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_第1页
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_第2页
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_第3页
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_第4页
公开课《有多重》说课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多重说课稿 一、说教材:有多重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会比较差别较大的物体的轻重,但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质量概念。在本节课,学生初次学习有关质量的知识,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这些都为学习“吨的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日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二、说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1、教学理念:遵循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应用;

2、在操作中发现、感知、体验、学习。因此,在本节课,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结合学生实际,以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和体验为主,把“千克和克”的认识建立在学生感知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乐趣。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内容和过程

3、:1、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2、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在确定本节课的

4、教学重点时,我依据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从教学内容的特点看,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量的认识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量”的实际意义,学生只有准确的认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才能正确有效的解决与质量有关的问题,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应用。从学生的学生实际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但他们对克和千克这两个概念直接接触得很少,不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因此要掌握好质量方面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必须帮助学生准确的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千克、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而

5、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上说,要在一个抽象的观念刚建立后立即准确运用对他们来说也有困难。因此形成了本节课的难点3、说教法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4、说教学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

6、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感知轻重。(约2分左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物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二环节: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5分左右)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7、,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第一层次:认识秤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必须要有称量工具秤。再用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秤。第二层次:千克的认识(1) 台秤来称量一般物体的重量(2) 称一称3袋盐的重量为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明确的质量概念,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通过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千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悉的实物结合在一起,初步感知l千克的质量观念。

8、我让学生观察我手中的所准备的350克的一袋盐,让学生掂一掂,并说一说自己感受,接着引导学生说出一袋盐350克,两袋盐就是700克。三袋盐大约就是1千克;最后让学生把这3袋350克的盐放在称上称一称,在手中再相互掂一掂,感受感受。再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还大约重一千克并和学伴说一说,从而深化概念,突破重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三层次:克的认识“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我分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克的质量概念。(1)1克有多重教师提问:“想知道2分硬币有多重,用什么

9、工具?”接下来,教师演示称2分硬币的过程,使学生明确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大约为1克。(2)掂一掂:掂2分硬币,体会1克的轻重 “克”是一个很轻的质量单位,要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来认知克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电子秤称出1克的2分硬币,再用手掂一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以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层次: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学生在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时,我把一桶1000克的油放在盘秤上称了称,盘秤的指针刚好指向一千克,从而得出1000克就等于一千克。即从一桶油的质量中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突破了难点。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学以致用通过练习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另外,在练习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又提出新的要求。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