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古为今,古为今用——漫谈高中文言散文背后写作要素之运用_第1页
化古为今,古为今用——漫谈高中文言散文背后写作要素之运用_第2页
化古为今,古为今用——漫谈高中文言散文背后写作要素之运用_第3页
化古为今,古为今用——漫谈高中文言散文背后写作要素之运用_第4页
化古为今,古为今用——漫谈高中文言散文背后写作要素之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古为今,古为今用一一漫谈高中文 言散文背后写作要素之运用摘要:探求高中文言散文中涉及的与写作教学相关的内容,将这些要素按类别 予以归纳整理,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旨在提升高中生作文的文化性与思 想性,能够化古为今,古为今用,真正体现高中文言散文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高中文言散文 写作要素运用所谓文言散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 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文言散文向来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 与难点,但因历来文言散文考查形式主要是以文言翻译为主,故在 功利化的教学背景下,作为教师,就会运用常规的文言散文教学模 式予以教学,如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 文。事

2、实上,文言散文不管是文学性还是思想性都有很高的价值, 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故本人一直在思索高中文言散文该如何有效运用,如何将文言散 文中的知识真正发挥实处,真正体现其价值。故思索高中文言散文 中涉及的与写作教学相关的内容,将这些要素按类别予以归纳整理, 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旨在提升高中生作文的文化性与思想性, 能够化古为今,古为今用,真正体现高中文言散文的价值与意义。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 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且高中语文教材中 所收录的文言散文都是文质兼备的教学精品。本人认为我们向学生 教授文言散文,其实不仅是为了教授基本的文言知识,更应

3、将其当 作一种学习工具。文言散文的教学,教师不能只重于讲古汉语知识, 其实应加强对文言散文的文章内容与写法进行探究思考,教师应从 文言散文中的章法结构、素材归类、写作手法、思想内容等予以有 效归纳,将这些与写作关联的要素集锦作为学生写作所需学习的知 识点,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文言散文文章的章法结构、思想内 容等方面,我相信这些内容的教学将有效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第一:在文言散文教学中,以文言散文为基础的章法学教学高中文言散文体裁多样,有论辩,有杂说,有游记,有书序 每一类都有其自身的章法结构。作为教师可结合当前学生写作的基 本要求,有意识的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文言散文作为章法学的基本 范式,

4、并将这些基本范式予以归纳并指导学生学习,从而力求提升 高中生作文的章法脉络的构建。其实,就文章的基本思维逻辑方面,古今应类似。高中生进入 高中最先学习的是劝学,属于论辩,但这其实是一篇议论文,开 头论点清晰:学不可以已。后两段回答“为什么”,最后提出解决问 题的方法。论证脉络十分清晰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虽 然这是篇文言文,但其实是篇经典的可模仿的规范的议论文,在教 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此类议论文的常见思路。再如归有光的项 脊轩志,这是篇深受后人推崇的抒情散文,主要抒发悲喜之情。但 在作者构思时,先喜后悲,先物后人,以时间为线,但所有的文字 又受喜与悲之情所涵盖。这就是散文构思的特色,

5、形散而神不散。 纵观高中的文言文,每篇都有其内在的章法结构,且大多数所写内 容简洁质朴,思路脉络清晰,相对当前复杂的章法学,这些文言文 的学习将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当代的学者扬公骥先生指出: “继承文化遗产并不仅是一种主张,实乃历史发展之必然。即以文学而论,每一代的文学都是继承着前代的遗产(包括艺术手法、技巧、形式等)并基于现实的社会生活而发展起来的。 ”对高中生来说,作文的脉络构建是关键,犹如人体骨架的搭建,而在文言文学习中,先结合作品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章法结构,让他们首先懂得章法这方面的知识,学习并有意识的用于自己的写作,这对写作的思维的训练提升大有裨益。比如,在学生学完项脊轩志后,我

6、让学生就本篇文章思路学写作类似文章。结果学生的写作成果丰盛,有学生由老屋至人,有老树至人,有灶台到人借写物之特色,引发与物之关联的人和事,最终借此表述情感,自然而妥帖。第二:在文言散文教学中,将文言散文作为写作的素材库高中文言散文不仅体裁多样化,所写内容也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有各地山水风景,有亲情爱情类人间至情,有发表个人坎坷经历的展示平时学生写作,经常抱怨无素材,无内容,不知道写什么。其实从历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学生完全可以借书本中的文言散文的内容予以构思选材写作。比如2015年的“智慧” , 完全可写 六国论、阿房宫赋中的国家智慧,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语言智慧,进学解中的学习智慧再如 20

7、18年的“语言”,可读到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用语言劝谏并构建理想,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语言消弥隔阂,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语言宣扬思想当然我们也可以就将文言散文作为总体之语言,明晰文言语言之魅 力,探析文言语言对文明智慧之影响。作为教师,我们既可以根据写作要求寻求文言素材,亦可以根 据文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将文言散文按照素材予以分类。比如学习 思考类,如劝学、师说;如国事兴衰借鉴类,阿房宫赋、伶 官传序;山水人生类,如赤壁赋、滕王阁序这样划分后, 素材划分更加清晰,若要写人生志向类文章,可参照滕王阁序,比如里面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亦有钟军、宗意之类少年英雄事迹的

8、展现。若写坚持理想,舍生取 义类,可参阅张中丞传后序中南霁云的“男儿死耳,不可为不 义屈”的豪迈气概。另文言散文作者本身也是作文写作的有效素材,文言散文中经 常有他们经历与思想的体现。如面对困境与不幸坦然面对的苏轼, 苏辙,柳宗元等,可细究他们的作品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从中得出一二。教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可引导学生明晰其忍辱负重成就自身价值的人生取向。我们更能通过传记类散文了解作品中涉及的古代名人,从而作 为作文写作的素材。如读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我们可指导学生 提炼柳子厚与刘禹锡交换贬谪之地所凸显的人性善良的素材,再如 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中段太尉到死保存他人贿赂的“大

9、绫三 百匹”的清廉官吏形象可见,文言散文中涉及的内容是一个大大的素材宝库,作为老师就需要将素材按照不同对象不同的思想等予以分类整理,让学生 想写什么类文章就拿什么类文章的素材予以写作,真正做到有话可 写,有文可叙。第三:在文言散文教学中,强化文中写作手法的归纳学习任何一篇作文要能第一眼吸引读者,还得靠写作技巧。文言散 文的语言本身似乎较枯燥,但细读文本后将发现作品越读越有味, 越读越觉得好,为什么?因这些古代大家在写作时,都能有目的的 运用写作技巧,从而吸引读者兴趣。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该作品 被称为描绘音乐的经典作品,主要是其恰当的运用比喻以实写虚的 描绘音乐之美。再如,庄子的逍遥游中多次运用

10、比喻论证,使 说理更显得形象生动。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学习,在教学 中,我们需结合文章主旨,思考这些写作手法在文言散文中具体如 何运用,怎么运用,效果如何,予以探究,再结合自己所写文章思 索是否可学习该写作手法。如教学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最后一节是怎样描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用以景结情的手 法,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怀念伤感之情,令人感慨不已。学之后,我 让学生写一篇与乡村有关的回忆性散文,有学生就将此写作手法运 用其中,写笼中八哥记时最后一段这样写道:“门口的月季依然长得漂亮,却没了鸟笼,没了竹凳”这样的文字增加后,明显 情感韵味增加,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

11、在学生作文中结合文体与 主旨要求,合理使用一些写作手法,将增添文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因而,我们可以结合具文言散文将文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予以归纳 整理。第四:在文言散文教学中,充分探究作品思想内涵学生学习文言散文,不仅仅学习文章的结构、选材、手法等, 更应启发学生对作品思想深度的思索与探究。因为,当前高中生的 作文很大一部分都存在思想肤浅、主题单调重复的问题,常有人云 亦云的现象,而忽视个体本身对问题的探索,故我们得学学古人在 面对问题时思考的方式与思索的深度、厚度及力度。如苏轼的赤 壁赋,描绘对象本身是赤壁,但最终却引发了苏轼对个体生命意义 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学生视眼一下子开阔

12、起来, 原来,写景可以写到这一步,而学生平时写景更多只是关注景色特 点以及因景带给人愉悦或悲伤等感受,眼界较狭隘。再如渔父,屈原与渔父的文化内涵的探究,引发对屈原与渔父文化内涵的探究, 以及二人对后人人生价值观影响的思考。教师在教学此类文时,教 师就要有目的的引发学生由自身向自然,向生命价值的探索。这样, 他们在写类似作文时也会有意识的往这方面考虑。学生思维的开阔, 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有思想有内涵的文言散文时就要渗 透这样的观念并付诸行动,如此,日积月累,我想学生看物就不光 是物,物中看到了人,看到了事;看人也不光是人,人中看到了思 想,看到了精神,看到了社会。思想有了深度,有了厚度,这样的 文章才是好文章。比如,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语言”,学生就会由 实至虚,又物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