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魏振瀛的民法学笔记(含真题)_第1页
2012魏振瀛的民法学笔记(含真题)_第2页
2012魏振瀛的民法学笔记(含真题)_第3页
2012魏振瀛的民法学笔记(含真题)_第4页
2012魏振瀛的民法学笔记(含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魏振瀛的民法学笔记(含法学真题版)民法学考点归纳及历年试题分析民法一、 民法总论(一) 民法概述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 “民法的概念”还没出过题,谁若出了,题弱智人也弱智,大而化之的概念性问题是法学家一辈子搞不明白的事情或是早已盖棺定论,绝无可能出题。大家了解一下即可。2)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曾在91年和93年出过题,且分值极高,考虑到当时民法如初生婴儿,讨论如此大问题有其必要性,但现在正是具体部门如物权法、债权法红得发紫之时,故出题可能性不大。权且作为简答题准备。列为一星知识点3) “民法的特点”道尽民法基本特征,虽出此种

2、题可能不大(十多年来也没出过题),但在答大论述时,是良好的语言素材准备,可以略显你的理论功底,具一定价值。列为一星知识点4)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中最重要的当属民法与商法的关系问题即民商和意义或民商分立的问题,人大固守民商合一阵营,不同于清华等院校,大家需注意,要异口同声赞成民商合一,尽管有些违心。列为二星知识点5) “民法的体系”没出过题,但窃以为尚属重要知识点,因为在体系构建上,人大确实有自己新颖的东西,尽管所受非议甚多,有时自己亦不自信,但是关于人格权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问题大家一定要紧紧抓住人大的思想脉搏,不要死磕,否则会“死得很惨”。列为一星知识点6) “民法的渊源”大家

3、看看标题就行了,切莫全文通读,浪费生命。绝对平民7) “民法的适用范围”没什么内容,简单浏览,切莫细读。绝对平民8)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让那些搞法制史的先生们搞好了,大家考上研究生之后再看也不迟。绝对平民二 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 民法的概念p42,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p71) 民法调整人身关系的必要性和特点(1991年/20分)答:首先,是答题脉络的问题。要确定分几步来答,哪步答什么,谁先谁后。其次,确定每部分内部的层次关系。再次,注意开头与结语的精彩性。本题答题思路大致如下:(1)人身关系发展的历史发展特点(从人身依附走向人身独立与自由)(2)人身关系的概念(答上法条来

4、源就更好了)(3)人身关系的内容(人格关系、身份关系)(4)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密切联系(5)综上可总结出人身关系的特点(无财产内容、具人身属性、是社会关系、与财产关系联系尤为紧密)(6)人身关系对公民与社会的重要意义(对公民、对社会)可以上述步骤验证答题方法。2) 为什么说我国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1993年/30分)答:首先,要根据自己对民法的相关理解答出何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及其标准(基本性、规则性、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先确定基调,以便下一步与自己的论述相衔接。其次,寻找突破口。规则性无异议,基本性体现在调整对象的广泛性和解决矛盾的特定性。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也是在

5、调整对象上下手,它的调整对象本身就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最后,总而言之,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决定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3, 民法的特点p104, 民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区别p141)一、试论民法与商法的关系。(1999年/25分)答:首先,先答何谓商法。其次,答关于民法与商法的关系的历来观点及民商分立与合并的原因。再次,我国现行规定、民商合一观点的提出及其理由。最后,如何在现实立法中实现民商合一。2)五、名词解释:(一)民商合一(1992年/5分)答:对于概念题,自有其答题方法。首先,答民商合一的外部表现(主要是是否要独立的商法典的问题)以对其作概念性总结。其次,是民商合一的简要理由及其相

6、对概念民商分立。(何谓简要,一句话就能搞定)再次,表明态度我国需要民商合一。5, 民法的体系p17关于我国民法典体系构建的几个问题王利明复印资料0346, 民法的渊源p217, 民法的适用范围p238, 我国民法的历史发展p25三 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 北大1)论述:从具体制度着手,论述民法着重保护交易安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01/p41)2) 论述民法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05/p81)2, 清华简答:谈谈我国民事法律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05/p121)3, 华政试论中国民法法典化的基本思路(00/p254)4, 西政1) 概念比较:实质民法与形式民法(02/p276)2)

7、论述:试论民法的私法性质(02/p276)3) 论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05/p302)5, 西北1) 试述大陆法系民商关系的立法体制(05/p347)6, 中南1) 试述民法之本位(01/p350)2) 试论民法的体系化(02/p350)3) 试论民法与商法关系及其立法选择(03/p351)4) 试论证民商合一的合理性(04/p366)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假如恢复概念比较的题型,相信“形式上的民法与实质上的民法”会成为候选题目;2, 简述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点及其与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的联系。3, 试论民法的私法性质。4, 试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5, 论述民法与商法的

8、关系,现有的立法例的利弊及我国的立法选择。6, 试论我国民法体系的构建。(二) 民法的基本原则总则研究对答题很有帮助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 “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了解即可;2, “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重头戏,其中,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和守法原则不太易出题,因此从未得到过人大老师们的青睐,但不排除*的考法。诚信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非常重要哦,其中诚信原则曾经以大题形式在94年出现过,况且诚信问题一直是令社会法学家们很头痛的一个问题,因此地位非同一般;公序良俗原则虽未出过题,但是其优秀的外表足以成为出题素材。二 本章所现历年

9、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 平等原则p312, 自愿原则p32新民法中又改成了“私法自治原则”,见37页;在总则研究中又以“意思自治原则”出现,包含“自愿原则”3, 公平原则p334, 诚实信用原则p34/关于诚信的法学思考王利明复印资料032二、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以及该原则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作用。(1994年/20分)答:首先,答出诚信原则的概念。然后是其内容的阐述,应将其与市场伦理道德联系起来阐述。其次,简述一下这一原则在历史上的流变。再次,谈这一原则的地位与作用。最后,简单谈一下这一原则的延伸禁止权利滥用原则。4,守法原则p355,公序良俗原则p36三 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

10、示)1,北大:论述民法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05/p81)2,清华:3,政法:4,武大5,华政6,西政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试析自愿原则在民法中的地位;亦可换成“论私法自治原则在民法中的地位”2. 试述诚实信用原则;3. 试述公序良俗原则;4. 论公平原则在民法中的具体体现总则研究p117。(三) 民事法律关系一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只作了解知识点即可。2,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其中,较重要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3, “民事法律事实”之中,主要是其分类事件与行为,及行为

11、的内部分类。4, “民事权利”之中,最重要的是其分类,出题点也在于此。尤其是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与形成权的分类,以及绝对权与相对权的分类,非常重要。此外,要明确三种诉讼请求。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内容、客体3,民事法律事实4,民事权利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关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绝对权和相对权、朱权利和从权利、既得权与期待权,在总则研究210-234页上有具体分析1)一、名词解释1.形成权(2003年/30分)答:首先,先答上划分的标准(可顺便答上同种划分的其他权利)。再答上其概念。然后是举例。(见p46)2)四、简述下

12、列各题:(一)区分绝对权与相对权的意义(1993年/6分)答:首先,答上二者的区分标准。其次是二者各自的概念。然后答二者的区别(对抗义务人范围不同;权利人实现权利的方式不同)。第四,从区别之中寻找其意义(如明确哪些权利的性质可以划清权限边界,防止侵权事件发生;同时,也使权利的行使更加有效)。最后,还要答二者区分不是绝对的(新民法133页)。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2,清华1) 名词解释:相对权(05/p121)2) 形成权在我国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05/p122)3,政法4,武大5,华政:期待权与既得权(00/254)6,西政: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03/p276)同理:民事

13、责任与债务的区别要注意(总则研究268页)7,中南四 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本章重点主要落在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和民事权利的分类这两点内容上,其中民事权利的分类出题可能性很大。2, 试述我国民法中请求权体系的构建。3, 简述抗辩权及其在我国民法具体制度中的体现。4, 简述区分既得权与期待权的意义。5, 自助行为总则研究248页。6, 社员权(新民法128页)(四) 自然人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这一章的基础知识,需要记住,但出题可能性不大。2,“监护”一节最重要的是

14、监护人的设定问题,因为毕竟其中还包括未成年人监护人的设定和精神病人监护人的设定。3,“自然人的户籍和住所”,了解即可。4,“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关键是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概念、条件及其法律后果。5,“个体工商户与农村承包经营户”,知道概念即可。6,“个人合伙”一节最为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合伙财产和合伙人连带责任上。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复习本节时,要注意将其与合伙企业法联系起来复习。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3,监护4,自然人的户籍和住所5,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6,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7,个人合伙1)二、论述合伙人的连带责任。(

15、1993年/20分)答:首先要答出合伙的概念。然后,答出合伙人强烈的人合性质。其次,再答出合伙债务与债务的承担主体。接着,是连带责任的概念。最后,答上合伙人连带责任制度设计的意义。2)五、名词解释:5、合伙财产(1997年/6分)答:见教材68页。3)二、简答题:、简述合伙企业的概念和设立条件。(2001年/分)答:参见合伙企业法(97年通过)第二条本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第八条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16、二)有书面合伙协议;(三)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四)有合伙企业的名称;(五)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合伙企业法对于加深对合伙的理解具有一定意义,希望大家在复习合伙部分时要将合伙企业法的合伙企业的概念、设立条件、出资、合伙企业财产、合伙事务执行、合伙企业与第三人关系这几部分看一下,做到胸中有数。4)一、名词解释:1、隐名合伙(2005年/6分)答:本题实属商法内容,请大家参见指定教材范健商法或赵中孚商法总论93页的商事主体部分。在总则研究454页尤其与显名合伙的比较二 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试述合伙人共同出资和合伙积累的财产关系(00/p41)2

17、,清华:试述未成年人行为的法律后果(05/p124)3,政法4,武大5,华政6,西政7,中南三 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简述未成年人与精神病人监护人设定方式上的区别2,试析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构成条件、法律效果的区别3, 本章重点仍在合伙,供参考:试析个人合伙债务的承担4, 合伙与法人的区别(总则研究444页)5, 普通合伙与有限合伙(总则研究453页)6, 合伙财产的概念和特点(总则研究461页)(五) 法人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法人制度概述”虽为概述,实则内容丰富。其理论知识无论在答概念或简答或论述中均可用到。法人的

18、概念、沿革、特征;法人的本质(是答公司法中人格否认制度的基础)、法人的分类亦曾出题,只不过是比较特殊罢了(基金会法人)。2,“法人的成立”中较重要的是法人设立的原则。3,“法人的民事能力”一节中主要问题在于目的范围对法人活动限制的法律效力。4,“法人的机关及法人分支机构”、“法人的变更和终止”作一般了解。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法人制度概述1)二、法人和合伙的区别(1991年/30分)答:首先答法人和合伙各自的概念(切记:一切答题均从基本概念开始),然后列出法人的典型特征,并与合伙逐一比较(社会组织、独立财产、独立责任、自己名义),最重要之处,答上二者不同的制度设计的社会功用不

19、同。2)二、试述法人的独立人格、独立财产制、有限责任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1995年/20分)答:首先答法人的概念,然后答上法人本质中的法人实在说(组织体说),这样才能为法人的几个特征比较奠定基础。逐一解释法人的独立人格、独立财产制和有限责任制,其次再以法人的独立人格为基点逐一与后两者进行比较,最后,将独立财产制和有限责任制之间进行比较。3)一、试论法人的有限责任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1996年/30分)答:首先答法人概念,其次是有限责任制,然后答一下法人制度在历史上的沿革变化,即随经济体制变革而变革(见教材75页),最后答下它的作用(筹资便利、降低投资者风险、有助于实现专业化经营、有利于

20、划清风险责任承担)。4)六、名词解释:(一)基金会法人(1999年/5分)答:此题在王利明民法中无答案,但在魏振瀛民法中第77页有答案。基金会法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是指对国内外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自愿捐赠的资金进行管理以资助推进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和其他公益事业发展为宗旨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其特征是:(1)其财产来源于社会捐赠;(2)基金会法人没有会员。基金会的设立人将财产转移给基金会后,并不成为基金会的成员,基金会成立后,为基金会捐赠财产的人,也不是基金会的会员,无权组成会员大会对基金会进行控制。2,法人的成立四、简述下列各题:(二)设立公司的特许主义和准则主义(1

21、993年/6分)答:本题比较简单,将两种原则概念罗列出来,再找区别即可。(81页)3,法人的民事能力4,法人的机关及法人分支机构5,法人的变更和终止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2,清华3,政法4,武大: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01/p133)5,华政6,西政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本章所出试题时代均为法人制度不甚成熟时代,基本上大题均是96年以前所出。近几年少有涉及,可能是公司法所设比重加大的缘故。2. 但是,作为法人的基本理论部分,还是要好好理解的。3. 试述法人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4. 试析法人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的效力。5. 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

22、区别(总则研究386页)。6. 法人人格否认(新民法111页)。7. 基金会法人与基金法人的概念(总则研究435页)(六) 物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物”这一节,其概念、特征及种类都很重要,是物权法学习的基础知识。尤其是物的分类有几种绝对是出名词解释题的材料,而且近几年还没有出过题。2,“货币和有价证券”一节,比较有价值的是有价证券部分,且93年和04年曾出过题。需要记住的是有价证券的理论分类(不记名、指定人的、记名的)及种类(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国库券、提单和仓单)。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 物2, 货币和有

23、价证券1)四、简述下列各题:(四)股票和债券的区别(1993年/6分)答:先答股票和债券的概念,然后,通过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分析其具体区别。就本题来说: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它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表现形式,是资本有价证券,又是流通证券、要式证券。债券,又称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由上可见,二者存在以下区别:(1)发行主体不尽相同,股票发行主体为股份有限公司,债券是国家或企业依法发行的;(2)发行对象不同,一为股东,一位债权人;(3)二者行使权利的方式不同,一为行使股东权,一为到期时请求支付本金及利息;(4)是否可以收回本金

24、不同。一为不可收回本金,一为可以收回本金。2)一、名词解释:5、有价证券(2004年/6分)答:大家可以先答有价证券的概念,然后是简要介绍其理论分类(不记名、指定人的、记名的)及内容(票据、股票、公司债券、国库券、提单和仓单)。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2,清华3,政法: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法律意义何在(05/p235)总则研究193页4,武大5,华政6,西政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试述物的特征。2. 动产与不动产。3. 特定物和种类物。4. 原物和孳息。5. 单一物、结合物和集合物。6. 公司债券。(七) 民事法律行为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

25、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概说”中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种类及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基本知识,了解即可。2,“民事行为的成立”篇幅较小,不具理论深度,不适于出题。3,“意思表示”一节,只有意思表示解释方法有些意义,建议作一般了解。4,“民事行为的效力”一节,重点大大地,无论是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无效民事行为还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以及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都是出简答题的好材料。其中各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出名词解释。确是宝藏。5,“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一节,只能出名词解释,没有贵人相。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概

26、念、特征、分类、形式总则研究520页,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2,民事行为的成立3,意思表示4,民事行为的效力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法律后果1)四、比较下列概念的异同?:(一)重大误解与欺诈的民事行为(1994年/6分)答:首先答出重大误解和欺诈各自的概念(106页、109页),然后进行比较:(1)联系:效果相同,均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区别:引起认识错误的原因不同,是否有他人的误导性介入。2)一、名词解释:3.重大误解(2003年/6分)答:首先,概念,然后是其构成条件,再答上其法律后果。(详见109页)5,附条件与

27、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2,清华:你如何认识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00/s43)/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05/p122)3,政法:试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要件(00/p185)/受欺诈合同当事人的撤销权和债权人撤销权的异同(05/p227)/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如何(05/p235)4,武大: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00/p132)/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00/p132)/论有瑕疵意思表示及其法律效果(03/p136)/不合意与重大误解(05/p174)5,华政6,西政:无效民事行为和可撤销民事行为(00/p273)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

28、题预测)1. 简述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不要与成立要件弄混了)2. 简述无效民事行为的分类3. 简述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种类4. 简述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及其行使5. 简述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及其效力的确定6. 上述民事行为中的内容亦有价值,如真意保留、虚伪表示、隐藏行为、错误与重大误解的关系、错误与误传的关系、乘人之危、重大误解、显示公平等。(八) 代理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概述”内容有代理的概念、特征、性质和种类以及代理证书。其中,代理的概念与其种类应予重视。有关代理与其他制度的区别见新民法195页,并参见总则研究608页;显名代

29、理与隐明代理,见总则研究622页。2,“代理权的行使”中主要是其行使的限制。3,“无权代理”中主要是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问题(被代理人行使追认权、表见代理、不发生与有权代理同样的法律效果)。4,“代理关系的消灭”中,最为重要且一直未受关注的问题是间接代理关系消灭的特别原因。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代理的概念、特征、性质和种类,代理证书1)三、比较下列概念:、代理与居间(2001年/6分)答:首先,答概念,然后对概念进行比较。(117页、483页)切记:单纯考比较题的时候,别忘了联系和区别都要答。联系:都为他人处理事务。区别:主体是否具有特殊性,有无报酬,适用范围(代理要更为广泛,

30、不仅仅局限于合同,还包括诉讼行为等)2)二、试分析民法通则关于代理的几种连带责任的规定(1992年/25分)答:简单的考法条,那些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民法通则第65-67条)(1)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2)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3)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已终止还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4)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违法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2,代理权

31、的行使3,无权代理概念、类型、法律后果1)二、试述表见代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1997/20分)答:先答概念(123页),再答其发生原因,然后是构成要件,最后是法律效果。没什么多说的。2)二、简答题:、简述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2000年/分)同上题。概念,要件。3)一、论述题:2,论述狭义的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联系和区别(2002年/分)答:首先,答狭义无权代理及表见代理的概念。狭义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既没有代理权,也没有令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而以本人的名义所谓的代理。表见代理,本属于无权代理,但因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外表授权的特征,只是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

32、而与其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法律使之发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联系:均具有无权代理的一般特征;区别:(1)表见代理在表面上有足够理由使人认为其为有权代理,后者则否;(2)法律后果不同。表见代理后果与有权代理相同,后者效力处于未确定状态。(详见魏民法185-188页)4,代理关系的消灭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简述间接代理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合同法上的运用(03/p48)2,清华:代理权的滥用有什么法律后果(05/p122)3,政法4,武大:简述未披露委托人的代理中委托人的介入权和第三人的选择权(00/p132)5,华政6,西政:狭义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01/p274)/可撤销民

33、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02/p276)/什么是表见代理?表见代理的构成应具备哪些条件?(03/p277)/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04/p287)/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和效力(05/p299)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代理的种类(复代理),复任权,解任权;2. 自己代理、双方代理,未出过题;3. 试论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4. 关于表见代理,总则研究662页最全面;5. 关于狭义无权代理,详见总则研究682页;6. 间接代理关系消灭的特别原因及其效果(教材125页)。(九) 诉讼时效和期限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概说”包括

34、时效的概念、种类,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诉讼时效的客体,其中诉讼时效的概念、及其与除斥其间的区别很重要;诉讼时效制度的功能见新民法216页。2,“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主要是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及其法定事由,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及其法定事由,中止与中断的区别。3,“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效果”内容太单薄,简单看看即可。4,“期限”无可出题点。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1)五、名词解释:(二)除斥期间(1992年/5分)答:见教材130页。可将其与诉讼时效区别捡重要的答出来以丰满内容。2)二、简答:1、简述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的区别(2004年/15分)答:先答概念,再答

35、区别,详见教材130页,不再赘述。诉讼时效期间与相关期间的比较、异议期间,见新民法219页;取得时效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总则研究702页;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总则研究756-762页;取得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与构成要件,物权法论239-243页2,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起算、中止、中断、延长3,诉讼时效完成后的法律后果概念、种类、意义、确定和计算4,期限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2,清华3,政法4,武大5,华政6,西政: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的区别(04/p287)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取得时效”是个被忽视的概念(王利明物权法论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必要性探讨2

36、29页),大家要记一下取得时效又称为占有时效,它是指占有他人的动产、不动产或其他财产权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将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2,试析诉讼时效期间中止与中断的关系。3,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及其法定事由。4,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及其法定事由。5,简述诉讼时效的客体及其在我国民法学中的类型区分(新民法217页)二、 物权(十) 物权概述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物权的概念和特征”是极其重要的一节,只有掌握本节内容,才能明确其与债权之根本差别。2,“物权的种类”主要包括所有权与其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动

37、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了解即可。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很重要,问题很严重。物权法定主义、一物一权原则和公示公信原则从头到脚都渗透着分数。00、02年曾大举出现。新民法规定的较为详细,295-300页4,“物权的民法保护”了解即可。5,新民法中物权请求权制度很重要。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一、 试论我国物权体系。(1997年/25分)答:首先,答上物权的概念。然后概述一下物权体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其次,分开答。1) 所有权的概念及其内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人所有权)2) 用益物权的概念及其种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空间利用权、地

38、役权、相邻权、典权)3) 担保物权的概念及其内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4) 特别法上的物权(取水权、采矿权、养殖权)5) 占有制度然后,简答一下立法建议建立空间利用权、地役权、占有等制度的意义。强烈大家详细看下王利明物权法研究或物权法论的相关部分1,物权的概念和特征1)一、试述物权与债权的相互关系。(95年/25分)答:首先,答物权与债权的概念。既然是相互关系,主要答二者之间的联系(请大家翻到142页),然后答物权的特征,在每个特征之中对其与债权进行区别比较。2)二、试述物权的优先效力。(99年/15分)答:首先,答上物权的概念。再答物权效力的概念及其内容(追及效力、优先效力)。之后是物权追

39、及效力的内容(请大家翻到144页下)。最后,答物权的优先效力对物权本身的作用与意义。2,物权的种类五、比较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四)地役权与地上权(98年/6分)答:(请大家翻到147页上)首先是地役权与地上权的概念,之后便可以进行比较了,角度如下:制度设立的目的(直接作用于别人的或自己的土地),客体的不同(是否为自己之土地),权利的内容不同(利用人家的来建筑或种植,而地役权则方式相当广泛,比如为了望风景)。3,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一、论述题:、试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00年/分)答:(请大家翻到149页下)首先,答上物权的概念。然后简要介绍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公示公信)

40、。之后具体介绍:1)物权法定主义及其内容2)一物一权原则及其内容(书中有些乱,大家可参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79页)3)公示公信原则及其内容2)三、论述题:1.论物权法的公信原则(02年/20分)答:(请大家翻到150页)建议大家参考王利明物权法研究88页首先是公信原则的概念。然后,公信原则的内容(两方面:登记记载的权利人在法律上推定其为真正的权利人;凡是信赖登记所记载的权利而与权利人进行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权利人进行交易相同的法律效果)。第三,公信制度的作用与意义。最后,答一下公信制度的例外(不适用于恶意的第三人)。提示:课本上不充分但王利明专著上清晰详细之处值得注意4,物权的法

41、律保护补充:(1)租赁权物权化(新民法291页);(2)物权的效力(物权法论22页);(3)无形财产能否作为物权的客体(物权法论31页);(4)物权法的体系(物权法论53页);(5)物权法与合同法的关系(物权法论60页);(6)简单看下“物权法的价值”,物权法论66页;(7)物权法定原则存在的根据(物权法论80页)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1)结合物权法的基本原理,论我国应建立怎样的土地权利体系?(00/p41)2)简述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05/p80)2,清华3,政法:试述物权的公示原则;物权公示的理由(02)4,武大5,华政6,西政7,中南四 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

42、)1. 本章重点之处在于“物权的概念和特征”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要特别熟悉它们的内容;2. 试述物权的概念及其与债权的区别;3. 试述物权的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的含义;4. 论述物权的分类以及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5. 论一物一权原则;6. 论物权法定原则及其意义(新民法295页);7. 简述物权请求权制度(新民法301页)。(十一) 财产所有权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中的重点之处在于财产与所有权概念的区别、所有权与产权的区别。2,“财产所有权的权能”中的重点之处在于无权占有的类别、区分善意占有同恶

43、意占有的意义(94年出过题)、孳息的概念及其分类。3,“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中的重点之处在于添附添附与孳息的区别(物权法论193页)及其方式三种方式的详细介绍,(物权法论194页)、继受取得及其种类。添附与物权请求权、侵权行为和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关系,(物权法论199-201页)4,“财产所有权的行使”简单看看即可。5,“善意取得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其中的重点之处在于善意取得的要件及其法律后果。6,“财产所有权的移转”中,交付交付的特殊规则,即几种特殊交付方式,见(物权法论151-152页)及其法律后果与例外(特定物的所有权转移时间)实值注意。7,“财产所有权的消灭”简单看看。8,“财产所有权

44、的种类”简单看看,人大坚持的老传统,但还算很有现实意义。9,“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简单看看,了解即可。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 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一、 论所有权制度与债权制度的相互联系(92年/25分)答:首先,所有权与债权的概念。(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所有权权能的实际行使与债权制度的关系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围绕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具体展开谈。接着,论述二者共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然后,叙述二者的区别(具体目的不同、义务人范围不同、权利人可主张权利的范围亦不同)。2, 财产所有权的权能三、什么是占有?区分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有什么意义?(94年/20分)答:详见书中157、15

45、8页。3,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4, 财产所有权的行使5, 善意取得制度详见新民法314页三、试论善意取得的要件(92年/20分)答:概念、要件,再简单答下法律后果。详见书中163、164页。更详细的请参见王新民法315页,其构成要件为六点,更为详细一些6, 财产所有权的移转三、试述交付的概念、交付引起的法律后果。(93年/20分)答:首先答交付的概念,然后叙述交付引起的两种不同的法律后果(转移和不转移或者说是已经转移了)。详见书中165、166页。7, 财产所有权的消灭8, 财产所有权的种类9, 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孳息的概念

46、及其分类。2. 简述添附的概念、种类及区分善意添附与恶意添附的意义。3. 简述善意取得的概念、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4. 简述交付及其法律后果与例外。5. 在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情况下如何保护第三人(物权法论219页)。6. 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的区别(物权法论236页)。7. 准共有(物权法论326页,杨立新提出)。(十二) 财产共有一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共有的概念和特征”记住共有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要注意共有与公有的区分;2,“按份共有”掌握按份共有人的权利和义务;3,“共同共有”要掌握其概念及形式,了解区分家庭共有财产与家庭成

47、员个人财产的意义;4,“共有财产的分割”要简单了解分割原则、方式和效力即可。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四、试比较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二)共有与公有(96年/5分)答:详见184页。2, 按份共有3, 共同共有4, 共有财产的分割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简述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十三) 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具体内容参见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314页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特征较

48、重要,详见新民法341页;2,“专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所有权”中重要的是建筑物共有部分的概念和法律特点;3,“基地的使用权”中重点是基地使用权的确定与共有关系;4,“团体关系”中重点是团体关系中的成员权问题。详见王新民法346页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一、 论述题: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02年/分)答:详见新民法341页。首先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然后是其特征:(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具有集合性;(2)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应当居于核心地位;(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必须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和使用上的独立性。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客体2,专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所有权3,基地的使用权4

49、,团体关系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试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客体;2. 论述如何确定共有部分的专有使用权;3. 简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成员权。(十四) 相邻关系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1,“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是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要知道其实相邻关系还叫相邻权,别被名称搞迷糊。涉及到相邻权时常与地役权联系起来考。2,“相邻关系的种类”简单看看即可;3,“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了解即可。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1,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1)四、试比较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一)

50、相邻权与地役权(96年/5分)答:相邻权的概念请详见教材203页,地役权,是指利用他人土地以便有效的使用或经营自己的土地的权利。通常,地役权的发生必须有两个不同归属的土地存在,凡是为他人土地利用提供便利的土地成为供役低,而享有地役权的土地成为需役地。不相连甚至相距较远亦可成立地役权。二者区别如下:(1)是否需要通过当事人的约定来设立权利;(2)是否需要通过登记方可解决相邻权不需登记;(3)在提供便利的内容上存在区别(地役权设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不动产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最低要求,二是为使自己的权利更好的得到行使);(4)相邻关系强调相邻,地役权不一定相邻;(5)相邻关系实施后发生作用,即发生纠纷

51、以后才适用,在性质上属于裁判规范,而地役权通常是事先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加以约定,从而能够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纠纷事先做出安排;(6)相邻权的取得都是无偿的,而地役权的取得大都是有偿的。详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493页、501页2)一、名词解释:3、地役权(04年/6分)答:除答上地役权的概念外,还要答下其特征与法律后果方可保分数尽得。其特征如下:(1)【对象】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土地之上的物权;(2)【行使】地役权是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3)【目的】地役权是以他人的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的权利,或者是说利用他人的土地以便有效利用;(4)【性质】地役权具有从属性,这就是说,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而存在,地役

52、权不得于需异地相分离单独转让。2, 相邻关系的种类3,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三旁敲侧击(其它院校历年试题的启示)1,北大2,清华3,政法: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区别与联系(04/p214)4,武大5,华政6,西政7,中南四预测与展望(相关试题预测)1. 简述相邻关系的概念与特点(十五) 用益物权一 本章重点知识(知识等级分类)、重要性考察(历年出题频率)知识等级分类与重要性考察因用益物权理论上的发展变化,本部分采用王新民法第352页的体例设置,以跟紧人大出书狂们的观点1,“国有土地使用权”简单了解即可;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概念记忆;3,“宅基地使用权”作为概念记忆;4,“地役权”的概念和特

53、征均需记忆;新民法360页5,“典权”的概念、特征和内容需要重点记忆;6,“居住权”做概念记忆。居住权是指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住房以及其他附着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居住权是在他人的房屋所有权之上设定的物权,先有房屋所有权才能产生居住权。此种权利主要是公民为了赡养、抚养等的需要而设立的,其期限通常应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约定或根据遗嘱、遗赠来确定新民法365页7,“采矿权”了解即可。二本章所现历年试题及详细答题方法讲解三、论述:2、论我国物权法用益物权体系的完善。(05年/25分)教材、专著精华集合版答:首先是用益物权的概念。其次是我国现有用益物权的体系:1,“国有土地使用权”2,“农村土地

54、承包经营权”3,“宅基地使用权”4,“采矿权”再次是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制度完善:有几项制度需要考虑1,“地役权”为了使自己的不动产在价值上获得增值2,“确认空间利用权”是指对于地上和地下的空间依法进行利用的权利;确认空间利用权有利于加强对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财产的使用和利用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地表上面的利用,如利用楼顶上空设置广告塔;另一方面是对地表下面的空间的利用,如建造地下停车场。物权法研究477页3,“典权”新民法362页4,“居住权”概念已如上述新民法365页1, 国有土地使用权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3, 宅基地使用权4, 地役权5, 典权1)六、名词解释(四)典权(91年/1.25分)答:详见王新民法第362页,要答典权的概念和特征。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而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并进行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特征:(1)典权是支付典价而设定的物权;(2)典权要移转占有;(3)典权人对典物有权使用收益而不付租金,典权人有权将不动产出租,但租期必须在原典期以内。性质,权利行使(对于出典人、对于典权人)2)五、简述下列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一)典权与抵押权(95年/6分)答:首先是典权与抵押权的概念。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而占有出典人的不动产,并进行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