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教案_第1页
《原毁》教案_第2页
《原毁》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原毁教案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培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学习对比和排比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朴实、严谨、准确。 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人对己的态度方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律己严格,待人宽和。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培养写作议论文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对比和排比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朴实、严谨、准确。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法、比较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选自哪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呢?明确:选自韩愈的师说。

2、师说是一篇阐述从师学习的道理的论文,是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提出来的。由此可见韩愈是一个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现实的人。其实,不仅仅是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社会中的其他一切不良现象,他都敢于批判。比如当时社会中还出现了诽谤的不良现象,韩愈就针对这个现象写了一篇论辩文原毁。那么,原毁写了些什么内容呢?韩愈是怎样批判诽谤的不良现象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原毁。【解题】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

3、,文学上主张“文以载道”“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等。2.文题解读本文是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毁:诋毁、诽谤 原:探求根源,推本求原 原毁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本文与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合称“五原”,是韩愈较系统而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论文。原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认为是“怠”和“忌”在起作用,即怠于自我修养而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3、写作背景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

4、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内容解析】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2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并说说各段写了些什么内容。明确: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待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责人详,待己廉。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

5、危害,根源怠与忌,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3第一段分为几层?各层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三层第一层从“古之君子故人乐为善”,总论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第二层从“闻古之人有舜者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举例论证。第三层从“其于人也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谈宽于待人。4第二段分为几层?各层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三层第一层从“今之君子则不然故自取也少”,今之君子责人待己的做法及危害。第二层从“己未有善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待己廉。第三层从“其于人也吾未见其尊己也”,责人详。5第三段分为几层?各层的内容是什么

6、?明确:三层第一层从“虽然而忌者畏人修”,从道理上作理论性概括。第二层从“吾尝试之矣懦者必说于色矣”,以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第三层从“是故事修而谤兴难已”,得出结论,发表感慨。6这篇文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运用这些句式有何作用(结合课后练习二)。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反问句式。 对比句式如,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等。作用,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特征更为分明。排比句式,如,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等。作用,排比使语气更为强烈,文章

7、更有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反问句式如,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作用,小结前文,加强语气,句式相似,形成呼应,使论证更加有力,文章更加严谨。 7填写表格,说说本文结构有何特点。中心论点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古之君子责己重周以舜为例(德)古今对比以周公为例(才)待人轻约今之君子责人详人难于为善待己廉自取也少根源:怠与忌怠不能修忌畏人修称赞某人(举例)批评某人(举例)论“毁”与“国治”:阐明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同一个人“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比较,还有“应者”与“不应者”的比较等等。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画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小结】韩愈的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