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型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详细课件典型题型_第1页
变型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详细课件典型题型_第2页
变型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详细课件典型题型_第3页
变型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详细课件典型题型_第4页
变型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详细课件典型题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变型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专题知识点概述】你以前听说过“鸡兔同笼”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 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 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 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古人常用的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 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 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另外一种求解“鸡兔同笼” 问题的经典思路“假设法”!本

2、节课意让在探究中体会解题思想,在策略多样性中体验最优思想,培养学生多手段、多 层面、多角度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方法,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性,使学生感受“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的应用,同时体会解题过程 中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发展了学生创新意识,开拓了学生解题思路,发展了 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各种数学思想的渗透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鸡兔同笼”问题基本解题公式(i)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X总头数)+ (每只兔的脚数 -每只鸡的脚数)=兔 攵;总头数-兔数二鸡数。或者是(每只兔脚数X总头数-总脚数)+ (每只兔脚

3、数-每只鸡脚数)=鸡 攵;总头数-鸡数=兔数。(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式(每只鸡脚数X总头数-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二鸡数或(每只兔脚数X总头数十鸡兔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 十每只免的脚 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 可用公式。(每只鸡的脚数x总头数十鸡兔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 +每只兔的脚 数)=兔数;总头数-兔数二鸡数。或(每只兔的脚数X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 (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 数)=鸡数;总头数-鸡数比数。(4)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X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 格品扣分数)二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X总产品数 +实得总分数)+ (每只合 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 (每只鸡兔脚数和)+ (两次总脚数之差)+ (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 (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 (每 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广【授课批注】用不同方法(同为鸡,同为

5、兔,砍足,增头,图示法等)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知识面和拓、展思维。虞【重点难点解析】1 .通过不同的方法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2 .对“假设法”的理解和应用,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1 .假设法的应用2 .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的算理【习题精讲】【例11 (难度等级派)工人运青瓷花瓶 250个,规定完整运一个到目的地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要倒赔 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问共损坏了几个花瓶?【分析与解】假设250个能够完整运达目的地。将得运费250X 20=5000 (元),与实际所得相差5000-4400=600 (元)。损坏个数 600+ ( 100+20) =5 (

6、个)。【例2】(难度等级派)松鼠妈妈采松果,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只能采 12个.它一连几天采了 112个松果,平均每天采 14个.问这几天中有几个雨天?【分析与解】因松鼠妈妈共采松果 112个,平均每天采14个,所以实际用了 112 + 14=8 (天).假设这 8天全是晴天,松鼠妈妈应采松果 20X 8= 160 (个),比实际采的多了 160112=48 (个), 因雨天比晴天少采 20 12 = 8 (个),所以共有雨天48+8=6 (天).【例3】(难度等级派)四年级四班有60个学生参加下棋活动老师准备了象棋、跳棋20副,2人下一幅象棋,6人下一副跳棋,问象棋和跳棋各多少副?

7、【分析与解】假设20副均为象棋,共有20X 2=40 (人)在玩,还有20人没参加活动。跳棋数20+ (6-2) =5 (副),象棋数20-5=15 (副)。【例4】(难度等级派)实验小学四年级举行数学竞赛,一共出了10道题目,答对一道得 10分,答错一题反扣5分(没有不答的情况)。张华得了 70分,他答对了几道题?【分析与解】假设所有问题全部答对,得分 10X10=100 (分),比实际得分多100-70=30 (分),错题数: 30+ ( 10+5) =2 (道),正确题数:10-2-8 (道)。【例5】 (难度等级)蜘蛛有 8 条腿,蜻蜓有6 条腿和 2 对翅膀,蝉有6 条腿和 1 对翅

8、膀。现在这三种小虫共 18 只,有 118 条腿和 20 对翅膀。每种小虫各几只?【分析与解】因为蜻蜓和蝉都有6 条腿, 所以从腿的数目来考虑,可以把小虫分成“ 8 条腿” 与 “ 6 条腿”两种。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8条腿的蜘蛛数(1186X 18) + (86) =5(只)。因此就知道6条腿的小虫共18 5= 13(只)。也就是蜻蜓和蝉共有13 只,它们共有20 对翅膀。蝉数(13 X2-20) + (2 1) =6(只)。因此蜻蜓数是136= 7(只)。【例6】 (难度等级)一份稿件, 甲单独打字需6 小时完成. 乙单独打字需10 小时完成, 现在甲单独打若干小时后 , 因有事由乙接着打完

9、, 共用了 7 小时 . 甲打字用了多少小时?【分析与解】我们把这份稿件平均分成30份(30是6和10的最小公倍数),甲每小时打30+ 6=5(份),乙每小时打30+10=3(份).现在把甲打字的时间看成" 兔 "头数 , 乙打字的时间看成" 鸡 " 头数 , 总头数是7." 兔 "的脚数是5," 鸡 "的脚数是3, 总脚数是30, 就把问题转化成"鸡兔同笼"问题了 .根据前面的公式"兔"数=(30-3 X7) - (5-3)=,"鸡 "数 = =,也就是

10、甲打字用了小时, 乙打字用了小时.【例7】 (难度等级)有 50位同学前往参观, 乘电车前往每人元, 乘小巴前往每人4元 , 乘地下铁路前往每人6元 . 这些同学共用了车费110 元 , 问其中乘小巴的同学有多少位?【分析与解】由于总钱数110 元是整数, 小巴和地铁票也都是整数, 因此乘电车前往的人数一定是5 的整数彳t .如果有30人乘电车,X 30=74(元).还余下 50-30=20( 人 ) 都乘小巴钱也不够. 说明假设的乘电车人数少了.如果有40人乘电车 X 40=62(元).还余下50-40=10(人)都乘地下铁路前往,钱还有多(62>6 X 10).说明假设的乘电车人数又

11、多了 .30 至 40 之间 , 只有 35 是 5的整数倍.现在又可以转化成" 鸡兔同笼" 了 :总头数50-35=15, 总脚数 X 35=68.因此,乘小巴前往的人数是 (6 X 15-68) +(6-4)=11.【例 8】 (难度等级)商店出售大, 中 , 小气球 , 大球每个3 元 , 中球每个元, 小球每个1 元 . 张老师用120 元共买了 55 个球 , 其中买中球的钱与买小球的钱恰好一样多. 问每种球各买几个?【分析与解】因为总钱数是整数, 大 , 小球的价钱也都是整数, 所以买中球的钱数是整数, 而且还是3 的整数倍 . 我们设想买中球, 小球钱中各出3

12、 元 . 就可买 2 个中球 ,3 个小球 . 因此 , 可以把这两种球看作一种, 每个价钱是X2+1 X 3) + (2+3)=(元).从公式可算出, 大球个数是X 55) + =30(个).买中 , 小球钱数各是(120-30 X 3) +2=15(元).可买 10 个中球 ,15 个小球 .答 : 买大球 30 个 , 中球 10 个 , 小球 15 个 .【例 9】 (难度等级)使用甲种农药每千克要兑水20 千克, 使用乙种农药每千克要兑水40 千克 根据农科院专家的意见,把两种农药混起来用可以提高药效,现有两种农药共50 千克, 要配药水 1400 千克,那么,其中甲种农药用了多少千

13、克?【分析与解】假设50千克都是乙种农药,那么需要兑水40X 50 = 2000(千克).但题目要求配药水 1400千克,即实际兑水140050= 1350(千克).多用了 20001350= 650(千克)水,又已知使用乙种农药每千克兑水需要比使用甲种农药多兑水40-20 = 20(千克),所以推知,在混合农药中甲种农药有 650+ 20=(千克).10】 (难度等级)某工厂的27位师傅带徒弟40名,每位师傅可以带一名徒弟、两名徒弟或三名徒弟,如果带一名徒弟的师傅的人数是其他师傅的人数的两倍,那么带两名徒弟的师傅有几位?【分析与解】带一名徒弟的师傅的人数是:27X - =18(位);带两名或

14、三名徒弟的师傅有27-18=9(位),3他们共带40-18=22(名)徒弟,如果这9位师傅带两名徒弟,他们只能带18名徒弟,还有22-18=4(名)徒弟没人带,所以应有 4位师傅每人带三名徒弟,带两名师傅有5位。【例11(难度等级派)某商场为招揽顾客举办购物抽奖.奖金有三种: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250元,三等奖50元.共有100人中奖,奖金总额为9500元.问二等奖有多少名?【分析与解】假设全是三等奖,共有:9500/50=190 (人)中奖,比实际多: 190-100=90 (人)1000/50=20 ,也就是说:把20个三等奖换成一个一等奖,奖金总额不变,而人数减少了: 20-1=19

15、 (人)250/50=5 ,也就是说:把 5个三等奖换成一个二等奖,奖金总额不变,而 人数减少了: 5-1=4 (人)。因为多出的是 90人,而:90=19*2+4*13.即:要使总人数为 100,只需要把20*2=40个三等奖换成 2个一等奖,把 5*13=65个三等 奖换成13个二等奖就可以了。 所以,二等奖有13个人。【例12(难度等级 派)今年是1998年,父母年龄(整数)和是78岁,兄弟的年龄和是17岁.四年后(2002年)父 的年龄是弟的年龄的 4倍,母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 3倍.那么当父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 3 倍时,是公元哪一年?【分析与解】4年后,两人年龄和都要加 8.此时兄弟年

16、龄之和是 17+8=25,父母年龄之和是 78+8=86.我们 可以把兄的年龄看作"鸡"头数,弟的年龄看作"兔”头数.25是"总头数".86是"总脚数".根 据公式,兄的年龄是(25 X 4-86) + (4-3)=14(岁).1998年,兄年龄是14-4=10(岁).父年龄是(25-14) X4-4=40(岁).因此,当父的年龄是兄的年龄的3倍时,兄的年龄是(40-10) +(3-1)=15(岁),这是2003年.【例13(难度等级派)有一辆货车运输 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的瓶子数目计算,每只2角,如有破损,破

17、损瓶子不给运费,还要每只赔偿1元.结果得到运费元,问这次搬运中玻璃瓶破损 了几只?【分析与解】如果没有破损,运费应是400元.但破损一只要减少 1+=(元).因此破损只数是 + (1+=17(只).【例14(难度等级派)从甲地至乙地全长 45千米,有上坡路,平路,下坡路.李强上坡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平路上速度是每小时 5千米,下坡速度是每小时 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李强行走了 10小时;从乙地到甲地,李强行走了 11小时.问从甲地到乙地,各种路段分别是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把来回路程45 X 2=90(千米)算作全程.去时上坡,回来是下坡;去时下坡回来时上坡.把上坡 和下坡合并成"

18、一种"路程,根据例15,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4千米.现在形成一个非常简单的" 鸡兔同笼”问题.头数10+11=21,总脚数90,鸡,兔脚数分别是4和5.因此平路所用时间是 (90-4 X21) +(5-4)=6(小时).单程平路行走时间是 6 + 2=3(小时).从甲地至乙地,上坡和下坡用了 10-3=7(小时)行走路程是45-5 X 3=30(千米).又是一个"鸡兔同笼"问题.从甲地至乙地,上坡行走的时间是(6 X 7-30) + (6-3)=4(小时).行走路程是3 X 4=12(千米).下坡行走的时间是 7-4=3(小时).行走路程是6X 3=18(

19、千米).答:从甲地至乙地,上坡12千米,平路15千米,下坡18千米.【例15(难度等级)某次数学考试考五道题,全班52人参加,共做对181道题,已知每人至少做对1道题,做 对1道的有7人,5道全对的有6人,做对2道和3道的人数一样多,那么做对4道的人数有多少人? 【分析与解】对2道,3道,4道题的人共有 52-7-6=39( 人).他们共做对 181-1 X 7-5 X 6=144(道).由于对2道和3道题的人数一样多,我们就可以把他们看作是对道题的人(2+3) + 2=.这样兔脚数=4,鸡脚数二,总脚数=144,总头数=39.对4道题的有 X 39) + =31(人).副【作业】1 .东湖小学六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20道试题.做对一题得5分,没有做一题或做错一题倒扣3分.刘刚得了 60分,则他做对了几道题?【答案】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