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练结合学案_第1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练结合学案_第2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练结合学案_第3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练结合学案_第4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讲练结合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复习脉络:冷姻丄自然地理要索在地 理环境飛咸和濟变白的作 用蛊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 互佗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识记一基础梳理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_强。2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宜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2、。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盲区扫描我国南北方土壤肥力特性差异成因(1)北方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较少,积累较多;北方雨水较少,水分蒸发较多,表层土壤盐分积 累多,故呈碱性。(2)南方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南方雨水较多,淋溶作用强,故呈酸性

3、。理解一要点突破甘卿1白熬地理环曬整体性的轰现芳向2自然地理环境整悴性原理的应用号点一 自糅地理环境要索的相互关系疮 2自然牡理环爛整休性的表现和意义以前/生命出现以后化学演化环境/演化生物演化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T地貌云贵咼原的岩溶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地貌T气候横断山区山咼谷深,气候垂直变化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T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 变化小水文T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

4、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T植物T动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 物耐寒植物T气候森林茂盛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气候与土壤气候f土壤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 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T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f水文刚果河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湖泊多是冰川地貌积水而成的水文f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等是河流堆积作用而成地貌与生物地貌f生物阴坡、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在阳坡,冷杉在阴坡生物f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快了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

5、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 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运用一考向通关(2017全国卷川)一般情况下, 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EH旨50-100酬500-】000韭I.(M33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4

6、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1.D 2. C 3. A 第1题,读图可知,8月份(夏季),自西向东离长江口越远,浮游植物的密度越大。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这是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流水携带的泥沙中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第3题,冬季,河流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较夏季少,流水携带泥沙中营养盐较夏季少, 所以总体上浮游植物

7、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由于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更靠近河口,密度高值区向陆 地方向移动。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68页)识记一基础梳理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 _(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盲区扫描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8、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 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 要素所不具有的。理解一要点突破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 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连程-站累5要素之间的协调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6青藏高原隆起产生的影响运用一考向通关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8河北唐山一中质检)

9、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据此回答12题。ea-to炉川1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C.地形D.洋流2.不属于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是()A.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B.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C.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小D.半岛上多盐湖,盐度适宜1.C 2. D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

10、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半岛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 虽然靠近海洋,但由于受地形阻挡,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所以不能生长高大树木,选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 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Jts生产笊有医能干MM她上河起邮n延忡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A ft fem.42-164ri6p7C。第2题,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说明该海域适宜海洋动物生存,生存环境好。读图可知,海湾内风浪小、栖息环境好,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材料提到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 至,人类活

11、动影响小,所以成为“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半岛上有盐湖,但海鸟和海洋动物是生存在海 洋里,所以D项所述不是其原因。考向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2018湖南师大附中测试)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下表示意气候变暖下矮蒿草甸植被物候 期的变化。读表,完成35题。物候期类型始期变化/天末期变化/天营养期+0.372.42*花雷期0.84*0.16*花期1.47*+1.26*结果期+2.84*0.42果后营养期+0.375.74*枯黄期+0.89*3.00*生长期+0.37*4.58*注:“ + ”表示提前,“”表示延迟,“*”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3.全球气候变暖使矮蒿草

12、甸植被()A.植物种群平均生长期缩短B.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推迟C.花期末期延迟D.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4矮蒿草物候变化,使得()A.植物提前展叶和开花,减小遭受春季霜冻的可能性B.植物成熟时期避开秋季霜冻,避免物种生殖失败C.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D.减少物种间竞争,有利于减缓物种淘汰、灭亡速度5该植被类型可能分布在()A.华北平原B.内蒙古高原C.青藏高原D.江南丘陵3. D 4. C 5.C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热量增加,矮蒿草甸植被生长期比正常年份延长;营养期和结果期始期提前;花期末期提前。选D正确。第4题,矮蒿草物候变化,各物种间物候变化不同步,有的提 前有的延迟,

13、物种间相互作用脱节。选C正确。第5题,矮蒿草甸植被是高寒地区的典型植被,应分布在 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江南丘陵都没有高寒区。故选C。一、选择题(2018河北衡水二中测试)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一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8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 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完成12题。91.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2.流石滩上植被稀疏

14、、植株矮小的原因有()海拔高,气温低 多大风食草动物多 太阳辐射强烈A.C.D.1.A 2.A 第1题,高山流石滩的碎石是因为昼夜温差大,岩石崩解所致,属于风化作用,选A。第2题,流石滩上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植被稀疏;而流石滩上多大风导致植株矮小,选A光照强是优势条件,不是植被稀疏、矮小的理由。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34题。3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植被稀疏B.气温较高C.降水量大D.地下水丰富4.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水循环生物圈循环 地质循环大气三圈环流A.B.C

15、.D.3. B 4.A第3题,腐殖质是植物枯枝落叶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受气温影响大,在适当的高温环境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大,腐殖质层就薄。第4题,雨水和地下水构成水循环;腐殖质的形成需生物循环参与;地质循环指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四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图中没有显示大气的三圈环流。( )B.风力侵蚀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B.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10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 此回答56题。115.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

16、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6.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5.A 6.C第5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而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第6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联图,回答79题。9图示地理现象的变化明显表现出北半球快于南半球的态势,主要原

17、因是北半球()A.陆地宽广B.矿物能源丰富C.人口数量庞大D.植被覆盖率低7.D 8.B 9.C 第7题,依据图中所示的因果联系可知,CQ含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蒸发量增大、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第8题,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导致气候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9题,北半球气候变暖趋势快于南半球,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人口数程甲我 4:扇It成取丽7.图中甲代表的地理现象可能是()A.人口激增B. 资源短缺C.气象灾害频发D.气候变暖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暂4低据愤堆|&

18、amp;茹0!I尹,1甲|十呂駅扩太:|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12量庞大,矿物能源消耗量大,植被破坏严重。(2018湛江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011题。13(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这种气候对当地土壤肥力有何影响?(2)塞内加尔河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 水。为此,人们在该河口建起了十几米高的迪亚马水坝。试分析在该河口建高坝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可根据当地的纬度、海陆位置等推断出图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再从湿热的气候对 有机物的分解与保存、地表径流量大对土壤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

19、2)题,从水坝蓄水对水质、泥沙淤积、地下水位及水盐运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答案(1)气候特点: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终年 高温潮湿,微生物代谢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保存的有机质少;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土壤淋溶 作用强,被流水带走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低。(2)水坝蓄水,使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泥沙淤积加剧;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渔业资源减 少;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加剧等。13.下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读材料,回答问题。ltt5nE兰萨眇 特岛y*10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B.淡水资

20、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11.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10.C 11.B第10题,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第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非选择题11题,特有动物种B选项正确。12.读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12017 年高考“最后三十天”专题透析好教育云平台 教育因你我而变14雅安素有“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多在200天以上。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而言,草地的反射率为15%- 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近年来,青衣江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青衣江流域地表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3)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衣江的河流特征。解析第(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