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总学时: 120 (其中理论课 9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学 分: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面向专业: 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 开课单位: 基础医学部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本课程教学需要医学教育前期各个专业课程作为铺垫,同时又是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课程目标是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课程之间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

2、梁学科。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对人体正常结构、生理机能和调节的理解和掌握,对人体基本生化反应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 树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新理念;2. 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病理变化;3. 掌握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4. 了解疾病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变化;5. 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6. 了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7. 了解病理临床联系;8. 能够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用检验指标。(二)能力、技能方面1.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3、方法;2. 掌握观察、描绘大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变化的方法;3. 掌握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操作方法;4. 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5. 能通过复制动物疾病模型学习观察病变表现的方法;6. 学会识别基本病理过程;7. 能用疾病时的机能改变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 论(2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健康和疾病第二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死亡、脑

4、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2. 理解: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3. 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2. 重点、难点重点: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难点: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二)第一章 应 激(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第四节 护理及防治应激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 掌握: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

5、概念,应激的发展阶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和应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和表达调控。2. 理解: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的区别,应激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来源、种类、生物学功能。3. 了解:应激原及其分类,了解应激的生物学意义和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应激、应激性疾病、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等概念,应激的发展阶段、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细胞反应、应激性溃疡和应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热休克蛋白的功能和表达调控。难点:应激时机体的物质代谢变化和功能变化及心理、精神障碍,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三)第二章

6、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4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损伤的适应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三节 细胞老化第四节 预防治疗坏疽的护理原则【基本要求】1. 掌握:化生、萎缩、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玻变、坏死、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坏疽、液化性坏死、修复、机化、肉芽组织、瘢痕组织、创伤愈合等概念及病变特征;坏死的病变、分类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老化的概念。2. 理解:肥大、增生、化生及玻变的分类;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3. 了解:损伤的机制;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的概念及其形态特点;老化的学说。2. 重点、难点重点:变性的类型

7、及病变特点,坏死的类型、病变及结局。难点:细胞、组织损伤的发病机制。(四)第三章 修复(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再生第二节 细胞生长与调控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第四节 创伤愈合【基本要求】1. 掌握:再生的概念、种类;肉芽组织的概念、成分、形态、作用;。 2. 熟悉: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3.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及影响因素;骨折愈合影响因素。2. 重点、难点重点:肉芽组织的结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难点:损伤细胞再生与

8、分化的分子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第二节 出血第三节 血栓形成 第四节 栓塞第五节 梗死 【基本要求】1. 掌握:淤血的概念;肝、肺淤血的病变;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及梗死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的形态特征;栓塞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形态特征。2. 理解:血栓形成过程和形态,血栓的结局;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其后果;梗死的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3. 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特殊的栓塞类型。2. 重点、难点重点:血栓的形成过程、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栓子的运行途径;梗死的原因和影响、结局。难点:血栓形成的条件、机理,血栓的形态,梗死的病变。【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

9、二节 急性炎症第三节 慢性炎症第四节 炎症与临床护理的联系【基本要求】1. 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变;炎症介质的概念;炎症的常见类型及主要特征;肉芽肿的概念、类型及病变特点。2. 理解:炎症的原因、局部的临床表现、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和炎症介质的作用;3. 了解:炎症介质的来源及种类,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2. 重点、难点重点:炎症的基本病变,炎症的类型,特别是各型渗出性炎症的病理变化;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炎症的经过和结局。难点:炎症介质在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第二节 肿瘤形态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第四节 肿瘤的

10、命名与分类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第九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第十节 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第十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第十二节 环境致瘤因素: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 第十三节 肿瘤与遗传: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第十四节 肿瘤与免疫:肿瘤与免疫的相互关系。第十五节 肿瘤与护理学的联系【基本要求】1. 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原则。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上皮细胞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一般特点。癌

11、前病变(癌前疾病)、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及原位癌的概念。2. 理解: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分期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化学致癌物。3. 了解: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2. 重点、难点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肉眼形态和组织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的命名。难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基本要求】1. 掌握: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几种脱水、水肿和水中毒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2. 理解:体液分

12、布和电解质含量,不同体液水和电解质交换,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基本知识;熟悉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和低镁的关系;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3. 了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几种脱水、水肿和水中毒的发生原因与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低钾血症的概念、病因发病学、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难点:低钾血症与酸碱平衡紊乱和低镁的关系;高钾血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以及机能代谢变化。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正常酸碱平衡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第五节 判断酸

13、碱失衡的基本方法在护理学中的应用【基本要求】1. 掌握:酸碱平衡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掌握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机制、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2. 理解:体内酸碱的来源及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二重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3. 了解:酸碱中毒的防治原则,了解三重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机制。2. 重点、难点重点:各型单纯性酸碱中毒的原因、机制、机体的代偿及对机体的影响。难点: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第三节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第四节 发热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 掌握:发

14、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热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2. 理解:发热各期的热代谢变化特点,熟悉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3. 了解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发热、过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和热限的概念;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难点:发热的原因和基本机制;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十一)第十章 缺 氧(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防治及护理【基本要求】1.掌握: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

15、,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3.了解:影响缺氧耐受性的主要因素,了解代谢耗氧率与机体代偿能力及氧疗。2. 重点、难点重点: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含义及正常值,各型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组织缺氧的机制,发绀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难点: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氧中毒的概念及发生机制。(十二)第十一章 黄 疸(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第二节 黄疸的分类第三节 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第四节 新生儿黄疸第五节 黄疸对机体的影响第六节 防治

16、及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 掌握:黄疸的概念,黄疸的分类、原因和发病机制。2. 理解:新生儿黄疸,黄疸对机体的影响。3. 了解:防治及护理。2. 重点、难点重点:黄疸的概念,黄疸的分类、原因和发病机制难点:黄疸发病机制,新生儿黄疸,黄疸对机体的影响。(十三)第十二章 休 克(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休克病因和分类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与发病机制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与护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基本要求】1. 掌握:休克的概念和分类,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发生发展的微循环机制,感染性休克的概念,发病机制及血液动力学特点。2. 理

17、解:休克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机制,休克对机体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基本临床表现,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3. 了解:休克的原因和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休克的概念和分类,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发生发展的微循环机制,感染性休克的概念,发病机制及血液动力学特点。难点: 休克发生发展的细胞分子机制,休克对机体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基本临床表现,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十四)第十三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血栓形成第三节 止、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基本要求】1. 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8、(DIC)、血栓形成、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FPI)、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及裂体细胞的概念,掌握内皮细胞在调节凝血和抗凝血平衡中的作用,掌握DIC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掌握“3P”试验、凝血酶时间和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及意义。2. 理解:F、蛋白C(PC)、抗凝血酶-(AT-)、血栓调节蛋白(TM)的作用,熟悉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分子网络调节及器官调节,熟悉DIC的诱因、急性DIC的分期。3. 了解:血栓形成及止、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了解DIC的诊断原则及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凝血与抗血相关概念,DIC的病

19、因、发病机制,以及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难点: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的分子网络调节及器官调节;血栓形成及止、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十五)第十四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和护理的病理生理基础【基本要求】1. 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和发生机制,掌握氧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的概念、分类和损伤机制。2. 理解:缺血预适应的概念和心、脑、肠、肾等重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3. 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条

20、件和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和发生机制;氧自由基、活性氧、钙超载的概念、分类和损伤机制。难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十六)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8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 高血压病 第三节 风湿病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五节 心瓣膜病 第六节 心肌疾病和病毒性心肌炎 第七节 心功能不全【基本要求】1.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后果。高血压各期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掌握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改建、向心性肥大、离心性

21、肥大、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等概念,掌握心肌收缩能力和舒张能力降低的主要机制。2.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后果,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恶性高血压的特点;风湿病基本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心瓣膜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心肌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熟悉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及诱因,熟悉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对心功能的主要代偿作用和不利影响,熟悉心肌改建对心功能的代偿作用及不利影响。3.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了解心功能障碍的常见分类及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高血压的类型及基本病变;风湿病的基本病

22、变以及风湿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相关概念及发生机制。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十七)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6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肺炎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症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第五节 呼吸功能不全【基本要求】1.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因果关系;支气管扩张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硅肺的病变特点及合并症;“非典型性肺炎”的概念。鼻咽癌、肺癌的病变、转移特点及常见类型。掌握以下

23、概念: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脉血掺杂(功能性分流)、死腔样通气、真性分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性脑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压点,掌握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血气变化特点及功能代谢变化。2. 理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联系;硅肺的临床分期原则。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病因及分类,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机制。3. 了解:硅肺的病因,发病机制;鼻咽癌、肺癌的病因。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及给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 重点、难点重点: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病理变化

24、;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合并症;呼吸功能不全的相关概念及其发生机制。难点: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的形成机理;病毒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十八)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8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胃肠疾病第二节 肝胆疾病第三节 胰腺疾病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基本要求】1. 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和分级。胃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合并症。病毒性肝炎和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掌握肝功能不全、肝纤维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概念,掌握肝性脑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2.

25、理解:慢性胃炎的类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熟悉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分类分期,熟悉肝功能不全综合征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熟悉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3. 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学类型;了解肝性脑病、肝纤维化、肝肾综合征的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各型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肝癌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类型;肝功能不全相关概念,肝性脑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难点: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发

26、病机理;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肝性脑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十九)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6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第二节 肾盂肾炎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第四节 膀胱癌 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第五节 肾功能不全:【基本要求】1. 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掌握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原因与分类,掌握功能性肾衰和器质性肾衰的鉴别,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展过程及各期的功能代谢变化,掌握急性肾小管坏死引起GFR

27、降低及少尿的机制,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分期及各期的变化特点以及尿毒症的概念,掌握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2. 理解: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常见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肾癌和膀胱癌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熟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熟悉引起尿毒症的主要毒素及其作用机制。3. 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各型肾炎超微病理。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了解尿毒症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尿毒症的防治原则。2. 重点、难点重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急性肾盂肾炎的病

28、变。难点: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二十)第十九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5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三节 乳腺疾病:【基本要求】1. 掌握:乳腺癌病理变化及分类、扩散与转移方式;慢性子宫颈炎的类型、病理变化。2. 熟悉:子宫内膜增生症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熟悉宫颈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3. 了解:子宫平滑肌瘤、子宫体癌、卵巢肿瘤、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的病理变化。2. 重点、难点重点:子宫颈癌的病变特点;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乳腺癌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29、。难点: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二十一)第二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淋巴瘤第二节 髓样肿瘤第三节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基本要求】1. 掌握:恶性淋巴瘤的分类,霍奇金淋巴瘤各型的病理改变特点。 2. 理解: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及临床分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急性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3. 了解:类白血病反应。2. 重点、难点重点:霍奇金氏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难点:非何杰金淋巴瘤的分类及病变。(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2学时

30、)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垂体疾病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第四节 胰岛疾病【基本要求】1. 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2. 理解:尿崩症、性早熟症、垂体性巨人症及肢端肥大症、催乳素过高血症、垂体性侏儒症、Simond综合征、Sheehan综合征、垂体腺瘤、垂体腺癌的病变特点;重体腺瘤的分类;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癌、肾上腺髓质肿瘤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胰岛细胞瘤的各类型及病变特点。 3. 了

31、解: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变化;Cushing综合征、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变特点;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变特点;APUD瘤的概念。2. 重点、难点重点: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难点: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变特点。(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2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大脑变性疾病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肿瘤【基本要求】1. 掌握: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2. 理解: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

32、、结局及并发症;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的病变;中枢神经肿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的病变特点;周围神经肿瘤(神经纤维瘤)的病变特点。3. 了解:海绵状脑病、狂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Alzheimer病、Parkinson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 重点、难点重点: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基本病变;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神经鞘瘤的病变特点。难点: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二十四)第二十三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4学时)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节 传染病概论第二节 结核病第三节 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33、第五节 流行性出血热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第九节 阿米巴病第十节 血吸虫病【基本要求】1. 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 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转化规律;肺外器官(肠、腹膜、脑膜、泌尿生殖系统、骨及关节、淋巴结)结核病的病变特点;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的病因。3. 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艾滋病的发病机

34、制。2. 重点、难点重点: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及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类型;伤寒的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尖锐湿疣、梅毒(后天)的基本病变;肠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肺型并殖吸虫病的基本病变及后果。难点:结核杆菌的传播及致病机理;肠阿米巴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为中心设计了14个验证性实验,将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相关课程知识相互融合并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序号实验项目基本目标实验类型学时1适应、损伤及修复熟练掌握细胞、组织适应、损伤

35、及修复的病变特征。验证22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熟练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器官病变特征。验证23炎症熟练掌握渗出性炎症病变特征,掌握变质及增生性炎症的病变特征。验证24肿瘤熟练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大体及病变特征,正确鉴别良恶性肿瘤。验证45心血管系统疾病掌握心血管疾病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能够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症状及体征。验证26呼吸系统疾病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病理变化特征,能运用病理知识解释其临床表现。验证27消化系统疾病熟练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掌握肝硬化的病变特点,运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表现。验证28泌尿系统疾病熟练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运用病理知识解释其常见症状及体征。验证29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掌握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验证210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熟练掌握常见内分泌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验证211条件在疾病发生上的意义(1)通过本次实验观察理解机体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意义。(2)熟练掌握缺氧瓶内空气容积测量法和计算耗氧率的方法。验证212水肿(1)熟练掌握蟾蜍下肢灌流标本的制作。(2)观察毛细管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及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对水肿形成的影响,会用水肿的发生机制解释实验观察结果。验证213缺氧(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