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_第1页
浅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_第2页
浅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_第3页
浅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摘要:目的:分析蛛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CT征象、病因机理 及临床应用,评价CT诊断SAH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74例有完整资料 的经腰及生化检验证实的蛛膜下腔出血的 CT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归纳和总 结。结果:自发性SAH35例,外伤性SAH例。男性16例,女性28例。临床表现 为:突发剧烈头痛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碍(31例), 脑膜刺激征(36 例),偏瘫(11 例),抽搐(8 例),紫绀(5例),病理反射(7 例),眼底出血(3例)。CT表现为:(1)局限于测脑裂内条带状或小片状高密度 影;(2)局限于脑池内铸型高

2、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 高密度影;(4) 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5)不典型脑 裂或脑沟内小线、片状梢高密度影;(6)出血的CT密度一般在35-60HU,并常 合并其它表现。结论: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一般无需作腰穿检查。但低 档次CT机扫描不易发现自发性SAH的原因,16排以上螺旋CT机及双源CT机检 查后进行3D重建后处理可以发现SAH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科学依据。关键词:蛛膜下腔出血;螺旋CT;后处理蛛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norrhage,SAH是神经系统 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对SAH的诊断主要是依据临床表现

3、和腰穿。 但因为腰穿常 由于穿刺方法欠佳及误入血管、生化检验误差等人为因素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 同时腰穿有一定损伤性,并因患者的合作程度,腰椎间隙的病理性改变及操作者 技术熟程度等因素影响临床的诊治。现在 CT对SAH的诊断有无痛、无损伤性优 点,并能了解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其它异常改变。本文着重分析经CT诊断, 临床检查及腰穿证实的74例内、外科SAH并对其CT诊断准确性及CT表现、 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XX年度有完整资料的SAH74例。自发性SAH35 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天-71岁,其中血肿溃破致SAH9例,占25%临 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

4、或尖叫(61例),频繁呕吐(47)例,一过性意识障 碍(34 例),脑膜刺激征(36 例),偏瘫(11 例),病理反射(7例),抽搐(8 例),眼底出血(3)例,紫绀(5例)。本组病例采用美国GE9800Quick全身CT 机及双排螺旋CT机。仰卧位,扫描以眶耳线为基线(0M),层距、层厚均为10mm2CT表现(1)局限于侧脑裂内条带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最多见。本 文74例中有37例;(2)局限在脑池内(如脚间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 桥小脑角池)铸型高密度影;(3)局限于脑纵裂、脑沟内线状、条带状高密度影(23例);(4)广泛分布于脑基底池、脑裂及脑沟内的高密度影,此时出血量比 较大,表

5、现较典型(34例);(5)对于极少量出血在CT上仅表现为孤立的小片 状或细线状稍高密度影,依据部位仍可与颅内出血及血管畸形相区分。(6)出血 的CT密度视出血量的大小而异,一般较低(35-60HU),常于一周内消失。部分 SAH常合并其它表现。本文74例有47例合并其它:缺血缺氧性脑病(10例); 脑内血肿(2例);脑室内积血(3例)脑挫裂伤(8例);硬膜下、外血肿(11 例);脑梗塞(5例);脑水肿(5例);颅骨骨折(14例);脑积水(4例)。3讨论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23外伤性SAH系由于外伤引起的脑 血管破裂所致,CT表现多较广泛,常伴有脑内血肿、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室 内积血,CT诊

6、断容易。自发性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膜下腔所致,CT表现随出 血程度、部位、原因、量的多少而有典型或不典型之分 ,诊断相对较困难。少量 血液在蛛膜下腔与脑脊液相混,可经分解而被吸收。大量血液则引起脑膜粘连,阻碍脑脊液吸收和循环,甚至引起交通性脑积水。这里我们尤应注意 SAH经治疗 吸收后再出血,往往异常凶险,昏迷时间长,存活率低,多系动脉瘤致SAH未被及时发现而再次破裂所致。自发性SAH分为:原发性,由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 蛛膜下腔;继发性,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及蛛膜下腔者。 自发性SAH以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最常见,其次为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粥样硬

7、化。 较少见有脑基底异常血管征(烟雾病)、脑动脉炎、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及肿瘤 破坏血管等。本文有10例小儿因窒息致脑缺血缺氧引起 SAH占13%先天性动 脉瘤主要是管壁中层发育缺陷;动脉粥样硬化为内膜下肌层及内弹力层受损; 脑 血管畸形的管壁常发育不全或变性, 以上病变在情绪激动,用力的情况下破裂出 血。出血可引起脑膜轻度炎性反应及脑水肿, 也可由于血液的直接刺激或血细胞 破坏后释放出5羟色胺等促血管痉挛物质,部分患者的局部脑动脉可发生痉挛, 亦可导致脑梗塞,这种SAH出血后脑梗塞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认同和重视。大量 出血可能引起颅内压明显增高,甚至出现脑疝。颅内动脉瘤多为单发,多发者约 占15

8、%动脉瘤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及分支,多为小囊状扩张,CT平扫表现瘤壁薄易破裂出血。CT平扫不易发现动脉瘤,但据SAH表现可推断动脉破裂的 部位:前交通支或大脑前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脑池、脑裂出血,以前纵裂出血 最多见,常伴有血肿,出血常破入脑室。一侧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表现为脑池、 脑裂、脑沟出血,以同侧外侧裂出血为主。一侧颈内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广泛 脑基底池出血,以同侧较为明显。一侧交通支动脉瘤破裂,表现为同侧鞍上池、 环池、桥小脑角池出血。AVM多见于35岁以下,是一种先天发育舁常,在皮质 表面常形成不规则粗大迂曲血管,有输入动脉和粗大的引流静脉。为脑表浅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

9、度不均的病灶,可钙化,灶周无或仅有轻 度水肿。增强CT表现为结节状,点状及蜿蜒迂曲的畸形血管团。高血压动脉硬 化,硬化后的脑小血管结构极为脆弱,一旦血压升高,极易破裂出血。的CT扫描,测定出血的密度,本文74例,CT值为35-60HU,其中 CT值42-60HU,最多见,占90%,明显低于脑内血肿的CT值。故单纯据CT值.故单 纯据CT值来诊断SAH意义不是很大,要结合整个脑实质的密度及病灶部位、临 床表现、体征综合考虑,方可准确诊断。本文74例诊断准确率达98%回顾性分 析CT诊断与临床不符的2个病例,排除一例腰穿出现假阴性,另一例系将一侧脑 裂后内侧孤立小斑片状稍高密度影,CT值42HU误

10、认为血管畸形。所以只要诊断 医师细心,综合考虑,CT诊断SAH是完全可靠的。CT诊断SAH可作为临床诊断的 首选方法,并可避免痛若的、有损害性的腰穿检查。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意本组 研究档次机型CT扫描只能发现SAH不易发现SAH引起的原因,这就需要广大临 床医生警惕,在治疗SAH过程中,特别是征对自发性SAH,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应即 时进一步作SCTPA、DSA或 MRI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根治,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医 疗纠纷。的CT扫描新进展。据文献报道随着16排、64排、320排螺旋CT及双源CT扫描机的临床应用的普及推广,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及其3D 三维血管重建后处理可以准确发现 SAH的病因,诸如动脉瘤、动脉畸形、动静脉 畸形、烟雾病等,为临床手术或介入治疗提高客观科学依据。参考文献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沈天真,陈星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