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与演变_第1页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与演变_第2页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与演变_第3页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与演变_第4页
古代汉语——汉字的结构与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通论: 关于文字的知识,很重要。1. 汉字的结构与演变2.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探索3. 古书的用字。 本课常识共讲三个大问题:一、汉字的性质。二、汉字的结构。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二个问题最重要。重点提示: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口语的要素有两个:语音和语义。 文字也有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它的形体结构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外形或勾画事情、 动作的情 境来反映词义。最早是象形字,手段不断增多,又有了指事,会意字。 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来反映词义,这就是形声字。汉字是因义构形, 它所记录的词义, 可以从字形中来探

2、求。 这是就是汉字的形义统一规 律。二、汉字的结构 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才能通过字形分析本义。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分析造意的方法。 重点是前四书造字之法。后二书一般了解。每一书的定义要理解记住,例字更要记住。(一)象形 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形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象形者, 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 诘诎犹言直、曲,是说象形的造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图形,随 着物体外部的轮廓而确定线条的直兴曲。(二)指事许慎说:“指事者, 视而可识, 察见意, 上下是也。”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 如“上、下、一、二”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

3、抽象的指事符号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 含有标识事物、 指明事物的意思。 指事字所记录的词义无法用单纯的象形手段构 拟字形,因此用指事性或区别性符号来提示。(三)会意 会意是根据事物问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风指撝,武信是也。 ”“类”指事类, “谊”同“义”,“指撝” 的意思是“旨意” 。会意就是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新义的造字法,这种组 合造字,在造字法上是一种进步。会意字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形合会意字;第二种是义合 会意字。(四)形声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所谓“以事为

4、名” ,即根据事类 (指意义) 而造成或选取一个字作为义符, 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标声, 即取譬相 成,构成新字。 “江”“河”二字,原本是为专指长江和黄河而造的字,由于江河均属水类, 所以都用“水”来作义符, 然后又根据口语中 “江”“河”的发间分别选取了读音相当的 “工” “可”来作声符。1. 形声字的类型最早的形声字是在原有的象形字上增加声符构成的。 原有的象形字本来已经是形音义的 结合体, 增加声符, 是对原字的读音起一种强化作用。 后来的形声字是为了分化词义而增加 义符构成的。2. 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字义即词义所属的范围, 而不能标明这个字所记录的词的具

5、体词 义。义符既然只是表示词义的范畴, 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 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 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 相逆、相反。3. 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析 在形声字的结构中,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4. 省声字和省形字 为了字形结构的匀称或出于简化的目的, 省去字的形符或声符的一部分, 这类字被称为 省形字或省声字。(五)转注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许慎对“转注”的解释过于 简单,因此人们对许慎这段话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术界通常认为“转注”指 的是汉字孳乳的一种方式。 即某一个

6、字由于意义的引申而产生分化字, 分化字之间就是转注 的关系。“建类一首” ,是指源字兴分化字义类相同,用同一部首; “同意相受”指两个字的 意义具有引申关系。(六)假借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假借和转注一样,也不是汉字结 构的类型。 只是补足早期字不足的一种手段, 或者是因为有些虚词无法造字, 只好借用一个 兴该词同音的字来记录。三、汉字形体的演变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 今文字阶段:隶书、楷书。(一)殷商甲骨文 形体特点:笔划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很浓。甲骨文主要是象形文字。例字要记住。(二)西周金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中新的象形很

7、少出现,形声字大大增加。(三)战国文字“战国文字” 是根据文字的通行时代而命名的, 是对战国时代周王室的和各诸侯国所有 的品类文字的统称。(四)小篆 小篆象形性减弱,符号性增强。小篆的线条粗细均匀, 分布均衡, 由象物性线条演变为符号化线条。 为汉字向笔划文字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隶书 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划。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很大。A. 使得许多部首的形体简化了。B. 简省或讹变。 C.混同。(六)楷书 去掉隶书的蚕头雁尾和波势挑法,变成“横平竖直”的完全符号化的笔划。文选夫子至于是邦也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兴?抑兴之兴?”子贡曰: “夫子 温、良

8、、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兴?”重点提示: 实词:义:邦、与、夫子、让。虚词:于、是、其、之、与、抑、之、其、乎文字:与后作“欤”注释:1. 本篇选自论语 ?学而。题目为后加。 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论说文集,主要 记载了孔子的言行,约成书于战国初期。2. 子禽:孔子弟子,姓陈名亢。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3. “兴之”的“兴”表示“给兴” ,动词;另两个“兴”是表揣度的疑问气词,多用在 选择问句后,可译为“呢” ,后作“欤” 。抑:转折连词,可译为“还是 , ”4. 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共度、节俭、谦逊5. 其:句首语气词,表示委婉语气。诸:补充音节

9、,无义。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相当于“于” 。贫而无谄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禩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兴?”子曰: “赐也,始可兴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提示:实词:谄、切、磋、琢、磨 虚词:而、也、其、之、也、斯、与、矣、诸、者 句法: 1.宾语前置:其斯之谓与2. 活力:始可与言诗已矣。 文字:通假: “无”通“毋” 注释:6. 本篇选自论语 ?学而。题目为后加。本篇记载了孔子教育弟子在人格上应该安贫乐 道,在学习上应该能够举一反三。谄( chm):奉承巴结。7. 切、磋、琢、磋:分别是

10、加工骨器、象牙、玉器、石器的过程的名称。8. 斯:供词,此。本句为宾主前置,“斯”作“谓”的前置宾语,用代词“之”复指。9. 赐:子贡的名。子贡是孔子的弟子,故孔子称其名。在论语中,孔子称其弟子皆称名。10. 兴:介词,同,跟,省略了宾语“之” 。11. 诸:“之于”的合音。之,代词,这里指子贡。于,介词,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踰矩。提示:实词:踰、矩虚词:而、于 文字:“有”通“又” 注释:1. 本篇选自论语 ?为政。题目为后加。孔子谈自己在每个年龄段所达到的境界2. 立:批学问品德达到一定的

11、境界,能在社会上立足。3. 惑:迷惑,胡涂。耳顺:听见什么都觉得习以为常了,不再感到什么话会逆耳了。4. 不踰矩:不会超越法度。矩,法度,常规。哀公问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实词:社、遂、谏、咎 虚词:于、以、既 注释:5. 本篇选自论文 ?八佾。题目为后加。本篇记载了鲁哀公问宰我,祭祀土地神时,用 什么木料做牌位的事情。 宰我:姓宰,名予,字子我,孔子学生。社: 土地神, 这里指社主, 即社神的牌位。6. 周人以栗:周朝人用栗子树制作社主的牌位。7. 遂事:已为既成事实的事情。遂,

12、成。谏:下级给上级提意见。8. 既:副词,表已然状态,已经。往:过去的(事情)。咎:责备。我未见好仁者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 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提示: 实词:恶、尚、加 虚词:者、无以、其、乎、盖 句法:宾语前置,我未之见也。注释:9. 本篇选自论语 ?里仁。题目为后加。本篇记载了孔子谈“好仁”兴“恶不仁”应该 达到的境界,慨叹当时致力于仁的人难得一见。10. 好:喜欢,喜好。恶:讨厌。者:特殊代词,指代“ , 的人” 。11. 无以:没有什么用来 , 。尚:动词,加在 , 之上

13、,即超过。之:代词,指代“好 仁者”。12. 矣:语气词,相当于“也” 。13. 加:凌越,超越。14 盖:句首语气词,表示揣度,可译作“大概” 。我未之见也;宾主前置,否定句中代 词“之”作宾语,置于动词“见”前。之,代词,指没有足够的力量行仁义之事的人,孔子 的意思是人人都有能力做仁义之事。女与回也孰愈子谓子贡曰:“女兴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 知二。”子曰:“弗如也。吾兴女弗如也。 ”提示: 实词:女、愈 虚词:以 注释:1. 本篇选自论语 ?公冶长。题目为后加。在孔子心目中的好学生能够“闻一知十”,他慨叹一般人难以达到。2女(ru )你,第二人称代

14、词。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愈:胜过。3. 也: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赐:子贡自称。颜渊季路侍颜渊季路侍。子曰: “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 者怀之。”提示: 实词:侍、盍、共、伐、施 虚词:尔、与 词类活用:安、信、怀注释:5盍(he) “何不”的合音。尔:第二人称代词。古代汉语中代词单、复数同形,此为 复数,你们。6愿:希望。“轻”字是衍文,即古文在传抄过程中误增的字。裘:皮衣。共:共享。7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旧。之:代词,指代车马和衣裘。憾:抱怨,不满。

15、8无:与“毋”通用,不要。伐:自夸,自我表白。施:夸大。劳:功劳。9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逸。信:动词使动用法,使”信任。怀:归附。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 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注释】1 本文选自论语 ?季氏。本文记录了孔子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批评辅佐季 氏的冉有、季路的失职,表现孔子反对兼并,反对贪欲,主张平均、和睦、安定的治国方略 和以道德力量感化附属小国,反对武力征讨的对外政策。2 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见(xi cn):请求接见,求见。

16、3 事,指军事。4 求:冉有的名。无乃 , 与:由情态副词“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与”构成的固定 格式,是委婉的反问句,可译作“恐怕 , 吧” 。尔是过:宾语前置, “尔”作动词“过”的 前置宾语,用代词“是”复指。尔,第二人称代词,你。过,动词,责备。夫(f U):句首语气词。东蒙主:东蒙山的祭主。东蒙,山名,即蒙山,在今山东蒙 阴县南。主,祭主,即被祭祀者(死者)的替身。6 是:指示代词,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 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 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 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 这里指鲁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为什么。为:语尾助

17、词。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注释】7 夫子:季康子。8 周任:古代的史官。陈力:摆出力量,即量力。陈,陈列,摆出来。就列:走向职 位。就,靠近,走向。9 危:不稳定,这里指盲人走路不稳。持:把着。颠:跌倒。扶:搀着。相(xi eng):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0 兕(si)独角犀。柙(xi d)关猛兽的笼子。是:指示代词,作主语,可译作“这”。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君子疾 夫舍

18、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 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 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11 固:指城墙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 i)季氏的私邑,即今山东费县。12 疾:厌恶,讨厌。夫:远指代词,可译作“那种”。舍:舍去,在此可译为“回避” 。为之辞:双宾语,替自己想做的事找借口。之,代词,指代“欲之”,即想做的事,作直接宾语。辞,托辞,借口,作间接宾语。13 丘:孔子的名。古代自称其名

19、是谦称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句中语气词,用在主语 后表示提顿。有国有家者:指诸侯、大夫。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 治区域。者,特殊代词,指代“ , 的人” 。14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根据上下文,这两句当为“不患贫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安” ,因抄写而致误。寡:指人口少。 1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物分配均匀,就无所谓贫穷;国家上下和睦团结, 就无所谓人口少; 国家安定, 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盖,语气词, 表示一种论断语气, 可不译。16 如是:如此。是,指示代词,指代“均无贫,安无倾”,作动词“如”的宾语。来(l ei) :动词使动用法,使 , 来(归附

20、) 。之:代词,指代“远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安定。17 相:(xi eng)辅佐。18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 敬,故称“萧墙” 。萧:古通“肃” 。这里借指宫廷。提示:实词:见、过、就、列、危、相、过、疾、舍、相、分崩离析 虚词:夫、焉、彼、于、盖、则、以、与、而固定格式:无乃尔是过与?双宾语:为之辞使动:来之、安之、不能来也子适卫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 “富之。”曰: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之。”提示:实词:适、仆、庶宾主前置:又何加焉使动:富之【注释】1. 本篇选自论语 ?子路。题目为后加。孔子阐述了治理天下的方法:先使百姓富裕起 来然后进行教化。2. 适:动词,到 , 去。仆:驾车。3. 庶:众,指人多。矣哉:陈述语气词“矣”和感叹语气词“哉”连用,句子语气的重 点在感叹语气上。4. 何加焉:对他们增添些什么?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宾语,置于动词“加”前。 焉:兼词,相当于“于是” 。于,引进动作涉及的对象;是,指代百姓。5. 富: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 富。阳货欲见孔子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 “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 可谓仁乎?曰: 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