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切入学校德育实效的新路径】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1页
【感恩教育-切入学校德育实效的新路径】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2页
【感恩教育-切入学校德育实效的新路径】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3页
【感恩教育-切入学校德育实效的新路径】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感恩教育:切入学校德育实效的新路径】 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学会感恩,懂得关爱”是学校德育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对别人所赐予的关心表示感谢”,这是对感恩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有学者从理论层面上定义。认为感恩是对自然、.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关心的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熟悉、情感和行为。 首先,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古训,以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要义,都包含着浓浓的感恩情结,体现着朴实

2、的感恩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思想始终占据着主流的地位,感恩被看成是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基础。其次,感恩体现一种自尊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来源于人的.性。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愿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这千丝万缕的情愫之一便是恩情。“恩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接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由于思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感恩体现人与人的相互关爱,人与.的相互融合,“由于熟悉到索取与奉献的意义,我才成为人,当我开头报答时,我才成为人”。一个人富有感恩之心,懂得感恩,说明他能

3、正确熟悉自身与他人、与.的关系,对个体的角色职责有自我意识,能体会个人存在的自尊以及对.他人担当的责任感。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才能真正担当责任。另外,感恩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的乐观情感体验。感恩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相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与报恩、施恩行为相协调的过程。心存感恩会带给人一种乐观的情感体验,为他人供应关心者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和确定,能体验到情感上的满意和欢乐,这种乐观的情感会强化施恩者的类似动机,做出更多更加乐观的行动。另外,也能让感恩者产生美妙和满意的情感,感恩可以让乐观情感体验在施恩和受恩双方间产生良性正向的激励作用。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当有的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

4、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是缺乏修养的表现。是一种非健康人格支配下责任意识缺失的表现。而当前.转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伦理道德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物质欲望追求膨胀、情感趋于淡薄、性情日益浮躁,多数人感恩意识淡化,存在比较严峻的感恩缺失危机。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多数惟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权益,不知责任,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是感恩训练的缺位。尤其是作为训练主渠道的学校训练对感恩训练的缺失却是关键因素之一,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训练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训练者形成一种感恩

5、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感恩训练很重要,尤其是在当前感恩意识比较乏的现实状况下,感恩训练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我们有必要把感恩训练纳入学校德育的工作范畴,在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不断渗透感恩训练,同时把感恩训练作为学校德育生活化的重要切入点,以此努力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可以说,发挥学校训练主渠道作用,加强感恩训练,让人们“学会感恩,懂得关爱”,是学校德育现实而重要的课题。二、感恩训练契合德育的实践本质,是增加德育实效的切入口有学者提出“感恩训练是训练者运用肯定的训练方法与手段、通过肯定的感恩训练内容对受训练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训练”。我们认为,感恩训练是训

6、练者在遵循德育规律状况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训练者培育感恩意识,并能在个人和.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一种道德训练。感恩训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全面素养训练不行缺少的部分。感恩训练作为一种道德训练、人文精神的训练,具有情感性、生活化、实践性等特点。第一,感恩训练是在道德熟悉基础上的一种情感体验,一般都能通过真人实例来实施教化,很简单激发受训练者的剧烈共鸣,碰触到其内心深处,能否激发出人们心灵的阵阵涟漪是德育教化的关键,富有情感性的感恩训练就能较好地达到思想训练的目的,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触动人们的灵魂,从而达到涤荡心扉、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其次,“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

7、,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品德的养成应当遵循一种生活的规律,而不是一种纯学科的规律”。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哺育、师长的教导、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逆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这些都是现实的感恩训练资源,感恩训练完全融合在受训练者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之中,来源于生活,融入于生活,这是其他训练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第三,道德训练的本质在于实践,道德从来就讲求知行合一,通过行动实践道德要求乃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感恩训练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道德训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抑或是.对感恩训练都是通过详细实在的行动来体现、导引的,可以说感恩训练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教化。实践性的感恩训练契合道德训练的

8、本质要求,是一种具有高度德育秉性的道德训练方式。目前,传统的学校德育普遍存在工作的付出和成效之间大相径庭、德育的实效差强人意等问题。究其原委,主要是传统德育基于人是超验性、实体性的假设,比较抱负化,讲究科学性,重视德育学问灌输,强调理论说教,轻情感沟通,注意学校为德育主渠道,忽视德育的延长面和长效机制,关注德育的终极目标,忽视德育过程性、体验性,也就是说把德育完全搞成上位道德规的灌输和说教,脱离了生活基础和实践,使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脱离,抽象的理论代替了不行言说的体验,机械的背诵挤占了布满.和灵动的心灵空间。冷漠的禁行规章压抑了情感的沟通和涌动的.。这种不能引起共鸣,不能激发人们心灵振荡的道

9、德训练注定是苍白无力的。“就像离开肉体的骷髅,也好像不要同学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迂腐可笑。”只有把道德训练的理性教化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回归到受训练者的生活世界,使德育的过程生活化、实践化,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学起,反省独身,进而以小立大,推己及人,才能真正激发受训练者道德人格的生成和进展,培育出崇高的道德情操。感恩训练作为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完全克服了纯理论的灌输和说教,真正在受训练者的现实遭受、生活体验中予以潜移默化,从而使其道德教化入脑人心。加强感恩训练,其情感 性、生活化、实践性必定带来实效性,必将成为提升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三、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加强德育从感恩训练开

10、头感恩训练是一种道德训练,通常人们认为,道德包括认知、情感、行为3个层面。我们也可以从3个层面来熟悉感恩训练:首先,认知层次主要指受训练者能感知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便利,并能予以确定。也就是说存在感恩意识,能意识到受到恩惠并认同,其次,情感层次是在知恩的基础上,生发出愉悦的情感,并转化升华为一种要回报恩情的情感需求和愿望,这个层面是把对感受恩情的熟悉转化为回报恩情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熟悉,最终,实践层次就是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恩情的愿望上升为报恩的行为,以至在正强化作用下产生施恩行为,并形成固化的感恩意识和良好的感恩行为。因而,加强感恩训练至少应从3个方面来努力,即:在认知层面上教会同学识

11、恩、知恩,在情感层面上培育同学报恩的情感体验和冲动;在实践层面上引导同学感恩于行。1环境熏陶,渗透感恩意识,教会识恩知恩应当说感恩的环境氛围无处不在,如父母的哺育、师长的教育、伴侣的关心,乃至大自然的赐予、国家的富强、.的进步,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想方法点拨同学,引导他们去捕获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让他们能感受到、知道“思”的存在,明白这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另外,我们还可通过在学校训练中乐观营造感恩环境,来逐步渗透启迪感恩意识,如在语文,思想品德等学科教学中开展传统美德训练,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把感恩训练融入到教材中去,在学校班会、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

12、、文化节等集体活动中进行感恩训练,在特定纪念日、社团活动,先进典型人物专题报告演讲等活动中渗透感恩训练,逐步培育同学的感恩意识,教会同学能识恩、知恩。2循循诱导,培育感恩情怀,激发感恩体验。在懂得什么是恩、能感受到恩惠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化诱导,使同学能在感受恩惠的基础上,生发出愉悦的情感,并转化升华为一种要回报恩情的冲动和愿望。“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我们可以鼓舞同学把让自己受感动的事情写下来。采纳在班级例会上宣读或在黑板报、张贴栏中刊出等方式来沟通,在老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演讲、感恩征文等活动,以及组织观看优秀感人的影视作品等方式,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同学的道德情感,引发同学的认同共鸣,激发同学的感恩情感和体验冲动。3活动体验,实践感恩行为,形成感恩品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训练的最终落脚点就在于让人们能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并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在学校训练中,我们要乐观引导同学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比如引导同学主动为老师擦一次黑板、为父母洗一次脚、为长者让一次座,组织同学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农村劳动,体验农夫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等等。通过开展详细的感恩实践活动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