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一河区化探工作报告_第1页
内蒙古克一河区化探工作报告_第2页
内蒙古克一河区化探工作报告_第3页
内蒙古克一河区化探工作报告_第4页
内蒙古克一河区化探工作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克一河区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目录1 前言11.1 项目概况11.2 工作目的和任务11.3 矿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11.4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21.5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22 工作区地质概况32.1 区域地质特征32.2 工作区地质特征4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53.1 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53.2 元素相关性分析64 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74.1 土壤测量技术方法及质量评述74.2 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104.3 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134.4 异常圈定与评价145 存在问题及建议395.1 存在主要问题395.2 建议391 前言1.1 项目概况1.2 工作目的

2、和任务本年度工作目的是通过对区域1:50000土壤测量获得的异常进行加密取样,查明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缩小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范围。主要任务是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为下一步地质工程部署提供重要依据。1.3 矿区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工作区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近主脊地带,海拔+6601199m,属流水侵蚀不明显的浅切割中山区。最高山峰为普查区西南部,海拔标高+1199m,最低处为东部克一河支流河床,海拔标高+660m,相对高差539m。工作区水系较为发育,均见地表径流,主要河流为克一河及次级支流,在测区中由北西向南东径流出图;沿河两岸水域及沼泽分布面

3、积约1km2。工作区森林植被覆盖严重,植被以松、白桦为主,为针、阔、草、灌混交林带,仅在河谷和简易公路路堑处见少量基岩露头,苔藓和红豆发育,林中通行困难,透视性差。该区地表1m以下即为冻土层。工作区地理景观属森林沼泽区。 工作区属高寒山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寒冷,寒暑变化悬殊,冬季漫长寒冷达7个月,夏季短暂而温凉,最低气温达零下40以下,最高气温可达30左右,年降水量400600mm左右。工作区附近主要的居民点有克一河镇及林业局所属林场。居民较少,以汉族为主,其次为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区内经济以林业及林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商业不甚发达,粮食、副食品及其它生产生活物资均需外运。矿区

4、附近水源丰富,可充分满足未来矿山生产的用水,用电需自备发电设备。区内目前林业职工下岗人员增多,劳动力充足。1.4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1、19561957年中国科学院大兴安岭地质队1:50万地质调查,主要是沿铁路和河谷进行路线调查,对地层、侵入岩作了初步划分,并对各种矿产和成矿条件进行了探讨。2、19561957年大兴安岭区测三分队在本地区进行了1:20万地质调查,金属量测量和重砂测量,对地层和侵入岩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对主要矿产进行了普查、检查工作。3、1980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原内蒙古自治区116地质队)在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上开展多年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找矿和

5、综合研究工作,相继发现了多个矿点、矿化点。4、19982000年,原地矿部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对克一河幅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并对少数异常作了检查,并提交有相应图幅的区域化探报告,对今后的勘查靶区的筛选及找矿工作具重要的指导意义。5、20022004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总院在该区进行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交有额尔古纳左旗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6、2008年,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林业职工开展了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范围,并于同年委托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对该区域进行了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加密及对1/万土壤地

6、球化学测量异常进行查证工作,发现了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找矿远景区。1.5 完成工作量及主要成果1.5.1 本次工作情况2015年5月底到达工作区所在地,经过短暂的整顿,对工作区内及周边进行了前期道路探索、地质地形考察工作,于6月初正式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野外采样工作,按200m×40m网度进行施工,测线方位为南北向0°。6月底完成了本区的野外采样和样品加工,并将样品进行编号封装后,统一送往吉林省地质五所化验室分析。1.5.2 完成的工作量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1。表1-1 克一河区2015年度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程量工 作 方 法计量单位设计工作量实际完成量备注1:

7、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面积(km2)5454.4样品(件)68466273含重分析与重采样,标样不统计在内1.5.3 取得成果通过对本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获得单元素Au异常82处、Ag异常46处、Cu异常54处、Pb异常59处、Zn异常46处、W异常55处、Sn异常67处、Bi异常24处、Mo异常26处、Sb异常37处。上述各单元素异常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即有多点异常,又有单点异常,有外带异常,也有内带异常。共获得组合异常37处,其中异常规模较大的4处。2 工作区地质概况2.1 区域地质特征工作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兴安地槽褶褶系喜桂图旗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北东段东缘,头道桥鄂伦春深断裂

8、附近。工作区位于得耳布干成矿带东侧,得耳布尔Ag、Au、Cu、Pb、Zn成矿富集区南东侧。2.1.1 地层测区内出露的地层自老而新有:a.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是区域主要地层,分布面积约50km2。该地层主要由流纹质沉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安山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组成。b.白垩系下统甘河组(K1g):该地层主要由气孔杏仁状、致密块状粗安岩、玄武粗安岩组成。c.第四系(Qh):工作区属于浅覆盖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广泛,主要由残坡积、冲洪积、融冻堆积和沼泽沉积物构成,成份多为腐植土、粘土、砂质粘土、砂、碎石、砾石、松散砂砾石等。2.1.2 构造区域内中生代构造最为发育,以断裂、节

9、理构造为特征,经过区域附近有较大的断裂。头道桥鄂伦春深断裂:为中生代逆断层带,南西端由蒙古延伸至我国,向北东经头道桥伊利克得鄂伦春自治旗延伸入黑龙江省。其总体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次级断裂发育,多为东西向和北东向,主要表现形式为直线状沟谷和断层三角面。甘河大断裂:为中生代张性大断裂,位于鄂伦春自治旗西北部,总体走向为北西向。表现形式主要为沟谷等。2.1.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活动属早华里西期,本期岩浆活动剧烈频繁,岩浆岩主要为基性辉长岩、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等。2.1.4 区域矿产工作区位于著名的得耳布干成矿带南东部。该区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知和探明的超大型、大型、中型及小型矿床有

10、十几处之多。如著名的吴努格土山特大型铜钼矿床、甲乌拉大型铅锌银矿床、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八大关铜钼矿、四.五牧场金铜矿、得耳布尔铅锌银矿、比利亚谷银、铅、锌矿、莫尔道嘎小型金矿等。从区调资料反映,本区域内矿产多受头道桥鄂伦春深断裂带控制,与火山作用关系密切,断裂控矿明显。矿产形成一是成矿热液沿断裂、裂隙充填;再者是热液沿断裂、裂隙运移过程中,与围岩交代而成。形成的矿产多以铅、锌、银矿为主。2.2 工作区地质特征2.2.1 地层普查区内覆盖较为严重,所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几乎覆盖测区全部,矿区南边部小范围出露白垩系下统甘河组(K1g),另在普查区西北部边缘河谷地带内出

11、露第四系全新统(Qh)。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区域上可分为三个岩段上部(J3b3):灰紫、灰绿色流纹质沉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中部(J3b2): 浅灰、灰白色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下部(J3b1): 浅灰色凝灰质砾岩、凝灰质砂砾岩。白垩系下统甘河组(K1g)该地层主要由气孔杏仁状、致密块状粗安岩、玄武粗安岩组成。第四系全新统(Qh)主要成份为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融冻堆积和沼泽沉积物。2.2.2 岩浆岩普查区植被发育,覆盖严重,未见侵入岩出露。有待进入工作区后进一步查证。2.2.3 构造普查区内构造较为简单,主要以断裂构造为主,尚为发现褶皱,断裂构造沿中部深大河谷延伸,呈北东走向,

12、断裂带内岩石破碎,节理发育,断层性质及倾向不清。2.2.4 矿化蚀变普查区内受断裂构造影响围岩蚀变主要见有片理化、糜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矿化主要见有黄铜矿化、褐铁矿化、方铅矿化、黄铁矿化等。3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3.1 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3.1.1 元素特征值将克一河区5692个基本样品进行数理统计,得出本区10个元素在土壤中分布特征,如表3-1。平均含量较高的元素有Pb、Ag、Bi、Sn、W,Zn、Mo含量略高于地壳丰度,Cu、Sb和Au含量明显低于地壳丰度。标准差能反映元素含量变化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离散程度越高。其中,Cu、Pb、Zn、Mo标准

13、差大于1,说明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离散程度较高,分布不均匀;其他元素标准差小于1,说明元素含量分布相对均匀。从变化系数上来看,Cu、Pb、Zn、Ag、Bi、Mo元素的变化系数介于0.41之间,在土壤中呈不均匀分布;Au元素变化系数大于1,很不均匀变化;其他元素变化系数均小于0.4,在土壤中呈均匀分布。根据富集系数来分析,Pb、Zn、Ag、Bi、W、Mo和Sn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说明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相对富集,Ag富集系数为2.33,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表3-1 克一河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元素平均值极大值标准差变化系数富集系数地壳丰度Cu8.0 79.1 3.18 0.40 0.14 56.0 P

14、b25.8 395.2 11.81 0.46 1.84 14.0 Zn97.0 1237.4 52.86 0.54 1.39 70.0 Ag0.175 1.646 0.08 0.48 2.33 0.075 Sb0.46 2.82 0.15 0.34 0.42 1.1 Bi0.38 3.15 0.16 0.43 1.88 0.2 Sn3.00 7.86 0.35 0.11 1.50 2.0 W2.49 10.20 0.47 0.19 1.66 1.5 Mo1.91 14.44 1.05 0.55 1.27 1.5 Au0.59 25.24 0.59 1.01 0.42 1.4 注:中国土壤化学元

15、素含量系根据马逊1966;含量单位:Au×10-9,其它元素×10-6。3.2 元素相关性分析3.2.1 土壤样品中R型聚类谱系图特征对克一河工作区土壤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聚类谱系图,如图所示,元素组合状况,即在不同相关水平上划分三个主要元素组合,Pb-Zn-Ag、Bi-Mo和W-Sb组合。图3-1 克一河R型聚类分析图3.2.2 土壤多元素相关矩阵由表3-2可见,Cu-Pb-Zn元素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5,相关性较好;其次为Mo-Bi(0.569),W-Sb相关系数为0.443。其它元素对均为弱相关或不相关,上述元素组合情况基本反映了该区地质背景特点,即形成该区地层的物

16、质来源的多样性。表3-2 克一河相关矩阵元素CuPbZnAgSbBiSnWMoAuCu10.5050.5590.2710.2970.2680.112-0.0440.1910.337Pb0.50510.6340.5450.3310.5110.0940.0340.3960.306Zn0.5590.63410.4670.280.4380.137-0.0320.2980.333Ag0.2710.5450.46710.1610.4670.1140.010.4020.124Sb0.2970.3310.280.16110.2880.1370.4430.2360.18Bi0.2680.5110.4380.46

17、70.28810.2880.0520.5690.119Sn0.1120.0940.1370.1140.1370.28810.1840.2960.005W-0.0440.034-0.0320.010.4430.0520.18410.1270.094Mo0.1910.3960.2980.4020.2360.5690.2960.12710.127Au0.3370.3060.3330.1240.180.1190.0050.0940.1271将该区元素根据四个因子参数进行分析,得出旋转因子矩阵表,如表3-3。在因子1组合中Ag-Pb-Zn-Mo-Bi相关性比较高,因子2组合中W-Sb相关系较好,在因子3

18、组合中Au-Cu-Pb-Zn相关性较好。表3-3 克一河旋转因子矩阵变量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Cu0.231-0.005-0.788-0.065Pb0.6720.095-0.5170.094Zn0.521-0.018-0.658-0.007Ag0.795-0.01-0.140.107Sb0.2310.773-0.270.011Bi0.7790.093-0.109-0.258Sn0.1340.087-0.057-0.939W-0.0330.8860.073-0.125Mo0.70.1530.001-0.342Au-0.0660.148-0.747-0.023综合R型聚类分析和相关矩阵分析,根据

19、该区元素在土壤中的共生组合关系,并结合本地区地质成矿条件,可以得出三个主要元素组合,分别为Pb-Zn-Ag-Cu、W-Sb、Mo-Bi组合。4 工作方法与质量评述4.1 土壤测量技术方法及质量评述4.1.1 野外采样及记录本区化探工作主要为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网度200×40m,测线方位0°。野外采样定点全部采用GPS定点,GPS定点精度7m.每个采样点均按由计算机提取的坐标点理论值为目标点,进行逐点导航,并将实际观测坐标数值与理论坐标值进行核对,观测数值稳定后,对采样点进行保存。将实际采样数值储存在GPS中。当天野外工作结束后,对每台GPS保存的航迹、航点

20、进行检查、核对无误后转存到笔记本电脑中进行保存。每个采样点均用书写点线号的红布条做标记,并系在采样点附近的树枝上。或半埋于采样坑中,便于日后质量检查及异常查证。野外采样在采样单元三分之二范围内采集内3点采集组合样。统一利用铁锹挖样,穿过A层腐殖层及B上层,以采样部位决定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深度,一般采样深度在3050cm米,个别样品达到60cm以上。样品采自B下C上层,采样物质以残坡积砂、亚砂土为主,样品中无较大碎石,植物根系及腐殖土,原始重量不少于500g,每采完一个样,采样工具要清理干净,防止与下一个样产生污染,对一些冲击物覆盖地段、尾矿库、废石堆、宽阔的沟谷(阶地)及石砬子地区进行弃点处理,

21、在记录卡中注明原因。此外,在理论采样点位于级水系中、级水系边部的,均将采样点移到沟边坡角不超过采样单元三分之二范围内进行重新定点采样。全区采样点要统一编号,采样编录采用正规的地球化学土壤采样记录卡编录,其内容有采样点的实际坐标、点线号、样品袋号、采样位置、采样深度、采样层位、样品性质、采样员姓名及采样日期等。4.1.2 样品加工方法及质量生产样品采回后,均交给专管人员检查验收,统一晾晒,经常揉搓样品,保持样品的原始粒度不受到破坏。样品晒干后,检查原始记录卡、样袋号、试料袋三者统一无误后过不锈钢筛,截取粒度-10目十60目,保证筛下重量200g,每加工完一个样品后,对加工器械都认真清净,避免样品

22、间相互污染,样品加工时随时检查过筛后的样品重量、随时对照土壤采样原始记录卡片以免串号。加工后的样品装入卡有统一编号的纸袋中封好,按统一编号顺序装箱,填好送样单,送化验室分析。4.1.3 GPS定位仪参数的确定采用集思宝G3系列与奇遇eTrax系列GPS进行测网布设,GPS参数如下:坐标系:北京1954用户定义网格:中央经度E123°纬度原点:0尺度因子:1假东方向:500000m假北方向:0mDx=+3.00mDy=-129.00mDz=-41.00mDA=-108mDf=0.0000005依据上述GPS参数,在开工前对手持GPS进行了一致性对比试验,经过校准,单台一致性均方差最大为

23、±2.2m,满足工作需要。4.1.4 质量检查及评述采样小组每日对当日的记录卡、收样单、样品进行100%自检,组间互检,技术负责人抽检50%。野外工作质量检查包括重复采样质量检查和技术质量检查,技术质量检查为项目负责人深入现场对采样点位进行了实地核对采样部位、定点误差采样标记、记录内容等,质检量满足规范,不少于总量5%的技术要求。重复样品采集主要以包括样品采集和质量要求两部分。重复样采集应为在确定的重复样点不同时不同组人员实施,主要作用为检验采样误差。重复采样数量为总样品数的23%。重复样品与基本样品同一批次加工,统一编号送实验室分析。重复样单元素的偏差合格率为RE33%,重复样所有

24、分析元素总合格率应85%。合格率小于85%时应查明原因,当确认为采样问题后,应抽重复样的1020%进行重新采样,仍未满足合格率要求的,全部野外工作应返工。重复样RE%计算公式为:式中A为第一次采集的样品某元素含量,B为重复采集样品同一元素的含量。本区质量检查合格率统计表,见表4-1。表4-1 克一河区工作质量合格率统计表分项样品(件)检查量()合 格 率 ()CuPbZnAgSbBiSnWMoAu重采样3084.596.10 97.40 95.13 90.91 98.05 98.70 100.00 98.38 95.78 81.49 重分析273498.05 100.00 98.83 99.2

25、2 100.00 99.61 99.61 99.61 98.44 93.77 采样质量3004.4100加工质量3004.41004.2 分析方法及质量评述本工作区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工作由吉林省第五地质调查所实验室承担,分析元素为Au、Ag、Cu、Pb、Zn、W、Sn、Mo、Bi、Sb十个元素。4.2.1 分析方法的确定土壤样品分析以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方法为手段的多元素分析测试的配套方案,可提供 11个元素的分析数据。该分析方案的质量参数均满足DZ/T0.130.4-2006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化学成分分析测试管理规范和地球化学普

26、查(比例尺1:50000)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的要求。各元素的检出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见表4-2。表4-2 分析方法及检出限元素方法检出限要求检出限单位分析方法Ag银0.030.03g/g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u金0.00030.0003g/g石墨炉原子吸收Bi铋0.060.1g/g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Cu铜11.5g/g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Mo钼0.30.5g/g极谱Pb铅25g/g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Sb锑0.050.2g/g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Sn锡11g/g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W钨0.30.5g/g极谱Zn锌315g/g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2.2 报出率对本次所送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进行统计

27、,土壤样品总体的报出率为99.97%。分别统计各元素的报出率见表4-3。表4-3 土壤报出率统计元素样品总数报出个数报出率%Ag68196819100Au6819679999.71Bi68196819100Zn68196819100Cu68196819100Sn6819681799.97Pb68196819100Sb68196819100W68196819100Mo6819681899.99统计样品总数6819总 项 数68190总报出数68167总报出率99.97%4.2.3 监控样控制水平在每50件土壤样品中以密码方式插入4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别计算单次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对数差lgC,然

28、后计算对数差的标准偏差(GBW)。图幅中所有监控样的所有元素的lgC和(GBW)均在允许监控限内;各元素合格率和总体合格率为100%,详见表4-4。表4-4 监控样合格率统表元素lgC合格率(%)合格率(%)件数合格数件数合格数Ag54654599.82137137100Au54654299.2713713699.27Bi54654599.82137137100Sn54653698u546546100137137100Mo54654199.08137137100Pb546546100137137100Sb54654299.27137137100W54653898.53

29、13713699.27Zn54654599.82137137100统计监控样总数2184总 项 数5460合 格 率99.38%4.2.4 内检样品控制水平按所送样品总数随机抽取5%样品作为内检样品,土壤样品内检总数为352 件,内检总项数为3520项,内检总体合格率为96.88%。各元素内检合格率详见表4-5。 表4-5 土壤内检合格率统计元素内检个数超差个数合格率%Ag3522991.76Au3522493.18Bi352199.72Cu3521196.88Zn352199.72Pb352498.86Sb352498.86Sn352698.30W3522293.75Mo352897.73统

30、计内检样总数352总 项 数3520总 合 格 数3410总 合 格 率96.88%4.2.5 异常点抽查的质量水平为了避免由于分析偶然误差而造成的地球化学假象,我们在每批样品分析完毕后,都对部分分析结果的突变高值点和低值点进行重复性检验。土壤异常点抽查的总项数为1834项,总合格项数为1587,总合格率为86.53%。详见表4-6。表4-6 土壤异常点抽查合格率统计元素检查个数超差个数合格率%Ag3585685.19Au61011081.97Bi21290.48Sn47785.11Cu801285.03Zn99594.95Pb1741094.25Sb21385.71W2403685.01Mo

31、184696.74统计总 项 数1834总合格数1587总合格率86.53%检查比例2.69%根据各元素的各项技术指标统计说明:本图幅的分析质量达到了DZ/T0.130.4-2006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化学成分分析测试管理规范和地球化学普查(比例尺1:50000)规范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补充规定规范的质量要求,报出的数据是准确、可靠和可信。4.3 数据处理与图件编制4.3.1 异常下限的确定室内资料整理及数据处理工作由专人负责,采用WindowosXP微机引导系统及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开发的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软件(GeoExpl)进行统计计算,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计算。首先剔除

32、离群极大值与极小值样品后,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服从正态分布的,计算各元素的算术平均值()及标准差(o),并采用公式T=+2S求取理论异常下限值T。本工作区异常下限参数如下表。表4-7 克一河异常下限参数元素平均值标准差对数理论值确定值Au-0.280.136-0.008 0.98 0.87Ag0.161 0.055 0.271 0.28Cu7.731 1.861 11.453 10.5Pb1.381 0.103 1.587 38.64 35Zn1.936 0.113 2.162 145.21 145W2.432 0.268 2.968 2.88Sn2.994 0.287 3.568 3.39M

33、o1.677 0.422 2.521 2.65Sb0.439 0.078 0.595 0.57Bi0.339 0.061 0.461 0.484.3.2 图件编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图件有以下四种:实际材料图、单元素平面数据等值线图、组合元素异常图、综合异常图。上述图件成图方法均采用计算机半自动化成图。实际材料图内容包括:实际采样点、采样点号,工作区道路、村庄、河流、第四系、工作区范围等基本信息。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编制:根据异常下限勾绘异常,并以下限值的1倍、2倍、4倍划分出异常浓度外带、中带和内带。异常编号按各元素符号如Au-1、Au-2Au-10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顺序进行编号。组合元素地球化

34、学异常图:是在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的基础上,根据元素间的相关性及与(矿源)地质体的关系等,选择工作区主要的成矿元素组合进行圈定,克一河区选择Ag-Cu-Pb-Zn元素组合进行圈定。在元素组中,组合异常以各元素相套合的元素外圈线为基础,并选择一个主要元素,用该元素的金属面色表示,该区选择Zn元素。组合异常编号取自于对应的综合异常编号。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在组合元素异常图的基础上,几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相同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性图件。将空间上密切相伴、同种成因并具有逻辑关系的所有元素异常,归并为一个综合异常,用黑线圈闭异常范围。综合异常编号按HT-1、HT-2HT-10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顺序进行编号

35、。4.4 异常圈定与评价4.4.1 单元素异常的圈定、分类及评述单元素异常均以异常面积、异常个数、平均值、极大值、衬度,NAP值(异常规模)、异常浓度分带为参数进行异常特征值统计,其中NAP值=衬度值×异常面积,并依据NAP值大小对单元素异常进行排序。各单元素异常特征如下表。单元素Au异常特征值异常异常点数(N)异常强度(Ai)极大值(Cmax)标准离差(o)变异系数(Cv)衬度(Ac)异常面积(S)2NAP值评序号浓度分带Au-150.96 1.09 0.08 0.08 1.11 0.042 0.047 19外带Au-231.04 1.24 0.18 0.17 1.19 0.016

36、 0.019 42外带Au-321.25 1.54 0.41 0.33 1.44 0.010 0.015 54外带Au-420.98 1.03 0.07 0.07 1.13 0.007 0.008 73外带Au-531.01 1.13 0.12 0.12 1.16 0.013 0.015 52外带Au-621.17 1.18 0.02 0.02 1.34 0.014 0.018 43外带Au-720.99 1.06 0.11 0.11 1.13 0.005 0.005 79外带Au-820.93 0.95 0.04 0.04 1.06 0.004 0.004 81外带Au-921.05 1.2

37、0 0.21 0.20 1.21 0.011 0.013 56外带Au-1051.01 1.25 0.14 0.14 1.17 0.041 0.048 18外带Au-1113.23 3.23 3.71 0.011 0.041 22中带Au-1241.07 1.21 0.13 0.12 1.23 0.024 0.029 28外带Au-1320.93 0.94 0.02 0.02 1.06 0.003 0.003 82外带Au-1421.02 1.05 0.05 0.05 1.17 0.006 0.006 75外带Au-1521.23 1.29 0.09 0.08 1.41 0.013 0.018

38、 44外带Au-16101.09 1.33 0.15 0.14 1.25 0.069 0.086 12外带Au-1731.14 1.52 0.33 0.29 1.31 0.016 0.021 37外带Au-1821.25 1.32 0.11 0.09 1.43 0.011 0.016 50外带Au-1930.98 1.04 0.07 0.07 1.13 0.008 0.009 63外带Au-2030.98 1.08 0.09 0.09 1.12 0.015 0.017 49外带Au-2136.11 16.81 9.27 1.52 7.03 0.025 0.172 8内带Au-2224.32 7

39、.74 4.84 1.12 4.97 0.035 0.173 7内带Au-2351.07 1.14 0.04 0.04 1.23 0.052 0.064 15外带Au-2450.93 0.98 0.05 0.06 1.06 0.020 0.021 38外带Au-2530.92 0.95 0.03 0.03 1.06 0.012 0.013 57外带Au-2631.09 1.18 0.09 0.08 1.25 0.018 0.022 34外带Au-2720.93 0.96 0.04 0.05 1.07 0.004 0.005 80外带Au-2851.12 1.46 0.19 0.17 1.29

40、0.041 0.052 16外带Au-2921.10 1.23 0.19 0.17 1.26 0.014 0.017 48外带Au-3021.21 1.35 0.21 0.17 1.39 0.021 0.029 30外带Au-3111.87 1.87 2.15 0.007 0.015 51中带Au-3221.11 1.27 0.23 0.20 1.28 0.014 0.018 45外带Au-3361.03 1.24 0.14 0.13 1.18 0.056 0.066 14外带Au-3451.49 3.17 0.95 0.64 1.71 0.211 0.361 4中带Au-35171.39 3

41、.90 0.71 0.51 1.60 0.168 0.269 6内带Au-3641.05 1.15 0.07 0.07 1.21 0.028 0.034 27外带Au-3731.08 1.13 0.06 0.05 1.24 0.012 0.015 53外带Au-3821.01 1.09 0.12 0.12 1.16 0.011 0.013 55外带Au-3941.01 1.19 0.14 0.14 1.16 0.018 0.021 39外带Au-4071.47 2.34 0.50 0.34 1.69 0.048 0.080 13中带Au-4121.00 1.05 0.08 0.08 1.14

42、0.040 0.046 20外带Au-42191.66 6.15 1.54 0.93 1.91 0.150 0.287 5内带Au-4330.97 1.16 0.16 0.17 1.12 0.009 0.010 62外带Au-4421.17 1.36 0.28 0.24 1.34 0.016 0.021 40外带Au-4531.14 1.38 0.22 0.19 1.31 0.027 0.035 24外带Au-4641.05 1.16 0.08 0.08 1.20 0.017 0.021 41外带Au-4711.91 1.91 2.20 0.013 0.029 29中带Au-4821.05 1

43、.23 0.25 0.24 1.21 0.023 0.027 32外带Au-4921.01 1.11 0.15 0.15 1.16 0.005 0.006 77外带Au-5031.04 1.15 0.13 0.13 1.20 0.029 0.035 25外带Au-5130.98 1.00 0.02 0.02 1.13 0.010 0.011 61外带Au-5240.97 1.09 0.11 0.11 1.11 0.016 0.017 46外带Au-5365.11 25.24 9.87 1.93 5.87 0.067 0.393 3内带Au-5421.00 1.01 0.02 0.02 1.14

44、 0.005 0.006 76外带Au-5520.95 0.96 0.01 0.01 1.09 0.008 0.008 72外带Au-5620.90 0.91 0.02 0.02 1.03 0.006 0.006 78外带Au-5759.25 13.66 4.98 0.54 10.63 0.100 1.064 1内带Au-5831.07 1.14 0.11 0.11 1.23 0.090 0.110 10外带Au-5931.19 1.59 0.37 0.31 1.36 0.016 0.022 33外带Au-6081.48 4.51 1.23 0.83 1.70 0.053 0.090 11内带

45、Au-6123.13 5.18 2.91 0.93 3.59 0.031 0.113 9内带Au-6221.26 1.52 0.37 0.29 1.45 0.015 0.022 35外带Au-6320.99 1.02 0.05 0.05 1.13 0.008 0.009 71外带Au-6430.98 1.15 0.15 0.16 1.12 0.011 0.012 58外带Au-6521.10 1.26 0.23 0.21 1.26 0.017 0.022 36外带Au-6631.12 1.19 0.06 0.05 1.29 0.027 0.034 26外带Au-6721.08 1.14 0.0

46、8 0.08 1.24 0.006 0.008 74外带Au-6821.07 1.15 0.12 0.11 1.22 0.023 0.029 31外带Au-6931.08 1.18 0.17 0.16 1.24 0.015 0.009 64外带Au-70202.19 10.10 2.39 1.09 2.52 0.246 0.619 2内带Au-7151.21 1.95 0.42 0.35 1.40 0.034 0.009 65中带Au-7221.08 1.15 0.11 0.10 1.24 0.009 0.011 60外带Au-7331.05 1.18 0.16 0.16 1.20 0.025

47、 0.009 66外带Au-7471.04 1.38 0.17 0.17 1.20 0.041 0.049 17外带Au-7552.25 6.12 2.18 0.97 2.59 0.021 0.009 67内带Au-7620.99 1.00 0.01 0.01 1.14 0.010 0.012 59外带Au-7722.26 3.59 1.88 0.16 2.60 0.025 0.009 68内带Au-7812.57 2.57 2.95 0.014 0.042 21中带Au-7921.09 1.26 0.24 0.22 1.25 0.013 0.009 69外带Au-8030.97 1.10 0.12 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