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寄情山水第11课《观沧海》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寄情山水第11课《观沧海》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寄情山水第11课《观沧海》教案1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范本观沧海1教学目标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走进诗歌师:老师出示了两幅古代诗人的肖像,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学生猜测)1、生介绍有关两位作者的情况曹操,字孟德,沛县谯(今安徽亳州)。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诗作有短歌行、龟虽寿等,体现了“建安风骨”的基本特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杜甫,字子美,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激荡着热爱祖国、人民的炽热情感,因此被后人公认这“诗史”,因其作品对后来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

2、为“诗圣”,与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师:在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在当时怎样的情况下写作了这两首诗的?2、写作背景介绍师引导,紧紧围绕当时写作背景“曹操事业的巅峰”“杜甫早期作品”来展开,为解读诗歌铺垫。观沧海是写在曹操事业的巅峰时期,那时,即将统一北方,登上了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经亲临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当时年轻的诗人风华正茂,满怀抱负,遍游祖国大地。离开了长安,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活动2【讲授】二、朗读、体会初读。生齐读两首诗,要求:读准字音生结合课文注

3、释,读懂诗歌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同桌互相讨论。全班质疑交流讨论师强调落实重点词句:赛读师:在初步了解了诗歌的意思之后,我们来看看谁能读得好。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散读,并评选出每组朗读最佳的学生,当场比赛,互评优劣。老师适当评点:初读要注意声音响亮,读准字音。范读师;在同学们读过之后,我们来听(1)录音范读和老师师朗读这两首诗,(2)请学生比较分析在重音、语调、语气、停顿等方面的处理与同学们的处理的差异。并交流。师总结:可以通过重音、语调、语气、停顿等方面的处理来表达情感。(3) 在了解朗读要领后,再请同学们看画面来齐读。要求:注意重音、语调、语气、停顿等活动3【活动】三、感悟诗人情怀(1)师:

4、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可结合时代背景)望岳中心明确: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雄伟高峻,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观沧海中心明确:描写了大海波澜壮阔、包容万象的景象,抒写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2)师:有无共同之处?都是在描写山水景色。意境优美。都抒发了诗人远大的报负、豪迈的情怀。(3)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男女同学分别读这两首诗。要求:注意表达作者的情感。活动4【活动】四、咀嚼,品味诗韵1、师;诗歌的韵味离不开语言的锤炼,有时候“一字千金”,就是说一个字,细细咀嚼,就能让人浮想联翩,领悟无尽的内涵

5、,这就是诗歌语言的表现力。你觉得这两首诗中,哪些字能值“千金”?为什么?比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割”字锤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割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诗人凝望泰山“层云”“归鸟”,不觉时间已久,连眼睛都酸困了,这不正流露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凌”字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2、生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活动5【练习】总结五、师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了解了他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个人抱负和英雄本色;同样,我们也感受了曾经徘徊于长安城的残垣残壁间忧伤地低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的年轻朝气,冲天豪气。让我们也在这种氛围中去描绘自己的远大前景。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五、作业布置1熟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