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畜牧经济_第1页
内蒙古畜牧经济_第2页
内蒙古畜牧经济_第3页
内蒙古畜牧经济_第4页
内蒙古畜牧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状况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它具有经济、社会、环境三种效益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草畜矛盾,沙漠化问题,生态矛盾以及经济转型的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畜牧业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其自身的生存,也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1、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无公害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

2、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疾病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2、畜产品产业化经营全面发展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达到2350家,同比增长328家,实现销售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52%,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今收入达到1458元,同比增长20.4%。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科技推广力

3、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生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及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此外,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全区正在努力遏制草原荒漠化,治理已经荒漠化得草原。牧区生态正在逐年好转。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

4、的主要问题 1、重农轻牧思想严重,畜牧业发展力不够 重农轻牧思想严重,畜牧业发展力不够表现在方方面面,畜牧业发展的许多问题是不落实问题,认识不到位问题,  2、草牧矛盾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有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漠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为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进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木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么,更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3、基础设施薄弱 不少农区牧区甚至出现严重饮水短缺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

5、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因而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4、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5、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再创同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母畜,良种畜比重严重偏少,这种结构极大的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同时,这样的生产方式也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6、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安全质量问题依然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动物疾病防治体系基础设

6、施薄弱已成为不容更改的事实,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设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的研究。  7、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环保设施不完善 由于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实行集约经营,畜群规模大,更容易产生环境污染。所以必须按现代化的标准处理畜禽粪便、废物、动物死尸、污水等,饲养场要建设一定的环保设施。政府应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给予必要的补贴。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搞好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

7、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羊毛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到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眼界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2、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抓好法制建设,利益分配建设,禁绝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牧区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个人或单位,要给予严重的惩罚,“严谨围栏化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

8、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料草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3、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体系 疫病是影响畜禽养殖业的主要因素,控制疫病的产生和传播,需要有现代化的防治体系做保证。每种畜禽都有相应的科学防治“标准”和“办法”,这些方案的实施“标准”和“办法”要以一系列的制度、组织系统和工程技术措施做保证。 4、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设施。 由于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实行集约经营,畜群规模大,更容易产生环境污染。所以必须按现代化的标准处理畜禽粪便、废物、动物死尸、污水等,饲养场要建设一定的环保设施,在保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的情况下,保

9、证环境指标达标。政府应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给予必要的补贴。 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分析研究,提出了内蒙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概念。事实表明:未来的畜牧业将一直持续保持增长。草食畜产品重点抓肉牛的发展。未来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饲料紧张状态;依靠先进设备,注重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是畜牧生产的重要方式;粮食主产区和农牧结合地带是畜产品主要供给源;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注重发展·绿色、生态、科学的畜禽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内蒙古畜牧业的主题。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10、60;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

11、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

12、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13、0;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

14、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

15、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

16、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五)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重   目前,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业优质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刻不容缓。要建立一个动物防疫体系,现有的防疫体系如何改革,如何建立无规定疫病区等问题,都需要深入与仔细地研究。    (六)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善,影响畜牧业经营者的收入稳定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造成的

17、损失大,而农牧业保险的支持力不够,农牧业保险只免交营业税。大部分农牧民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买保险是加重“负担”,所以畜牧业保险体系不完害。     三、解决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认识畜牧业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把畜牧业提到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内蒙古是全国的畜牧业主要基地之一,尽快把畜牧业搞上去,是实现国家

18、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需要,对于进一步调整自治区产业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繁荣市场,增强民族团结,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加快牛羊肉、禽肉生产,突出奶类和优质细毛羊生产为重点。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增强产品加工能力,尽快改变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促进企业提高质量,争创名牌。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要对产品保鲜、加工储运等环

19、节中的关键技术,组织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加工业的科技水平。    (三)加快科技改革步伐,努力提高畜牧业科学技术水平   畜牧业的振兴,最终有赖于新一代农牧民的兴起,要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加强社会培训,努力培养初中级畜牧科技人才。畜牧(农牧)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要扩大从农村牧区的招生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也要为农牧民自费上大中专学校敞开大门。要开办职业中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转复军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人员进行畜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科学养畜水平。要搞好科技普及工作,大力推广畜牧业增产技

20、术和增产措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    (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畜产品市场竞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档、无残留和拥有著名品牌的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卫生质量,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改进加工和包装技术,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尽快创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畜产品。    (五)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0;要重点抓好法制建设,坚决禁止毁草开荒和其他人为破坏草地的行为,大力推进草地封育、围栏划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积极推广补播、施肥、浅翻和灌溉等草地改良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基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     (六)加强畜牧业宏观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多次对畜牧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畜牧管理部门只管畜牧生产,畜牧业科技、畜产品加工、畜产品流通和畜产品进出口检疫则由其他部门来管理,这大大影响了畜产品宏观管理的效率。大力提高畜牧业宏观管理的民主

22、化、科学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抓好法制建设,利益分配建设,禁绝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牧区建设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于那些知法犯法的个人或单位,要给予严重的惩罚,“严谨围栏化区,轮牧,草地治虫灭鼠,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天然草地保护措施,加快发展飞播种草人工种草,饲料草地建设,节水灌溉等草地建设工程。”4 3.6加强畜牧业等宏观管理体制 目前,虽然多次对畜牧业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但仍然存在畜牧管理部门,直观畜牧生产,畜牧业科技,畜产品加工,徐产品进出口检疫则有其他部门来管理。这大大影响了畜产品宏观管理的效率,大力推广畜牧业宏观管理的民主化

23、,科学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3.7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体系 疫病是影响畜禽养殖业的主要因素,控制疫病的产生和传播,需要有现代化的防治体系做保证。每种畜禽都有相应的科学防治“标准”和“办法”,这些方案的实施“标准”和“办法”要以一系列的制度、组织系统和工程技术措施做保证。由于传统养殖方式下,难以实施疫病控制措施,造成畜禽的死亡率偏高,其中猪禽羊的病死率分别为10、20和8,导致了大量的饲料和人工浪费,甚至殃及整个企业或产业。 3.8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保护标准和设施。 由于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实行集约经营,畜群规模大,更容易产生环境污染。所以必须按现代化的标准处

24、理畜禽粪便、废物、动物死尸、污水等,饲养场要建设一定的环保设施,在保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先进的情况下,保证环境指标达标。政府应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给予必要的补贴。    3.9建立和推广现代化的饲养设施和设备。     畜禽养殖现代化外在的标志是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包括圈舍、饲养设备、饲料加工、饲喂、饲养室清洁、产品收集、产品运输、产品库存等。现代化的饲养场,应有封闭的场房,检测设备,消毒设施齐全,为生产高品质的畜产品提供保障。如牛奶生产必须拥有检测设备和机械挤奶设备,严禁人工挤奶,减少细菌污染和其他杂物污染;

25、细毛羊剪毛必须利用固定或移动剪毛棚,实行机械剪毛,减少重剪毛和短毛。      4.未来该区畜牧业发展目标 4.1总的发展目标 截止2009年,全区畜牧业存栏达到15680.24万头,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9508万头,占牲畜总头数的74%,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生产层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320万吨,牛奶产量达到960万吨以上,再经过五年的发展,也就是到2015年,力争使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即2015年,全区畜牧业存栏达到21236.13万头,其中重点发展经济型牲畜占

26、总头数的3/5,生产类牲畜占总头数的2/5. 4.2具体发展目标 “牲畜单品产量中,牛肉单产由2010年的120公斤每头,力争在五年之内达到145公斤,每年保证整张五个基数点,羊肉类,由2010年的12公斤每只,力争在五年之内达到17公斤每只,具体来说,每年增长一公斤,”5“牛奶产量由2010年的1550公斤,力争在五年之内达到1800公斤,即每年再多产五十公斤,绵羊毛单产保持3.7公斤单产。”6 能繁母牛由2010年的38%,力争通过一系列手段,如人工受精,开展品种改良科技培训,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其中重点发展三河牛、草原红牛使得2015年达到4

27、5%的繁育力。能繁母羊由2010年的36%达到42.2%。其中重点发展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母猪的繁育力由2010年的1800%达到2000%。 结论: 通过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分析研究,提出了内蒙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概念。事实表明:未来的畜牧业将一直持续保持增长。草食畜产品重点抓肉牛的发展。未来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缓解饲料紧张状态;依靠先进设备,注重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是畜牧生产的重要方式;粮食主产区和农牧结合地带是畜产品主要供给源;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注重发展绿

28、色、生态、科学的畜禽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内蒙古畜牧业的主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现状与发展研究来源:     2011-04-21 16:00-   孟淑红    曲锋草原畜牧业是内蒙古最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历史十分悠久,从草原游牧业到传统草原畜牧业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牲畜头数增加了数倍,畜产品产量成数倍及百倍的增加。草原牧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不

29、断提高。但伴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更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快速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人类对天然草原的利用及过度开发也远远超过了草原的自然再生力与修复力。导致了草原的退化及自然灾害的增多,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天然草地生产力及再生性能逐年衰退。使内蒙古牧区的草原单位面积内牲畜载畜量逐年下降,牧区畜牧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牧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经济现状草原畜牧业经济生产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就是人

30、、草、畜之间互动复杂而多变的有机关联,草原畜牧业经济是以天然草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牲畜的放牧获得畜产品的传统产业。因此,内蒙古的天然草原不仅是牧区的最大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畜牧业经济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持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中覆盖面积最广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地带。天然草地资源的盛衰状况不仅决定着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决定着该地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在合理的放牧利用下,天然草原是能够保持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再生资源。如果过度放牧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使草原退化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加剧,导致自然灾害的更加频繁与猛烈的发生,最终导致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环境的全面衰退,失去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根基。(一

31、)、草原畜牧业与牧业人口现状草原畜牧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地广人稀,人均天然草地自然资源量相对充裕。草原畜牧业生产不同于农区及城郊畜牧业。是一个不太适合较高的集约化生产,特别是对于干旱草原来说,并不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越多,收益就越大。这是由其严酷的自然气候条件所决定的,干旱、半干旱草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地面的植被群落是经过数千百年的自然选择而形成。人类只有合理的利用干旱、半干旱草原的自然再生力才是最经济的,而又不破坏其脆弱的生态系统。游牧业保持了数千年的可持续性就是人与畜的数量一直处于草原自然生产力的承载范围内。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牧业人口的成数倍增加,牲畜头数的快速发展。多数牧业

32、地区处在长期的超载过牧,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草原牧区以往的人均草地资源相对优势及人均牲畜占有量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和减退。见表1,牧业人均天然牧草资源量近60年从人均37.7万公斤牧草贮量下降到2008年的9580公斤,人均已不足1万公斤。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008年,全区牧业人口从29.6万人增加到149.9万人,人口增加5.1倍,而天然草地每亩产草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109.5公斤,下降到2008年的18.9公斤,每亩产草量减少5.8倍。全区天然草地可食牧草总贮量从1115.9亿公斤下降到143.6亿公斤,可食牧草总贮量减少7.8倍。这一增两减使牧业人口人均拥有天然

33、牧草存贮量在近60年间减少近39.3倍表1    全区牧业人口人均拥有天然牧草贮藏量情况二十世纪单位面积牧草产量(kg亩)全区天然牧草总贮量(亿kg)全区牧业人口(万人)人均拥有牧草贮量(万kg)50年代109.51115.929.637.770年代63.0635.996.96.5680年代43.5409.1183.82.2390年代2009年30.018.9289.1143.6191.2149.91.510.96 注:天然草地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草堪院冷季产量,全年产量根据草堪院冷暖季比例推算(天数以锡盟等地区为准)。  &#

34、160;牧业人口从1962年的2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96.8万人(最早牧业旗牧业人口数),增加3.5倍,牧区混合畜由1962年的1432万头只,增加到2008年的1891.2万头只,增加1.3倍。人均混合畜由58.4头只减少到人均19.5头只,减少2.95倍。牧业人均大畜由7.3头减少到1.4头,人均减少大畜5.9头(见表2)。表2     全区24个牧业旗牧业人口及人均拥有牲畜头数情况年度牧业人口(万人)混合畜(万头只)大畜(万头) 人均混合畜(头、只)  人均大畜(头)19962008  

35、;  28.096.8    1432.01891.2    204.0133.7    58.419.5  7.31.41962年数据来源内蒙古农牧业资源296页。牧业人口是21个牧业旗、其中包括二连浩特。混合畜指牛、马、骆驼、绵羊、山羊等五畜。2008年牧业人口为24个牧业旗,数据来源200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二)、内蒙古的草地资源与草业利用现状内蒙古共有天然草地面积7881万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为6359万公顷,分别占自治区土地面积的66.6%和53.8%,是我国天然

36、草地可利用面积的五分之一。内蒙古的天然草原自东向西占居着北方温带的部分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及干旱区的主体部分。降雨量由东向西从450毫米以上逐渐下降到最西端的鄂济纳旗,年均降雨量只有37毫米左右。构成了由东北偏西南的条状形地带性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等主要自然景观。其中,半湿润区的草甸草原可利用面积占全区可利用天然草原的12.03%,位于半干旱区的典型草原可利用面积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7.84%,处在干旱区的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类分别占全区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2.53%、7.47%、14.89%。全区拥有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在100万公顷以上的旗、市22个(包括鄂伦

37、春旗)。其中,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最大的旗是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为412.6万公顷,占全区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的15.41%。第二位是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为395.3万公顷。虽然,天然草地面积仅次于第一位4.2%,但天然草地可食总贮量只占第一位的28.4%。全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前三位都在阿拉善盟,但天然草地单位面积生产力分别为全区的倒数前三位,这是由阿拉善盟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天然草地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年际间有效降雨量的多少。阿拉善盟处在内蒙古的最西端的最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在37120毫米左右。内蒙古的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虽然在全国居第二位。但是干旱与

38、半干旱草原占居了73%左右,而半湿润草原只占12%。因此,从整体上看内蒙古的天然草地面积虽然很大,但单位面积草地生产力普遍较低,而且年际间波动较大。还有相当一部分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从生态安全角度来讲应以保护为主,实行全年禁牧。由于过去过高估计了天然草地生产力,把发展牲畜头数作为牧区经济发展的第一目标,使全区多数牧区处在经常超载过牧的状态下,导致草原退化十分严重。全国第三次草原普查时内蒙古的草原退化面积为39%,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本世纪初第四次草普时已有近4分之3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也是我国目前牧区草原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三)、全区33个牧业旗草畜

39、平衡动态现状分析从图1图4中不难看出内蒙古的草畜平衡在使行中的艰难性,草只要好一点,牲畜头数的增长就会持续增高,草一下降,牲畜头数就会急剧下降(见图1)。全区33个牧业旗的牲畜头数当控制在6000万羊单位以内时,对天然草地的自然修复十分有利。在人工草地没有发展的情况下,牲畜头数超过6000万羊单位对天然草地压力就开始加大。数据来源: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草原监理所。 图2分析:此图为锡盟9个牧业旗牲畜头数与冷季牧草贮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图1999年锡盟9个牧业旗牲畜头数达到2278.3万羊单位,后遭遇连续3年的特大干旱,就是在盛夏季节阿巴嘎草原、苏尼特草原都是赤地千里,满目荒凉,没有丝毫的

40、绿色。牲畜头数急剧下降到2003年1507万羊单位,而这些存活下来的牲畜都是牧民用高昂的代价买草甚至买水喂养才保住的。2003年春季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制进行了休牧,部分草场全年禁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春季休牧的草场生长明显好于末休牧的草场,全年牧草产量达到近十年最高。2004年后牲畜头数又开始上升2007年又达到一个小高峰(1897万羊单位)。牧草总贮量达到最低点207万吨。2008年当牲畜减少到1458万羊单位,牧草总贮量2008年又上升到344.2万吨,2009年冷季牧草总贮量又下降到243.1万吨。在草没有明显恢复之前,锡盟的适宜载畜量应在1500万羊单位以下时对天然草场的压

41、力较小,对植被的恢复较有力。图3分析:此图为呼伦贝尔盟4个牧业旗牲畜头数发展与冷季天然牧草总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图1996年呼盟4个牧业旗牲畜头数由525.6万羊单位平缓上升到2001年的621.9万羊单位,从2002年到2008年出现了两个峰值,2007年牲畜达到857.1万羊单位,天然牧草总贮量从1996年的273.4万吨,波动中下降到2009年244.4万吨。天然草地出现了上升一年,下降两年的锯齿状态曲线。在不增加人工草地的情况下,呼盟4个牧业旗的适宜载畜应控制在600万羊单位左右,这样放牧成本最低,牧草的自然再生力最强,对草场的恢复也最见效。数据来源: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草原监理所。

42、60;图4分析:此图为阿拉善盟牲畜头数与冷季饲草贮量变化动态曲线图阿拉善盟的牲畜头数发展是两个较明显的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997年为272.2万羊单位,而后缓慢下降到2003年最低点为193.7万羊单位,又开始上升,到2006年达到第二峰值为257万羊单位,随后下降到2009年的200.3万羊单位。总体处于下降态势。阿拉善盟的天然草地牧草总贮量下降十分明显,呈现了三个台阶式,第一个台阶从1996年的62.8万吨到下降到2000年的57.7万吨,第二台阶从2001年32.2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5.9万吨,第三台阶从2006年的25.3万吨下降到2009年的14.5万吨。尽管人工草地及其它

43、饲草料的比重有所提高,但还不能真正解决牧草短缺的问题。阿拉善盟存在着较严重的草畜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草地生产力十分低下,草畜平衡的弹性也就很低,仅管牲畜头数在下降,但草地生产力也在下降。             数据来源: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草原监理所。二、草原畜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最大软肋是牧草的短缺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尽管在养殖业特别是奶牛业的发展成绩显著。但在草原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人工草地的发展上还十分滞后。

44、本世纪以来通过春季休牧及部分禁牧和草畜平衡等政策法规及制度措施等,内蒙古的天然草地整体恶化趋势的速度大大减缓,并有局部好转的局面。但由于近几十年来草原生态的历史欠债,目前全区天然草地整体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普遍低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30%到60%左右,而人工草地发展在全区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牧草资源约束已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中的最大障碍。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人与畜、草与畜的矛盾仍是内蒙古草原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最尖锐矛盾。草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任重道远。说到底,草在内蒙古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应有的地位。(二)牧区的牲畜超载问题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从上

45、面天然草地现状与牲畜头数的变化动态不难看出,天然草地生产力还处在较低的维持状态,真正要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困难重重。最主要是牧区牲畜头数降不下来。草场稍有好转,牲畜头数的增长马上反弹。使多数草场没有机会恢复到最佳状态,牧草往往还没进入生长旺盛期就被牲畜采食与践踏掉,而失去了最高的生产力。休牧期不应定的太死,而正常草场的最佳放牧利用率应控制在50%以内,退化草场根据不同退化程度草场的利用率也不同,退化最严重的要禁牧。休牧、禁牧是目前遏制天然草地退化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目前最难做到仍是合理利用草场及对退化草场的轻度利用,大多数牧区,牲畜头数的超载问题仍处在禁而难止,政策一紧,牲畜就降一点,

46、一松就反弹。一些牧区都是到了无草可牧,在政府强制禁牧的情况下才被动减畜,主动减畜还只停留在理论上。 (三)牧区转移人口成效不明显,牧民增收难实现。    不减少牧区人口,减畜就是一句空话,几十年来,全区牧业人口增加了5.1倍。牧区人口的增加倍数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及全区平均人口的增加倍数。而牲畜头数增加的倍数小于人口的增加倍数。多数牧区牧民人均牲畜拥有量逐年下降,牧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由于天然草地生产力的下降,牧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牧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亏本经营不在少数。2008年牧区牧民年人均总收入(12089.3元)小于年人均总支出(12659

47、.7元),牧民人均年纯收入(6194.3元)远远小于人均年现金支出(11363.6元)。而人均牧业生产费用占牧民人均纯收入的85.3%。2001年以后基本上是牧民现金收入小于现金支出(见表3),多数牧民近几年基本没有储蓄。表3      全区牧民人均年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现状统计表年   限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现金收入50654779567463597513824997631089212477现金支出5631499856136523774387271054

48、21136413245收支现状-566-219+61-164-230-478-779-472-768数据来源:2000年2009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四) 重开发建设、轻合理利用相当普遍在牧区特别是比较干旱地区,应慎重开发地下深层水,缺水草场往往是目前牧区保存最完好的原生草原植被群落。但是,近几年来,特别是施实西部大开发以来,好多缺水草场通过开发地下深层水而被四季放牧利用。这是只顾眼前,丢弃长远的得不偿失的短期行为。打一个深井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打井后一旦有了水源,牧民就会定居实用,彻底改变过去只能做冬营地或打草场轻度利用的状况,而变成全年四季都过度利用的草场。草场退化的速度就

49、会加快,我们不仅会很快失去现已保存为数不多的最宝贵的原生植被群落,更可悲的是我们又在增加新的生态危机与生态成本。况且在干旱地区开采地下水,由于地下水的补给困难,事实上是很难被可持续利用的。在降雨量不足300mm的地区,如果大面积开发饲料地,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实质上又会成为一次草原的大开荒。在干旱地区开荒破坏了原生植被就等于增加了新的生态成本与潜在的生态灾难。    三、草原牧区人、草、畜和谐共处发展的基本思路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城郊畜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最经济的利用了天然草原的自然(再生)生产力。如果对天然草原利用得当就是可持续的再生资源,利用不当就会造成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产生巨大的经济危害与生态灾难。首先必须坚定不移的树立保护与修复天然草原为第一目标,只有在保持天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