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练案11细胞的增殖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练案11细胞的增殖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练案11 细胞的增殖、选择题1. (2018 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所示是关于观察洋葱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下列评价合理的是|导学号 21962619 |( C )囲一瘠水解嘲液Jt胆緊清水 幅时裝片 A. 剪取洋葱根尖 23 mm 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B. 该实验步骤中唯一的错误是在和之间缺少用清水漂洗这一环节C.在观察的图像中,b 属于分生区的细胞,细胞已死亡D. 若用图中 b 区域的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明显解析根尖 23 mm 的区域属于分生区。在和之间应增加清水漂洗这一环节,而 和之间的清水漂洗环节应删除。分生区的细胞呈正方形,细胞经解离已死亡。b 区域

2、的细胞属于分生区细胞,其液泡较小,渗透作用不明显。2.(2017 四川绵阳三诊)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21962620 ( D )A. 细胞甲中染色体组数最多,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B. DNA 复制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C. 交叉互换会导致细胞丁移向两极的基因组成不同D. 细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解析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染色体形态,A 项错误;细胞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DNA 复制所导致的 DNA 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乙, B 项错误;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不会发生同源

3、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2C 项错误;细胞丙和戊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末期,前期染色质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核 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成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即细 胞丙和戊中细胞核结构及染色体形态变化相反, D 项正确。3.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时,下列几种酶最活跃的是|导学号 21962621 |( D )A. RNA 聚合酶和 DNA 聚合酶B.解旋酶和淀粉合成酶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 ATP 水解酶和 ATP 合成酶解析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表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的移动会消耗能量,此时 ATP 水解酶和 ATP 合成酶很活跃,

4、D 正确;分裂前期,DNA 高度螺旋,不能 解旋,因此不能进行 DNA 复制、转录,RNA 聚合酶和 DNA 聚合酶、解旋酶的活性都不会很高, A 错误;淀粉合成酶主要存在于光合作用很旺盛的细胞中,而这些细胞一般不进行细胞分裂,B 错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主要用于细胞壁的分解,C 错误。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A. 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B. 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C. 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解析DNA 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A 错误。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细胞板出现在末期,B 错误。

5、着丝点分裂在减n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 I 后期,有丝分裂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错误。核膜消失和纺锤体形成都在前期,D 正确。5下面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其中S 期内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的活性较高,处于 G 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2623 |( B )A.图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 24 h B. S 期应为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导学号 21962622 ( D )3C.记忆 B 细胞所处时期应为 G)期D. M 期是染色单体出现和消失的时期解析一个细胞周期的总时长为分裂期用时与间期用时之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属于 M 期;记忆 B

6、细胞受特定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和分化,可见记忆 B 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即处于G 期的细胞;染色单体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4后期,这两个时期均属于 M 期。6如图甲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图像,图乙表示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624 ( C )A.图甲中的中心体的活动很活跃,图乙 ab 段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图甲中的处于图乙中的ef 段,属于分裂后期C.图甲中的处于图乙中的cd 段,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 : 2 : 2D. 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de 段,是图甲中的所示时期解析图甲中的是前期,是末期。高等

7、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ab 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活动活跃;ef 段包含后期和末期;cd 段为 DNA 复制后,但着丝点还未分开,包含G2期,前期、中期,所以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 : 2 :2; de 段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由 0. 5 变为 1,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点分裂,是后期的开始。7下图是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A. 图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TTTC.该种生物的叶肉细胞中共含有6 个 DNA 分子D. 图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解析根据图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出: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 表示有丝分

8、裂的末期,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这四个时期构成了有丝分裂 的分裂期,其分裂顺序为TTT;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DNA 故叶肉细胞中的 DNA 分子数大导学号 21962625细胞井裂时期甲己 5于 6。&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比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2626 丨(B )t染色休与核WM数目比i a be :(r堀电分裂时雨A. ab 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B. be 段的细胞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 处于 ed 段

9、的细胞可以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 着丝点断裂发生在 de 段解析ab 段可表示分裂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时期,该时期核糖体活动活跃;be 段表示 DNA 复制时期,不能发生基因重组;ed 段可表示处于减n前、中期的细胞,该时期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e 段染色体与核 DNA 数目比由 0. 5 变为 1 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点断 裂。9.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 DNA 分子数(e)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627 |( C )汁Tl S4n| nI如让士肚如血Oa b eOAh cOah右A. 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B. 染色体螺旋化

10、程度最高可在时C. 间期用表示最恰当D. 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解析图中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 DNA(e)数目的比值为 1 : 2 : 2,可表示有丝 分裂前期或中期,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图与图相比,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为零,不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图与图相比,染色体和DNA 数恢复为正常值,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10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将琼脂块都切成正方体的目的是导学号 21962628 |( D )A.有利于 NaOH 的扩散B.促进 NaOH 勺扩散C.便于观察琼脂块内的颜色变化D.便于计算 NaOH 扩散的体积解析NaOH 在同一种介质中的扩散速率与介质的

11、形状无关,将琼脂块切成正方体的 目的是便于测量 NaOHT 散的深度和计算 NaOH 扩散的体积。611.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21962629 |( D )7A.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 行为也有差异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可见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平均分成两 组向两极缓慢移动C. 蓝藻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 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细胞壁D. 动物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 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纺

12、锤体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但染色体的行为没有差异; 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观察的是死细胞; 蓝藻是原核细胞,没有染色 体。二、填空题12.图甲为肝细胞中 DNA 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乙和图丙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21962630(2)细胞核内 DNA 含量加倍发生在_AB_段,纺锤体出现在 _BC 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_BC 段。(3)图乙表示 植物 细胞有丝分裂末 期,判断理由是细胞中央岀现细胞板 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图丙细胞无细胞壁,但含有 中心体 ,属于动物细胞:此细胞表

13、示的分裂期相当于图甲中的_BC_段,该时期有 8 条染色单体,有 8 个 DNA 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 胞中含有 4 条染由图甲知,该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 小时,核轉牛细艳中的DNA址变化8色体。解析(1)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9时为止,所以图中的细胞周期应是从0 到 20 小时;核膜消失、核仁解体发生在前期,即BC段。(2)细胞核内 DNA 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即 AB 段;纺锤体出现在前期,即BC 段;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中期,即 BC 段。(3)图乙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原因是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

14、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4)图丙细胞无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此细胞表示的分裂期相当于图甲中的BC 段,该时期有 8 条染色单体,有 8 个 DNA 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13.如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的变化,图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的关系,据图回答: 导学号 21962631图甲中有_4_对同源染色体,_4_个染色体组,所处时期位于图乙的_EF 段中,图中 m 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线粒体。(2)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

15、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_DNA 的复制_,此时细胞处于图乙中_匹,若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乙中 _CD的某一时期,可使染色体数 目加倍。(3)图丙对应图乙中_CD的某一时期,处于此分裂时期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主要是_纺锤体 形成的方式不同。若图甲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上分别有A、B、a 和 b 四个基因,则图甲细胞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aaBBbb ,分裂后子细胞基因型为 AaBb 的概率为 100%。(不考虑基因突变)解析(1)图甲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位于图乙的 EF 段中,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同源 染色体对数和染色体组数均加倍,图中有4 对同源染色体,4 个染色体组。由于细胞分裂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甲中m 处线粒体较多。(2)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 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完成DNA 的复制,此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对应图乙中BC 段。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对应图乙中 CD 段的某一时期。(3)图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甲乙口染色体 豳染色单体 DNA10和 DNA 数量之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