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YD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YD/T 5200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送审稿送审稿) )The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 forThe Equipment installation of Cable Access Network200发布 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送审稿送审稿) )The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 forThe Equipment installa
2、tion of Cable Access NetworkYD/T 5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年月日 出版社200 北 京信息产业部关于发布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前 言本标准是根据信息产业部 信部规函【2004】508 号“关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订和制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97-2001) 和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006-2003) 进行修订,由原编制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负责具体修订工作。根据现有规范的使用情况以及征求各方意见,将原接入网
3、工程设计规范和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调整为三个设计规范,具体如下:1.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设计规范;2.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3.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为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为有线接入设备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系统设计、网管系统、设备配置、安装、环境要求等内容。关于无线接入设备的相关设计规范参见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线路部分(光缆和电缆)请参见有线接入网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接入网自身的涵盖面比较广泛,造成了接入网技术手段的多样性以及设备种类纷繁众多,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接入技术涌现,设计规范遵循“成熟一条写一条”的原则。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希望
4、各有关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有关的意见、建议反映给编制单位或参编人员,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修订、监督执行。(本规范主管部门为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本规范具体条文解释单位为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互助路 1 号,邮编:450007。原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邮电部设计院、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主要起草人:陈颖霞 尹卫兵 张晓荣目 次1 总则 .12.接入网的概念、结构和接口 .22.1 接入网的概念 .22.2 接入网的结构 .32.3 接入网的接口 .43.设计原则 .53.1 一
5、般原则 .53.2 城镇地区有线接入网的设计原则 .53.3 农村地区接入网的设计原则 .64.技术要求 .74.1 网路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74.2 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95.系统设计 .145.1 传输系统设计 .145.2 接入系统设计 .156.接入网管理系统 .167.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 .197.1 设备配置要求 .197.2 安装要求 .198.环境与接地要求 .208.1 环境要求 .208.2 接地要求 .20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21条文说明 .221 总则1.0.1为贯彻相关的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使有线接入网的建设相对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6、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本地通信通信网中有线接入网设备有线接入网设备的新建以及改扩建工程。其他有线接入其他有线接入网工程可参照执行。网工程可参照执行。1.0.3有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的建设规模和采用的技术方式应按其自身的特点、经济性及满足年限经济性及满足年限、不同地区用户发展的轻重缓急分期分批独立进行,应与通信业务的发展相适应,并做到适度超前。1.0.4接入网系统接入网系统设计应统筹考虑,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安全性和灵活性,便于新业务、新技术的引入。1.0.5工程设计应与当地通信发展规划相适应,近期建设应与远期发展规划相结合。1.0.6设计中应选用通过入网检验的产品。1.0.7为充分
7、发挥接入网的效益,便于日常维护,在建设接入网的同时应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系统。1.0.8本规范与国家有关现行体制、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体制、标准和规范为准。2.接入网的概念、结构和接口2.1接入网的概念2.1.1引入接入网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用标准化的有限个接口利用多种传输媒介(如金属对绞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等)来支持灵活混合的不同的接入类型与业务。2.1.2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网管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2.1.3接入网的定
8、界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所定界,即网络侧经由 SNI 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由 UNI 与用户终端设备(TE)或用户驻地网(CPN)相连,管理方面经由 Q 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通常需经协调设备(MD)再与 TMN 相连。接入网的定界如图 3.1.3 所示。图 接入网的定界 接入网的功能 接入网的功能分层分层如表 2.1.4 所示。 接入网(AN) 业务节点(SN)电信管理网(TMN)SNIUNIQQ表 2.1.4 接入网的功能分层轮廓业务 语音、视像、数据、传真电路 TDM、分组、帧中继、ATM通道 TDM 通道、帧中继通道、ATM 通道、IP通道通道传输系统 有线
9、系统,无线系统物理媒介 对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2.2接入网的结构2.2.1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如图 2.2.1 所示。 图 2.2.1 接入网的基本构成接入设备远端模块交叉连接设备传输设备传输设备交叉连接设备接入设备局端模块各类用户端设备各种业务网或综合业务网UNIANSNI传输系统传输媒介 OSQ2.2.2传输设备与传输线路构成传输系统。根据用户分布和所需业务类型情况,可选择不同的传输系统。传输系统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如树型、星型、环型或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结构等。2.3接入网的接口2.3.1接入网中存在着三种主要类型的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和维护管理接口。2.3.2用户网络接口
10、是用户终端设备或用户驻地网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所支持的接入类型、与之相连的接入数字段标准以及承载信息要求应符合接入网技术体制接入网技术体制 YDN061中的相关规定。中的相关规定。2.3.3业务节点接口是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如果 ANSNI 和 SNSNI 侧不在同一个地方,可以通过透明传送通道实现远端连接。标准化的业务节点接口类型应符合接入网技术体制接入网技术体制 YDN061中的相关规定。中的相关规定。2.3.4维护管理接口接入网的管理应纳入 TMN 的管理范畴,因而 AN 的管理经 Q 接口与 TMN 相连,以便统一协调不同网元(如 AN 和 SN)的管理,形成用户业
11、务所需要的接入和接入承载能力。3.设计原则3.1一般原则3.1.1 用户业务需求是接入网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工程设计中,应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分布情况为基础,结合当地城市建设以及通城市建设以及通信发展规划,特别是业务网的发展情况选用适当的接入手段手段。3.1.2 接入方式和建设规模既要满足近期用户的需求,又要考虑今后用户增加和用户需要引入新业务时系统扩容和系统升级的策略。接入网的建设的建设可适度超前,但应防止盲目求全求大,以免造成资金的积压浪费。 3.1.3 接入网的建设旨在最大限度地延伸数字传输的距离,扩大业务节点的服务范围,减少局所设置,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宽带业务)。因此,接入网的建设应结
12、合本地业务网的建设统筹安排。3.1.4 工程设计中可根据用户对业务的需求情况、用户密度分布情况及地理环境条件等因素分别进行考虑,酌情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酌情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3.2城镇地区有线接入网的设计原则 城镇地区接入网的基本特点是用户密度大,线路基础设施较好,除基本电话业务外,用户对多种新业务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城镇地区接入网的建设应以采用有线技术为主,积极推广和采用光纤接入方式,同时还应根据金属对绞线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铜缆网资源。3.2.2 对于通信业务量大、需要提供各种通信业务的集团用户,应积极考虑采用 FTTB 方式将光纤延伸到大楼和校园等用户所在地,除为用户提供电话、租
13、用线、ISDN 等传统窄带业务外,还应结合当地的线路设施为用户提供宽带业务。3.2.3 对于一些高档写字楼或高档住宅小区则可以考虑采用对于一些高档写字楼或高档住宅小区则可以考虑采用FTTLAN的方式。的方式。 对于一般用户,应在做好用户需求调查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接入方式。当用当用户位于铜缆的经济距离以内且需求以窄带业务为主时,户位于铜缆的经济距离以内且需求以窄带业务为主时,应充分利用铜缆方式为用户提供POTS、ISDN 等窄带业务。同时应积极采用 FTTx 加 LAN(或 xDSL)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高速 INTERNET 接入、视频点播等宽带业务。3.2.5 对于用户比较分散、铜缆资
14、源较好对高速上网、铜缆资源较好对高速上网、视频点播等宽带宽带业务有需求的地区,可考虑采用 ADSL 方式。3.2.6 对于需要语音和数据组合的中小型企业对于需要语音和数据组合的中小型企业用户,可考虑采用 HDSL 方式或 SHDSL 方式为用户提供电话、电视会议、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等业务。对于一些两点之间的中低速对于一些两点之间的中低速中继业务需求也可以采用中继业务需求也可以采用HDSLSHDSL方式解决。方式解决。3.2.7对于没有布放五类线但双绞线已敷设到位、需要高速数据业务的公寓住宅、办公楼或宾馆,可以利用现有大楼内的电话线路采用 HomePNA 技术结合 FTTx 或 ADSL 等手段
15、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 对于网吧等商业用户可以考虑采用对于网吧等商业用户可以考虑采用APON、EPON等接入方式。等接入方式。 随着网迅速普及和现有网络的改造,在政策允许、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随着网迅速普及和现有网络的改造,在政策允许、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各电信部门可以加强与有线电视部门的合作,采用各电信部门可以加强与有线电视部门的合作,采用HFC方式,利用同轴电缆解决最后入方式,利用同轴电缆解决最后入户的问题。户的问题。3.2.10 城市地区接入网建设过程中,在进行全面的技术和经济比较之后,可采用无线接入方式作为有线方式的补充。具体可选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参见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3.3农村
16、地区接入网的设计原则 农村地区接入网的基本特点是地域辽阔,用户密度小,地理环境较复杂,线路设施较差,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需求为基本电话业务,用户分布和需求情况较难预测,应采用有线和无线接入方式并举的方针充分满足用户需求。3.3.2 接入方式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地理条件因素和经济性因素。其中在经济性因素中,应综合平衡初期投资与今后网路的扩容性和业务的提供能力,同时还应针对农村的特点考虑网路的日常维护费用。3.3.3 农村地区接入网的工程设计应适应农村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的建设进程,一般情况下应以乡镇为中心向农村地区扩展。3.3.4 宜采用铜缆用户线向业务节点附近的用户(线路传
17、输衰减在 800Hz 时应不大于7dB)提供基本电话业务,如有需要也可采用光纤接入方式。对于距离业务节点较远、用户相对集中的地区,在线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 IDLC、PON等光纤接入的等光纤接入的方式向用户提供电话业务。有条件的地区也可结合 CATV 的建设将光缆延伸到用户集中的居住区,近期向用户提供电话业务,将来可提供其他新业务。对于用户比较分散或地理条件复杂的地区则应考虑采用无线接入技术。4.技术要求4.1网路传输性能指标要求 接入网的最长假设参考通道(HRP)为 50 公里。PDH和和SDH网络中网络中接入网假设参考通道指标为我国国内标准最长假设参考通道端到端指标的 6%。PDH和和
18、SDH网络中网络中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采取按段分配的原则,具体为:馈线部分分得整个接入网误码性能指标的 1/6,配线部分分得 1/3,引入线部分分得 1/2。各段的划分如图所示。图 接入网假设参考通道 Nx64kb/s 数字连接长期长期误码指标应满足表的要求。表 接入网 Nx64kb/s 数字连接的长期长期误码指标误码性能参数馈线部分配线部分引入线部分ESR4x10-58x10-51.2x10-4SESR2x10-64x10-66x10-6注:注:20022002 年以前设计的系统不要求符合表年以前设计的系统不要求符合表4.1.4的指标。的指标。4.1.5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误码
19、指标应满足表-1、和的要求。表-1 馈线部分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长期误码指标速率ESRSESRBBER2048kbit/sVC-124105210621078448kbit/s51052106210734368kbit/sVC-37.51052106210744734kbit/s(注)7.51052106210713926kbit/sVC-41.610421062107155520kbit/s1.610421062107VC4-4-4c21064107622080kbit/s210611072488320kbit/s21061107注:44736 kbit/s 接口主要用作传送 IP 业务及图像
20、业务。表-2 配线部分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长期误码指标速率ESRSESRBBER2048kbit/sVC-128105410641078448kbit/s11044106410734368kbit/sVC-31.51044106410744734kbit/s(注 1)1.51044106410713926kbit/sVC-43.210441064107155520kbit/s3.210441064107VC4-4-4c41068107622080kbit/s410621072488320kbit/s41062107注:44736 kbit/s 接口主要用作传送 IP 业务及图像业务表-3 引入线
21、部分高比特率通道的长期长期误码指标速率ESRSESRBBER2048kbit/sVC-121.2101.2104 46106106 66106107 78448kbit/s1.5101.5104 46106106 66106107 734368kbit/sVC-32.25102.25104 46106106 66106107 744734kbit/s(注)2.25102.25104 46106106 66106107 713926kbit/sVC-44.8104.8104 46106106 66106107 7155520kbit/s4.8104.8104 46106106 66106107
22、7VC4-4-4c6106106 61.2101.2106 6622080kbit/s6106106 63103107 72488320kbit/s6106106 63103107 7注:44736 kbit/s 接口主要用作传送 IP 业务及图像业务。4.1.6接入网中 STM-N输入输出的抖动和漂移特性、接入网中 SDH 设备的 PDH 接口输出抖动以及接入网中 PDH 输入输出口抖动和漂移指标应满足行标规定 YD/T 1007接入网中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中“接入网抖动和漂移特性”一节中的具体规定。4.2设备技术性能要求 接入网中采用的各种接入方式其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定。4.2.
23、2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1. IDLC 支持的业务类型见见YD/T1054中的相关规定中的相关规定。2. IDLC 应支持表所列的业务接口:表 IDLC 所支持的业务接口接口位置接口类型符合的标准与业务节点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1.1 节与网管信息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1.2 节LT 端与传输系统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1.3 节Z 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24、10.1.1条条模拟音频接口Za 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1.2条条ISDN BRA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1.3条条ISDN PRA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1.4条条V.24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1.5条条X.24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1.6条条V.35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
25、D/T1054-2000)第 10.1.7条条PDH 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1.8、10.1.9条条RT 端与传输系统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1054-2000)第 10.2 节3. IDLC设备性能要求参见设备性能要求参见YD/T10542000中第中第13章的规定。章的规定。4. IDLC设备环境要求参见设备环境要求参见YD/T10542000中第中第16章的规定。章的规定。4.2.3光接入网(OAN)1. OAN 支持的接口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YDN 057-19
26、97)第 4 章的规定。2. OAN 的参考配置和应用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YDN 057-1997)第 5 章的规定。3. 适用于 OAN 的光纤光缆技术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YDN 057-1997)第 6 章的规定。4. 其他技术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YDN 057-1997)的有关规定。5. 窄带无源光网络设备应符合窄带无源光网络设备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窄带无源光网络(窄带无源光网络(PON)(YDT 1077-2000)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6. A-PON设备应符合设备应
27、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的无源光网络( A-PON )(YDT 1090-2000)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4.2.4 混合光纤同轴网(HFC)1. 混合光纤同轴网(混合光纤同轴网(HFC)系统的参考配置及功能描述应符合)系统的参考配置及功能描述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混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 1063-2000)第)第4章的规定。章的规定。2. HFC支持的业务类型应满足支持的业务类型应满足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 1063-2000)第)第5章的
28、规定。章的规定。3. HFC系统定时信号的获取方式、物理媒质要求、射频带宽分配及调制技术应分别满系统定时信号的获取方式、物理媒质要求、射频带宽分配及调制技术应分别满足足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 1063-2000)第)第6、7、8、9章的规定。章的规定。4. HFC应支持表应支持表4.2.4所列的接口:所列的接口:表表 4.2.44.2.4 HFCHFC 所支持的接口所支持的接口接口类型接口类型符合的标准符合的标准业务节点接口业务节点接口(SNISNI)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
29、D/T 1063-2000)第)第10章章用户网络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UNI)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1054-2000)第)第11章章射频接口射频接口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1054-2000)第)第12章章5. HFC系统性能要求应满足系统性能要求应满足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 1063-2000)第)第13章的要求。章的要求。6. HFC系统的环境要求应符合系统的环境要求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
30、轴电缆网(接入网技术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HFC)(YD/T 1063-2000)第)第15、16章的要求。章的要求。7.HFC系统用户端的系统用户端的Cable Modem(CM)可根据系统需要配置,当采用用于进行双)可根据系统需要配置,当采用用于进行双向向IP数据业务传输的数据业务传输的CM时,其各种技术指标及相关要求应符合时,其各种技术指标及相关要求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电缆接入网技术要求电缆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CM)(YD/T1076-2000)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4.2.5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1. 带话音分离器的 ADSL 系统的参考模型、功能特性、接口要求、性能
31、要求等应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YD/T 1323-2004)的相关规定。2. 无话音分离器的无话音分离器的ADSL.lite系统的参考模型、功能特性、接口要求、性能要求等应系统的参考模型、功能特性、接口要求、性能要求等应符合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无话音分离器的低速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lite)(YD/T 11064-2000)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4.2.6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1. HDSL 传输系统的参考配置和功能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YDN 05
32、6-1997)第 4 章的相关规定。2. HDSL 的核心功能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YDN 056-1997)第 5 章的相关规定。3. HDSL 系统的其他性能要求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YDN 056-1997)的相关规定。 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1. SHDSL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传输能力参见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传输能力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用户线(SHDSL)(YD/T 1185-2002)第)第4章和第章和第5章的相关规定。章的相关规定。2
33、. SHDSL的接口要求符合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YD/T 1185-2002)第)第5章的规定。章的规定。3. SHDSL的功能特性和性能要求符合的功能特性和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线(SHDSL)(YD/T 1185-2002)第)第7、8章的规定。章的规定。4. SHDSL的其他要求符合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YD/T 1185-2002)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
34、定。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1. VDSL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见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YD/T 1239-2002)第)第4章的规定。章的规定。2. VDSL的接口要求符合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YD/T 1239-2002)第)第5章的规定。章的规定。3. VDSL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YD/T 1239-2002)第)第6、7章的规定。章的规
35、定。4. VDSL的管理要求符合的管理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YD/T 1239-2002)第)第8章的规定。章的规定。5.VDSL的其他要求符合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YD/T 1239-2002)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 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1. TDD-EDSL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传送能力参见系统的参考模型和传送能力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太数
36、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YD/T 1254-2002)第)第4章和章和第第5章的规定。章的规定。2. TDD-EDSL的接口要求符合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统(TDD-EDSL):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YD/T 1254-2002)第)第6章的规定。章的规定。3. TDD-EDSL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户线系统(TDD-EDSL):可变长度
37、帧传送模式):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YD/T 1254-2002)第)第7、10章的规章的规定。定。4. VDSL的管理要求符合的管理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YD/T 1254-2002)第)第11章的规定。章的规定。5.TDD-EDSL的其他要求符合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统(TDD-EDSL):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YD/T 1254-2002)的相关规
38、定。)的相关规定。 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PNA)1. HomePNA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见系统的参考模型参见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PNA1.1)(YD/T 1298-2004)第)第4章的规定。章的规定。2. HomePNA的接口要求符合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PNA1.1)(YD/T 1298-2004)第)第5章的规定。章的规定。3. HomePNA的功能特性符合的功能特性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P
39、NA1.1)(YD/T 1298-2004)第)第6章的相关规定。章的相关规定。4. HomePNA的线路收发器特性符合的线路收发器特性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PNA1.1)(YD/T 1298-2004)第)第7章的相关规定。章的相关规定。5. HomePNA的其他要求符合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家庭电话线网络设备(HomePNA1.1)(YD/T 1298-2004)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 以太网接入系统以太网接入系统1.以太网接入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功能参见以太网接入系统的网络结构及功能参见接入网技
40、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接入网(YD/T 1160-2001)第)第4章的规定。章的规定。2. 以太网接入系统的业务承载能力符合以太网接入系统的业务承载能力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入网(YD/T 1160-2001)第)第5章的规定。章的规定。3.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接口要求符合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接口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YD/T 1160-2001)第)第7章的相关规定。章的相关规定。4.以太网接入系统局侧和用户侧设备的要求符合以太网
41、接入系统局侧和用户侧设备的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的宽带接入网(YD/T 1160-2001)第)第8、9章的规定。章的规定。5.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性能要求符合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性能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YD/T 1160-2001)第)第12章的规定。章的规定。6.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要求符合以太网接入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带接入网(YD/T 1160-2001)第)第13章的规定。章的规定。7
42、.以太网接入的其他要求符合以太网接入的其他要求符合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YD/T 1160-2001)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5.系统设计5.1传输系统设计 为了收敛用户业务,同时也为了增加网络的可扩展性、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可以在业务为了收敛用户业务,同时也为了增加网络的可扩展性、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可以在业务节点与用户所在地之间采用传输系统。节点与用户所在地之间采用传输系统。 有线接入网的传输系统可以采用有线接入网的传输系统可以采用SDH、PDH、MSTP等设备进行建设。等设备进行建设。 有线接入网传输节点的选择有线接入网传输节点的
43、选择1) 宜选择在用户数量较多、安装和电源条件容易保证的地方。宜选择在用户数量较多、安装和电源条件容易保证的地方。2) 位于居民楼内时,楼层不宜高,宜选择在地上一层。位于居民楼内时,楼层不宜高,宜选择在地上一层。3) 宜位于接入光缆物理网路由经过之地。宜位于接入光缆物理网路由经过之地。4) 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 采用采用SDH或或MSTP设备作为接入网的传输系统进行组网时,应根
44、据各接入节点的业务设备作为接入网的传输系统进行组网时,应根据各接入节点的业务量大小及光缆网的情况,结合所要选用的网路保护和通道调度方式,选择合适的网路拓扑量大小及光缆网的情况,结合所要选用的网路保护和通道调度方式,选择合适的网路拓扑结构,可选用的网路拓扑结构有:结构,可选用的网路拓扑结构有: 线型、星型、树型、环型以及格型。线型、星型、树型、环型以及格型。5.1.5 在建设初期,当用户的业务需求量不大,光缆物理网建设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传输在建设初期,当用户的业务需求量不大,光缆物理网建设不太完善的情况下,传输系统可以采用线型、星型和树型结构。系统可以采用线型、星型和树型结构。 有条件的地方传输
45、系统应尽量按环形网设计,以充分利用环形网的自愈功能,利于网络有条件的地方传输系统应尽量按环形网设计,以充分利用环形网的自愈功能,利于网络安全。安全。 环形网上的接入节点数量应根据环网的容量和各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适当选取。环形网上的接入节点数量应根据环网的容量和各接入节点的接入容量适当选取。 接入网传输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较为丰富的接口,以适应接入网业务种类繁接入网传输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提供较为丰富的接口,以适应接入网业务种类繁多的需求。多的需求。5.2.5 同步同步1) 同步原则同步原则 有线接入网传输系统应采用主从同步定时方式。有线接入网传输系统应采用主从同步定时方式。2) 时
46、钟等级时钟等级 时钟等级为时钟等级为3级时钟。级时钟。3) 设备的同步设备的同步 若传输系统与业务节点之间采用若传输系统与业务节点之间采用PDH系列的数字接口(包括系列的数字接口(包括V5接口和专用数字接口)接口和专用数字接口),则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信号码流中提取。若为,则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信号码流中提取。若为SDH系列接口,则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系列接口,则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必要时,可从大楼时钟分配系统(线路信号中提取定时。必要时,可从大楼时钟分配系统(BITS)获取时钟信号。)获取时钟信号。5.2接入系统设计 xDSL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了解用户所在地的铜缆传输特性和使用情
47、况,确保能够满足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了解用户所在地的铜缆传输特性和使用情况,确保能够满足xDSL设备对线路的要求,保证使用质量。设备对线路的要求,保证使用质量。 为避免各为避免各xDSL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各种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各种xDSL设备应尽量安装在不同的节点。设备应尽量安装在不同的节点。DSL既可以承载在既可以承载在ATM网络上也可以承载在网络上也可以承载在IP网络上,设计中应根据承载网络的具体情网络上,设计中应根据承载网络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承载网络。况,选择合适的承载网络。 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xDSL的用户接入方式、认证方式以及计费方式。的用户接
48、入方式、认证方式以及计费方式。 根据用户需求及用户位置等情况酌情选择采用根据用户需求及用户位置等情况酌情选择采用FTTxxDSL方式以及各种方式以及各种xDSL方式的方式的混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接入效果。混合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接入效果。5.2.6 在大部分用户的业务需求主要以窄带业务为主,宽带业务需求不大的地区可以考虑的地区可以考虑选择选择PON,此时线路系统宜采用星型结构,如图 5.2.6 所示。 接入 设备 局端 模块 O L T O N U PON 局 端 机 远 端 机 接入 设备 局端 模块 O L T O N U 用户大楼 SN 图 5.2.6 星型结构的光纤用户线路系统 SN 业
49、务节点 OLT 光线路终端 ONU 光网络单PON 无源光网络 DLC 数字环路载波 DLC DLC 5.2.7 随着业务网网路结构的合理调整,接入网线路系统的拓朴结构宜采用环型星型结构。即业务节点至业务分配点之间采用光缆环和大容量的传输设备组成业务传送平台,将各种业务经传送平台传送到各个业务分配点;各业务分配点向下再采用星型结构将业务传送到用户。其基本结构如图 5.2.7 所示。 ONU ONU PON PON 图 5.2.7 星型、环型混合结构的光纤用户线路系统 光缆 铜缆 SDP SDP SDP SDP SDP SDP 业务分配点 SN 5.2.8 光纤接入网应采用主从同步定时方式,同步
50、定时信号可从与业务节点相连的支路信号中提取。5.2.9 在光纤接入网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交换网路将逐步向“大容量、少局所”的结构演变以及对现有铜缆网改造等因素,参照附录 C 中的相关步骤进行光缆网的规划设计。6.接入网管理系统 接入网网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网元的管理,并与集中测试系统配合完成对用户线路的测试工作。 在接入网建设初期,一个本地网中可能存在多个厂商的设备,难以建立集中的维护管理系统,因此与传输网路的网管系统类似,接入网网管也应实行如下分级管理:本地维护终端网元管理系统集中网络管理系统 网管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应包括如下内容: 系统管理:包括配置、性能、故障、安全管理,操作对象主要
51、是局端设备(如OLT)和远端设备(如 ONU)的机架、插板、内部功能模块、V5 电路等。 数据库管理:包括配置数据、V5 数据等,同时执行数据的一致性检查,保证网元数据与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测试管理,包括对网元的故障测试和用户线路的测试。 网管系统的管理信息组织方式如下: 维护终端直接与网元相连,主要完成初始化配置和性能数据的读取。 网元管理系统通过数据通信链路与网关网元相连,集中管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接入网设备,接入网系统内部采用内部数据通道传送网管信息。 集中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标准接口与网元管理系统相连,不具体对网元进行管理,主要完成整个网络数据的收集、分析统计等。 接入网网管系统的组织如图
52、所示。其中集中网络管理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应融合在 TMN中。 DCN 数据通信网 NE 网元 GNE 网关网元 NMT 网络维护终端 接入网网管系统应与集中测试系统协调配合,以实现接入网用户的集中受理、测试、派修和管理。 随着有关接入网集中维护管理系统规范的颁布执行,接入网管理系统应向集中维护管理的方向发展,以建立统一的网管系统,避免一种制式的设备建立一套网管系统的现象。集中维护管理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或行业标准以及电信运营部门的特殊要求。Q3集中网络管理系统DCN网元管理系统网元管理系统Q3Q3GNEGNEDCNQxQxQxQxNENENENENMTFF图 6.0.5 接入网网管系统组织7
53、.设备配置及安装要求7.1设备配置要求 设备配置应以近期需求为基础,同时兼顾中远期业务发展的需要,所选用的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扩充性和在线升级的能力。 传输系统承载通道的容量应结合近中远期业务需求进行配置,特别是中期业务需求,尤其是在采用 SDH 自愈环时更应如此。应充分考虑到远端设备扩容或环上增加新的光节点时对传输通道容量的需求,避免频繁的网络调整和升级。 远端设备容量的配置应考虑到用户安装第二部电话以及数据业务的需求等因素,其可接入的 B 通道的容量应根据不同地区业务发展情况按服务区内预测预测用户数的 1.52 倍进行配置。 其他配套设备如 MDF、ODF、DDF、电源等应按选定设备情况及工程
54、实际需求进行配置,其中室外型设备应将配套设备与主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柜内,室内型设备可根据远期发展需要将配套设备分别独立配置,电源系统应按远期发展需要进行配置。7.1.5 工程中选用的接入网设备至少应满足工程中选用的接入网设备至少应满足接入网电源技术要求接入网电源技术要求(YD/T 1184-2002)的相关要求。的相关要求。7.1.6 工程中选用的接入网设备采用交流供电时,应满足如下要求:工程中选用的接入网设备采用交流供电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AC:220V,变动范围:220V x (120);频率:50(15%)Hz;输入电压波形变动范围不大于 5%。7.2安装要求7.2.1 接入网远端设备由
55、于多安装在机房外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必须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安装室内型远端设备的机房应视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加装季节性空调,并保持通风。但门窗应密闭,以防止灰尘进入。门窗应考虑防盗措施。 室外型远端设备的安装方式主要有落地式和架空式两种,在居民小区等车流量较小的地区可考虑采用落地安装方式,以便于维护;在马路两侧则应以架空方式为主,以保证安全。光缆在电杆上引上/下时应采用镀锌钢管保护。室外型远端设备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考虑是否配置一体化空调。8.环境与接地要求8.1环境要求8.1.1 对于有线接入系统局端接入设备,应满足以下机房环境要求:环境温度:1035相对湿度:1090(温度25)
56、 对于有线接入系统远端接入设备,应满足以下规定:安装在室内时,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1090安装在室外时,环境温度:2050相对湿度:595 大气压力要求:大气压力要求:86 kPa106kPa。8.2接地要求8.2.1 接入网设备应可靠接地,其中有线接入系统局端设备的接地系统设计应按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YDJ26-1989)执行;在有线接入系统远端设备的安装地点应布放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满足工程所选用的远端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中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A.0.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正面用词为“必
57、须”,反面用词为“严禁”。A.0.2 表示较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用词为“应”,反面用词为“不应”或“不得”。A.0.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用词为“宜” 或“可”,反面用词为“不宜”。 条文说明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用户的需求也不断地提高,接入网作为业务网与用户终端之间的灵活安全的综合接入系统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我国,接入网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历了一段时间一段时间,期间,一系列有关的体制行业标准已经陆续颁布,各一系列有关的体制行业标准已经陆续颁布,各运营商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应用。原运营商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应用。原接入网工程设计
58、规范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YD/T 50972001)有)有一些内容已不能满足一些内容已不能满足和适应接入网建设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即是在此背景条件下进行编制修订的。随着接入网相关技术体制的不断完善,使用经验的不断积累,本规范也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完善。1 总则总则1.0.8经过近几年对接入网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接入网的技术标准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接入网名词术语接入网名词术语YD/T 1034-2000接入网概貌YDN005-1996接入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YDN061-1997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 V5.1 接口技术规范YDN020-
59、1996本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 V5.2 接口技术规范YDN021-199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无源光网络技术的光接入网YDN057-1997接入网技术要求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HDSL) YDN056-1997 接入网中综合传输电信业务和有线电视业务技术要求YD/T876-1996灵活复用设备技术要求YD/T989-1998VB5.1 接口技术规范YD/T997-1999接入网传输性能指标的分配YD/T1007-1999接入网用 PDH 光端机技术条件YD/T1016-1999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YD/T 1054-2000接入网远端
60、设备接入网远端设备Z接口技术要求接口技术要求YD/T 1070-2000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远端设备接入网远端设备ISDN基本速率接入接口(基本速率接入接口(U接口)技术要求接口)技术要求YD/T 1172-2001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单线对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SHDSL)YD/T 1185 -2002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基于时分双工的以太数字用户线系统(TDD-EDSL):可变长度):可变长度帧传送模式帧传送模式YD/T 1254-2003接入网技术要求接入网技术要求甚高速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课件
- 临海小学招生管理办法
- 会议同意通过管理办法
- 人员核酸台账管理办法
- 云南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 小学生省略号课件
- 会员礼品管理办法细则
- 云南学校管理办法细则
- 企业资金流动管理办法
- 互助担保贷款管理办法
- 偏执性精神障碍
- 中医跟师总结论文3000字(通用3篇)
- 附件1:上海市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请受理表
- 2022年陕西二级造价工程师造价管理考试真题及答案
- 《服务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消防维保方案(消防维保服务)(技术标)
- 阿勒泰布尔津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题库
- 少儿硬笔书法启蒙教学30讲PPT课件配套教案
- 岩棉施工方案改
- 钢筋配筋全套表格
- GB/T 1688-1986硫化橡胶伸张疲劳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