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语文教师的阅读_第1页
改造语文教师的阅读_第2页
改造语文教师的阅读_第3页
改造语文教师的阅读_第4页
改造语文教师的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改造语文教师的阅读宋宏江4月23日,世界阅读日。大街小巷,挂满倡导阅读的标语横幅;报纸网络,连篇累牍报导阅读的现状。如果说全民阅读的程度是反映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的话,那作为文化主要传承者的教师,他们的阅读状况如何更加令人关注。当前,人们主要把眼光集中在教师阅读时间长短、阅读量多少、阅读面宽窄等量化问题上,笔者认为跟前边那些问题比较起来,也许我们更应关注教师阅读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师。因为他们是母语的重要传播者,他们的理念、行为直接影响着我们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形成。一、阅读的两种方式按照程福宁先生的说法,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文章阅读,一种是语文阅读。两种阅读的根本区

2、别是:前者目的在于了解内容,后者目的在于弄清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换言之,文章阅读着眼于思想内容,语文阅读立足于语言形式。语文教师的阅读当然也包括以上两种方式,但仔细对照程福宁先生的说法,笔者震惊地发现,语文教师的文章阅读尚差强人意,而语文阅读则大大不足。以人教版八上课文中国石拱桥为例,我们很多教师在阅读文本时注意到了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及其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也重视了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于是在课堂上主要就引导我们学生掌握以上这些内容要点。而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却是以这样的程序教学本课的: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在课文

3、题目之前加修饰语(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让学生提出读课文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后,老师着重请学生讨论,讲中国石拱桥,讲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对照上述两个案例,它们的设计完全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源于教师研读文本的定位不同。案例一中,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基本是文章阅读,重点引导学生弄清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案例二中,教师对文本的阅读才是一种真正的语文阅读,它重点引导学生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举两个例子)表达这样的内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二、语文教师应关注的阅读方式纵观平时教学,对一篇课文,我们总是花很多时间去研究每一段落写些什么,全文的内容该如何概括,文章的主旨又是如何的,却往往忽略了文章的标点、词汇

4、、思路等语言形式,未能深入地探究文章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或者只是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对其中写作特色等语言形式要点人云亦云地作一番浮光掠影的“搬运”,根本没有把它们回归文本,落到细处,潜心研究。教学之余,很多语文教师喜欢读书看报,涉及面也较广,阅读过程中也会做些笔记和摘录,然后把一些自认为主题深刻、意蕴深长的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其丰厚的思想内容涵养他们的心灵。长此以往,言传身教,自觉这样做于己于生均大有裨益,既积累了知识,又拓展了视野,还丰富了体验。同时,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课时用来阅读教学,还在课外有意识的进行阅读引导渗透,课内外两方面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应该是能稳步上升吧?!

5、可是,事与愿违。每年中考结束,进行语文成绩分析统计时,我总悲哀地发现现代文阅读题是得分最低的题目。究竟是什么导致学生阅读水平的低下呢?追根溯源,我觉得很大的责任该由我们语文老师承担,因为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的九年级,学了十来年的语文,我们却根本没教会学生该如何阅读!扪心自问,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大都是为考试而阅读,甚至有些老师居然把各种练习中相关的阅读题目及答案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记录下题目、答案然后背诵,根本没有真正思考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无论我们常规的阅读教学,还是时下倡导的经典阅读,在很多人的意识里,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感受一些经验信息、事实现象,好像读就是目的。读了,我们就拥

6、有了“文化”,阅读的水平就会自然提高,亦即“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长期以来,我们其实一直没有真正区分语言的内容与形式,长期忽视语言形式的推敲,长期忽视思维形式的训练,学生产生现代文阅读题得分低的考试结果其实是一种必然。三、语文教师该如何进行语文阅读那么,语文教师阅读如何着眼于语言形式呢?张志公先生说,“要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意思是通过弄清语文形式,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表达这个内容。举个例子愚公移山中,愚公妻称愚公“君“,智叟称愚公“汝”,这两个词都作第二人称“你”解释。乍一看没啥区别,能否调换呢?仔细斟酌,前者是尊称,后者一般是长辈

7、对小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称呼,本辈之间用“汝”,就有看不起的意思,智叟称愚公为“汝”就是看不起愚公。小小的两个代词,通过从形式方面琢磨,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自我慎思明辨的能力,正如美国学者萨丕尔所说:“语言和我们的思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一回事。”语文教师要加强语文阅读,笔者认为三个方面的条件必不可少:1、要有自觉的语文意识。读说明文就是掌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读议论文就是找出论点+论证方法,读小说就是理清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这些僵化的模式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在阅读很多课文时,往往把那些知识要点梳理得井然有序,却唯独忘记了探究文本本身

8、,忘了学习负载内容的语文形式,其实那些被我们从眉梢眼角匆匆掠过的字词、难句、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文章思路等才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语文阅读就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重塑我们教师的阅读天地,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学生的人文世界,通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途径使语文真正成为人们灵魂的教育。时下流行的文本细读,其实质就是让语文教学回归文本之中,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深入探究语文的魅力。2、要有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前边的论述可看出,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头脑中要始终盘亘着一系列问号,这问号的核心内容就是“为什么用这种形式表达,而不用那种形式表达”。具体思考的方式大概

9、可以有以下几种:(1)省略法,思考原文中这个词,句,段等去掉是否可以。例如读鲁迅的雪,连接“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两部分内容之间有个“但是”,这个“但是”去掉对内容的表述似乎无大的影响,但它的存在却表现了作者对朔方雪怀着特别的敬佩之情,可谓情有独钟。(2)更换法:思考原文中这个词(句、段等)能否用另外的词(句、段)替换。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有一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诗句中“朵”能否换成我们平时修饰流星更常用的“颗”呢?思考一下,觉得不行,“朵”多形容花,此处形容流星,写出了流星的漂亮,说明了作者觉得天上生活的美好,流露了憧憬、向往之情。(3)添加法:思考原文中能否

10、增加这个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一句“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假如在此句的“自己”前加个“我”,表达效果会有何不同呢?通过比较思考,发现加“我”表示认同父母的家就是自己的家,情感自然;不加“我”表示不认同这个新的环境,流露出“我”跟封建大家庭间的厚重隔阂。3、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着眼于语言形式的语文阅读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阅读主要涉及思想内容,凭着教师自身的阅读水平和人生阅历,对此多数能体验到位、说得八九不离十。但如果是要说出文章为什么要用这一个词而不用那一个,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而不用那种,为什么要用这个长句而不用一系列短句,应付诸

11、如此类的问题(兼及内容与形式)如果没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那只能束手无策,含糊其辞。语文方面的知识主要是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知识,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等)的知识,布局谋篇(过渡、照应、详略等)的知识,以及修辞手法的知识等。阅读美丽人生,阅读提升幸福。这份美丽与幸福都为我们今天语文教师的读书方式所牵引着,不管是课本,还是经典,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让我们语文教师从今天起改造我们的阅读观,打造崭新的阅读领地,引领我们的学生亲近书本,拥抱书本!附录:关于阅读的断想阅读的是理想,行走的是现实。两者完美结合,相互印证,最终促进提升,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纯粹的理想不能当饭吃,过度沉溺于自我理想的人是没有出路的;而过分的现实则是功利的,这样的人想要成就大业恐怕也是困难的。做人也好,教书育人也好,既要有精神上的理想主义,也要有直面现实的胸怀。要做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者。教师需要是一个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应当对教育怀有一份宗教般的虔诚,当然,也需要一份对现实的承担。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则仰赖于每一个公民的阅读修养。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学生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文化的精华与垃圾共存,图像声音同文字争抢读者,而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文字的人已经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