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号(代码):5020972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学分:2 学时:34二、内容要求第一篇 基础理论第一章 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目的要求】一、掌握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黄帝内经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2、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载药365种早期对药物进行分类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著丰富和发展了辨证论治的原则4、医林改错王清任著勇于改正古
2、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二、中医学的特点(一)整体观念人体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辨证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论治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三、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一) 中西医学基本属性与特征的比较(二) 中西医学的优势与互补【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 阴阳学说【目的要求】一、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了解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的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事物的阴阳属性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1、阴阳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互用3、阴阳消长平衡4、阴阳相互转
3、化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从整体上说明人与自然(二)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三)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四)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五)用于疾病的诊断(六)用于疾病的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5学时第三章 五行学说【目的要求】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1、相生与相克:用来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相生:某一行事物对别一行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生顺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克制和制约作用相克顺序:木克木、土克水、水克火
4、、火克金、金克木2、相乘与相侮:说明事物之间的反常现象相乘:乘虚加强克制、压抑的意思相侮:恃强反克的意思。【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章 脏腑学说【目的要求】一、掌握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二、掌握气、血、津液的来源和功能三、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一、五脏(一)心1、部位:居于胸腔之内,与小肠互为表里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系统联属: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二)肺1、部位: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与大肠互为表里。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系统联属: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三)脾1、部位:位于腹中2、
5、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主四肢肌肉系统联属:在液为涎,其华在唇,开窍于口脾对维系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被称为“后天之本”。(四)肝1、部位:居于胁下,与胆互为表里2、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 调节气机 促进消化功能 调畅情志主藏血系统联属: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五)肾1、部位: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与膀胱互为表里2、肾的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的含义: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后天之精水谷精微所化生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肾阴具有滋养、濡润机体和制约阳热等功能肾阳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气化的功能主水主纳气系统联属
6、: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对生命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故称“肾为先天之本”二、六腑(一)胆1、部位:附于肝2、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二)胃1、部位:位于膈下,腹腔上部,上接食管,下通小肠2、胃的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3、胃的生理特性胃气宜降喜润恶燥(三)小肠1、部位: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2、小肠的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分清泌浊(四)大肠1、部位:位于腹中,上接阑门,下接肛门2、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五)膀胱1、部位:位于小腹中央2、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六)三焦三焦按部位分为上、中、下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三、奇恒之腑
7、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3学时第五章 气、血、津液【目的要求】一、掌握气、血、津液的来源和功能二、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一)气1、基本概念2、气的生成与来源3、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4、气的运动形成5、气的分布与分类(1)元气先天之气来源:先天之精化生,后天补养,藏于肾功能:推动生长发育生殖 推动各脏腑器官功能(2)宗气后天之气来源:呼吸之气+水谷精气,积于胸中功能:司呼吸 贯心脉 与元气相合充养全身(3)营气来源:水谷精微生化,行于脉中功能;提供营养 化生血液(4)卫气来源:水谷精微化生,行于脉外功能:护卫肌表 温
8、煦脏腑、皮肤、肌肉、皮毛 调节腠理开合、启闭汗孔,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二)血1、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来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三)津液1、基本概念津液是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其中清稀部分称为津,浊稠部分称为液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3、津液的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章 病因与病机【目的要求】一、掌握病因的概念及分类二、掌握病机的概念【教学内容】一、病因的概念二、病因的分类(一)外感病因1、六淫的概念、六淫致病的特点2、疠气的概念(二)内伤病因1、七情2、过劳过逸3、饮食失宜4、病理产物的形成三、病机病机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篇 辨证论治第七章 四诊【目
9、的要求】掌握望、闻、问、切的主要方法和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望诊(一)望神1、神:表现于外的精神状态及意识思维活动2、病理情况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三)望色1、通过观察面部和全身皮肤色泽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2、病色白主虚、主寒、主失血黄主虚、主湿赤主热青主寒、主痛、主瘀血、主惊风黑主寒、主痛、主瘀血、主水饮、主肾虚(三)望舌1、望舌的方法:(见习)正常为淡红舌、薄白苔2、舌质(1)颜色淡白主寒证、虚证红主热证降主内热深重紫主血瘀(2)舌形老嫩:老多热、实证 嫩多虚、寒证裂纹与齿痕:裂纹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 齿痕同胖大舌胖瘦:胖大主虚、寒、心脾热盛 瘦小主阴血亏虚,舌体不充(3)舌态3、舌苔(
10、1)苔色白主寒证、表证黄主里证、热证灰寒重、寒湿、热重黑与灰苔相同,惟反映的病情更为严重(2)苔质薄厚:薄属表证 厚属里证润燥:苔滑腻水湿过剩 苔干燥津液不足 苔白滑寒证 苔黄燥热证腻腐剥苔:伤阴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一)听声音语声呼吸咳嗽(二)嗅气味三、问诊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睡眠问经带问小儿四、切诊切诊包括脉诊,按诊(一)脉诊的部位和方法(二)基本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见,不快不慢,和缓有力,节律一致(四)按诊1、按肌表2、按手足3、按腹部【教学方法】讲授与实习【教学时数】讲授2学时第八章 辨证论治概述【目的要求】一、掌握辨证论治的含义二、熟悉证与病和症的关系【教学
11、内容】一、辨证论治的含义所谓“辨证”即认识疾病的过程;所谓“论治”即处理疾病的过程。二、证与病和症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0.5学时第九章 八纲辨证【目的要求】一、掌握八纲的概念二、掌握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各自的鉴别要点三、熟悉六要结合辨析【教学内容】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一、表里辨证表证里证发病起病急,病程短起病缓,病程长症状恶寒多有呼吸道症状不恶寒出现本脏之症状舌象常无变化有变化脉象浮沉二、寒热辨证寒证、热证鉴别表见教材83页。三、虚实辨证虚证、实证鉴别表见教材84页。四、阴阳辨证五、六要结合辨析【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
12、第十章 病邪辨证【目的要求】一、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病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熟悉内风证、内寒证、内湿证、内燥证,内火证。三、熟悉郁证、瘀证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痰证的致病特点【教学内容】一、风证(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性主动(二)风的病证二、寒证(一)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而主痛3、寒性收引(二)外寒证和内寒证的鉴别三、暑证(一)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暑多挟湿(二)暑的病证四、湿证(一)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2、湿性黏滞3、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
13、损伤阳气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二)湿的病证五、燥证(一)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二)燥的病证六、火(热)证(一)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火性炎上2、火易消灼津液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扰心神5、火易致疮疡(二)火(热)的病证七、郁证(一)气滞证的临床表现特点1、气郁则胀2、气郁则痛3、气结则聚(二)郁的病证八、瘀证(一)血瘀证的临床表现特点1、不通则痛2、色青紫暗3、积瘀成块4、瘀血阻络(二)血瘀的病证九、痰证(一)痰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痰贮于肺2、痰性类湿3、痰致百疾(二)痰的病证【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第十一章 虚损辨证【目的要求】一、掌握气虚、
14、血虚、阳虚、阴虚的分型及主要临床表现二、熟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的原理【教学内容】一、气虚脏腑机能不足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肾气虚二、血虚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心血虚、肝血虚三、阳虚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四、阴虚 肾阴虚、肝阴虚、心阴虚、肺阴虚、胃阴虚【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5学时第十二章 脏腑辨证【目的要求】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教学内容】心与小肠病辨证、肺与大肠病辨证、脾与胃病辨证、肝与胆病辨证、肾与膀胱病辨证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与实习【教学时数】讲授0.5学时,辨证内容共实习2学时第十四章 治疗原则【目的要求】掌握治疗原则【教学内容】一、标本治则 (一)治
15、病求本 (二)标本缓急 (三)正治与反治二、同异治则 (一)病治异同 (二)三因制宜三、虚实治则 (一)扶正祛邪四、寒热治则 (一)寒者热之 (二)热者寒之【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中药概述、方剂概述【目的要求】一、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七情二、了解升降沉浮、归经、毒性三、熟悉方剂的组成【教学内容】一、中药的性能(一)四气: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二)五味(三)升降浮沉的概念(四)归经的概念(五)毒性的概念二、中药的应用(一)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二)用药禁忌(三)方剂的组成组方原则:君、臣、佐、使(1)君药(2)臣药(3)佐药
16、(4)使药【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篇 针灸医学教学大纲针灸医学教学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0个学时,其中理论讲课8学时,临床见习2个学时;全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针灸医学学科的四个基础学科,即经络学、刺灸学、腧穴学、治疗学;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教委对医学生中医教学内容掌握的要求程度分重点掌握、熟悉、与一般了解三个层次。第五章 经络学【目的要求】一、 重点掌握:经络学说概念;经络概念;十二正经系统;络脉概念;奇经八脉概念;经络的临床运用;二、 一般了解内容:经络系统的组成;络脉的功能;奇经八脉的功能;【教学内容】1. 经络学说概念及意义;2. 经络概念;经络系统组成介绍;十二正经概
17、念;及十二经脉的名称原则、走向与交接规律、循行分布总的原则与特点、表里络属关系、流注方向和次序等;3. 络脉概念; 4. 奇经八脉概念;5. 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解释、疾病诊断、治疗依据、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 学时第十八章1 刺灸学【目的要求】一、 重点掌握:针法概念;常用进针手法;常用行针手法;得气概念;晕针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灸法概念;灸法分类;灸法作用及适应症;二、 熟悉内容:针刺器具;针刺前的准备工作;针刺角度、深度;留针、出针;针刺意外事故的处理;灸法的注意事项;火罐运用方法及适应症;【教学内容】一、 针法概念及学习意义;二、 针刺工作前的准备工作
18、介绍:毫针结构介绍;消毒工作准备;三、 常用进针手法操作及运用范围介绍:单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手法;夹持进针手法;提捏进针手法;舒张进针手法;四、 得气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五、 常用行针得气手法介绍:提插手法;捻转手法; 六、 针刺角度:直刺、斜刺、平刺区分及运用原则;七、 针刺深度掌握原则;八、 留针与出针的操作简介;九、 针刺操作意外介绍:重点晕针的临床表现特点、处理及预防原则。十、 灸法概念及学习意义;灸法的作用特点及适应症介绍;十一、 灸法的分类介绍:艾炷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间接隔物灸(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药物饼灸等);艾条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其他灸:灯心草灸、桑枝灸、黄蜡灸灯;天灸:班蟊灸等;十二、火罐疗法运用操作方法及适应症:闪火拔罐法、投火拔罐法、贴棉拔罐法、抽气拔罐法;【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数】2学时第十八章2 腧穴学一、总论介绍:【目的要求】重点掌握:腧穴学概念及学习意义;腧穴概念;腧穴分类;常用腧穴定位方法;腧穴主治规律;【教学内容】一、 腧穴学概念及学习意义;二、 腧穴概念;三、 腧穴分类:十四经穴(概念、临床治疗特点);经外奇穴(概念、临床治疗特点);阿是穴(概念、临床治疗特点);四、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概念、主要骨节分寸及运用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鹤壁文物管理办法
- 海员证使用管理办法
- 云南省美容管理办法
- 特种工培训管理办法
- 主食店开业管理办法
- 秦皇岛黄标管理办法
- 鹤壁空域管理办法
- 潍坊周转房管理办法
- 预约出租管理办法
- 电商经营贷管理办法
- 医疗设备采购计划申请论证表(空)
- 招标代理服务规范
-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新生儿气胸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演示文稿
- 易观分析:中国生鲜电商年度综合分析2022
- GB/T 26081-2022排水工程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
- GB/T 36761-2018工业用乙二胺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5738-2008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 DB63-T 949-2020锅炉安全使用管理规范
- 控制计划CP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