(2)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 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 再听到雷声。(3)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台风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今年 8 月,台风“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国登陆,台风 距离大陆 2160 千米,中心最大风速 60 米秒,你能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吗?现在台风距九江约 900 千米,预计 24 小时后到达九江,你能估计台风的 速度吗?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 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

11、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四、板书设计路程、时间与速度路程=时间X速度速度=路程十时间路程时间速度教学设计戚氏中小 王冬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能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 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我 2 时行驶了 120 千米,我 3 时行驶了 210 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二、建立模型。1、学生根据情境讨论,要判断谁跑得快,就是求什么?引出速度的概念,推导 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2、回到上课开始时的竞猜活动结果,由学生得出,看谁跑得快不快,就是看他 的速度:120- 2=60 (千米/时),210-3=70 (千米/时)。着重介绍速度单位的写法。得出结论:速度二路程十时间3、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4、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速度。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利用课本“试一试”帮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