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生产菌代谢机理及研究现状_第1页
谷氨酸生产菌代谢机理及研究现状_第2页
谷氨酸生产菌代谢机理及研究现状_第3页
谷氨酸生产菌代谢机理及研究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谷氨酸(Glutamic acid),是人体非必须氨基酸。里索逊于 1856 年发现谷氨酸,至今已成 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 其用途非常广泛,尤其是其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食品行业主 要用于味精,增鲜剂的生产,还可与其他氨基酸并用增强功能;医药行业,多用于预防和治疗肝 性昏迷,保护肝脏,是肝病患者的辅助药物。而谷氨酸在改善儿童智力发育,维持大脑机能,治 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等都有一定疗效;在日常用品中,洗发水、生发剂、香皂、牙膏、香波、泡 沫浴液、洗洁净等都可以见到谷氨酸的踪影;农业,谷氨酸还可以用于 柑桔增甜剂、微肥的载 体、杀菌剂(氨基酸铜)。1 谷氨酸发酵生产及现状谷氨酸是第一个成功

2、用于发酵生产的氨基酸。氨基酸的制取始于 1820 年,而直到 1866 年德国化学家里豪森才从小麦面筋里水解物里提取到一种碱性氨基酸谷氨酸。1957 年,日本率先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谷氨酸,从而结束了由水解或化学合成法而制取谷氨酸的 时代利用发酵法生产,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目前氨基酸生产 的主要方法。我国虽然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稍晚,但现已成为世界产量和消费最大的国家。以味精生产为例,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目前,我国的味精相尖产品发展迅速,产量高居世 界首位。据调查,2000-2006 年味精行业平均每年增长 17%我国味精年需求量为 119 万 t,味精 年人均占有量为

3、 769g,而台湾和港澳地区人均占有量为 2500g,两者相差甚远。农村味精市场发展 较快,各类小食品、食品加工业冷藏盐渍食品和方便食品等不断增加,味精出口逐年扩大,销路 日旺。据调查预测,未来 10 年,中国味精相尖产品产量将达到 160 万 t。味精市场空间较大,很 有发展前景。2 谷氨酸生产菌发酵机理2.1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谷氨酸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EMP)、磷酸己糖途径(HMP)三竣酸循环(TCA 循 环)、乙醛酸循环、伍德沃克曼反应(CQ 固定反应)等。葡萄糖经糖 EMP (主要)和 HM 途径,其中一部分生成丙酮酸,再被氧化成乙酰辅酶 A (乙 酰CoA,然后进入三竣酸循环生

4、成 a 酮戊二酸,a 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脫氢酶的催化及 NH+的存在 条件下,经还原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另一部分固定CO 生成草酰乙酸或苹果酸,草酰乙酸与乙酰 CoA 在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所合成的柠檬酸,再经过氧化还原共扼的氨基化反应 生成谷氨酸。微生物在生长之后,理想的发酵按如下反应进行:C 6H12Q+NH+1.5O2GF9QN+C2+3HO理论收率为 817%,四碳二竣酸是 100%通过 CO 固定反应供给。若通过乙醛酸循环供给四碳 二竣酸,则理论收率仅为 54.4%,而实际收率处于中间值。题目谷氨酸生产菌的代谢机理和研究现状2.2 谷氨酸代谢机理自发现谷氨酸到大规模发酵生产,虽已有时

5、日,但起生物合成途径中有一些 机理尚不明确,有待研究。在生物代谢途径中,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其生物合成受其自身的反馈抑制和反阻遏, 代谢转向合成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合成过量时, 可反馈抑制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PEP)竣化成草酰乙酸途径中的 P(酶活力,则代谢又转向谷氨酸的合成。所以正常生理条件 下,微生物并不积累谷氨酸。谷氨酸合成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竣化酶是催化 CQ 固定的矢键酶,受谷氨酸的反馈抑制。而柠檬酸合成酶是三竣酸循环的尖键酶,除受能荷调节外,还受谷氨酸的反馈阻遏。同时 谷氨酸脱氢酶受谷氨酸的反馈抑制和阻遏。而乙醛酸循环在谷氨酸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机理少见报道

6、。现有研究显示,在添加生物素 亚适量时,菌体细胞更加需要乙醛酸循环的回补功能。生物素的影响:生物素主要通过作用于生物合成途径和细胞膜通透性两方面来影响谷氨酸合成。生物素是乙酰 CoA 竣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继而可以影响磷脂的合成。当生物素控制衽亚适量时,脂肪酸合成的不完全使磷脂合成也不完全。由于细胞膜是磷脂双分子 层组成的,当磷脂含量减少到正常量的一半时,细胞发生变形,谷氨酸就从胞内渗出,在发酵液 中积累。当生物素过量时,由于细胞内有大量的磷脂质,使细胞壁、细胞膜增厚,从而不利于谷 氨酸的分泌,使细胞内谷氨酸大量积累,由于其自身反馈阻遏作用使谷 氨酸合成量下降,造成产 酸率下降

7、,影响发酵生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限量生物素时,异柠檬酸裂解酶几乎没有 活力,琥珀酸氧化能力弱,苹果酸和草酰乙酸脱竣反应停滞。同时由于完全氧化降低的结果,使 ATP 勺形成减少,蛋白质合成活动停滞。在钱离子适量条件下,开始生成并积累谷氨酸,且生成 的谷氨酸也不会通过转氨作用生成其他氨基酸。衽生物素充足条件下,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琥 珀酸氧化力、丙酮酸氧化力、蛋白质合成、乙醛酸循环比例、草酰乙酸和苹果酸脫竣反应都不断 加大,导致谷氨酸合成量减少,通过转氨作用生成的其他氨基酸量也同时增加。NH4+为谷氨酸合成提供氮源,并且还可以抑制 Glu 生成的逆反应。当有 NHf 存在时,葡萄 糖的消耗速

8、度很快,Glu 的生成很高;但是当生物素充足时,NH4+几乎不影响糖代谢。有研究表明稀土元素氯化亚鋪对谷氨酸棒杆菌 S9114 的生长及形态有一定影响。结果显 示,生长前期,低浓度氯化亚鋪对谷氯酸棒杆菌 S9114 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菌落和细胞大 小略有增加;而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近期有报道显示,琥珀酸对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琥珀酸的增加对谷 氨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而添加苹果酸则降低了谷氨酸的产量。而又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苹 果酸能使尖键节点发生代谢流迁移,提高了 L谷氨酸合成中心代谢途径的代谢流量3 谷氨酸生产菌为在生产中大量积累谷

9、氨酸,除了通过原料的选择,增强设备性能,发酵过程中各 参数的控制,以及引进发酵产品提取的先进技术以外,对于谷氨酸高产菌的选育也是目前为提高 谷氨酸产量的研究热点。3.1 谷氨酸高产菌模型特征能大量积累谷氨酸的菌应具有以下模型特征:a 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活力丧失或很微弱,使 a 酮戊二酸不能继续氧化,继而大量氨基 化合成 谷氨酸。伍德沃克曼反应能力强,使四碳二竣酸全部由 CQ 固定反应提供,而不走乙醛酸循环,使循环 更加经济。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很强,并丧失谷氨酸对谷氨酸脫氢酶的反抑制和反馈阻遏。 NADP2 再 氧化能力弱,可使 a 酮戊二酸到琥珀酸的过程受阻。NH+充足,a酮戊二酸经氧化还原共

10、觇氨基化反应而生成谷氨酸却不形成蛋白质,从而分 泌泄漏 于菌体外。谷氨酸生产菌应不利用体外的谷氨酸,使谷氨酸成为最终产物。3.2 谷氨酸生产菌育种现状继日本首先采用谷氨酸棒杆菌生产谷氨酸之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我 国最初由上海天厨味精厂采用谷氨酸棒杆菌 617 进行发酵生产谷氨酸。谷氨酸生产菌育种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60-70 年代初期大规模筛选阶段,从自然界筛选出 了一批谷氨酸高产菌,如 AS1.299, AS1.542,天津短杆菌 T6-10,钝齿棒杆菌以及棒杆菌 S941 等; 遗传育种阶段,70 年代后,将野生谷氨酸生产菌进行有目的的改造,选育岀了许多优于出发菌的 优良高产菌株。女口

11、WTH-1 ,FM84-415 CMTC628 等。过去我国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天津短杆菌,钝齿棒杆菌,北京棒杆菌及它们的突变株。目前厂家用葡萄糖发酵谷氨酸所使用的菌种主要为天津短杆菌 T613 的突变株,有 FM820 FM84 415,FM 1 至 UFMH20, S9114 等。目前谷氨酸棒杆菌 S9114 和 FM41 是我国目前用于生产 谷氨酸最广泛的菌种。这些生产菌种主要是通过以诱变为主的微生物育种而获得。随着谷氨酸发 酵生产的发展这些菌种的产酸能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在现有产酸能力情况下,继续采用经典微生物育种技术(如诱变、细胞融合等手段) 选育菌种,以期达到大幅度提高产酸率和

12、糖酸转化率已相当困难。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现 在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从分子水平上对出发菌株进行定向改造。国外通过对野生 型谷氨酸棒杆菌中丙酮酸竣化酶基因重组菌研究显示,与野生型谷氨酸棒杆菌相比,基因重组菌可 以使谷氨酸产量提高7 倍。目前通过从分子水平改造谷氨酸生产菌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构建谷氨酸生产菌的基因工程 菌,一般都是在已有菌株的基础上。因为已有菌株已经研 究多年,其代谢机理及性状特征都比 较明确,而且产酸量已经很高,那么在此基础上进行基 因改造就相对比较容易和明确了。在棒杆菌上进行基因重组,需要有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质粒,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 有找到 棒杆菌本身可

13、以作为载体的内源性质粒。因此,首先需要构建一个大肠杆菌质粒,并与棒杆菌的一些 内源基因整合,而且要适合在棒杆菌内表达的穿梭质粒是目前成功构造基因工程菌的矣键(6)。然而目 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取得的成果并不多。现在大多是为构建载体做 准备工作,如有研究获得谷氨酸棒 杆菌 10147 基因组中具有启动子活性片段的结构序列。在研究谷氨酸代谢机理时,人们发现磷酸解 酮酶(PKT)能节约由丙酮酸到乙酰辅酶 A 浪费的一分子 CO,从而使糖酸转化率理论值从 81.7 % 提高到 98%。国外有报道显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 PKT 勺表达基因重组到棒杆菌中,能将生产谷 氨酸时的糖酸转化率从60%提高到 69%。相尖的,也有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标准菌株 ATCC1303 染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