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小麦新品种_系_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_第1页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_系_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_第2页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_系_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_第3页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_系_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_第4页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_系_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农业学报(Jiang su J.o f Agr .S ci .,2010,26(6:11761180冷苏凤,张爱香,李 伟,等.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6:1176 1180.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冷苏凤1, 张爱香2, 李 伟2, 陈怀谷2(1.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苏南京210036;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收稿日期:2010 07 12基金项目:小麦产业技术体系(nycyt x-03作者简介:冷苏凤(1963 ,女,江苏丹阳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小麦品种管理和推广工作。(T el 025

2、*;(E ma il lsf j sagr.i gov .cn摘要: 纹枯病是江苏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为了解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全省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对参加20042009年度江苏省小麦区域试验和预备试验的415个品种(系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HR 纹枯病的品种(系,抗(R 纹枯病品种(系仅占1 45%,中抗(M R 品种(系占15 66%,80%以上的品种(系对纹枯病表现为感病或中感;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淮北品种和淮

3、北迟播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好,绝大多数淮南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结果还显示,淮北品种(系淮核0303、徐麦4036、徐金麦3号、良星99、丰华8829和铜原0033能稳定中抗纹枯病,在丰产性和纹枯病抗性同步改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中图分类号: S512.1+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440(201006 1176 05Resistance ofW heat Cultivars t o Sharp Eyes pot i n Jiangsu Provi nceLENG Su feng 1, Z HANG A i x i a ng 2, L

4、IW e i 2, C HEN H uai gu2(1.See d M anage m e n t S t a tion of Jiang su P rovince ,Nanjing 210036,Ch i na;2.In stit u te of P l an t Prote c tion,Ji ang s u Acad e my of Agric u lt u ral Sc ie nces ,N an ji ng 210014,Ch i na Abstrac t : To unde rstand the resistance to sharp eyespot f o r current w

5、heat cu lti vars ,and prov ide the sc i entifi c bas i so fw hea t breed i ng for d i sease res i stance ,rationa l use o f resistant varieties and disease con tro ,l 415whea t va rieti es and li nes fro m reg i onal y ield tr i a l i n Ji angsu P rovince we re evalua ted for resistance to w heat sh

6、arp eyespo t during the g row i ng seasons o f 2004-2009.T he results show ed t hat wheat va rieti es i m m une and h i ghly resistant t o sha rp eyespot had no t been found .T he w hea t varieties and li nes resi stant to sharp eyespot on l y accounted for 1.45%,and m oderate ly resistant to t he d

7、isease accounted for 15.66%.M o re t han 80pe rcent of wheat varieties and li nesw ere suscepti b le o r modera tely suscep tible to the d i sease .W hea t varieties from d ifferent eco l og ica l reg ions disp l ayed sign ificantl y different resistances to t he d isease .T he wheat varieties from

8、the N orth parts o f Ji angsu were m ore res i stant to the disease t han that from t he Sout h.Si x w heat var i e ti es ,na m ed H uaihe0303,X u m a i 4036,X uji n m a i 3,L iangx ing99,F enghua8829and Tongyuan0033exh i b ited stable and m oderate resistances to the d isease .K eywords : wheat ;sh

9、arp eyespot ;resistance i dentifica ti on小麦纹枯病是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 i a cerea lis 引起的一种真菌类土传病害,中国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目前已经成为长江流域及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1 2。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测,2008年小麦纹枯病在全国发生面积达8 1061176h m22 3,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减产4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4 6,严重威胁国内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利用改变耕作方法或借助化学药剂可抑制病害的扩大发展程度,但生产上往往难以实施。种植抗病品种是国内外公认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6 8。本研

10、究对2004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小麦区试和预试的415个品种(系进行了抗纹枯病性鉴定和抗性分析,旨在了解目前江苏省小麦品种(系的抗病现状,从而为全省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的合理利用及病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选用2004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小麦区试和预试的品种(系共415个。江苏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根据品种特性和适宜种植区域,分设3组:淮北组,参试品种为适宜淮北麦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 !淮南组,参试品种为适宜于淮南麦区种植的春性品种;淮北迟播组,参试品种为适宜淮北迟播或淮河两岸麦区种植的半冬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种。3组试验参试品种简称为淮北品种、淮南品种和淮北迟播品种。各年

11、度不同类型供试品种数量见表1。表1 20042009年各类型供试品种(系数量Table1 Nu m bers o f whea t varieties(li nesin the reg i ona l yiel d trial fro m2004to2009年 度淮南品种淮北品种淮北迟播品种合计200420051127104820052006123711602006200721501283200720083163111051.2 病菌接种小麦纹枯病病原菌为强致病力的菌株R0301,分离自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存。抗性鉴定均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圃

12、内进行,土壤肥力中等。每品种(系种植1行,行长1m,每行播50粒种子。采用接种纹枯病菌的病麦粒进行土壤接种,出苗后7d将接种物撒于播种行中,接菌量约60kg/hm2。1.3 发病调查及记载标准5月上中旬调查各品种的发病情况,每品种调查4550株。鉴定时分别调查发病株及病级。田间调查纹枯病病情分级按04级标准。0级:全株无病;1级:叶鞘有明显云纹状病斑,但不深入茎秆;2级:病菌侵入茎秆,病斑大小不超过茎周长的1/2;3级:病菌侵入茎秆,病斑大小达到茎周长的1/2以上;4级:病菌侵入茎秆,病斑大小达到茎周长的3/4以上或茎秆腐烂易折倒、有枯孕穗或枯白穗。1.4 品种抗性分级标准根据田间调查数据,计

13、算病情指数,再根据病情指数进行抗性分级。抗性分级标准为抗(R:病情指数<10;中抗(MR:10#病情指数<25;中感(M S: 25#病情指数<40;感病(S:病情指数40。病情指数= (各级病茎杆数 相应病级/ (总茎秆数 最高病级 100。2 结果2.1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纹枯病的抗性现状20042009年度5年的抗性鉴定结果(表2表明: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在4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中,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纹枯病的品种(系,仅发现6个抗纹枯病的品种(系,即淮核0303、淮麦0432、徐麦4036、徐金麦3号、豫麦18(对照品种、扬辐麦5242,占参试

14、品种总数的1 45%;中抗纹枯病65个,占参试品种总数的15 66%;80%以上的品种(系对纹枯病表现为感病或中感。从表2还可以看出:不同年度间参试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很大,20042007年3个年度的参试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中抗以上的品种(系占参试品种总数的30 00%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度有4个品种(系对纹枯病表现抗病,占参试品种总数的4 82%,中抗的品种(系24个,占参试品种总数的28 92%;20072009年2个年度的参试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有下降的趋势,抗性普遍较差,其中20072008年度抗病品种(系不到参试品种总数的1 00%,中抗品种也仅占参试品种总数

15、的8 57%,20082009年度119份参试品种(系中,未发现抗或中抗纹枯病的品种(系,中感品种(系占参试品种(系总数的1177冷苏凤等: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34 50%,感病品种(系所占比例高达参试品种(系总数的65 50%。表2 江苏省小麦品种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Table2 Resistance i den tifi cati on of s harp eyes pot i n w hea t varieti es i n J i ang s u Prov i nce年度品种总数抗(R品种数占参试品种总数(%中抗(M R品种数占参试品种总数(%中感(M S品种数占参试品

16、种总数(%感(S品种数占参试品种总数(%200420054800 14 29.17 28 58.336 12.5 200520066011.67 18 30.00 18 30.00 23 38.33 200620078344.82 24 28.92 25 30.12 30 36.14 2007200810510.959 8.57 58 55.24 37 35.24 2008200911900 0 0 41 34.50 78 65.502.2 不同生态类型品种(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对江苏省3个生态类型参试品种的抗性分析结果(表3表明:不同类型的参试品种的抗性差异较大,淮南组5年117个参试品种中达

17、中抗以上品种(系占13 7%,比例最低;淮北组223个参试品种中,中抗以上的品种比例为17 6%;淮北迟播组65个参试品种中达中抗以上的品种(系比例最高,为21 87%。但就抗病品种数量来说,以淮北品种最多,表现抗病(R的4个,中抗的37个;淮南品种中表现抗病的1个,中抗的15个;淮北迟播组最少,抗病的1个(对照品种豫麦18,中抗的13个。表3 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Table3 Resistances of differen t eco l og i ca l types of w hea t varieti es to s ha rp eyes pot品种类型抗病类型20042

18、005品种数(个百分比(%20052006品种数(个百分比(%20062007品种数(个百分比(%20072008品种数(个百分比(%20082009品种数(个百分比(%2.3 不同年份同一品种纹枯病的抗性分析为进一步评价江苏省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将产量、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升入下年度试验的70个品种(含4个对照品种进行了2年或3年的鉴定,其中淮南品种24个、淮北品种30个、淮北迟播品种16个。结果(表4表明:年度间品种抗性一致性较差,仅有3个品种表现为稳定中抗,11个品种表现稳定中感,1个品种稳定感病,大部分品种在不同年度的抗性表现存在差异。表4还显示:在鉴定的70个品种中,没有

19、连续2年对纹枯病表现抗病的品种,只有淮核0303、徐麦4036、徐金麦3号、良星99、丰华8829和铜原0033稳定达到中抗水平,这些品种丰产性和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可作为抗性亲本直接用于育种;宁310、扬06G5等11个品种不同年份均表现为中感,淮麦0559不同年份均表现感病;宁0659、镇麦02168等22个品种不同年1178江苏农业学报 2010年第26卷第6期份分别表现为中感或感病,这些品种对纹枯病抗性较差,属于感或中感品种;淮麦0432、扬辐麦5242、灌99 8、徐麦2号等31个品种不同年份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明显,即有的年份表现抗或中抗,而有的年份则表现感或中感,这些品种受气候条件影

20、响较大,发病条件不具备时表现抗病,一旦发病条件得到满足时,则发病较严重,他们属于感或中感品种,但具有一定的耐病性。表4 70个小麦品种不同年份间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Table4 P erfor mance of wheat vari eti es resistant to s ha rp eyes pot i n different grow i ng s ea s ons品种类型总数(个不同年份抗病鉴定结果R+M R M R+M R R+M S M R+M S R+S M R+S M S+M S M S+S S+S淮南24001506570淮北303306142101合计70332151131

21、1211R、M R、M S、S分别表示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为抗、中抗、中感、感;R+M R表示连续2年鉴定品种对纹枯病表现1年抗1年中抗;M R+ M R表示2年均中抗;R+M S表示1年抗1年中感;M R+M S表示1年中抗1年中感;R+S表示1年抗1年感;M R+S表示1年中抗1年感; M S+M S表示2年均中感;M S+S表示1年中感1年感;S+S表示2年均感。值得一提的是,对纹枯病抗性较好的6个品种均为淮北品种,占淮北品种总数的20 0%。此外,淮北品种中还有4个品种具有相对较好的抗性,重复鉴定3年,有2个年度对纹枯病表现为中抗或抗,占淮北品种总数的13 3%;而24个淮南品种和1

22、6个淮北迟播品种中,除对照品种外没有对纹枯病表现稳定的中抗品种,多数品种对纹枯病表现真实感病。由此可见,淮北品种在丰产性和纹枯病抗性同步改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其他生态区纹枯病抗性改良则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3 讨论3.1 在20042009年5年415个小麦品种(系中,目前已有淮麦24(淮核0303、徐麦31(徐麦40362个中抗纹枯病品种以及耐性较好的淮麦26 (淮麦0432、徐麦99(徐麦2号通过江苏省审定,说明育种工作者已重视对纹枯病抗性和丰产性的同步改良,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就总体而言,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普遍较弱,稳定达到抗的品种几乎没有,中抗的品种(系的比例仍然很低

23、,绝大部分品种中感或感纹枯病。江苏省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9 14,因此,小麦纹枯病的抗性改良仍是摆在育种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值得欣慰的是,江苏省淮北麦区在丰产性和纹枯病抗性的同步改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2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小麦纹枯病的抗源进行了鉴定,但种质基础研究仍比较薄弱。目前普遍认为,不同品种(系之间纹枯病抗性差异显著,大多数品种属高感和感病,只有少数品种(系具有较好的抗性,缺少高抗或完全免疫的品种3,9 13,15 17。国外引进品种和地方品种中抗源较多,抗性较好,但这些材料大多生育期偏晚,植株偏高,农艺性状较差,在育种中难以直接利用9,1

24、7。抗源的缺乏是抗纹枯病育种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淮麦24是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法育成的,徐麦31是以烟辐188为母本,以小偃6号 陕7859为父本育成的优质强筋品种,这两个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背景,综合性状优良、丰产稳产性好,可作为抗源亲本直接用于抗纹枯病育种。3.3 小麦纹枯病属土传性真菌病害,其发病程度受小麦根围土壤中病菌数量的影响。田间气候、栽培制度以及人工接菌时的菌量控制等均会影响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导致同一品种的纹枯病抗性在不同年份间的表现存在差异18 20。可见,江苏省利用多年的鉴定结果对小麦品种的纹枯病抗性进行评定是比较妥当的,能较大限度地反映品种的真实抗性,降低出现假抗病品种的

25、机率。也有研究表明,小麦纹枯病菌不同融合群和同一融合群中不同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差异18 20。改变作用菌株,其抗性会有所改变,造成在某地表现抗性好的品种,易地种植却表现重感病害的现象20。因此,抗纹枯病性鉴定最好增设异地鉴定点,以便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品种的抗病性。3.4 江苏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抗纹1179冷苏凤等: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枯病育种,先后选育和审定了陕229(引进试验并审定、淮麦15、淮麦18、宁麦10号、建麦1号、泗麦1108、淮麦24和徐麦31等中抗纹枯病品种,而生产上主要推广品种的抗纹枯病性能则普遍较差。鉴此,育种上应千方百计地挖掘抗源,或通过现代

26、生物技术等手段创造新抗源,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法、抗性聚合育种等方法,加快抗病品种的选育。同时,生产上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在春季盛发期应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如用井岗霉素、纹霉净和粉锈宁等药剂进行喷雾,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参考文献:1 蔡士兵,任丽娟,颜 伟,等.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928 934. 2 万映秀,王文相,张平治,等.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技术及抗性资源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223 226.3 张跃进,王建强,姜玉英,等.2008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3:38 40.4 石明旺,茹振钢,牛立元,等.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纹枯病抗性及产量损失测定的研究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2000(1:15 18.5 张 穗,刘卫群,陈汝梅,等.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6:9 12.6 张会云,冯国华,刘东涛,等.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09(3:123 1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