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修教育心理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说明(1)_第1页
《公修教育心理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说明(1)_第2页
《公修教育心理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说明(1)_第3页
《公修教育心理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说明(1)_第4页
《公修教育心理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说明(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公修教育心理学考试说明一、题型说明一、选择题(20个,每题1分,共20分)二、填空题(10个,每空1分,共10分)三、简答题(6个,每题5分,共30分)四、辨析题(2个,每题5分,共10分)例题: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答:该说法错误。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错误。五、论述题(2个,每题15分,共30

2、分)例题:试论提高知识理解效果的策略答:(一)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感性材料或感性知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和前提,认识发展规律和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只有在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才能把握事物的关系、本质和规律,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三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一是实物直观,就是通过实物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实物和标本,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和考察等等,以此积累必要的丰富的感性知识;二是模象直观,是指通过实物的模型和图像等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模象直观可以人为地排除许多与

3、教学无关的因素,便于突出对象的一些重要因素,最终使学生形成有关事物的一般表象;三是言语直观,就是通过教师对事物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由于言语直观不受时空、设备和条件等的限制,又能表征一切事物和现象,因而应用最为方便和广泛。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三种直观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思考能力,提高概括水平在获得了丰富正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让他们实现对事物的感性概括向对事物的理性概括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概括水平。例如,学生通过对锐角、直角、钝角等

4、图形的观察,可以得出“角是由两条线的交叉而组成”的结论,但这只是感性的概括,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下,只有得出“角是由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平面”的结论,才算是实现了对角的本质的理性概括和真正理解。(三)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变式是某一概念所辖对象的不同表现形式。同一概念的本质虽然是一致的,但却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足够多的变式,就有可能缩小概念的外延而扩大概念的内涵。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变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全面地把握概念的外延,进而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比较就是在变式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种属性进行对比,最终舍弃概念变式中的非本

5、质属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利用变式和比较时,要考虑到肯定例证(正例)和否定例证(反例)的作用。例如,生物课上讲授“鸟”概念时,可以用麻雀、鸡、鸭等作为正例,证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同时还必须用蝙蝠作为反例,证明“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四)用精炼的语言,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及时下定义是用语言表述概念原理,准确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常用方法,起着组织、整理、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是提高知识理解效果的重要措施。对比较抽象的事物、现象和知识下定义时要注意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应当在学生有充分的直观和知识经验基础上才能进行。假如过早地下定义,会造成学生死字硬背尚未理解的知识

6、;假如过迟地下定义,就难以起到及时组织、整理、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五)重视知识体系的学习,使知识系统化学生掌握了知识的结构,形成了知识的体系就比较容易理解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由于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其自身都有一定的结构,并处于一定的体系之中,因而对于知识结构和体系的学习就既有助于知识本身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具体地讲,教师一方面可按知识的顺序有系统地讲授,引导学生对相应、相反、从属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以便学生比较准

7、确地理解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小结,并要求和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和分类图解等等,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心理准备状态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能发展水平等等,对学生的知识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具有良好心理准备状态的学生,不仅学习目的明确具体,而且还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将新 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他们具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主动地去排除各种干扰,克服理解知识过程中的困难,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8、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双方长期的努力和合作。二、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涉及1-12章)第一章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实质和心理学的产生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教育1.感知觉与教育2.记忆与教育3.思维和想象与教育4.注意与教育5.情绪情感的含义6.情绪情感的功能7.情绪状态的种类8.不良情绪的调节方法9.意志行为过程的心理分析10.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第三章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人格及其特征2.人格理论3.人格测验4.气质差异与教育5.人格差异与教育6.智力与测量7.智力差异与教育8.认知风格差异与教育第四章 心

9、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3.认知发展理论 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6.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7.中学生情绪的发展8.同伴关系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第五章 学习理论1.学习的概念与分类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除了托尔曼)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六章 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含义、功能、分类以及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学习动机理论(除了强化说)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第七章 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分类2.学习策略的训练3.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和组织)4.元认知策略(包括界定、常用策略和训练)5.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策略)第八章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陈述性知识概念2.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学习类型3.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与巩固方法4.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与教学策略第九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程序性知识的概念与表征2.动作技能的特点与学习3.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特征4.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第十章 学习迁移1.迁移的定义与分类(掌握前五种分类)2.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3.学习迁移的影响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