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卓越之路:刻意练习,微小改进,找出反馈,高水平重复,坚持十年_第1页
通往卓越之路:刻意练习,微小改进,找出反馈,高水平重复,坚持十年_第2页
通往卓越之路:刻意练习,微小改进,找出反馈,高水平重复,坚持十年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往卓越之路:刻意练习,微小改进,找出反馈,高水平重复,坚持十年通往卓越之路:刻意练习,微小改进,找出反馈,高水 平重复,坚持十年蓝色骨头(andysun) 2015-08-04 22:28是什么让泰格伍兹( TigerWood s )成就非凡?是什么让沃伦 巴菲特( WarrenBuffett )成为世界顶尖投资人?我们曾经以 为自己知道答案:因为他们生来就具备了从事各自职业的天 赋。这正像不久前巴菲特对财富杂志所说的:“我天生就喜欢分配资本。 ”有这种天赋的人可谓万里挑一,你没有, 就是没办法。 行了,伙计,事情没这么简单。首先,人并不具备生来就能 做某项工作的天赋,因为并不存在特定的天赋

2、(对不住了, 沃伦)。谁也不是天生的首席执行官,或者天生就是国际象 棋特级大师。 你只有通过长年、 大量的努力, 才能实现卓越。 不是一般的努力,而是艰苦又严格的那种。比如巴菲特,人 们都知道,他非常自律,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潜在投资目 标的财务报表。对你来说,好消息是有没有天赋并不重要, 天赋与卓越之间关系不大,甚至根本无关。你完全可以改变 命运,甚至达到卓越。科学家在多个领域里得到了惊人相似 的结论。要知道,有天赋不意味着有智慧,不意味着有上进 心,不意味着有个性特点。它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可 以让人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好。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迈克尔 J 豪(MichaelJ.Howe )、

3、简 W 戴维森(JaneW.Davidson)、约 翰 A 斯鲁博达( J o h n A . S lubo d a )在经过广泛研究后得出结论 “我们调查出的证据表明,拥有天赋并不能导致卓越。 ” 如果想了解科研人员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先考虑一 下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几乎在所有需要艰苦学习的领域,绝 大数人都是一开始学得很快,然后减慢,最后完全停滞了。 但少数人却能花上数年或数十年继续提高,最终达到卓越。人们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K.安德斯. 埃里克森( K.AndersEricsson )说,这是研究人员的“终极难 题”。埃里克森等人是这一领域最杰出的研究人员 ,某些

4、人 为什么能继续提高?答案要从对各领域杰出人士的长期观 察说起。 1993 年,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 文,自那以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了数十项研究,许多 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音乐和国际象棋上,因为对这些领 域的成就进行长期评估和制作图表相对容易。科学家们还考 察了其他领域,其中也包括商业。第一个重大结论是, 不努力就不可能达到卓越。 你可以认为, 只要找到你有天赋的领域,你就会自始至终保持卓越,但这 种情况并不存在。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人无需历练和实践就 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最具才华的人,也 需要 10 年左右的努力才能达到一流的境界。这更支持了刚 才的“天底

5、下没有免费午餐”的说法,而且它已经得到广泛 认可,研究人员称之为“ 10 年法则”。那么,该怎么解释鲍 比.费舍尔 (BobbyFischer )的情况呢?他可是 16 岁就成为国 际象棋特级大师了!实际上,这条法则对他也成立:他曾精 心钻研了 9 年。正如南加州大学的约翰 .霍恩( JohnHorn )和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松永浩美( HiromiMasunaga )所注意 到的,“ 10 年是很粗略的估计,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它看成是 最低值,而不是平均值。 ”很多领域(如音乐、文学)的杰 出者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巅峰。 所以,卓越可不是能够信手拈来的,而是要经过艰苦努力。 但光努力

6、还不够,因为很多人努力了几十年也没有实现卓 越,甚至没有取得大的进步。只有那些花大量时间进行“刻 意练习”( deliberatepractice )的人,才可能成为本领域的佼 佼者。“刻意练习”的行为,力求改善成绩,超越自己的能 力,对结果做出反馈,并进行高水平的重复练习。举个例子 说,大多数高尔夫球爱好者的水平无法提高,这是因为,仅 仅打出一桶高尔夫球, 那不叫刻意练习。 用 8 号铁杆击球 300 次,力争将球打到距旗杆 20 英尺以内的成功率达到 80% , 不断观察和做出相应调整,每次都练上几个小时这才是 刻意练习。持之以恒是关键。埃里克森说 :“我们发现,各领 域的精英每天花在练习

7、上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周末也是如 此。”在相当多的领域里,都可以找到同样的证据。埃里克森和他 的同事研究了一群 20 岁的小提琴演奏者,最好的一组(由 音乐学校老师评定)平均每人做过 1 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较 次的一组为 7,500 小时,再次的一组为 5,000 小时。在外科、 保险销售和几乎所有体育项目上,这种情况无一例外。刻意 练习越多,成就越大。大量的刻意练习,就意味著卓越。 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赞同天赋无稽论,但他们并非反对这 一观点的核心,只是对边缘的问题持有异议。首先,有些东 西不可计量。两位运动员也许同样努力,可如何解释新英格 兰爱国者队( NewEnglandPatriots

8、)四分卫汤姆布拉迪 (TomBrady )可以在比赛的最后两分钟有更胜一筹的表现 呢?还有,研究人员曾提到,有些神童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学 会了说话、阅读和演奏音乐。但调查表明,这些情况一般与 他们父母有很大关系。此外,很多神童并没有在他们小时候 擅长的领域里到达卓越,而很多佼佼者在小的时候表现平 平。当然,部分重要的特质得分来自遗传,但与体格、极高 的智力相比,这些因素对他们从事的职业的影响并不大,只 是导致了他们不去从事某些职业。身高只有五英尺,肯定没 法去全国棒球联赛( NFL )当前锋,七英尺高的人也参加不 了奥运会的体操比赛。而且,这些限制也不如人们想象的那 样大。埃里克森指出 :“有些

9、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的智商只有 90 多。”研究做得越多,刻意练习理论就越发得到证实。从所有这些学术研究中可以看出,杰出者多年来在做什么。 举几个例子。 20 世纪最伟大的演讲者之一温斯顿丘吉尔不断 地强迫自己练习演讲。据说,钢琴家弗拉吉米尔霍洛维茨 ( VladimirHorowitz )讲过 :“一天不练,我能听出来;两天 不练,我妻子能听出来;三天不练,全世界都能听出来。 ” 他绝对称得上是魔鬼练习者。同样的话,也可用于作曲家伊 格纳斯帕德鲁斯基(IgnacePaderewski)和歌唱家卢奇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Pavarotti )。许多杰出的运动员都以日常训练 严酷著称。在篮球

10、方面,迈克尔乔丹的训练强度超过了他的 球队,尽管球队的训练已经十分艰苦。 (乔丹并不具备很高 的篮球天赋,要不然,他也不会落选高中时的球队。 )在橄 榄球方面,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接球手杰里莱斯( JerryRice) 先后被 15 支队伍弃用,因为它们觉得他太慢了。但通过极 为刻苦的训练,他终于将其他选手甩在身后。泰格伍兹是研 究结论的典型例子。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 18 个月)就 教他打高尔夫球,并鼓励他刻苦训练。到他 18 岁成为美国 业余冠军赛最年轻的冠军时,他已经练了至少 15 年。和研 究结论一致的情况还有,他每天都要长时间训练,从未停止 过改进,甚至两次改变他的挥杆动作,因为这样

11、可以提高成 绩。 无论是科学证据还是坊间传闻,似乎都压倒性地倾向于认 为,刻意练习是成大功之母。可是有个问题:商业该怎么样练习呢?实际上,商业的许多元素是可以练习的。演示、谈判、评估、解读财务报告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然而,这些还不是取得卓越管理成就的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你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凭借不完善的信息做出判断 和决策、 与他人沟通、 寻求信息, 这些东西也能练吗?能练, 但练的方式与演奏肖邦的练习曲是不一样的。毋宁说,这种练完全是去做你已经在做的事情你在工作 中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做法,而你需要对这些做法做一些重大 的变更。首先,你可以给每项任务制定一个新目标:不要仅 满足于完成,

12、而要设法做得更好。写报告需要资料的寻找、 分析和提交,每一项都能加以改进。主持董事会会议需要最 深入理解公司战略,对未来的市场变化要有一种条理清晰的 看法,并且为讨论定下基调。每个人所做的每项工作,从基 础的到最高级的,都可以改进。有了这种心态,人们就有了新的工作方式。研究显示,这样 的人处理信息时更投入,记忆更长久。他们想更多地了解有 关工作的信息, 并寻找更多的视角。 他们接受更长远的观点。 这种观念在他们具体行动时依然存在。他们不只是在工作, 从更深的意义上说, 他们在是积极改善工作。 研究一再表明,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别极为重要。例如,一位业余歌手在上歌 唱课时,会认为这是一件好玩而且能

13、释放压力的事。但对职 业歌手来说正相反 :他们在课上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改进他们的演唱上。同样的行动,心态不同。反馈十分重要。在商业 中得到反馈并不难。但大多数人不是去寻找反馈,只是等著 它来,一半人还希望它不要来。高盛公司(GoldmanSachs)领导力开发主管史蒂夫 科尔(SteveKerr)说,没有反馈,“就 像隔著一道垂至膝盖的帘子打保龄球。如果你不清楚你的成 绩如何,会出现两种情况 : 第一,你不再长进;第二,不再关 心。”在有些公司,定期反馈是一种文化,如通用电气。要 是你无缘得到反馈,就自己去把它找出来。 在此过程中,你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研究人员所说的“业务的 思维模式”,就是让各种

14、元素共同配合、彼此影响的模式。 在这上面下的工夫越多,思维模式就越宽广,绩效增长效果 就越佳。安迪 .格鲁夫( AndyGrove )的头脑中始终保持一个 能改变世界的技术行业的模式,审时度势地改造英特尔( Intel );微软( Microsoft )的创始人比尔 .盖茨( BillGates ) 也有同样的绝招:身处 PC 时代的曙光,他看到让人人桌上 有一台电脑的目标可以实现,而且会创造出极其巨大的市 场。约翰 D 洛克菲勒( JohnD.Rockefeller )也预见到,石油 会成为改变世界的新行业。拿破仑是这类人当中最杰出的。 他不但能考虑一场大战中的各种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还能 在这些因素发生意外变化时迅速做出反应。刻意练习好处多 多,很值得一做,但还必须有个条件:要有常性,不能一曝 十寒,否则毫无益处。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苦了。上面那 些做法实在太难、太苦,他们几乎不会去做。又苦又难是肯 定的。要是卓越那么容易实现,岂不人人都能做到了?这把 我们带向有关卓越的最深刻问题。尽管专家们了解很多能产 生卓越的行为,但他们对这些行为的来源却知之甚少。一项 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 “: 我们仍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促使一些人 从事刻意练习。 ”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尔 .蒂希 ( NoelTichy )说 :“有些人比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