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1、2、3】(1)_第1页
国际金融【1、2、3】(1)_第2页
国际金融【1、2、3】(1)_第3页
国际金融【1、2、3】(1)_第4页
国际金融【1、2、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金融参考读物:| 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 主编 姜波克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第四版 主编 陈雨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国际金融第二版 主编 沈国兵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国际金融杂志 | 国际金融研究杂志 | 国际经济评论杂志 | 1、 国际金融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对象: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货币、资金运动规律与影响及政策调控宏观层面:强调分析国际货币的一般原理,国际资金周转对国民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对策微观层面:国际财务管理(强调分析企业对外资金往来的规律与方式、对策)2.学科发展:萌芽:从属于国际贸易(二战前)发展:从属于国际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前)成熟:独立的国际金融学(20世

2、纪80年代以后)3.相关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会计学原理.4、本课程的设计* 国际货币体系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理论 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市场 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l 概述(重点)l 国际金本位制l 布雷顿森林体系(重点)l 牙买加体系(重点)l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第一节 概述概念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类型一、 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内容1、世界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为满足国际支付和调节国际收支的需要,一国应持有的储备资产总额和

3、构成。 2、汇率制度的确定。即各国货币间汇率的确定和变化机制,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当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弥补这一缺口,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又如何互相协调。三、分类1、根据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 分为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和信用本位制度 2、根据汇率制度分类 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度、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等。3、两者结合的分类(历史发展)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度到单一的金铸币本位制而形成,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

4、战爆发时结束。(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 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金本位制度的三大特点。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汇率在黄金输送点范围内波动。 3、 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Hume)所谓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自发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二)对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评价 金本位制度所带来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汇率水平,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但金本位制本身也存在许多缺陷:1、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自动调节机制受许多因素制约,它要求各国政府严格按照金本位制的要求实施货币政策,对

5、经济不加干预。 自动调节机制的实现依赖于金本位下的三个原则:一是各国货币当局维持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二是货币发行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三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各国货币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2、金本位制下的价格稳定只有当黄金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较为稳定时才能实现。 3、当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满足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时,金本位制就显得非常虚弱,难以经受各种冲击。(三)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演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暂时停止实行。 战后各国着手恢复金本位,但恢复起来的金本位制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6、。国际金汇兑本位制1、美国实行的是完整的金币本位制 2、英法两国实行金块本位制 3、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丹麦等三十几个国家实行以美元、英镑和法郎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和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金汇兑本位彻底崩溃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结束时,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工作就开展起来。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布雷顿森林市(Bretton Woods)召开国际金融会议,确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和美国提出的怀特计划激烈交锋。前者代表战前传统强国利益,后者代

7、表美国规划世界的意图。争执的结果,是英国大幅度让步,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2、规定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3、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4、废除对经常项目的外汇管制,但允许对资本流动进行限制。5、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Scarce-currency claus

8、e)。 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1、实质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是一种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2、美元是唯一的储备货币,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3、美元兑换黄金受到很大限制;4、IMF成为国际货币制度日常运转的中心。二、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消除了战前各个货币集团相互对立、进行外汇倾销、货币战、汇率战的局面,一定程度解决了世界货币不足问题,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混乱的动荡局势,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一些基本缺陷: 1、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 “特里芬难题”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有两个基本责任:一是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

9、,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二是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但信心和清偿力同时实现是有矛盾的。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也不得不丧失国内经济目标。 4、各国之间权利和义务分配不对等。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过程,就是美元危机不断爆发®拯救®再爆发直至崩溃的过程。 1、1960年第一次爆发了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美国的黄金和硬通货(如马克)的美元危机。(59年底,黄金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达194亿美元) 挽救措施:建立黄金总库、签订一般借款协定和货币互换协定等。 2、1968年 ,第二次美元危机。(121亿/331亿

10、)挽救措施:黄金双价制3、1971年,第三次美元危机。挽救措施:美国新经济政策,停止兑换黄金,10%进口附加税;史密森协议:调整汇率和黄金官价($38)4、1973年 第四次美元危机。 美元对黄金再度贬值($42.22),各国先后放弃与美元的汇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第四节 牙买加体系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牙买加协议”,该协定内容在同年4月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二次修正案中得到肯定,从而形成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新格局。一、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1、取消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与美元的中心汇率,确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允

11、许成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2、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黄金不再是平价的基础。3、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修订SDRs的有关条款,以使SDRs逐步取代黄金和美元而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 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二、牙买加体系的特征1、以美元为主多元化的储备体系2、浮动汇率制为主3、国际收支失衡具有多重调节渠道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II;后美元时代三、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1、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与依附国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2、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具有较

12、大的灵活性,各国政策有了更大自主性。 3、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存,比较能适应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各国发展模式、政策目标和客观经济环境都不相同的特点。目前货币制度的缺陷 :不稳定性 在多元化储备体系下,各储备货币发行国,享受着向其他国家征收“铸币税”的特权。 多元化储备体系缺乏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储备货币间的投机不可避免,这种投机会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浮动汇率增加了汇率风险,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仍不健全,各种调节机制都有局限性,IMF的援助和监督能力又有限。 第五节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次贷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一、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发展 2006年,美国利率

13、升高、房价下跌,使资信状况欠佳的次贷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承受房贷的负担。至2007年7月,次贷拖欠60天的比率超过15%。2007年4月,美国次贷行业的第二大公司新世纪金融宣布倒闭,拉开了次贷危机的序幕。二、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2、 美国过去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2、金融市场泡沫,现代金融市场存在的大量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监管缺位;3、美国的高负债消费模式。深层原因: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 顺差国大量的美元储备: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金融品鼓励美国的借债消费促进美国利率下降将次贷危机的影响扩散至全球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体系?次贷危机后的提

14、议:、建立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周小川) 、全球应该尽快就创建新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达成共识,以取代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斯蒂格利茨)、无论是今天还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都没有更好的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的地位。维持美元的购买力以及一个开放和强有力的金融系统,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中国和全世界的利益(保罗沃尔克) G20伦敦峰会成果: 打击避税天堂;促进全球贸易;反保护主义;限制银行家薪酬;刺激经济方案。 注资IMF:G20将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注资5000亿美元,以提高其支持财困国家的能力;同时,G20将大幅增加IMF特别提款权(SDR)规模2500亿美元

15、,纾缓贫穷国家财政压力。另外,IMF将出售黄金储备帮助穷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提议 (一)创立国际商品储备货币 建立一个世界性的中央银行,发行新的国际货币单位,其价值由一个选定的商品篮子来决定.央行可以在国际货币单位和商品间操作买卖。 (二)建立国际信用储备制度 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建议各国应将持有的国际储备以储备存款形式上交IMF保管,IMF将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清算机构。(三)IMF的“替代帐户” 是指在IMF设立一个专门帐户,发行一种SDRs存单,各国中央银行将手中多余的美元储备折成SDRs存入该帐户内,再由IMF用吸收的美元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所得的利息收入返还给

16、替代帐户的存款者。提高SDR的地位 (四)恢复金本位制的方案(蒙代尔) 认为恢复金本位制是对付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的唯一办法。只有恢复了纸币和黄金的兑换关系,才能使人们相信持有的资产的购买力在将来是有保证的,从而达到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 (五)设立汇率目标区 约翰·威廉姆森 :所谓汇率目标区是指有关国家的货币当局选择一组可调整的基本参考汇率,制定出一个围绕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并加以维持。包括“硬目标区”和“软目标区” (六) 恢复美圆本位制 有历史和现实的基础,美圆仍然是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无法解决“特里芬难题” (七) 实行单一货币制 先在主要工业国之间实行

17、汇率目标区制,然后在美日欧之间组成单一货币制度(SDR),在此基础上实现世界范围单一货币制度 | 本章重点: | 概念:国际货币体系;金汇兑本位;特里芬难题| 思考:1、国际货币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2、国际货币体系的分类;3、国际金本位、金汇兑本位下国际货币体系内容;4、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特点5、牙买加协议的主要内容。6、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体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Chapter2. 国际收支本章内容:|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记帐法则| *国际收支的分析(原因影响)| *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国际收支理论第一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

18、表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狭义的国际收支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比如一年)的外汇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要点:1流量概念; 2居民概念; 3经济交易是指经 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的转移。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定义:一国根据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设置项目和帐户,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系统地记录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记帐原则 和记帐符号记帐符号:“借”“贷” 借方反映: = 资金运用项目= 外汇支出(需求)项目负号项目贷方反映: =

19、 资金来源项目 = 外汇收入(供给)项目正号项目借>贷,代表赤字或逆差;借<贷,代表赢余或顺差。记帐原则:复式簿记原则 任何一笔交易发生,必然涉及平衡表中借方和贷方两个项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三个基本帐户:经常项目帐户资本金融项目帐户错误和遗漏帐户1、 经常项目帐户Current Account(1)货物贸易(Goods)。中国从加拿大进口小麦,向欧洲出口纺织品等。是经常帐户中最重要项目(2)劳务贸易(Service)。包括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咨询、广告等商业服务等等。又称为无形贸易。 (3)收益(Income)。包括职

20、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类。(4)单方转移(Transfers) 。包括政府与民间相互捐赠等等发生的收入转移。2、资本和金融帐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1)资本帐户 。 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收买和放弃。(2)金融帐户 。包括 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 其他投资 储备资产 与其他项目记账规则相同: 资产增加反映在借方(-), 资产下降反映在贷方(+) 储备资产项目的特殊性:平衡项目借方(-),顺差;贷方(+),逆差其他项目:借方(-),逆差;贷方(+),顺差类比:家庭储蓄3错误与遗漏项目Errors and Omissions 包括由于资料来源渠

21、道不同、资料遗漏、资料本身不够准确等原因造成的数据错误和遗漏。 性质:人为的平衡。 记账原理:用其平衡,使统计报表的总净值为零。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非法对外经济交易 一个例子Q 中国向泰国提供100万美元的10年期贷款,泰国存入中国银行。Q 上海某厂出口100万美元货物到泰国,泰用中国银行的存款支付。Q 一对中国夫妇到泰国旅游花了1万美元,用中国银行的支票支付。Q 美华人为中国希望工程捐款10万美元,用花旗银行的支票支付。平衡表反映贷方() 借方() 净额货物 +100(2) 旅游 -1(3)经常转移 +10(4)经常帐户 +109短期资本 +1(3) -100(2) +100(1) -10(

22、4)长期资本 -100(1)资本与金融帐户 -109总额 211万 211万 0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判断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国际收支失衡原因*制定经济政策参考*预测汇率,利率走向*预测该国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趋势,资金流向判断一国国际收支状况(1) 理论上,将表中项目按交易目的进行划分,分为自主性的经济交易(事前交易)和调节性的经济交易(事后交易).自主性的经济交易: 个人或企业出于自主性的目的 而从事的经济交易。只有通过自主性的经济交易实现的国际收支平衡才是真正的国际收支平衡.(2) 实践中,采用划线分析方法.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一个项目与下一项目之间划一水平直线,分析线上项目的贷方和借

23、方净差额。 净差额为零,表示国际收支平衡,否则表示国际收支失衡。 常用分析标准 贸易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基本差额综合差额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经常账户差额基本差额综合差额IMF主张使用的是综合差额标准。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通常指的是综合差额盈余或赤字。五、中国的国际收支与平衡表 我国从1982年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格式和内容编制国际收支平衡报表。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规定的各项原则编制,采用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记录国际经济交易。所有交易均发生在我国大陆居民与非我国大陆居民之间。 目前,国际收支平衡表共分四大类:经常项目、

24、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项目以及误差与遗漏,目前外管局编制把这四大类项目分成200多个子项目,经过整理后对外公布50多个项目,每季度公布一次数据。 第二节 国际收支调节| 国际收支对一国国民经济影响 |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 | 国际收支的调节原则 | 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的影响封闭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帐户:总需求=C+I+G 总供给=C+SP+T 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为 C+I+G=C+SP+T 又 S=SP+SG SG=T-G所以 均衡条件变为I=S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帐户:总需求=C+I+G+X 总供给=C+Sp+T+M+R 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为 C+I+G+X = C+Sp+T+M+R

25、 (I-Sp)+(G-T)+(X-M-R)=0 I-S投资储蓄差额;G-T政府收支差额;X-M进出口差额;X-M-R经常帐户差额开放经济国民收入帐户的简单分析 I-S+CA=0 1.如果储蓄不足,经常帐户一定赤字;2.有I=S-CA。国内储蓄不足时,境外资金可以增加国内投资;3. CA=Sp-I-(G-T)。储蓄增加经常项目余额会增加,投资、政府支出增加经常项目余额会下降。一、国际收支对一国国民经济影响1.  对汇率的影响. 顺差.外汇供>求.外汇贬值,本币升值 逆差.外汇供<求.外汇升值,本币贬值2.   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逆差

26、.外汇储备减少;顺差.外汇储备增加。 3.  对国内投资,经济增长,就业的影响. 逆差.国内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失业增加4. 对物价的影响. 顺差.外汇资金占款投放增加.物价上涨5. 对利率的影响 逆差国资金净流出资金不足利率上涨 顺差国资金净流入资金充裕利率下降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1偶然性的失衡。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如战争、自然灾害;2周期性失衡。由于经济周期使一国经济条件发生变化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繁荣阶段可能出现顺差;萧条阶段可能出现逆差。3货币性失衡。由于一国货币价值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物价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 逆差物价下降 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顺差利

27、率上升-资金流入 -顺差利率下降-资金流出 -逆差进口本币价格下降进口上升 出口外币价格上涨出口下降进口本币价格上升进口下降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出口增加4结构性失衡。当国际需求结构等国际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经济结构单一-国际收支不稳定 经济结构落后-逆差5收入性的失衡。由于一国国民收入的相对增长快慢不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收入下降进口下降顺差 收入增加进口增加逆差三. 国际收支的调节原则1. 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原因选择相应调节方式;2.  要考虑所采取调节措施对国内经济影响,尽可能兼顾内外经济的平衡;3.要考虑对其他国家

28、影响,避免采取过分损人利己措施.四、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一)  自动调节机制1.   物价调节机制 顺差-国内货币存量-物价-出口下降,进口增加 逆差-国内货币存量-物价-出口增加,进口下降2汇率调节机制 逆差-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下降 顺差-本币升值-出口下降,进口增加3收入调节机制 逆差-收入低-对外进口,投资支出下降顺差-收入高-对外支出增加4利率调节机制 逆差-资金缺乏-利率-资金流入顺差-资金充裕-利率-资金流出金本位下英国经济学家休谟(D.Hume)所谓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主要指第一种机制。 -有市场就客观存在自动调节机制-调节作用

29、的发挥依赖于自由的市场,其运行机制一旦某环节遭到破坏,调节作用就可能受阻;-市场的调节有相当的时滞(二)、国际收支失衡的宏观政策调节1、 财政货币政策(支出增减型政策) 紧缩性(扩张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压缩(刺激)社会总需求-减少(增加)总支出中的对外支出水平-调节逆差(顺差) 缺陷: 由于改变了社会总需求,容易给国内经济带来 冲击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顺差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开支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低再贴现率 买进外汇等金融资产,投放货币 逆差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开支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高再贴现率 卖出外汇等金融资产,回笼货币 2、 汇率调整政策 逆差-

30、本币法定贬值-促进出口, 限制进口; 顺差相反缺陷: 顺差国一般不愿本币升值;本币贬值会不利于 资本项目收支;不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3、直接管制政策 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外汇管制主要有对汇价的管制和对外汇交易量的控制,外贸管制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来控制进出口。4、外汇缓冲政策 动用官方储备或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优点:简单易行,不会对国内经济和其他国家带来影响弊端:只能是事后调节,不能从长期、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问题; 无论是持有储备资产,还是借款,都有成本5、产业和科技政策 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产品长期竞争力和改善投资环境 这是从根本上改善国际收支的途径,但需要时间长,难

31、度大6、国际经济合作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理论| 吸收理论| 货币理论| 政策搭配理论 一、 国际收支弹性理论(Elasticitics Approach) 代表:剑桥大学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法,探讨了汇率变化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一)理论假定: 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几乎为无穷大;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其他条件如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不变。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本币贬值可以改善本国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本国和外国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且其和大于1  。即x

32、+m1出口收入=出口量Í出口价格进口支出=进口量Í进口价格本币贬值出口价下降 进口价上涨出口量上升 进口量下降出口收入? 进口支出?贸易收支?(三)J曲线效应 J曲线效应的含义是: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本币贬值并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货币合同阶段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支出增加而收入下降)在传导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在签订合同时已开始改变,而数量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数量调整阶段,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四)本币贬值对贸易

33、条件的影响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 T=Px/PmSx.Sm>x.m 贸易条件恶化Sx.Sm=x.m 贸易条件不变Sx.Sm<x.m 贸易条件改善对弹性理论的评价 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该理论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2)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3)该理论只是一种静态的比较分析。 二、 国际收支吸收理论(Absorption Approach) 50年代初,詹姆斯·米德(James Meade)、西德尼·亚历

34、山大(Sidney Alexander)等经济学家,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一国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出发,研究国际收支问题,提出了国际收支的吸收理论。(一)基本理论框架在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中,国民收入恒等式为:Y=C+I+G+X-M 经移项整理后得: X-M=Y-(C+I+G) 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帐户差额,则有: B=X-M=Y-(C+I+G) 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 B=Y-A 结论: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二)货币贬值效应分析 对前面公式增

35、量形式可得: B=Y-A 如果货币贬值影响经常项目帐户差额,只可能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收入变化;吸收量变化。货币贬值对收入有直接效应Y,对支出的效应则可分为两部分: A=cY+Ad 所以 B=(1-c)Y-Ad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实际效果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贬值对实际收入所产生的直接效应;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贬值对吸收的直效应。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效应:闲置资源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的结果。-通货膨胀效应(+): 物价上涨,购买支出增加; -实际现金余额效应 (-) 随着物价的上升,人们实际上

36、持有的现金量就变得更少,要维持实际现金余额不变,结果一方面可减少他们的实际支出,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出售他们的其他资产持有更多的现金。-收入再分配效应 (-) 工资收入 利润收入-货币错觉效应 (-) 人们重在注视物价而忽视货币收入,尽管货币收入也可能按比例上升,但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减少需求和消费。三 、国际收支货币理论(Monetary Approach) 假定条件:(1)一国经济处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其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2)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实物产量;(3)购买力平价长期内成立, “一价定律” 得以成立。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货币理论通过下面

37、的简单模型来说明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Ms= m(D+F) Ms=Md Md=m(D+F) F=Md/m-DMd/m> D F>0国际收支赢余Md/m< D F<0国际收支逆差(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1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现象是暂时的,可以通过货币调节机制自行消除。2本币贬值会提高国内价格,这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下降,导致对名义货币余额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通过减少支出来满足增加的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国际收支状况将会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本币贬值对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效应只有在货币供应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才会发生。3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可以立

38、即由汇率的自动变化而得到纠正。国际收支货币理论更赞成浮动汇率制。四、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政策搭配(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经济增长; 2、保证较高的就业率;3、低而稳定的物价; 4、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二)米德冲突 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提出的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在汇率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经济均衡,这会导致开放条件下的特定区间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现象。 一国内外经济出现不平衡的四种情形 内部经济 外部经济 衰退 逆差 衰退 顺差通货膨胀 顺差通货膨胀 逆差(三)政策搭配的原则和方法 政策搭配目的-兼顾内外经济平衡。 1、 丁伯根原则

39、。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2、罗伯特.蒙代尔的政策指派和政策搭配理论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每一个政策目标应该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货币政策相对对国际收支更有效,而财政政策对内部经济更有效不同区间政策搭配方法 经济状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衰退逆差 扩张 紧缩衰退顺差 扩张 扩张膨胀顺差 紧缩 扩张膨胀逆差 紧缩 紧缩本章题库试题 一、名词解释: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官方储备 综合差额 马歇尔勒纳条件 J曲线效应 居民 自主性经济交易 调节性经济交易 丁伯根原则 米德冲突二、简答题:1、 国

40、际收支平衡表的记帐原则2、  国际收执平衡表的主要内容3、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国民经济影响4、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分析5、 国际收支的调节原则6、 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功能7、  国内外经济失衡的调节政策 搭配方法。 三、论述题:1、评述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吸收论、货币理论。2、比较国际收支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政策调节机制。 4、 分析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Chapter3 外汇和汇率| 外汇| 汇率| 汇率的决定及变化| 率决定理论第一节 外汇1、外汇定义

41、2、外汇分类2、 外汇作用一外汇定义Foreign Exchange动态外汇:指国家之间的汇款,即国际汇兑,也就是国际结算 。静态外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外汇定义 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使用的债权。实际指外汇储备外汇形式外币现金;外币存款;以外币表示的支付凭证.包括:汇票、 本票、支票。外币有价证券;其他外币债权。外汇特点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和使用;可以自由兑换。 目前主要外汇有:美圆(USD),日

42、圆(JP¥), 欧元(EUR),英镑(GBP),加拿大圆(CAD),澳大利亚圆(AUD),港圆(HKD),瑞士法郎(), 丹麦克郎(DKK),挪威克郎()等。二. 外汇种类根据外汇来源:贸易外汇、非贸易外汇贸易外汇指由商品的进口和出口而发生的支 出和收入外汇; 非贸易外汇指由非贸易业务往来而支出和收入的外汇。根据买卖期限:即期外汇、远期外汇 即期外汇又称现汇,是在买卖成交后立即交割,或在成交后第一个或第二个营业日内完成交割的外汇。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是到约定日期按合同规定的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能否自由兑换:自由外汇、记帐外汇 自由外汇是无须货币发行国批准,可以无限制兑换成其他货币,或直接向第三者

43、办理支付的外汇。记帐外汇是签有清算协定的国家之间,由于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不是用现汇逐笔结算,而通过当事国央行帐户相互冲销所使用的外汇。货币的可兑换性可兑换货币,即自由外汇。 可部分兑换货币,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能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或对第三国进行支付的货币。包括在一定条件的可兑换货币、区域性的可自由兑换货币。不可兑换货币IMF可兑换货币标准: 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支付不加限制; 不采取歧视性差别汇率;在另一会员国要求下,随时有义务换回对方经常项目往来积累的本国货币。三. 外汇作用转移国际间的购买力并促进国际间货币流通的发展; 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手段和支付工具,便利了国际结算;便于调节国际间资

44、金的供求失衡; 作为国际储备有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作为储备资产,其多少是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能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标志.第二节 汇率汇率概念汇率标价方法汇率种类一.汇率概念外汇汇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将汇率中所涉及的货币区分为基本货币和标价货币。基本货币(base currency)在标价中作为常量的货币。(USD1=RMB¥6.8745; USD/ RMB= 6.8745) 标价货币(quoted currency)在标价中作为变量的货币。(USD1=RMB¥6.8745;USD/ RMB= 6.8745) 根

45、据本币和外币在标价中位置不同,汇率有两种基本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二.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 在标价过程中以外币作为基本货币、以本币作为标价货币的汇率表达方式。即用若干单位本币来表示一定单位外汇价格的标价方法。特点: 外币数额不变,本币数额变化; 本币数额增加,表明外汇升值、本币贬值; 本币数额下降,表明外汇贬值、本币升值。2、 间接标价法: 以本币作为基本货币、外币作为标价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即以若干单位外币表示一定单位本币价值的标价方法。特点:本币数额不变,外币数额变化; 外币数额增加表示外汇贬值本币升值;外币数额下降表示外汇升值本币贬值。例:某日,中国银行报价 USD1

46、=RMB¥6.8745一周后报价USD1=RMB¥6.8755(外汇升值) (直接标价法 )同 日纽约某银行报价: USD1=RMB¥6.8745一周后报价USD1=RMB¥6.8755(外汇贬值) (间接标价法)基本货币币值与数字大小变化一致,标价货币币值与数字大小变化相反 美元标价法 目前几乎所有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都对美元报价;而且除少数货币(英镑、欧元等)外,其他货币报价都以美元作为基本货币。三汇率的种类按银行外汇交易情况划分,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和中间汇率、现钞汇率。买入汇率指银行购买某种货币时所使用的汇率,又称买入价。卖出汇率指银行出售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又称卖出价。买入价一定比卖

47、出价便宜基本货币的买入价为较小的数额,卖出价为较大的数额;标价货币的买入价为较大的数额,卖出价为较小的数额。中间汇率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平均数,又称中间价。现钞汇率指外币现钞的价格,又称钞价。也包括买入价和卖出价,其买入价比非现钞买入价更低,卖出价一样。按汇率的折算方法划分,分为基础汇率和套算汇率。 我们称本国货币与外汇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为基础汇率,而称本国货币与其他外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为套算汇率。关键货币是本国使用最多、外汇储备中比重最大的自由外汇。同边相乘,交叉相除(以基本货币为分母),前小后大按外汇交易工具和收付时间划分。电汇汇率是指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以电报方式买卖外汇时所用的汇率。电汇汇率

48、一般较高。信汇汇率指银行以信函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票汇汇率指银行买卖外汇汇票、支票和其他票据所使用的汇率。票汇汇率也较电汇汇率低。且期限越远的票据汇率越低。按外汇交割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指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以内交割的汇率。即期汇率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远期汇率指成交后的将来某一日期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用于外汇的远期买卖。 一般远期汇率的报价是以即期汇率为基础而报出的,即在即期汇率的基础上再报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高或低若干点(一点一般指的是0.0001个单位)来报价,我们称为“掉期率报价”。三种情况:远期汇率升值-升水(At premium)远期汇率

49、贬值-贴水 (At discount)远期汇率不变-平价(At par)如果掉期率点数大小关系为“小大”,远期汇率计算在即期汇率上加上掉期率;如为“大小”,减去点数。按外汇管制松严划分,有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官方汇率指一国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如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规定并予以公布的汇率。市场汇率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汇率。外汇资金的用途和性质,分为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贸易汇率指用于进出口贸易货价及其从属费用方面支付结算的汇率。金融汇率指用于资金往来、旅游等非贸易方面支付结算的汇率。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的区别: 名义汇率是政府或媒体公布的汇率; 实际汇率通常指从名义汇率中剔除通货膨胀因

50、素后的汇率;也指剔除掉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因素后的汇率。 RER=SP*/P有效汇率:指以劳动力成本、零售物价、贸易比重等因素为权数经加权平均而得出的汇率指数.用以考察某一货币对其它不同货币的综合波动浮动.实际有效汇率:将某一货币对不同货币的名义汇率剔除掉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以后,再按照某种权数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汇率指数.第三节 汇率的决定与变化汇率的决定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汇率变化的影响一、汇率的决定汇率 价格 价值汇率是由货币的价值决定的汇率的决定与货币的形态有关系金本位制下的汇率铸币平价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受市场供求影响上下波动,但其波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黄金输出点是外汇汇率高限,黄金输入点是汇率波动下限。铸币平价加上黄金运送费构成。黄金输出点,减去黄金运送费为黄金输入点例如,当时英镑单位含金量为113.0016格令,单位美圆含金量为23.22格令,英镑与美圆金币平价为 £1=$4. 8665。 当时一英镑黄金在英美间平均运费为$0. 03,英镑对美圆的黄金输出点为£1=$4. 8965,黄金输入点为£1=$4. 8365,这也是当时英镑兑美圆汇率的高限和低限。 如果市场对英镑需求过高,使得英镑汇率超过黄金输出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