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说课稿苏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说课稿苏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6最大的麦穗说课稿苏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范本最大的麦穗说课稿一、 教材解读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悟人生”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却收获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在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 ;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大学者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

2、他总是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的这种谈话教学形式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这篇课文中,苏格拉底创设的麦地课堂是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成为经典,富有生命力。二、 学情分析対 “最大的麦穗”三个层次的理解,即:整个麦田中客观存在着一株最大的麦穗摘在手中,后来扔掉的一株最大的麦穗明白“抓住眼前的机遇”的道理,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课文所写的摘麦穗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以小见大,思想性很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个生词:麦垄,理解词义。体会文中两处分号的用法

3、。3.联系实际,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理解。并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4.品味课文中的苏格拉底的言行,感受大学者苏格拉底的教育魅力。四、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品析语言文字,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揭示的深刻哲理。2.凭借语言材料,感悟苏格拉底注重实践、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学风格。五、 设计理念课文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文章,在落实字词句段的训练时,联系上下文相关细读品味,运用抽丝剥茧式的演绎思维理解道理、感悟道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与信息,既“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教学合一,使学生自主畅游在最大的麦穗这座精

4、神家园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六、 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揭示课题课始,展示一幅金灿灿的麦田的图片,满眼是饱满的麦穗,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丰收的麦田,你想到了哪些词?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这时,老师话锋一转:这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你能找出一株最大的麦穗吗?随即引出课题,指导读好“最大的”,题目中的“穗”比较难写,让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惠山的惠”书空,强化记忆。第二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字词出示: 麦垄沉甸甸 挑挑拣拣不失时机 错失良机第一行是生词,在读准“垄”的第三声的同时,重点理解词义,借助图片理解什么是麦垄。这样的讲解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

5、受;第二行与叠词有关,提醒学生“沉甸甸”的“甸”读时要变调;第三组词语是一对反义词,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怍好铺垫。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随机纠音,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第三环节:细读文本,感悟哲理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给予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或熏

6、陶,获得思想启迪.1、 引导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解决以下三个填空题:出示 (1)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开始认为“最大的麦穗”是( )(2) 后来知道了“最大的麦穗”指( )。(3) 最后感悟到“最大的麦穗”是( )。以这三个问题为突破口,紧扣课题,理清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即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开始认为“最大的麦穗”是麦地里最大的一穗。后来知道了“最大的麦穗”指摘在手里后来又扔掉的一穗 。最后感悟到“最大的麦穗”是不失时机地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并牢牢抓在手中。感悟弟子们对“最大的麦穗”含义的理解上逐层推进。在讨论问题的同时,随机对苏格拉底意味深长的一段话进行剖析。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

7、必能碰见它;即使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理解两个“最大”的含义,第一个“最大”是指麦地里最大的一穗,第二个“最大”是指刚刚摘下又扔掉的一穗。“刚刚摘下是最大的”原因有几个?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说,一方面,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训练;另一方面, 渗透对分号作用的体会。在讨论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对“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

8、的一穗。”(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能这样比呢?联系上文说说引出并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强调人生如同在麦地里行走“只许进不许退”,要把握眼前的机会,并结合例子来说说。句中用了一个分号,向我们展示了对待机遇两种不同的态度,结果截然不同。随后,在此基础上,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联系生活实际,用具体的事例阐述深刻的哲理,第四环节:再读文本,品析人物1.围绕“苏格拉底是怎样的老师?子弟们是怎样的学生?”这两个话题讨论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和弟子们的人物形象。2.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圈圈

9、划划,在书上做好批注,重点关注3、4自然段,探究弟子们怎么错失良机的。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文、批注、小组讨论等形式,激活思维、抒发感受、展示个性,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做了有效的铺垫。通过找出相关句子,抓住关键词随机指导朗读,感悟弟子们态度认真、犹豫不决或优柔寡断、目光短浅等特点明白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在麦地里找了半天最大的麦穗,却两手空空,其实他们错失了很多机会。后来听了老师的点拨,顿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看出弟子们的善学。3.通过学生的解读和朗读,引导学生来到大师的面前,看看他的表情,听听他的呼吸声,触摸他的心脏,倾听他的心声,回归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从苏格拉底的一言一行中感悟到他的善教,展示苏格拉底的大家风范。最后(出示苏格拉底的图片)了解苏格拉底的简介,对苏格拉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五环节: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小学语文目标重点抓两方面:一是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人文素养;二是让学生爱好语文,增强探究本领.我们布置了以下作业:(出示)1.搜集苏格拉底的故事读一读,领略大哲学家的风采。2.读后感:把握手中的“麦穗”(本册书习作3就是写读后感)这一环节旨在创设让学生课内外知识联系的时机,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