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反避税工作_第1页
完善反避税工作_第2页
完善反避税工作_第3页
完善反避税工作_第4页
完善反避税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和完善我国反避税工作【字号大中小】保护视力色:H匸匸匸匸匚口【打印】【收藏】【关闭】、我国反避税工作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企业的不断增加,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避税的问题日显突出。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达54万多家,协议吸引外资12600多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近 6200亿美元。1993年-2001年我国连续9年成为 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FDI )流入国,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首次超美国位列全球FDI第一大国,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03亿美元。国际资

2、本的大量流入既是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肯定,更说明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是有利可图的。然而,在我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却出现了 与正常规律不符的现象。一方面是外商不断投资、增资,不断新设企业或拓展生产经营,一方面是持续亏损,却乐此不疲。据统计,1988-1993 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为40%,1994-2000 年为65%-70% ,2001年回落到60%,2002年-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平均亏损面仍在50%以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亏损企业中有三分之二属于非正常亏损,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因跨国企业避税而损失的税收收入约300亿元,而实际远远不止这个数。广州市的情况也不乐观,截至2004

3、年底,广州市涉外企业登记11,000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300多户,2004年亏损面仍达45.3%,个别行业亏损面高达 70%。 尽管亏损原因多种多样,但外商运用各种手法降低应税收入、转移应税利润等进行避税,无疑是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2004年,全国共对1,050户企业进行转让定价调查,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就高达60亿元,调整补税4.1亿元。可见,虚亏实盈,长亏不倒企业仍大量存在。(一)我国涉外企业避税的主要手段据调查统计,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合资企业几乎都变成了独资或外方控股公司,因为外商取得控股权后,不但牢牢掌握生产经营、价格制定和财务安排等主动权,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境外关联公司过渡优

4、势, 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避税,以达到整体利润最大化目的。1. 转让定价。从近年反避税情况分析,转让定价避税是我国涉外企业避税的最主要手段,约占跨国公司避税总额的60%。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商品购销方面,企业利用“两头在外”的便利条件,采 用“高进低岀”转让定价策略向境外转移利润。另外,目前采用“低进低岀”新方法转移利润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 2)提供劳务方面,通过境内外商投资企业无偿或低价向境外关联公司提供劳务,或境外关联公 司向境内外商投资企业高价提供劳务来转移利润,最常见的是通过特许权使用费、管理费和广告费分摊等 转移利润; (3 )融通资金方面,境外关联企业采用高利率向境内涉外

5、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加大境内企业财 务成本,向境外转移利润。境内关联企业之间融通资金避税也值得关注。如广州市某大型跨国企业关联企 业间巨额资金免息融通,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96亿,应补企业所得税 8, 1 49万元。2. 资本弱化。外资企业的外方投资者以贷款取代股本或缩小股本扩大融资方式向境内企业提供营运资金,利用利息支出抵减境内应纳税所得额避税。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就尽可能多地借入鼓 动贷款,将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比压至远低于1 : 1 的国际标准,以通过资本弱化的手段造成帐面亏损,而实际利润却通过债务利息的方式汇给境外的母公司。3. 利用新办企业税收优惠避税。外商投资企业在“

6、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期满后,重新投资举办一个外 商投资企业,并把老企业的业务转移到新办企业,重新享受“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通过财务成本筹 划延后获利年度等方法谋求税负最优化。4. 利用避税港避税。通过假外资方式,以内资在国外注册成立公司避税,目前在中国已非常普遍。时至今日,除香港外,维尔京、开曼、萨摩亚和百慕大等避税港型的离岸金融中心也日益成为中国避税者青睐之 地。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维尔京、开曼、萨摩亚已分别成长为中国FDI 第 2 、第 7 和第 9 大来源地。在这当中,假外资的比重应该是比较高的。 至于全部的 FDI 中假外资的比重到底有多高, 世界银行早在 1992 年就估计该

7、比重已经达到 25% ;而许多专家学者则估计, 到目前为止假外资的比重应该已超逾 33% 。据香 港殷诚国际公司统计, 60 多万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企业中,大约近 20 万家与中国企业有关。5. 滥用税收协定。 对不同税收协定和各国税收法律会有不同的滥用税收协定避税手法。最常见的是采用“直通公司”方法进行避税,即未签定税收协定的国家居民公司希望享受我国与某国税收协定待遇,则通过在 某国设立全资空壳子公司,将我国所得体现在该子公司,从而间接享受我国有关税收协定优惠,达到避税目的。(三)涉外企业成功避税的原因企业避税的原因很多,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强烈欲望是避税主要动因,就我国而言,企业成功

8、避税有 国际税收环境,也有我国税收征管及反避税能力等原因,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 跨国或跨地区集团经营模式,为公司自主内部定价避税创造条件。集团式经营有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 为达到全球范围利润最大化,企业必然充分利用集团的价格内部化优势,通过税收筹划,制定最优税负的 内部转让价格,以逃避税收。这是跨国企业最普遍、最直接的成功避税方法。2. 我国与国外税收制度和财务制度差异,为涉外企业避税筹划有机可乘。如果我国有关税法的税率、征税 对象与外国一致,就不存在避税筹划的问题。而实际上各国的税制差异以及相关联的财务制度收入确认、 成本核算等差异,给跨国企业提供实现避税重要外部环境。3. 国际避税

9、港的存在,为涉外企业转移利润避税提供了方便。目前,国际存在不少既不征财产税又不征所 得税的“纯避税地”,许多在中国投资的外商都在这些避税港设有子公司并经常利用避税港作为转移利润 的基地,设计谋划全球避税方案。4. 我国与外国签订的税收协定条款内容和各国税收优惠不同,为涉外企业避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由于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竞相出台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了有害税收竞争 环境。另外,我国与外国签有大量优惠条款内容不一的税收协定,如预提税税率差异等,同时存在未签订 税收协定的国家,这些都给跨国公司更大的筹划避税空间和滥用。5. 我国征管水平不高,反避税能力不强,为涉外企

10、业避税提供了舞台。目前,我国征管基础工作和征管手 段薄弱,缺乏对企业经营情况、申报水平、国际国内行业产品或劳务交易价格和利润水平的收集和跟踪信 息化管理,税务人员日常只忙于征收和对个案的稽查,缺乏宏观的、行业性的比较分析;具备国际税收、 会计、外语和反避税工作经验等综合能力涉外税务人员缺乏,与拥有一批精通财税专业高级人才的跨国公 司比较,税务部门显得势单力薄。6. 地方政府对企业避税认识不足和纵容为跨国公司避税提供了庇护。吸引投资是地区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 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突出政绩,盲目追求地区生产总值,对外商投资只数量,不重质量,往往靠牺牲 税收利益吸引投资。因此,在目前地方可运用的税收

11、优惠政策空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往往不支持税务部 门开展反避税工作,甚至纵容企业避税行为,总认为反避税会把企业吓跑,有损当地经济利益,给税务部 门开展反避税工作带来干扰,也成为涉外企业避税的保护伞。(四)我国反避税工作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反避税法规已渐成体系。自 1986 年开始反避税调查工作以来,先后制定了 一定数量的法规。 1991 年颁布实施的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及其实施细则对转让定价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 1993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 2001 年实施新的 税收征管法, 对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收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1992

12、年制定了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收管理实施办法, 1998 年发布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 2002 年发布了关 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 2004 年修订完善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法律 法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的逐步完善,体现了税务总局对反避税工作的重视,也为基层开展反避税工作 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近年来 ,在税务总局领导和指导下,我国反避税工作在各省市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相继稳步展开并取得长足的 进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资料反映, 1995 年至 2005 年转让定价调整入库税款共 26.30 亿元,仅 2005 年 转让定价调整入库税款就高达 4.6 亿元

13、,是十年前的 15 倍多,被调查的企业户数也逐年增加。 2005 年与 日本税务机关正式签署了我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反避税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认为,我国 反避税工作成效与目前企业避税的严峻状况比较,只是冰山一角,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 和破解,主要有:1. 反避税法律体系有待完善(1)转让定价有关法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我国反避税的重点是转让定价,但是由于相关内容比较简单、 抽象,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难于操作的地方。如关联企业的认定,它是反避税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下, 企业投资参股和控股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层级关系复杂,仅依征管法等有关关联企业的定义,税务部门难 于进行确认,

14、如我市曾对一跨国电信公司进行转让定价调查,发现仅关联企业界定的问题已非常复杂,需 要多次向境外有关部门查询取证。(2 )税收制度不完善制约反避税工作的开展。 开展反避税工作除有独立的反避税法规和操作规程外, 清晰 明确的税收制度是开展反避税的根本,如果征税项目、征税权限等都不能确定,就谈对转让定价的调整。 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不少税收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如现行税法对无形资产和提供劳务的征税 界定不明确, 被涉外企业利用进行避税, 税务部门也难于进行合理调整。 如我市某大型工业企业引进技术, 企业认为是委托外方境外提供开发劳务,不涉及所得税和营业税。(3 )缺少相关罚则,反避税工作缺乏震

15、慑性。对关联企业间不合理转让定价,现行税法只赋予税务机关可以合理调整的权限,而未制定相应的罚则。面对如此低的避税成本,对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外商来 说,税款能避则避。同时,由于转让定价调整只能在事后进行,其调查的难度和成本决定了税务部门不能 大面积对企业进行审计和调整。难怪关心税务部门反避税情况的企业少,主动申请预约定价的企业更少, 长此下去,我国将成为涉外企业避税的天堂。(4 )资本弱化、滥用税收协定等反避税法规仍然空白。目前,我国反避税主要集中在转让定价,所以只对转让定价避税进行了专门立法。针对资本弱化、滥用税收协定和避税地等反避税法律还有待制定,而这些 避税的行为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

16、重视,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取得许多的经验。经调查,我国企业资本弱 化避税的问题也日显严重,已引起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市税务部门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加快立法步伐, 限定股本负债特别是关联投资负债比例水平,限制利息费用列入成本,以打击避税行为;另外,滥用税收 协定避税在国际上也十分普遍,一些国家国内法以及对外签订的税收协定都有反滥用税收协定条款。由于 我国征管力度不强,对适用税收协定预提税率的境外企业情况掌握不够,加上没有反滥用税收协定法规, 所以反滥用税收协定避税在我国是空白。2. 反避税管理工作力度有待加强(1) 反避税认识不足,难以形成反避税合力。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济发展一定程度还依赖

17、外资企 业,一些地区只重视吸引外资, 不重视对外资企业避税的管理, 总担心对企业开展反避税会影响投资环境, 而地方政府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税务部门对反避税工作的管理。另外,反避税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 往往让基层税务机关望而却步,因为一个跨国公司的反避税案从立案、调查、谈判到结案,不但投入大量 人力、物力、精力,而且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堪称一项大工程,没有两三年都结不了案,一些甚至半途 而废,毫无结果,成本与效益比较,一些税务部门不想做,也不敢做,这也我国反避税工作停滞不前的原 因之一。(2) 反避税专业人员匮乏,反避税工作举步维艰。反避税工作不同于征收、稽查、审计,它是税务机关与拥 有精通中

18、外财税业务高级人才并富有全球避税经验的跨国企业的博弈,需要一批具备懂国际经贸、中外财 税、信息技术、外语以及反避税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才能迎接挑战。据统计,目前全国从事反避税管理 工作的人员库有 1000 多人,但按税务总局的要求,全国真正具备上述素质的反避税专才屈指可数。反避 税专业人员匮乏是我国反避税局面难于打开的重要原因。(3) 获取可比信息渠道不畅是开展反避税工作的最大困难。获取同类企业同类产品、服务和无形资产的价格 是开展转让定价反避税的关键。税务部门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税务部门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料,否 则难于在与企业的谈判中取得主动。 但由于税务管辖权所限, 而且与商务部、 海

19、关等部门未形成配合机制, 加上由于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技术等不同,税务部门往往难于获得可比价格信息。实践证明,获取可比 信息渠道不畅是开展反避税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二、国外反避税工作情况(一)OECD 转让定价的相关规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以税务当局之间、税务当局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协调人的身份,对转让定价 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95 年发表的 OECD 跨国企业与税务机关转让定价指南代表了 OECD 所有成员国 在关于如何确定跨境转让定价方面的共识。转让定价指南的相关规定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各国均按照适 用的双边协定在相互协商程序中遵循该指南,同时鼓励各国制订的国内法与指南相一

20、致,以减少争议。1.公平交易原则。公平交易原则是决定转让定价的基础。是跨国企业集团和税务机关出于税收目的而共同 遵守的国际性转让定价标准。公平交易原则作为国际共识被成员国所接受,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经常难以收集到充分的信息以运用公平 交易原则。基于此,在适用公平交易原则时 OECD 确立了运用的指导原则:最重要的是进行可比性分析, 包括对财产和劳务的特征、企业的功能、交易合同的条款、经济情形和市场策略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要重 视对实际已发生的交易进行审查、对单独交易与混合交易进行评价、对多年度数据运用、对亏损现象进行 审查等。2.适用公平交易原则的方法。OECD 列举了几种传统的交易方法,包括可比

21、非受控价格法、在销售价格法和成本加成法。当传统的交易方法不能单独可靠地适用时, OECD 推荐使用交易利润法。其原理是某项受控交易产生的利 润,能相对显示出该交易是否受到了不同于独立企业情形的设定的关联条件的影响。 OECD 认为只有传统 交易不能可靠地适用或完全不能适用的情况下,才建议结合传统交易法来应用交易利润法或单独应用交易 利润法。交易利润法分为利润分割法和交易净利润法。3. 转让定价争议的解决方法 由于转让定价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释和评估具体个案情形的困难,对于受到检查的受控交易中的公平交 易条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OECD转让定价指南阐述了检查准则、举证责任、

22、处罚措施和预约定价安排等。(1)检查准则:要求税务机关利用纳税人的转让定价方法着手检查,应考虑纳税人的商业判断,并避免要 求精确。而且要根据所使用的方法计算出恰如其分的相应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双重征税的可能性。(2)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不应被用做对转让定价作出没有根据或无法核实的判断的理由。纳税人和税务机 关都应作好准备,尽力说明他们规定的定价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并且提出转让定价调整的一国负有说明该 调整与公平交易原则相一致的举证责任。(3) 处罚措施: 公平性要求处罚措施与其针对的过错行为相称。如果较大的数额对纳税人非过失性予以处 罚,则过于严厉并有失公证。(4)预约定价:预约定价应该是

23、双边的,应该以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方式对其加以管理。OECD转让定价指南确立的原则,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同,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经合 组织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签订的双边协定和制订的国内法中都大体尊重和采用了这些原则。OECD虽 然以税务当局之间、税务当局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协调人的身份出现,但OECD转让定价相关规定是将跨 国企业利益放在首位的,其字里行间无不透漏着对税务当局权利的慎用和对跨国企业无过失关联转让的宽 容。(二)中美反避税工作差异1. 美国反避税税制为维护国家的财权利益 ,保护税源 ,针对国际避税的一些主要途径 ,美国早在 1921 年的国内收入法中, 就有了 反避税的规定。

24、经过多年不断的补充和完善,目前美国的反避税税制主要有避税港对策税制、转让定价税 制、资本弱化税制以及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等。(1 )转让定价税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执行并积极推行转让定价税制对策的国家之一,目前也是该领域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 美国的转让定价规则在 1954 年法典重新编排时,编为国内收入法而存在至今。其主要内容是:国内、 国际的公司集团内部交易以市场价格为正常交易价,为防止避税和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授权税务当局 可以对关联企业的所得额和扣除额进行调整,以反映实际经营成果。1968 年美国国内收入署颁布了系统的转让定价规则, 采用以交易为基础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 即可比非受 控

25、价格法、转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这些方法为各国接受并成为转让定价调整的基本方法。1986 年美国对 国内收入法典 进行修改, 加入了关于无形资产交易的定价也要符合正常交易价格标准的 内容。1993 年美国率先采用比较利润规则, 规定外国公司在美国的最低纳税利润, 不得低于美国当地公司平均利 润的 75% ,并把它作为转让定价的规则。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产品的可比较性越来越小,用公平交易价格规则越来越难,美国在 1994 年修改转让定价规章时,又加入了可比利润法,并规定在转让定价调整规则中, 采用最优法原则。即在选择转让定价调整方法时,选择最能适应关联企业交易的实际情况

26、,最能反映正常 交易、最具有可比性的方法,以使转让定价的调整尽量准确。1996 年美国发布了关于转让定价处罚条款的实施细则规定, 对严重偏离正常价格的转让定价行为, 应按规 定进行处罚。美国税法规定,企业避税(所得税)净额达 500 万美元以上的,除如数追缴外,还将处以 20%-40% 的罚款。1999 年美国国内收入署公布了转让定价审计准则,对国际税收稽查人员,提供了异常周密的转让定价 审计程序,对转让定价调查审计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所发展。(2)避税港对策税制美国于 1962 年制定了避税港对策税制, 列举了美国当时认定的 39 个避税港, 明确了本国居民设立在避税 港受控外国公司的认定标准及

27、相关防止避税的制约措施。美国对运用避税港避税行为明确规定:凡是受控 外国公司 (包括在避税港设立的由本国居民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公司)的利润,不论是否以股息分配形式汇回母公司,都应计入美国母公司的应纳税所得征税。3 )资本弱化税制为防止跨国公司是通过将投资作为贷款来虚增利息支出达到避税的目的 ,1989 年美国即制定了资本弱化税 制,规定债务与资产比率为 1.5 : 1,凡债务与资产比率超过以上标准视为资本弱化。对超过比率的债务,其利息支出不允许列支 ,并从税收角度视同权益 ,要求依法缴纳预提税。(4)对滥用税收协定的规定美国针对滥用税收协定的避税行为采取的措施包括: (1)在国内立法中制定目

28、的在于反滥用税收协定的特殊 条款。 (2)在税收协定中列入反滥用协定的特殊条款。例如,美国在其对外缔结的50 多个税收协定中,约一半包含了反滥用税收协定的条款。2. 中美反避税税制的差异比较美国的反避税税制主要有避税港对策税制、 转让定价税制、 资本弱化税制以及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等, 基本形成了一个反避税的体系,我国目前只在转让定价及预约定价方面有专门规定,对防止利用避税港、 资本弱化以及滥用税收协定避税方面的规定还是空白。美国的反避税税制立法严谨,内容详尽, 操作性强,就目前转让定价税收法规与美国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显简略,很多方面需要完善。(1 )美国对无形资产和劳务交易的转让定

29、价制定了专门的规章, 对两者的定义及涵盖的内容, 调整的原则 和方法以及适用的条件等都详细地予以规定。我国对于转让定价问题最复杂,最容易产生税务纠纷的这两 个领域没有具体规定。(2)美国转让定价的举证规定较严格,把异议举证责任转移给纳税人。税务部门核定价格后,纳税人如有 异议, 纳税人负有举证责任。 同时要求外国分公司或代理处和母公司一样申报举证。 我国尚缺乏这类条款, 造成被调查的纳税人经常讨价还价与税务机关周旋,税务机关由于无法掌握全面真实的资料,转让定价的 工作往往处于被动。(3) 美国对纳税人应申报和呈送的账证资料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非常高。 美国规定转让定价的纳税人最低 限度要提供以下

30、 6 种记录资料:原始账册和业务凭证、编制损益表的原稿及有关记录、有关定价的所有文 件、有关外国政府和涉及第三方的资料、 所有权与资本结构记录、 以及非销货业务 (如贷款、 提供劳务等) 同时要求这些资料都要有英文译本,长期保存美国境内备查。而我国转让定价税制中并没有规定纳税人在 其经营过程中要作相应的文件准备,只规定了税务机关进行转让定价调查审计时,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文 件资料或对有关文件资料进行确定和进行举证。(4 )美国税法明确规定对严重偏离正常价格的转让定价导致少报应纳税额按规定进行处罚。我国只对转让定价纳税人未提供或未能及时提供法律或税务局要求的资料处 2000 10000 元人民币

31、罚款金,而对转 让定价少报应纳税额只进行纳税调整的,对其因调整而延期交纳的税款不加收滞纳金和处罚。(5)反避税机构和人员方面美国在 11 万联邦税务人员中,数百人专门从事反避税工作。同时,美国还拥有一支精干的税务警察队伍, 把避税当成偷税一样来严厉打击。我国随着国地税分设,以及以查、征、管三分离为特征的税收征管改革 的推行, 很多地区先后撤销了涉外税收管理机构,分散了涉外管理人员,没有专门从事反避税工作的人员。 另外,开展反避税工作税务人员由于素质跟不上,往往很难应付复杂情况。(三)中日反避税工作差异1. 日本反避税税制日本作为 OECD 成员国之一, 其国内转让定价税收立法以 OECD 转让

32、定价指南 (1975 版 )为基础,以“公 平交易原则”为基准。国内立法主要文献为:国会 1986 年颁布的特别税收措施法 (第 66-4 条 ),内阁 1986 年颁布的 特别税收措施法执行令 (第 39-12 条 ),此外财政部和国税厅还以令的形式对上述法律的 执行作出解释,比较重要的有特别税收措施法财政部令第 22-11 条和特别税收措施法解释 (国税厅 2000 年颁布 )。(1)日本转让定价税制 日本税务当局进行转让定价调查的交易对象是日本法人与国外关联方间的交易,个人和国内交易不适用于 转让定价税制。国外关联方的标准分为两种,即形式标准和实质标准。形式上的判定标准是看直接或间接 的

33、出资比例是否达到 50% 以上;实质标准主要是看派遣的管理人员是否在半数以上,关联交易占总交易的 比重是否过大,是否有大额的借款等,若存在以上关系,即使出资比例没有超过 50% ,也将视为实质性的 支配关系。日本转让定价税制中规定的公平交易价格的计算方法与 OECD 指南规定的基本一样。 日本税务当局认可可 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利润分割法和交易净利润法等转让定价调整方法。举证责任。日本在举证责任方面没有明确法律规定,一般来讲,要由税务当局提出相应资料,以证明其转 让定价调整的正确性。税务当局在进行转让定价调查时,有对第三方实施问询检查的权力。10% 的加算税。惩罚规定。日

34、本税务当局在进行转让定价调整时,对纳税人补缴的税款加收 (2)避税港对策税制。日本将“避税港”一词定义为“公司的全部所得或特定类型所得的税收负担大大低于日本国内公司所的的 税收负担的国家和地区”。依据日本税法,设在避税港的公司企业,如果 50% 以上的股权由日本居民所拥 有,这家公司的税后利润即使没有作为股息汇回日本,也要申报并计税。(3 )资本弱化税制为防止企业利用筹措资金的避税行为,日本于 1992 年引入了资本弱化税制,规定对外国支配股东在日本 投资企业的借贷与股本比例限制在 3 :1 ,即对支配股东的平均负债余额不得高于其资本持有部分的300% ,对超过部分的向外国支配股东支付的利息不

35、得作为费用在所得税前列支。国外支配股东包括母公司、姐妹 公司和因交易、资金、人事等具有实质支配关系的关联关系。资本弱化税制主要适用于外国投资者,对母 子公司都是国内企业的情况在日本不认为是资本弱化,只要证明其合理性,附上有关文件资料即可享受利 息税前扣除。(4)反滥用税收协定避税日本主要采用预提税退款制度反滥用税收协定。日本税务当局要求预提代理人对支付给非居民的所有日本 来源所得按法定 20% 的税率预提税收,而不管是否适用协定条款。要求协定利益的非居民所得接受退款必 须填写退款申报表并出具协定利益国家主管当局开出的居住证明书。(5)机构设置日本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的机构设置按其功能和职责划分为两

36、级:一是在国税厅总部 (税务管理的最高机关 ), 设立在调查查察部下的国际调查课,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转让定价管理监督工作,包括大案审核、 APA 审 核以及纳税人对转让定价调整不服的复议受理等;此外设立在负责国际税务事项的长官官房内的相互协议 室,主要负责与外国税务机关就转让定价问题的相互协商。二是日本国税厅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在东 京、大阪、名古屋和关东信越四个经济最为发达、大企业聚集和国际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设立了区税务 局的内设机构调查一处 (转让定价调查处 ),专门负责转让定价案件的调查审计和 APA 审核,此外,各 地税务署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转让定价税务管理,主要负责对所辖企业的选

37、户,但在选户确定以后,调查 审计工作就转向区税务局。2. 中日反避税税制的差异比较从立法角度看,中日转让定价税制都以公平交易原则作为关联企业间交易作价的基本准则;除了可比利润 法在日本没有采用外,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利润分割法、交易净利润法均在 两国适用。但两者在具体规定上又存在以下区别:(1)中国的转让定价法规适用于所有关联交易,日本的仅适用于跨境关联交易。(2 )中国对关联交易的追溯调整年限为 3 年,特殊情况为 10 年,但从实践角度看大部分情况可追溯调整10 年,日本的追溯期为 6 年:(3 )中国对可比交易的界定以及可比性的要求没有明确规定,仅在有关方法适用的

38、个别条款中有一些描述,日本则通过一些举例说明对可比交易及可比性要求作出明确规定(4 )中国对转让定价调整没有处罚规定, 日本则规定了在补税之外的相应处罚, 即税务当局在进行转让定 价调整时,对纳税人补缴的税款加收 10% 的加算税。(5 )中国对纳税人准备同期转让定价文件资料尚无规定,日本在国内法中虽然也没规定,但在PATA 中有非限定性规定,而且在实践中如果纳税人不做相应准备是很难应对税务机关检查的,因此日本形式上没 有而实际上存在同期资料准备要求;日本法规明确授予税务机关在特定条件下向第三方收集信息资料的权 力,而中国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四)美日等西方国家开展反避税工作的主要经验借鉴1.

39、完善的法律基础建立健全的反避税制度美日等西方国家已建立健全了避税港、转让定价、资本弱化以及防止滥用税收协定的反避税法律体系。美 国政府不断强化转让定价法规, 1994 年修改公布的 国内收入法典 规定,对纳税人使用不合理转让定价, 被国内收入局调增应税利润并补缴公司所得税,在补缴税款之外,还应补缴按税款的20%-40% 的罚金。日本转让定价的执行程序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已相当细致规范,在如何开展功能风险分析、差异调整等方面 有详细指南。而我国转让定价的执行程序则相对宽泛而简单,缺乏指导审计人员具体操作的指南,导致各 地执行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应加强反避税立法工作,考虑对纳税人提出

40、同期资料准 备要求以及增加转让定价处罚规则。同时注重总结提炼实践经验,不断充实细化执行程序,使经验上升到 法律法规。2. 严厉的惩罚手段提高转让定价的税收风险美国税务机关每年都要花费相当力量查税,以努力减少国家的税收损失。在美国税务机构的网页上,一些 偷、逃税者被罚款和判刑的案例,以醒目的黑体字被刊登,成为“黑名单”。美国法律赋予税收稽查机构 的权力也很大,对偷、漏、欠税者,有关机构有权搜查其住宅、办公室,有权没收财产以抵税。美国税法 明确规定了“报告公司制度”,即凡美国直接或间接控投 25% 以上的公司,或与美国公司有其他特殊关系 的公司均为报告公司。报告公司有义务向美国税务机关报告经营情况

41、、与其关联公司的往来情况、税务机 关指定的其他材料。否则,税务机关就要对其在美国的关联企业罚款一万美元,并限期提供,如在限期内 仍不提供,再加罚 1 万美元,如此连续加罚,直到提供材料为止。我国应考虑增加转让定价处罚规则,提高纳税人转让定价的税收风险,改变纳税人对转让定价“仅补税无 罚款”的低风险预期。3. 强大的信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税收监管美国税收征管计算机系统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投入使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计算机征管网络。其系 统由二个层次构成,包括 1 个国税局税务信息处理中心、 7 个大区征税服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 63 个地区税务局及近 700 多个基层单位的计算机系统

42、。 计算机在税收预测、 办理登记、 纳税申报、 报税审核、 税款征收、税务审计选案及操作过程等控制、税源监控的环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美国利用 计算机每年处理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申报表 2 亿多份和相关税源信息 13 亿份,对 100 多万纳税人进行税务 审计,为开展反避税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日本税务机关内部共享信息数据系统非常强大,为确定 转让定价调查对象和寻找可比对象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中国税务机关内部的数据信息系统远未达到上述水 平,数据库本身的数据量和覆盖面还相当有限。我国应抓紧时间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税务机关内部建 立起共享而强大的数据库系统,在管理性审计和转让定价调查

43、审计之间要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使有限的转 让定价管理人员能够在信息充分的基础上专注于可比性分析。4. 强力的组织支撑设立完善的反避税管理部门日本国税厅十分重视国际税收管理工作,不断增加国际税收管理人员,扩充执行机构。日本国税厅总部主 要负责大案审查和与外国税务当局的协商与信息交换,四个经济最为发达、大企业聚集的区税务局承担主 要的转让定价调查审计和 APA 审核评估工作, 遍布各地的税务署则为区税务局选案提供依据。 承担主要工 作的区税务局在专业人员配备上根据情况不断加强,如东京市地方税务局 2005 年增加了转让定价专职人 员 12 人。相比之下,我国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支撑,

44、在一些经济发达、外资企业较 为聚集的省、市,税务机关内部负责转让定价调查的人员寥寥无几,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设立相应机构和专 职人员,转让定价调查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我国应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在大企业和外资经济较为 集中的省、市,税务机关内部应建立并加强机构设置,保证专业人员数量,使反避税审计工作能够开展起 来。5. 紧密的部门协作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配合。日本国税厅负责国际税收执行的部门有相互协议室、国 际业务课和调查课,国税局主要由国际调查课、国际情报课和主任国际税务专门官负责国际税收的执行。 部门之间既分工又合作,资料信息高度共享。日本税务机关内部的一般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审计相互结 合,

45、为反避税人员了解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的情况提供了大量信息。我国税务机关目前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 有效的配合机制,难以为反避税调查提供丰富的行业信息。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反避税税制的设想(一)建立、完善我国反避税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条款对转让定价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国家税务 总局制定了 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 对转让定价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但有些内容仍需完善。 目前,我国在避税港避税、滥用税收协定、资本弱化避税等方面的尚未立法进行规制,而在这方面,美国 等西方国家的立法比较成熟,吸收、借鉴这些国家在避税港避税等方面的立法,以制定并完善我国的针对 避税港避税、

46、滥用税收协定、资本弱化避税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建立我国的反避税法律体系。1.提高反避税法律体系的立法层次目前我国大部分税收的征收依据仍然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存在,这种税收法规政策的出台往往缺乏全面的 统筹和系统的思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仓促出台起不到预期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我国税法的权威性, 反而给避税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应加强税收立法,逐步提升我国税收法律体系的整体级次,例如适时提 高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中有关重要内容的立法级次,使之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2.完善我国现行的转让定价制度(1 )进一步明确纳税人的报告和举证责任。 我国在反避税的法律制度中, 最困难的就是税务机关不了解跨

47、国投资者在国内外的经营及财务情况,因此在反避税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纳税人对其国内外的经营及财务 情况负有报告义务,对于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纳税人的责任意义重大。我国已在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税务 管理规程明确了关联企业转让定价时要承担举证责任,但还应该进一步制定有关具体税种的举证条款, 使得举证责任细化,内容更加明晰。(2 )拓展关联主题和关联关系的认定范围。 我国现行转让定价制度对关联关系的主体范围限于企业与企业 之间,应将其拓展到包括自然人或个体。我国目前对关联关系判定的方法采用的是股权定法和经营管理控 制法,有必要加入避税地判定法,将与避税地进行交易的企业纳入具有关联关系的范围内。(3 )充实和完

48、善转让定价的调整方法。 我国现行转让定价税制规定的调整方法有非受控价格法、 再销售价 格法、成本价价法及利润分割法、可比利润法、交易净利润法等“其他合理方法”。应详细解释说明各种 方法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等。摈弃对调整方法选用规定的优先顺序,采用更灵活实用的方式 来决定最适用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这样的规定将与 OECD 准则相符。(4 )完善对劳务和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有关规定。 明确对劳务的收费标准, 规定以劳务成本为税收调整上 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对无形资产的转让应规定按照创造成本、使用寿命、内在价值等进行估价,以明确可 操作的判断标准。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具体的对劳务和无形资产转让

49、定价的调整方法和程序。(5)完善转让定价税务申报内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对转让定价文件的准备作出规定。而我国转让定 价税制中并没有规定纳税人在其经营过程中要作相应的文件准备,只规定了税务机关进行转让定价调查审 计时,需要企业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或对有关文件资料进行确定和进行举证。应扩大关联申报的范围和具 体内容,可以规定凡构成关联交易的企业依法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如实申报受控交易所涉及的关联方的情 况、功能分析、合同条款、相关业务总体介绍、转让定价合理性的理由和避税地企业交易的有关情况,包 括附送转让定价资料,关联公司和避税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国关联公司和避税地企业情况明 细表等。(6

50、)对因转让定价避税应加收滞纳金和罚款。目前,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对因转让定价而避税没有罚 则规定,也没有明确其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我国税务部门对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的查处,大多只进行 调整,很少加收滞纳金和罚款,使得一些跨国公司产生了侥幸心理。对此,应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 对企业不按公平交易原则实施转让定价除进行纳税调整外,还应对其少申报缴纳的税款加收滞纳金,并给 予相应处罚,从而抑制避税的不良动机,打击避税行为。3. 制定我国的反避税港避税的法律制度。 借鉴国际惯例, 采用列举法 (如 OECD 公布的避税地名单 )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如实际上不征税或实际税 负过低, 低于国内同行业税

51、负 23 以上 )对避税地进行界定,并制定相应的的税收政策。 如在税法中规定, 对于本国居民通过在第三国(避税港)投资设立外国公司来躲避本国纳税义务的行为应当征税。这既有利 于完善我国的反避税的税法体系,又可以减少本国居民通过在第三国(避税港)投资设立外国公司来躲避 本国纳税义务的行为。4. 制定我国的反资本弱化的法律制度。资本弱化使得企业尽可能多地汇出债务利息、减少税前利润。国际经合组织对资本弱化的认定标准为企业 权益与债务资本之比低于 1:1 ,美国税制对此的认定标准为 1:1.5 。我国税法目前没有反对资本弱化的法律 规定,按照我国现行税法,企业借入外债的应付利息可从企业税前所得中扣除。

52、建议在我国的税法体系中 建立反资本弱化的法律制度,抓住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合并的契机,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增加有 关防止资本弱化规则的条文,规定企业权益与债务资本之比明确规定企业权益与债务资本的最低比例。并 针对超额利息应视为股息处理等作出规定。同时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制定规制资本弱化的单行规章,主要应 明确债务股权比率、 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计算范围、 超额利息的计算公式等问题。 从而建立一套系统、 完整的资本弱化法规体系。5. 制定我国的反滥用税收协定的法律制度。建议在我国的税法体系中建立反滥用税收协定法律制度,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立法方式:一是在国内法 中制定一般的反避税条款或者反滥用税收协定条款;二是在双边税收协定中设定反滥用税收协定条款,对 于已生效的税收协定没有反滥用税收协定条款的,可以通过对协定进行修订的方式,引入反滥用税收协定 条款。(二)加强征管,建立反避税的社会协作大环境1.依托税管员平台,加强反避税信息管理税管员平台是广东地税在新一轮征管改革下,利用数据“大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