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一)_第1页
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一)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一 )【摘要】 胃癌腹膜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以顽固性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癌性腹膜炎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其术前早期诊断及防治均比较困难。 本文就胃癌腹膜转 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腹膜转移在胃癌转移和复发中较为常见,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约 40%50%的患者存在胃癌转移,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就胃癌腹膜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1.1 肿瘤腹膜种植胃癌腹膜转移涉及两方面的互相作用: 一方面是有腹膜转移倾向的胃癌细胞脱落, 即形成所 谓 种子”(seed), 一方面是腹膜间皮下组织裸露,形成易于癌细胞着床增殖的

2、土壤”(soil )o其机制包括: 癌肿浸润至胃浆膜外形成腹腔内游离癌栓; 术中分离造成癌细胞从被切断的脉 管或原发灶逸出; 手术野残留血凝块中含具有活性的肿瘤细胞; 游离癌栓陷入受伤的腹膜表 面并被纤维蛋白包裹;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相关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此即所谓“种子-土壤 ”学说。胃癌腹膜转移涉及粘附、降解、移动、血管生成、免疫逃逸等诸多方面,每一 阶段均有多种基因的改变和各种生物学活性物质及其受体参与。1.2 肿瘤异质性恶性肿瘤在增殖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变异造成该肿瘤内瘤细胞亚群表型的多样性,诸如侵袭性、转移能力、 核型乃至对激素的反应性和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等, 这些瘤细胞亚群具有彼此不

3、 同的特性,即所谓异质性。 与胃癌腹膜转移直接相关的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潜能 (metastaticpotential) ,癌细胞的转移潜能有高低之分,具有高转移潜能的癌细胞容易发生转移。2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2.1 胃癌原发灶胃癌细胞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因此学者们对胃癌原发灶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以期达到预测胃癌腹膜转移和复发的目的。 实验提示检测原发灶金 属蛋白酶-7 ( MMP-7 )是预测腹膜转移的一个良好指标,抑制整合素B4 亚单位内源性生成可以增加腹膜转移概率 1, 2。另有研究表明 S100A4 蛋白、核因子-KappaB、凋亡抑制蛋白 (survivi

4、n)、结肠癌缺失基因(DCC 等物质与腹膜转移及其相关因素有密切关系3, 4。2.2腹 膜 冲 洗 细 胞 学 ( peritoneallavagecytology,PLC ) 检 查 腹 膜 内 脱 落 的 癌 细 胞(exfoliatedcancercells,ECC)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决条件和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的病例, 即使肉眼未见腹膜转移, 扫描电镜观察已有癌细胞初期着床形态 的腹膜微小转移灶。传统的 PLC 方法一直被作为诊断 ECC 的金标准,然而其敏感性低。近年 来随着 PCR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勺应用,能够实时定量检测到微量的

5、mRNA,因而能够更准确的反映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存在。2.3 腹腔冲洗液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腹腔冲洗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特异性低, 但可协助鉴定潜在肿瘤的来源。 目前用于检测的指标 包括 CEACA19-9、CA-125、CA72-4、CK20、CK19 E 钙粘素、B1 整合素、MMPs、IV 型胶 原及层粘连蛋白、VEGF 磷酸丝氨酸磷酯酶(L3-PP)、FABP1、MUC2、TFF 等。由于敏感性较传统 PLC 有所提高,被认为是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但目前尚未找到一种公认的早期预测进展期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标志物。2.4 腹膜的检测以腹膜为研究对象, 借助肿瘤特异性标志物查找腹膜上粘附、

6、增殖的胃癌细胞, 是直观检测 腹膜微转移灶的新策略。有学者利用细胞角蛋白组化染色方法检测douglas 窝处的腹膜,可以有效发现隐匿性腹膜微转移灶。Kaneko 等 5先将 1X107 个人类胃癌细胞系 MKN45 注入裸鼠腹腔建立腹膜转移模型,通过包含 CEA 启动子的绿色免疫荧光蛋白,可在立体荧光显微 镜下发现直径约 150um 大小的癌结节。Hashizume 等 6利用 RT-PCR 佥测尿激酶型凝血酶原 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1) mRNA 在胃肠道肿瘤患者腹膜上的表达,提示uPA 是预测腹膜转移的良好指标。纪俊鹏等7用 CH40 悬浮液标记大网膜乳斑,对51 例进展期

7、胃癌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大网膜乳斑与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关系密切, 是胃癌腹膜种植性转 移的主要部位。Kodera 等 8以 CEAmRNA 为检测靶点,禾 U 用实时RT-PCR 技术检测胃癌大网膜乳斑的 CEAmRNA 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6%和 90%,认为该法不失为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2.5 影像学检查在弥漫性腹膜转移并伴腹水时, B 超可探测到腹膜表面的结节样结构和片状融合, 但对于毗 邻于肠道的种植性小转移灶,检出率不高。Lee 等 9报道,螺旋 CT (SCT)对腹膜转移的诊断敏感度为 71%72%,特异度为 83%, SCT 可以提供原发性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资料及评 估预

8、后。杨秋蒙等 10报道 PET-CT 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准确率为87.9%,灵敏度 74.4%,特异度 93.1%,阳性预测值 80.6%,阴性预测值 90.5%,显著优于多层螺旋 CT 的 78.1%、39.4%、 93.8%、72.2%和 79.2% (Pv0.01),认为 PET-CT 对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Zhongliang 等 11认为 2-DMRI 和 3-D 重建是一种有效的胃癌腹膜转移早期诊断方法,其对胃癌术前 TNM 分期诊断的准确率达到 64.3%。2.6 诊断性腹腔镜探查在对胃癌进行的术前评价中,检查转移情况时腹腔镜检查优于超声和CT,三者对腹膜转移的敏感

9、度分别为 69%、 23%和 8%。腹腔镜检查后可使最初决定行根治性手术患者中的23%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Fujimura 等 12指出,腹腔镜检查还能预测胃癌术后腹膜复发。然 而,腹腔镜毕竟为有创性检查,使得其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可能性受到限制。2.7 血液检查有学者发现,胃癌血清中CA125 浓度一旦超过 35U/ml,发生腹膜转移的概率大大增加。Nakagoe 等 13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糖蛋白抗原SLX 和 STN 水平,发现随着 SLX 和 STN 抗原高水平的表达,腹膜转移概率明显增加。此外,CA19-9、CA72-4、转换生长因子(TGF-B1、细胞间粘附分子(

10、ICAM-1)对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有参考价值。3 腹膜转移的防治3.1 外科防治3.1.1 无瘤技术手术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手段,根治性切除是达到治愈的唯一途径是目前较 为一致的结论 14。但因患者就诊时多数已是进展期胃癌,即便实行胃癌根治术,仍有半数 以上的病人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 因此要防止因手术操作造成癌细胞医源性扩散, 防止腹腔 游离癌细胞的出现,充分重视术中的无瘤观念及无瘤技术。3.1.2 腹膜切除胃癌腹膜转移一旦形成,各种治疗手段均难以奏效,但是如果为孤立病灶,则可考虑手术切除。 腹膜切除 ( peritonectomy )是近年来针对胃癌腹膜转移外科治疗提出的 一个新概念, 该手术系

11、指对有明显转移灶的腹膜施行区域性腹膜切除, 诸如左上腹膜切除术、 右上腹膜切除术、左右膈肌腹膜切除术、 盆腔腹膜切除术等, 其适应证为转移性病灶在腹膜 分布有限而无肝转移和远处淋巴结转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肿瘤细胞的残留。Glehen 等 15的研究表明, 行腹膜切除术后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与不完全切除患者的2 年生存率分别为 79.9%及 44.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Yonemura 等 16进一步研究了腹膜切除联合腹腔温热化疗的治疗效果, 提示该法可提高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效果。 但作为一种新的术式, 其具 体操作和要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仍有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3.2化疗3.2.1

12、腹腔化疗传统的单纯静脉化疗因其作用于全身,致使病灶局部化疗药物浓度低而治疗 效果不明显,且全身毒副作用大, 故限制了其应用, 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腹腔化疗则日益受 到重视。腹腔化疗可以避免静脉化疗的所谓 “腹膜血浆屏障 ”,在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直接作用于大网膜乳斑和腹膜的肿瘤细胞增殖灶及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 而周围循环中的药 物浓度明显低于经静脉全身给药, 根据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脂溶性的不同, 腹腔内与血浆 中的浓度比可达 20600 倍不等,起到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又降低全身副反应的作用。 目前为人们所广泛研究且疗效明显的方式为腹腔温热化疗(IHCF),主要是利用热疗及化疗两方面的作用

13、来达到消灭术后腹腔内可能存在的游离癌细胞或微转移灶的目的。二者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协同作用: ( 1)温热效应可以诱导细胞膜超微结构变化, 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细胞膜对化疗药物的摄取, 导致更多的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2)热动力效应可显著增强药物对靶分子的反应率,提高细胞毒作用;(3)温热可抑制 DNA 修复酶的活性,抑制化疗后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 巩固化疗效果。 其次, 抗癌药物经腹膜缓慢吸收后经门静脉系 统和腹膜后淋巴系统吸收入血, 与胃癌的转移途径一致, 不但能杀灭散落在腹腔中的癌细胞, 还能杀灭肝脏及淋巴系统中转移病灶的癌细胞, 消除微小转移病灶。 以蒸馏水作为灌洗液的 低渗透

14、压腹腔化疗, 是利用低渗状态下增加抗癌药物进入细胞内的浓度而设计的方法,可增加治疗效果,陆巧等 17的研究表明,低渗热化疗组在患者生存率、肿瘤复发时间方面均优 于等渗热化疗组和对照组。 为了延长化疗药物的作用时间, 人们已进行了活性炭吸附丝裂霉 素 C 行腹腔化疗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的研究18。研究表明,IHCP 的穿透深度有限,仅对直径 0.3 0.5cm 以下的腹膜转移灶达到治疗效果,故主要对象应为腹膜腔内的游离癌细 胞和微转移灶, 对已有腹膜转移的患者, 应力争切除受累腹膜,减少肿瘤负荷。对于术后行 IHCP,有研究表明不仅可以延长生存期,而且可降低致死率及并发症19, 20。对比研究显示,术中化疗优于术后化疗 21。目前一致公认 IHCP 是杀灭游离癌细胞的最有效方法。3.2.2 术前化疗术前化疗可使肿瘤体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