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实用及减隔震设计桥梁_第1页
一个实用及减隔震设计桥梁_第2页
一个实用及减隔震设计桥梁_第3页
一个实用及减隔震设计桥梁_第4页
一个实用及减隔震设计桥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实用及减隔震设计【桥梁】一个实用的减隔震设计摘要:在对桥梁减隔震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连续梁桥在地高隹作用时受力的特点,对连续梁桥的固定支座进行了减隔震设计,将原来的固定支座改为相对固定.对该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表明,采取V隔震措施后,固定墩的受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主梁的纵向位移以及梁、墩的相对位移虽有所增大,但即使在8度的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幅度仍在支座允许的位移范围内.关键词:连续梁桥减隔震固定支座相对固定连续梁桥具有结构刚度大、变形小的特点,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连续梁桥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表明1,由于连续梁桥一般只设置一个固定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纵桥向的地震荷载的

2、绝大部分均由设置在固定墩上的固定支座来承受,因此,固定墩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态。如果一味要求固定墩满足强度要求、在弹性范围内工作,不仅是不经济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本文探讨了一种新颖的作法,即利用减隔震的基本原理,在不改变原桥梁主体结构的情况下,仅对固定支座进行适当的减隔震设计,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一、减隔震原理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反应,从而减小结构由于地震所遭受到的地震荷载。对于桥梁结构,采用橡胶支座、聚四氟乙烯支座以及其他滑动支座即瓦达到增加结构柔性、延长结构自振周期的目的。但是,随着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梁体与墩台

3、之间的相对位移也同时增加。为了减小由于结构自振周期延长而增加的梁墩相对位移,可以采用增加结构阻尼的方法。加大结构的阻尼,地震引起的位移反应能得到明显的抑制1。综上所述,减隔震的基本原理为:( 1) 采用柔性支承,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减小结构由于地震引起的内力反应;(2采用阻尼器或耗能装置,以控制由于周期延长而导致的过大的相对位移;(3)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支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水平力(如风荷载、汽车制动力等)。二、工程背景本文以某五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该桥跨径组合为49.90+3X80.00+49.90(m)。桥址的士质(在地表以下20.0m范围内)为淤泥、淤泥质亚粘士、粘士和细

4、砂,地基容许承载力。0<130kPa?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第4.2.2条规定,确定该桥场地类别为IV类场地上。该连续梁桥的上部结构为两个分离的单箱单室变截面箱梁,主域处梁高4.5m,边墩及跨中的梁高均为2.0m;主墩为变截面空心柱体,边域为排架式撤柱,纵桥向两排,每排3个实心嫩柱、主梁和桥墩之间采用盆式橡胶支座连接。1) 分析模型该桥的抗震计算采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抗震学科组编制的程序NSRAP进行。考虑到桥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墩底位移相对较小,将桥墩固结在墩底会增大结构内力反应,故而适当放大结构周期,将墩延长约3倍桩径固结【3】。桥墩依线弹性

5、梁单元来处理。计算中对活动支座考虑其非线性效应,用非线性支座单元处理。采用IV类场地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依EurocodeS对地震波进行三个方向组合,以纵桥向为验算主方向【4】。设计基本烈度为7度。2) 验算结果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计算结果均以一幅计。3) 结果分析4) )固定支座设计单位设计的盆式支座布置情况为(以一幅计):两边墩分别设置两个TPZ30OO-ZX型盆式橡胶支座,固定墩设置两个TPZ15000-GDZ型盆式橡胶支座,余主墩上皆各设两个TPZ15000-ZX型盆式橡胶支座。TPZ15000-GDZ型盆式橡胶支座为抗震型支座,其竖向承载力为15000kN,可承受的最大水

6、平力为15000X20%=3000kN,故固定墩墩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力为6000kNo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墩顶所承受的水平力为6455kN,大于其上固定支座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平力,固定支座被剪坏。5) 2)固定墩对固定墩的钢筋混凝土截面进行弯短一曲率关系分析,得到其纵向反应及屈服弯矩。7度和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截面的能力/需求比大于1,表明固定墩墩底截面发生塑性变形,即,在承受一定的轴力作用时,截面所承受的弯矩超过截面屈服弯矩,进入了非线性工作阶段。6) 3)解决方案由验算可知,该桥在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支座己被剪坏,不能满足桥现关于"小震不坏"的设计要求。而且,

7、固定墩在7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截面能力/需求比"高达180.4%,这说明设计基本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的强度已不能满足。因此,"中震可修"的要求也难以保证。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常采用以下解决方法:( 1) 将原有支座改为符合承载力要求的抗震型橡胶支座;( 2) 对桥墩进行延性设计,将桥墩设计得具有足够的延性,在控制变形的前提下,利用塑性镇来耗能;同时由于塑性较的出现而使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延长,从而减小了地震所产生的惯性力。本文在进行抗震验算时,该桥主体方案已经确定,并已经开始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采用了第一种方案,即对原有的固定

8、支座进行了再设计,引入减隔震概念,以使其满足设计要求。、减隔震设计1. 设计思路以往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师总是过多地强调强度要求,希望采用的支座可以满足最大的地震荷载。可是,地震荷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桥墩所承受的荷载与设计地震荷载时桥墩的受力相比是很小的,以本桥为例仅占3.23%。由此可见,若以设计地震荷载来控制桥墩及支座的设计,在经济上要增加很高的投入,同时桥墩也处于十分不利的受力状态。为此,我们将固定支座设计为相对固定,即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保持正常工作,承担汽车制动力和一定的地震荷载;而在超过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释放固定墩的顺桥向约束

9、,使整个上部结构能够沿纵桥向滑动,从而延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以达到减震耗能的效果。2. 设计方案用改造过的TPZ15000-ZX盆式橡胶支座来替找原来的TPZ15000-GDZ盆式橡胶支座。TPZ15000-ZX盆式橡胶支座为纵向滑动支座。在TPZ15000-双盆式橡胶支座的纵桥向加限定钢挡板,用承压型高强螺栓使之与支座顶板连接,并提供约束反力。这样,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矿地震荷载作用下,支座不滑动,承受汽车制动力和?定的地震荷载。当地震水平力逐渐增加,大于螺栓设计荷载时,支座螺栓被剪断,滑动面开始相对滑移。在支座上lOOinm处设置抗震挡块,以限制支座顶板与底盆的相对位移。(1)钢挡板设计在

10、TPZ15000-ZX盆式橡胶支座的上顶板和下底盆之间加设两块钢挡板。钢挡板上部与顶板之间以高强螺栓连接,下部与底盆之间以三面围焊焊缝相连。钢挡板的圆弧面与支座钢盆紧贴,外测±i00mm设抗震挡块。纵桥向的约束力由钢挡板和高强螺栓共同提供,螺栓被剪断以后,由抗震挡块来控制顶板和底盆之间的相对位移。(2)高强螺栓设计根据前述减隔震设计思路和支座所需承受的顺桥向水平荷载,对高强螺栓进行设计。为保证固定墩免于屈服,以固定墩屈服弯矩对应的水平剪力为设计控制值。固定墩在设计轴向荷载作用下,其屈服弯矩为125800kN?m,对应水平剪力为6524kN,每个支座需提供3262kNo采用M24,8.

11、8级高强螺栓。考虑到桥墩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采用18个螺栓。螺栓的实际极限承载能力为16&82X18=303&76kN,小于设计控制值6.84%03. 方案验算在全桥变为纵桥向滑动时,将连续梁简化为只有7个自由度的平面结构。利用自编程序对该桥进行分析,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墩底截面的内力。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的剪力及弯矩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剪力仅为改造前的95.42%,弯矩为改造前的93.56%,这使得桥墩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主梁的纵向位移及梁。墩的相对位移有所增大,梁体的最大正向位移为81.4mm,最大负向位移为13.2mm,但位移幅度仍在支座的允许滑动范围(±00mm)以内。四、结论本文根据减隔振原理对连续梁桥的固定支座进行了减隔震设计,结果表明:(1)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固定墩仍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受力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