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课程文言文宾语前置句_第1页
知识类课程文言文宾语前置句_第2页
知识类课程文言文宾语前置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类课程:宾语前置句解析微课说明【教学背景】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3.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正确解读这三方面的内容,在这里,我重点想说的是第三点。两个“考察”并举,不能只关注“记诵”的落实,而忽略“理解”的训练。“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等于在阅读教学中回避必要的特殊语言现象的分析。 ( 简而言之,“不考”不等于“不教”) 尽量回避语法理论、术语的讲解,不等于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

2、文言语句的翻译。其实初中老师可以不用系统的讲多少语法,但可以将见到的语法现象用符合学情的方式讲清楚。文言文宾语前置句教学一直都是文言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于是,在仔细阅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后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有了新的认识,结合中考试题以及近年来初中学业考试说明对文言文语法类的说明,我就想到了以比较浅显易懂的方式将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设计一节微课,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类特殊的文言句式。【适用对象】九年级学生【设计特色】 本微课意在用符合学生实情的方式尽量将文言文宾语前置句讲解得浅显易懂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首先,从初中六册的语文课本中找出学生们熟悉的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并将其归类,如疑问句

3、一类,否定句一类等。其次,翻译相同类型的句子。根据翻译,找出这些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动词及宾语,再对照原文,不难发现这些句子的共同特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从学生所熟悉的课内的宾语前置句入手,学生有亲切感,不会觉得很难。平时上课,教师也会讲解到此类特殊的文言句式,但都是比较琐碎零散,不够全面具体,而这节微课就将课内出现的所有宾语前置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并掌握,做到了然于胸。如此这般,在碰到课外文言的宾语前置现象时就能不慌不忙,从容应对了。【过程实录】 文言文中有一类特殊的句式宾语前置句。那么,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呢?现代汉语

4、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提宾句式,这就是宾语前置句。一起来翻译几个句子,逐字逐句翻译。第一句:忌不自信。忌(邹忌)自(自己)信(相信),译成现代汉语是邹忌不相信自己。第二句:时人莫之许也。时人(当时的人)之是代词(代指“自比管仲、乐毅”这件事)许(赞同),译成现代汉语是当时的人不赞同这件事。第三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古代的人)余(我)欺(欺骗)译成现代汉语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找一找每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及宾语。第一句忌是主语,信是谓语动词,自是宾语。第二句,时人是主语,许是谓语动词,之是宾语。第三句,古之人是主语,欺是谓语动词

5、,余是宾语。发现没有,这些宾语都被提到了谓语动词之前,按正常的语序“不自信”应为“不信自”,“莫之许”应为“莫许之”,“不余欺”应为“不欺余”。归纳这几个句子的特点:看每个句子中标红色字体的字“不”“莫”“不”,都是否定词,所以它们都是否定句。再看作为宾语的词“自”“之”“余”,都是代词。且它们的宾语都前置了。由此,可以得到第一个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并注意如下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以及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再看第二组句子。何苦而不平?苦是愁的意思,译成现代汉语是愁什么挖不平呢?“何苦”正常语序应为“苦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木兰在想什

6、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正常语序“何所思”应为“所思何”“何所忆”应为“所忆何”。找一找这两个句子的共同特点:首先它们都是疑问句,其次宾语“何”是疑问代词,第三,宾语都前置。由此得到第二个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注意以下疑问代词“何、谁、孰、安、焉、胡”等。看第三组句子:何陋之有?译成现代汉语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宋何罪之有?译成现代汉语是宋国有什么罪过呢?作为宾语的“何陋”“何罪”都被“之”字提到动词“有”之前,起突出强调宾语的作用。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看第四组句子,唯命是听。唯利是图。唯才是举。译成现代汉语是只听从命令。只贪图利益。只举荐有才能的人。这三个句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都用了“唯(惟)是”格式,注意:在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时,往往用“唯(惟)是”格式。“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由三四两组句子,得出规律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再看一组句子:何以战?凭什么作战?“何以”应为“以何”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谁与”应为“与谁?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把仁义当作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仁以”应为“以仁”,“以”“与”是介词,而作为宾语的“何”“谁”“仁”都被提到介词之前,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