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导热性实验的改进及分析_第1页
空气导热性实验的改进及分析_第2页
空气导热性实验的改进及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气导热性实验的改进及分析黄平生(真光中学 上海 200333)翁方波(民办梅陇中学 上海 200333)图1在初中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学科关于不同物质的导热性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空气的导热性能,教材采用了一个对比加热的实验装置(教材22页,如图1)。该装置的试管A中电发热器在上,温度计玻璃泡在下;试管B中电发热器在下,温度计玻璃泡在上。通过给装置中的发热器通电几分钟后,比较平底大试管A、B内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差值,给出一个“大试管A中温度计升温慢,是因为大试管A内发热器发出的热,是以传导方式往下传递,传热速度慢;而大试管B中温度计升温快,是因为大试管B的发热器发出的热,

2、主要是以对流方式往上传递,传热速度快、效果好”的解释,进而帮助学生得出关于“传导与对流均可在空气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空气的导热性较差”的实验结论。图2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善于思考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不能说试管A中温度计的升温,是由于发热器的辐射传热引起,而非得说是传导传热引起呢?”“科学课本为什么在讨论辐射传热时,要否定家庭浴室内浴霸通电放出的热往下传向人体的热的传递,仅仅肯定辐射传热?”(教学参考资料55页)。学生总认为教材的设计和老师的解释有点牵强,当教学内容讨论的是辐射传热时(原新综合科学(牛津上海版)第二册172页“活动13.15水的导热性”、“活动13.16空气的

3、导热性”),改编后的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19页“家用浴霸灯的热传递”,解释为“浴霸放出的热主要不是通过传导传递的,浴霸产生的热主要是通过辐射传给我们身体的”;而当教学内容为了讨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时,却把上述图1装置中通电发热器向下的热传递表述成“热只能通过传导向下传递(教材22页学习重点对随后内容的影响)”,而不提及辐射传热的作用。如此的解释让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老师的讲解只是为解释而解释,有些随心所欲,不能令人信服。许多任课教师由于没有更好的实验显示与较为合理的说明,也都感觉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知识点。图3表1初始温度实验温度通电时间(秒)试管A试管B试管C2525253

4、026253360272544902825.55412029266215030.826691803126.57521032278124033.527852703427.53003527.83303628为了解决上述教学难点,笔者对图1的实验装置作如下的改进:在原试管A、B中间增加一只同样的试管,其中只插一支温度计,标记为B;原来的试管B标记为C,试管A、C中电发热器与温度计玻璃泡保持原来的上下位置,距离都调整到5厘米;试管B的温度计玻璃泡与试管A中的发热器处于同一个水平高度,且距离为5厘米(如图2)。对改进后的这一实验装置在探测、解释空气中的传导、对流、辐射传热的效果,笔者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对照

5、。实验开始时三支试管内的初始空气温度都是25(5月中旬),试管A、C中的电发热器接入低压交流电,在连续5分半(330秒)时间内,得到一组数据如表1。根据表1得到曲线图3。从表1和曲线图3中可见,试管A的升温较慢;试管B升温最慢;试管C则升温很快。试管C中温度计升温快主要是发生对流传热(空气受热后上升)的解释,学生一般没有异议。由于试管A和B中的温度计玻璃泡距离试管A内的发热器都是5厘米,且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并能透过透明介质,两者得到的热辐射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有学者会质疑电发热器A的热辐射经过了两支试管壁,会被玻璃吸收而损耗很多,致使温度计A、B得到的热辐射的量有差异。本实验装置使用的试管壁很

6、薄(约为1.5毫米厚),透明度也很高,当光线透过二层试管壁时,除了发生部分折射,我们的肉眼几乎察觉不到光亮度的损耗,与光同为电磁辐射的热辐射在透过二层试管壁时,热辐射的损耗也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认为温度计A和B得到试管A中电发热器的热辐射量应该是接近的。至于传导传热,试管B中温度计从试管A中发热器得到的热,经过了多重介质“空气玻璃空气玻璃空气”的传导,显然在不同介质之间发生传导传热(粒子振动并互相碰撞引起传热)的难度,远远大于只有单一空气介质的试管A中发热器到温度计A的传导传热。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试管B中温度计的升温是由辐射传热引起,传导传热可以忽略;试管A中温度计的升温是辐射传热和空气的传导传热共同引起,而由传导传热为温度计A升温的主要原因(在加热5分钟(300秒)之际,由发热器的辐射传热导致的升温值为2.8(27.8-25),由发热器向下传导传热导致的升温值为7.2(35-27.8)(参见表1数据)。纵上所述,将此改进型“空气的导热性”实验装置提供给学生进行“空气中热的传递研究”的对比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如下结论:1. 空气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对流,其效果最好;2. 空气可以通过传导传热,但空气的导热性较差;3. 当发热器体积不大,且温度不太高时,辐射传热的效率不甚明显,其效果比传导传热还差。(辐射传热是一种球面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