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音频交换混合矩阵设计与实现音频交换混合矩阵是各种会议、演播、指挥系统的核心设备,连接不同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实现音频的交换及混合功能,并实现音频信号的控制与调度。传统的音频矩阵通常基于模拟开关电路设计,设计复杂,实现难度较大,不适合构建中大规模交换矩阵。而且,大多数矩阵不具备音量调节及信号混合功能,需要配合调音台、信号混合器设备使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的音频交换混合矩阵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交音频交换混合矩阵是各种会议、演播、指挥系统的核心设备,连接不同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实现音频的
2、交换及混合功能,并实现音频信号的控制与调度。传统的音频矩阵通常基于模拟开关电路设计,设计复杂,实现难度较大,不适合构建中大规模交换矩阵。而且,大多数矩阵不具备音量调节及信号混合功能,需要配合调音台、信号混合器设备使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 ( 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的音频交换混合矩阵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交换技术原理为基础,采用数字音频信号采样及处理技术,构建交换混合矩阵,实现了16×16路音频信号的交换、混合;设计及实现难度小,且可根据系统需求裁减或增加系统交换容量、设置音频信号采样精度及采样速率;每路输入、输出信号的音量可以独立进行控制;还具
3、有输入输出延时低、信道间隔离度高、音质好的特点。1音频交换混合矩阵的数学模型1. 1交换系统原理交换技术源于电话通信,其基本任务就是在大规模网络中实现各用户之间信息的端到端的有效传递。交换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设置好的路径,将源端的数据可控地发往目的端。对于音频系统,交换即指将音频信号从输入端经过一系列节点转发到输出端。1. 2交换混合矩阵数学模型基于2. 1所述交换技术原理,可构建交换系统的一般数学模型。将多输入输出的交换系统抽象为一个矩阵P,其输入和输出信号抽象为两个向量( x,y) ,交换系统实现的功能就是将输入向量通过矩阵的运算转换为输出向量:其中pij 0, 1 ,代表输入与输出的对应关
4、系。n和m 分别代表输入和输出信号个数。当n = 1时,该系统为单输入系统;当n > 1时,该系统为多输入系统。当m = 1时,该系统为单输出系统;当m > 1时,该系统为多输出系统。对于一个音频交换混合系统, pij即代表了某路输入与某路输出的对应关系,以及音量信息。最终,单独的某路输出信号yj 可以表示为:本方案的核心技术,是将多路模拟音频输入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入向量,并构建数字交换混合矩阵,通过对矩阵的运算得到数字输出向量, 并将输出向量转换为模拟音频输出信号,分配至各输出端口,最终实现音频交换混合矩阵。在此,设向量A、B 分别为输入和输出音量控制向量,矩阵Q 为控制矩阵,则交
5、换矩阵P变换为:综上,构建起系统的最终数学模型为: 其中qji = 0, 1。由式(4)可知,第j路输出的最终结果yj 为:2系统方案设计概述2. 1系统信号流程根据式( 4)及式( 5) , 可构建出系统信号流程图,如图1所示。图1交换混合矩阵系统信号流程图。ai 和bj 由音量控制芯片来实现,数/模及模/数转换分别由专用芯片来实现,矩阵Q 和多路加法器由FPGA来实现。系统交换容量设定为16 ×16, 即n = 16, m =16。针对不同系统需求,可扩展或缩减交换容量。2. 2系统硬件设计由系统信号流程图可知,系统总体的硬件模块由输入音量控制、数/模转换、交换混合矩阵、模/数转换、输出音量控制等组成。系统总体硬件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图2交换混合矩阵总体硬件模块结构框图。输入音量控制芯片选用PGA4311,其增益调节范围为31. 5 dB - 95. 5 dB。使用SPI总线对其进行控制。输入模/数转换芯片选用PCM4204,该芯片采用IO接口控制工作模式和参数。具体设置方式见文献。输出数/模转换及音量控制芯片选用PCM1681,工作于从机方式,使用I2C接口对其进行控制。具体设置及使用方法见文献。通过对模/数及数/模转换芯片的设置,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调整数字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深度解读教育创新银行的儿童财商教育体系
-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年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教育政策与医疗科技的融合发展
-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与创新
- 教育技术与职场培训促进知识互换的策略探讨
- 教育科技创新引领未来教育方向
- 智慧城市安防监控系统的科技前沿与挑战
- 教育与科技结合推动动物防疫知识传播
- 中职情绪调适教案课件
- 山西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
- 内科学讲义(唐子益版)
- 煤矿在用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制度
- GB/T 24632.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 GB/T 20428-2006岩石平板
- GB/T 11363-1989钎焊接头强度试验方法
- 内调焦准距式望远系统光学设计2022年
- 核磁共振的发展史课件
- 切纸机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 国家开放大学2022秋法理学形考1-4参考答案
- 医院管理学考试(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