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国人物漫谈:失落冒险家姜维 姜维这个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同样是倍受争议的三国人物之一。一说其智勇双全、谋略出众,诸葛死后蜀汉赖其得以维持,这些说法演义及民间较为流行;一说其粗通文武、志大才疏,穷兵黩武而导致蜀汉灭亡,这一说法见于陈寿三国志: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至陨毙。今人读古史,当有自我主见,个人以为,姜维虽智谋未及第一种评价,功业亦未足支撑蜀汉,但是也不至与象后一种评价那般不堪,第一种说法大约受汉室正统观念影响从本能上美化了一些九出中原欲复汉室的姜维,当然也还有因姜维身为诸葛弟子的缘故怀有朴素的感情倾向,而后一种明显太以成败论英雄,似乎也不客观。 那么究竟怎么看待姜
2、维这一人物呢?还是让我们从历史史料中去慢慢发现,自己判断吧。 姜维,字伯约,公元201年出生于日后曹魏境内的天水翼县的一个小军官家庭。此地是羌族等少数民族杂居活动区域。大家知道,东汉末期少数民族搞个叛乱就象吃顿饭那么简单,所以叛乱活动多如牛毛,于是他那身为地方军事将领的父亲在镇压叛乱中英年早逝也就不是什么很奇怪的事了,只是让这世界上又多了个孤儿,与母亲相依为命。可能大家有些不理解,孤儿这个词在现代应该是父母双亡或者更惨才是,如果父母有一方在那只能说是单亲家庭。不过提醒一下大家,这是在女人被视同财物生育工具的古代,丧父即是孤儿,孤儿寡母同此说法。 姜维长大以后,地方政府考虑到其父为国捐躯之情,赐
3、官中郎,参与一些本郡的军事管理决策,而姜维“少好功名”,于是暗中结交了许多江湖中的亡命之徒,死士。大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黑道白道,混为一道;警察流氓,互相帮忙。这样做,也是为了在乱世中积攒今后“立功业”力量,打下点基础。 公元228年,也就是建兴六年,姜维此时正与当年初出山的孔明一般,处与风华正茂的年纪,27岁。也迎来了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上中原,讨伐曹魏。大兵压境之时天水境内人心惶惶,诸多官吏乱了方寸。这些官吏中就包括了此时正带着姜维等人出行的天水太守,姜维的顶头上司马遵。这马遵大惊之下,心中疑念大起,担心随行的姜维等人怀有异心将其追那当做投降蜀汉的见面礼,于是在休息之时偷偷抛
4、下姜维等人,连夜逃往上封(右面部分是耳朵旁,此字不会打,见笑见笑)。姜维等人一觉睡醒,起床以后发现不见了亲爱的太守大人,连忙循迹随后赶至上封城下,可惜此时城内士兵认为他们已经投降了蜀汉,让他们进城自然是不能干的。姜维等人没有办法,只好又回到了故乡翼城,可是同样的事情上演了一遍,就这样姜维等人一夜间就变成了无家可归的,走投无路的亡命之人。 此时姜维带头做了个大胆的冒险决定:既然魏是不能呆了,已经被认定为叛徒,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真的投奔蜀汉。做这个决定是需要一定的魄力的,虽然也许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不会杀戮来投奔的降将,但是象他们这种身份低微,毫无名气之人,只怕前途也不是太好,可以说这是把性命前途一把
5、压上的大胆赌局。不过历史证明,姜维这一把在当时来说是压对了宝跟对了庄。诸葛亮得到姜维高兴的不得了,相谈甚欢,甚至将之称为“凉州上士”,并亲口将其许为自己军事方面的衣钵传人,不久即决定让其训练一支五千余人的精锐步兵中虎步兵。人前人后大家加赞扬,有亲笔写于大臣蒋琬、张裔的书信为证:“姜伯约甚敏于军事,即有胆义,深解兵意。词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官,觐见主上。”当即决定将其引见与皇帝刘禅。相父的话谅刘禅也是不得不听的,于是下旨将其提拔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在此替子龙将军再鸣一把不平:子龙将军立下如许大功,直至年近八十军中无人才混上个正牌将军,姜维一投降马上就是正牌将军,看来子龙将军
6、70岁以前是白活了,跟错了主子,你跟刘备干嘛呀,刘备最大的也只给你个习军将军(一说护军将军,同是五品杂牌将军,人家姜维跟了诸葛一投降就是个四品+的征西将军。子龙子龙,遇人不淑啊)。 姜维归降蜀汉后,忠心是有的,一心一意的为蜀汉尽忠。这点可以从一个小故事中看出,根据孙盛的杂记中叙述,姜维的母亲一直身居魏境,也曾写信叫他回归。姜维在回信中写道:“良田千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远志、当归皆是药名,这信看起来就有那么点意思和文采了,不过前面的“良田千倾,不在一亩”可千万不要是影射一在乎一个母亲,这对古人来说(即使是放在现在)那可是大逆不道了。姜维在诸葛的身边大约当了六年的好学生,诸葛去世
7、了。保护诸葛灵柩回都的姜维被封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领诸军,进爵平襄侯。姜维在诸葛的言传身教下自然是学到了不少有益的东西,同时也继承了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志向,屡次北伐,也打了不少漂亮的战役,演义中“姜伯约九伐中原”即由此来。 不过和演义中不同的是,诸葛亮死后,姜维并未如其师一般获得军政大权。先是蒋琬,后有费、董,即所谓蜀中四相,分别接手军政大权,姜维只是“数率偏师西入”,从这点上来讲,演义中五丈原以后尽是姜维的世道,是小说家言,不可等同于历史的。而历史上姜维在蜀汉的局势是颇为不妙的。似乎并非那么春风得意。那么是什么原因所致呢?个人分析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姜维的自身能力缺陷,敏于军事而内政不
8、行。 他的北伐太多从军事角度出发而忽略了经济基础,连年出兵北伐而无停息,大大超出了蜀汉经济所能承担的负担。蜀汉此时有户不足30万,人口不足100万,而将士、官吏有多少呢?接近15万。也就是说,两家人就要养个将士或者官吏,大约1/3以上的男子要参军打仗,这种负担对蜀汉经济来说是非常严重难以承受的。而诸葛在世的时候军事行动还是综合衡量,多角度考量的,同时诸葛亮的内政水平那也是远远超过姜维的,这点上来说他的连连北伐导致国内多有怨言,各方挚肘也就不足为奇了。姜维出身西北(一说姜维是羌族人),对西北少数民族及风土人情是很了解的,对自己的才华武略也很自信,曾想连接西北诸羌、胡部落以为接应,一举而定垄西,按
9、说这似乎是有可行的,也符合诸葛身前定垄西而拓蜀汉战略空间的构想,可惜老费同志对他多方限制,史载:“每欲兴兵大举,费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老费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俟能者,无以为希翼侥幸而决成败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说白了就是我们比丞相差远了,丞相都不能北定中原,何况我们呢,还是自保为上,等出现更有能力的人再去恢复汉室,不可指望侥幸一举成事,如果冒险不成,后悔都来不及。这话里也是可以看出,对姜维的能力不是那么放心的。当然他这观点似乎保守了些,也还有一点点道理。 二:威信不足。 姜维之所以平步青云,自然有其
10、自身能力,但是诸葛亮的举荐及他身为诸葛弟子的身份也不无关系。而诸葛死后,这个影响就降低了很多,同时其自身能力的缺陷及身为降将的出身,也使其威信不足以对抗当时的其他几人,对其他将领的控制力未免大打折扣。这个缺憾是致命的,直到董允等人亡故后,尚制约其行动,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公元256年,此时掌握军政大权的其他数人业已亡故,姜维升迁为大将军,总领蜀汉军队,大概也就是现在的三军总司令的职位了。新官上任三把火,首次整军北伐,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相继出师,约定于上封回合,结果我们的镇西大将军胡济同志失约未至,姜总司令孤军深入,在段谷被魏国大将邓艾杀的是“星散流离,死者甚重。”而奇怪的是蜀汉朝野并未责怪治罪
11、于违令失约的胡大将军,反而对姜大司令群起而攻之,姜维不得不上书请罪,自降官职(这点到是学他老师学的十足,后来的光头委员长大人也深明其道,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是光芒万丈。)这一件事也许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如果连蜀汉后期另一主要将领对他也不信服那问题就大了三国志*蜀书*张翼传记载:“自翼建异论,维心与翼不善,然常牵率同行,翼亦不得已而往。”就是说,张翼进言减少用兵以后,姜维心中有了阴影,得不到张的支持,又怕他在背后反对甚至搞动作,只得把他硬拉在身边。 三:更加要命的一点是,后主刘禅在诸葛死后,对姜维也不在向以前一般信任,加上那个宦官黄皓在后主耳边经常搞搞小动作,说几句坏话,同时还勾结野心很大的右大
12、将军阎宇,一心想密谋除掉姜维,以至姜维只好跑到沓中去避祸,其在朝中局面的艰难可想而知。关于这点,我想刘禅这个人,也不得不提一下。身为君主,不痴不傻,想当儿皇帝的人估计不多,虽然诸葛在世是应威望影响太高不得不低头,但是对屡屡的军事行动也是有微言的。所以要说他对姜维这个诸葛亮的徒弟,后期的实权派有多大好感,估计是不现实的。一向以来,我就不同意将刘禅简单的看做无能者的论调,着里顺便一说,大家可以批评指点。 从以上这些方面看来,姜维的北伐笔之诸葛的北伐,更加具有孔老夫子所说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与悲剧色彩。同时个人认为姜维政治战略眼光的不足也使其并未真正的领会诸葛北伐的战略目标失去荆州后取垄西,为蜀汉
13、政权的维持开拓战略空间,以在较长时间呢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而等待时机。这也使他犯了一个更大军事战略上的错误,下面来分析一下: 汉中之地乃蜀汉门户,战略要地十分重要,守川必须守汉中,取川必须取汉中,这一战略在早期刘备西进四川之时及以后诸葛当政时期体现的十分明显:刘曹汉中之战宣示了刘备势力颠峰的到来,亦保证了蜀汉政权得以建立发展的条件。刘备、诸葛在时,此地长期有虎将魏延镇守,采用堡垒战术,御敌于国门之外,修建了诸多坚城固垒。(李德那小子,也许看过三国,没看懂,呵呵。说笑)而我们的姜维姜大司令,却认为这种战术太过保守,虽然可以防御敌人,却不能主动进攻,取得大的胜利,予敌以重大打击,所以他作了个赌博式的
14、决定: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之计。于是一片片堡垒被毁,诸围尽撤,把所有军队布置在汉乐二城,想以逸待劳,待魏军千里奔袭,兵马疲乏,后勤不继之时于汉、乐二城下一举予敌重创,然后说不定可以趁胜追击,灭了魏国也不一定。 这个战略,喜欢军事的各位可以一起来分析一下,看是否可行。粗粗一看,魏军是深入敌境,困难诸多,而汉军在国境内作战,各种条件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这个战略也很象以后毛老人家提倡的“运动战”、“游击战”,可是仔细分析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家都知道,“运动战”和“游击战”有几个条件是必须具备的: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以便诱敌运动;有足够的战术手段不停骚扰打击敌军,消耗敌军有生力量、后勤、士气;没有明显的要害便于敌军捕捉而导致己军瘫痪。也就是说,其实质就是取得保证战争的主动主导权。而这几点蜀汉方面并不具备:汉中所辖区域即为门户,而汉乐二城并非成都的唯一通道;姜维并为采取其他战术措施对深入的敌军予以打击破坏;要命的是,成都不是延安,门户一开,数日便可杀到,刘禅亦非毛老人家,拍拍屁股带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