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概论》期末重点_第1页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概论》期末重点_第2页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概论》期末重点_第3页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概论》期末重点_第4页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概论》期末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何谓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干扰素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的肉眼看不见,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细菌: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包生物,形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在适宜的条件下其有相对稳定的形态与结构。真菌:一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一类个体微小(单位:纳米),结构简单,仅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只能在活细胞内复制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干扰素: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

2、蛋白。2. 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末宿主寄生虫:在寄生生活中,获利的一方。宿主:在寄生生活中,受害的一方。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终末宿主:寄生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3. 败血症、菌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但不在其中繁殖,无明显中毒症状败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脓毒血症:化脓性球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液扩散至身体其他组织和器官,引起新的多发性化脓性病灶。4. 生活史、世代交替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及包括外界环境和宿主环境。世代交替: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活史中,有性世代

3、与无性世代更迭出现的生殖方式5. 疟疾发作、疟疾复发、疟疾再燃疟疾发作:由红细胞内期的裂体增殖所致。红细胞内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代谢产物、裂殖子及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疟疾复发:经药物治疗或免疫作用,红内期的疟原虫全部被杀灭,疟疾发作停止。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休眠体复苏,经裂体增殖产生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发育,再次引起疟疾发作的现象。疟疾再燃:由于疟疾治疗不彻底,或机体产生的免疫力杀死大部分虫体,疟疾发作停止后,残存于红细胞的疟原虫由于抗原变异,逃避了宿主的免

4、疫杀伤作用,大量增殖而又引起疟疾发作的现象。6. 细菌的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 2.适宜的温度:37 3.合适的酸碱度(pH):7.27.6 4.必要的气体环境:对O2和CO2的要求7. 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鉴定细菌 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对于G+菌通常采用偏碱性的抗生素,对于G 菌通常采用偏酸性的抗生素 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革兰氏阳性菌多以外毒素致病,革兰氏阴性菌多以内毒素致病8. 乙肝的检测指标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cAg:乙肝核心抗原HBeAg:乙肝e抗原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分析+-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

5、者+-+急、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9. 梅毒的临床表现一期梅毒:外生殖器无痛性硬下疳,病灶中大量螺旋体,传染性极强;二期梅毒:皮肤损害,出现皮疹,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 内有大量螺旋体,传染性强; 三期梅毒:皮肤黏膜溃疡性坏死,侵犯全身,病灶中无螺旋体,传染性小,破坏性大10. 肝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生活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终宿主是人,保虫宿主是猫、犬等动物。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胆管内。 感染阶段:囊蚴第一中间宿主:豆螺、纹沼螺;

6、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草鱼 、青鱼 )淡水虾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仅有一个中间宿主。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羊、鼠等哺乳动物。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 感染阶段:尾蚴 感染方式:经皮肤钻入 中间宿主:钉螺。 虫卵入水,毛蚴孵化的条件与渗透压(低渗透压水体)、温度(2530最为适宜)、光度(光线照射可加速孵化)和pH(pH7.57.8为宜)有关。11. 钩虫的贫血原因a) 因为钩虫边吸血边分泌抗凝素b) 钩虫喜欢在不同的地方咬破组织,寻找新的吸血点c) 钩虫幼虫在移行中引起脏器的损伤12. 抗原、异嗜性抗原、APC、超敏反应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

7、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APC(抗原体呈细胞):指一类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细胞超敏反应:指已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造成机体组织细胞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病理免疫应答。13. 应激、心衰细胞应激: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心衰细胞: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4. 炎症、血栓形成、发热、Ep炎症: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

8、体质块的过程发热:指在激活物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EP(内生致热原):指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一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致热物质15. 坏疽及分类 P390坏疽: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坏死组织经腐败菌分解产生硫化氢,后者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相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坏死组织呈黑色。(1)干性坏疽 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通畅的四肢末端 臭味小(2)湿性坏疽 动脉闭塞而静脉回又受阻的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恶臭(3)气性坏疽 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 产大量气体16. 肝性脑病。外源性与内源性肝性脑病的差异肝性脑病:继发于严

9、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分类 内源性肝性脑病 外源性肝性脑病 病因 暴发性肝炎、肝毒性药物中毒、肝癌 门脉性肝硬变、血吸虫病肝硬变 病变 肝细胞广泛坏死 侧支循环建立,门一体分流形成 病程 急性 慢性 诱因 无明显诱因 有明显诱因 血氨 可不增高 增高 死亡率 高 一般 17.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的功能和病理表现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功能 生理性(有益) 病理性(有害) 免疫防御 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抗原性异物 超敏反应(过度)、免疫缺陷病(不足)免疫稳定 消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监视 消除突变或畸形细胞 肿瘤发生,病毒持续感染 18. 抗体

10、的作用及产生的一般规律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1)V区的功能 - 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系统(3)结合细胞,介导免疫细胞活性 (4)通过胎盘和粘膜 (5)具有抗原性产生的一般规律:抗原进入外环境,被吞噬细胞吞噬,露出特异性抗原。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分泌抗体。19.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当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时,应激的基本反应为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其中最主要的改变为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20. 休克的起始环节及三个阶段的微循环特点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心源性休克 (3)血管源

11、性休克一、休克早期(代偿期,微循环缺血缺氧期)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二、休克中期(可逆失代偿期,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缺氧期) “灌而少流,灌多于流”三、休克晚期(不可逆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 “不灌不流”21. 良恶性肿瘤的差别。何为肿瘤的转移?肿瘤的转移方式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形态相似分化程度低,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形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少见,不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常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肿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活动度大侵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固定不活动转移无转移常有转移继发

12、性改变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囊性变、溃疡形成复发很少复发容易复发对机体影响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较大,除局部压迫外和阻塞外,常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引起出血合并感染肿瘤的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这个过程。转移方式:(1)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 (3)种植性转移22.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个部位?常见的内源性致热物质体温调节中枢: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负调节中枢下丘脑外的中枢部位常见的内生致热物: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白细胞介素-6(IL-6)外毒

13、素和内毒素的区别 两种钩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体形 C S 口囊 腹侧有二对钩齿 腹侧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背肋 背肋远端分两支, 背肋基部分两支, 每支又分三小支 每支再分二小支 交合刺 两端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形成倒钩,与另一刺末端合并温州医学院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11公管/社保/生工/信管专业基础医学概论二试卷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100%) 题号 一 二 三 客观题 总分 得分     

14、 登分人核分人 考试说明:1、请选择题部分答案全部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一律无效。其余试题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2、请在答题卡上填涂好姓名、班级、课程、考试日期、试卷类型和考号。试卷类型划A;考号为学号,请填涂在“考号”的后九个空格并划线。            3、答题卡填涂不符合规范者,一切后果自负。 4、所有试卷不得带

15、出考场之外,否则以作弊论处。 5、在考试进行到70分钟时,监考老师先收答题卡,考试结束时,再收试卷,并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顺序整理好。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疟疾再燃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无再次感染,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又引起疟疾发作的现象2、败血症   病原菌进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3、干扰素   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糖蛋

16、白4、出血   红细胞从血管过心脏逸出5、炎症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共22分) 1、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2、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的区别        3、左心衰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         4、渗出性炎症的种类、特征、举例 三单项选择题:

17、(本大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下列哪种病原不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  E ) A 梅毒螺旋杆菌  B风疹病毒   C 钩端螺旋体&

18、#160;  D 弓形虫  E  麻疹病毒2.下列不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点的是                                ( B  ) A 染

19、色后呈红色   B 多为外毒素作用   C 细胞壁内不含磷壁酸结构 D多采用偏酸性抗生素治疗     E 细胞壁肽聚糖层薄 3. 俗称乙肝“大三阳”的下列指标错误的是                      

20、      (  D ) A  HBsAg(+)   B  HBeAg(+)   C  抗HBs (-)   D抗HBe (+)   E抗HBc (+) 4. 下列哪种微生物不是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21、160;           ( C  ) A 支原体    B 衣原体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5. 下列关于疟疾发作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22、;                      ( B  ) A疟疾发作三个连续阶段周期性发热、寒战、出汗 B疟疾发作时间与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一致 C疟疾病人不会出现贫血 D凶险型疟疾治愈率较高 E子孢子侵入人体到疟疾发作前这段时间称为疟疾发作期   6.日本血吸虫卵引起

23、的超敏反应属于哪一型?                        (  A ) A 型超敏反应    B 型超敏反应      C 型超敏反应   

24、0;D 型超敏反应   E 型超敏反应 7. 下列属于良性肿瘤是                                       

25、;    ( E  ) A 肝癌   B大肠癌   C鼻咽癌   D乳腺癌   E脂肪瘤 8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 D  )A机化  B钙化  C分化   D化生   E适应 9

26、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 B  )A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0.下列哪部位形成的假膜性炎对人的危险性最大?           (  B )

27、 A.咽喉    B.气管   C.结肠   D.直肠   E.回肠部 11半抗原                                  

28、                      (  A  ) A只抗原性       B只有免疫原性       C既有抗性又有免疫原性    

29、0;     D既无抗性又无免疫原性       E以上都不对 12脐带血中哪种Ig增高提示有宫内感染                             ( 

30、60; A )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13体温下降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31、160;                 ( B  ) A产热和散热平衡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D产热障碍          &#

32、160;   E散热障碍 14、OT实验检测下列何种细菌                                ( B   ) A. 大肠杆菌  

33、60; B. 结核杆菌     C. 伤寒       D. 葡萄球菌     E.霍乱弧菌 15、下列不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点的是                        &

34、#160;     (  D ) A 染色后呈紫色    B 多为外毒素作用    C 细胞壁内含有磷壁酸结构 D多采用偏酸性抗生素治疗      E 细胞壁肽聚糖层厚 16、下列病毒中不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是                           (  D  ) A. SARS病毒   B.麻疹病毒    C.风疹病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