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课程设计最终1_第1页
机械课程设计最终1_第2页
机械课程设计最终1_第3页
机械课程设计最终1_第4页
机械课程设计最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海事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计算说明书 姓 名:吴健玮 学 院:物流工程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201210210099 组 别:第5组 指导老师:罗红霞设计时间:2015.3.9-2015.4.7目录第一章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3(两级齿轮减速器)3第二章 设计计算说明书4一.选择电机4二.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5三计算各轴转速、功率和转矩(运动和动力参数)5四.各轴转速、功率和转矩(运动和动力参数)7五.带传动设计计算8第三章.齿轮传动设计计算111.高速级齿轮副112.低速级级齿轮副16第四章 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22一高

2、速轴的设计与计算22二.中速轴的设计与计算28三.低速轴的设计与计算35四.联轴器的选用40五.键连接计算及强度校核40六.轴承寿命的校核43第五章 设计小结47第六章 参考资料48第一章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两级齿轮减速器)班级 机械123 ,姓名 吴健玮 ,学号 201210210099,指导教师 罗红霞 日期: 2015 年 3 月 9 日至 2015 年 4 月 7 日一、 传动系统参考方案(见图)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3,再通过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卷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二、 原始数据(将与组号对应的原始数据填入以下空格中)

3、输送带有效拉力 F= 3500 N;输送带工作速度v= 0.85 m/s (允许误差±5%);输送机滚筒直径d= 400 mm;减速器设计寿命为5年。三、 工作条件两班制,常温下连续工作;空载起动,工作载荷平稳;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伏。第二章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选择电机1.选择电动机的类型和结构型式根据工作条件,本设计方案中选用Y系列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2.选择电动机额定功率对于不变载荷下长期连续运行的机械,要求PedPd。Ped为所选电动机额定功率,Pd为根据工作要求所需的电动机功率。 1) 确定PwPw=F×v1000=3500×0.851000

4、=2.975kW式中:F运输带拉力,N;v运输带线速度,m/s。2) 确定aa=DC2z4LJ=0.96×0.982×0.994×0.99×0.96=0.842 式中:D带传动效率,D=0.96 C一对齿轮传动效率,C=0.98 Z一对滚动轴承效率,Z=0.99 L弹性联轴器效率,L=0.99 J卷筒效率,J=0.963) 计算PdPd=Pwa=2.9750.842kw=3.533kW1. 确定电动机转速n=60×1000vD=60×1000×0.853.1415×400=40.6 r/min式中:n滚筒轴转速,r

5、/min;D滚筒直径,mm;v运输带线速度,m/s。nd'=ia'n=i1'i2'n=24840×40.6=6506496 r/min式中:nd'电动机可选转速范围; ia'一,转动装置总传动比的合理范围; i1'、i2'一带转动和耳机援助齿轮减速器的传动比合理范围。普通V带传动,i1'=24;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i2'=840; n滚筒轴转速。 根据Pd和nd'从设计手册中选择电动机型号,有关性能参数及尺寸如下表电动机型号额定功率/kW满载转速/(r/min)堵转转矩最大转矩额定转矩额定转矩Y

6、132M1-649602.02.0二.确定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1. 确定总传动比iaia=nmn=23.65式中:nm一电动机满载转速, r/min。2. 各级传动比分配ia=i1i2 其中,i2=i21i22,i21、i22分别为减速器高速级和低速级传动比。1) 带传动比i1为避免大带轮半径过大导致与底座相碰,i1=2.5。2) 各级齿轮传动比i21、i22为使两级齿轮传动中的大齿轮直径相近,浸油深度接近相等i21=i22则i21=3.08 i22=3.08三 计算各轴转速、功率和转矩(运动和动力参数)按照转速从高到低将减速器三根轴依次定为轴、轴和轴。1. 计算各轴转速轴转速:

7、n1=nmi1=384 r/min轴转速:n2=n1i21=124.7 r/min轴转速:n3=n2i22=40.5 r/min卷筒轴转速:n=n3=40.5 r/min2. 计算各轴输出功率轴功率:P=Pd01=3.68 kW轴功率:P=P12=3.57 kW轴功率:P=P23=3.46 kW卷筒轴功率:P=P34=3.39 kW式中:01、12、23、34一分别为电动机至轴、轴至轴、轴至轴、轴至轴的传动效率。01=D,12=CZ,23=CZ,34=ZL。3. 计算各轴输入转矩电动机轴输出转矩Td=9550Pdnm=3.515×104 Nmm轴转矩:T=Tdi101=8.436&#

8、215;104 Nmm轴转矩:T=Ti2112=2.522×105 Nmm轴转矩:T=Ti2223=7.535×105 Nmm卷筒轴转矩:T=T34=7.385×105 Nmm四.各轴转速、功率和转矩(运动和动力参数)一、 各轴转速轴转速r/min轴转速r/min轴转速r/min卷筒轴转速r/min384124.740.540.5二、 各轴功率轴功率kW轴功率kW轴功率kW卷筒轴功率kW3.683.573.463.39三、 各轴转矩电动机轴输出转矩Nmm轴转矩Nmm轴转矩NNmm轴转矩Nmm卷筒轴转矩Nmm3.515×1048.436×1042

9、.522×1057.535×1057.385×105五.带传动设计计算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采用普通的V带传动。1.确定计算功率计算功率Pca是根据传递的功率P和带的工作条件而确定的Pca=KAP式中:Pca一计算功率,kW; KA一工作情况系数,查表得; P一所需传递的额定功率,Kw 查表(机械设计P156 表8-8)得,KA=1.2 则 Pca=4.8 kW2.选择V带的类型小带轮转速n1=960 r/min 根据计算功率Pca和小带轮转速n1,从图(机械设计 P157 图8-11)选取A型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dd并验算带速v1) 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根据

10、V带的带型参考机械设计P155 表8-7和P157 表8-9确定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100 mm2) 验算带速 vv=dd1nm60×1000=5.03 m/s3) 计算大带轮的基准直径考虑带传动的滑动率(=0.01)计算实际传动比i=2.475dd2=idd1=247.5 mm并根据机械设计 P157 表8-9适当调整得,dd2=250 mm 4.确定中心距a,并选择V带的基准长度Ld1) 根据0.7(dd1+dd2)a02(dd1+dd2)初定中心距为a0=525 mm 2) 计算相应的带长Ld0Ld02a0+2dd1+dd2+dd2-dd124a0=1453 mm带的基准长

11、度Ld根据Ld0由机械设计 P145表8-2选取Ld=1430 mm3) 计算中心距a及其变动范围。传动的实际中心距近似为a=a0+Ld-Ld02=513.5 mm考虑带轮的制造误差、带长误差、带的弹性以及因带的松弛而产生的补充张紧的需要,中心距的变动范围如下amin=a-0.015Ld=492.05 mmamax=a+0.03Ld=556.4 mm5.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1通常小带轮上的包角1小于大带轮上的包角2,小带轮上的临界摩擦力小于大带轮上的临界摩擦力、因此,打滑通常发生在小带轮上。为了提高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应使1180°-dd2-dd157.3°a=163°

12、;120°6.确定带的根数zz=PcaPr=KAP(P0+P0)KKL根据带型和小带轮转速 查机械设计 P151 表8-4 得P0=0.9576根据带型、传动比和小带轮转速 查机械设计 P153 表8-5 得P0=0.1116根据小带轮包角 查机械设计 P155 表8-6 得K=0.954根据带长 查机械设计 P145表8-2 得KL=0.96计算得到z4.9 取z=5.7.确定带的初拉力F0由机械设计P149表8-3得,A带的单位长度质量q=0.105kg/m;单根V带的初拉力由下式确定:F0=500×(2.5-K)PcaKzv+qv2=157.3 N8.计算带传动的压轴

13、力Fp为了设计安装带轮的轴和轴承,需要计算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FpFp=2zF0sin12=1556 N9.主要设计结论1. 选用A型普通V带5根,带的基准长度1430mm。带轮基准直径dd1=100 mm,dd2=250 mm,中心距控制在a=492.05556.4 mm.单根带初拉力F0=157.3 N第三章.齿轮传动设计计算1.高速级齿轮副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i. 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ii. 减速器为一般工作机器,参考机械设计 P205 表10-6 选7级精度iii. 材料选择。根据机械设计 P191 表10-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齿面硬度280H

14、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面硬度240HBS。iv. 选小齿轮齿数z1=18,z2=i21z1=55.44,取z2=56。v. 初选螺旋角=12°。vi. 压力角=20°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i. 由机械设计 P219 式10-24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d1t=32KHtT1du+1uZHZEZZH2A. 确定公式中各参数值a) 试选载荷系数KHt=1.3。b)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为轴转矩T1=T=Tdi101=8.436×104 Nmmc) 由机械设计 P203 表10-7选取齿宽系数d=1d) 由机械设计 P203 图10-20 查取区域系

15、数ZH=2.463。e) 由机械设计 P202 表10-5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 Mpa12f) 由机械设计 P219 式10-21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Zt=tan-1tanncos=20.412°at1=cos-1z1costz1+2han*cos=32.29°at2=cos-1z2costz2+2han*cos=25.10°=z1tanat1-tant'+z2tanat2-tant'2=1.597=dz1tan=1.218Z=4-31-+=0.767g)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应力H。h) 由机械设计P211 图10-

16、25d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HLim1=600 Mpa、HLim2=550 Mpa。由机械设计 P209 式10-15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1=60n1jLh=5.53×108N1=N1i21=1.795×108由机械设计 P208 图10-23 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1=0.95、KHN2=0.98 取失效概率为1% 安全系数S=1由机械设计 P207 式10-14 得H1=KHN1HLim1S=570 MPaH2=KHN2HLim2S=539 MPaH=H1+H22=554.5 MPai) 由机械设计 P219 式10-23 可得螺旋角系数ZZ=c

17、os=0.989j)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t32KHtT1du+1uZHZEZZH2=49.16 mmii. 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A. 计算实际在和系数前的准备数据。a) 圆周速度v。v=d1tn160×1000=0.988 m/sb) 齿宽b b=dd1t=49.16 mmB.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H。a) 由机械设计 P192 表10-2 查得使用系数KA=1b) 根据速度v=0.988 m/s、7级精度,由机械设计P194 图10-8 查得动载系数Kv=1.05c) 齿轮的圆周力Ft1=2T1d1t=3.432×103 N,KAFt1b=69.81 N/mm<

18、;100 N/mm,查机械设计 P195 表10-3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1.4d) 由机械设计 P196 表10-4 用插值法差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分布,KH=1.419。则载荷系数为KH=KAKvKHKH=2.086C. 由机械设计 P204 式10-12 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1=d1t3KHKHt=57.55 mm及相应的齿轮模数mn=d1cosz1=3.127mm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i. 由机械设计 P204 式10-12试算齿轮模数,即mnt32KFtT1YYcos2dz12YFaYsaFA. 确定公式中各参数值a) 试选载荷系数KFt=1.3。

19、b) 由机械设计 P218 式10-18,可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Y。b=tan-1tancost=11.267°v=cos2b=1.698Y=0.25+0.75v=0.692c) 由机械设计 P218 式10-19,可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Y。Y=1-120°=0.878d) 计算YFaYsaF。由当量齿数zv1=z1cos3=19.23,zv2=z2cos3=59.84,机械设计 P200 图10-17,得齿形系数YFa1=2.82、YFa2=2.28。由机械设计 P201 图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Ysa1=1.54、Ysa2=1.73。由机械设计 P

20、209 图10-24c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为FLim1=500MPa、FLim2=380MPa。由机械设计 P208 图10-22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FN1=0.90、KFN2=0.92。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由机械设计 P207 式10-14得F1=KFN1FLim1S=321.43 MPaF2=KFN2FLim2S=249.71 MPaYFa1Ysa1F1=0.0135YFa2Ysa2F2=0.0158因为大齿轮的YFaYsaF大于小齿轮,所以取,YFaYsaF=YFa2Ysa2F2=0.0158B. 试算齿轮模数mnt32KFtT1YYcos2dz12YFa

21、YsaF=1.84 mmii. 调整齿轮模数A.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a) 圆周速度vd1=mntz1cos=33.86 mmv=d1n160×1000=0.68 m/sb) 齿宽bb=dd1t=33.86 mmc) 齿高h及宽高比b/hh=2han*+cn*mnt=4.14 mmbh=8.2B.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F。a) 根据v=0.709 m/s,7级精度,由由查机械设计 P1994 图10-8 查得动载系数Kv=1.05b) 由Ft1=2T1d1=4.983×103 N,KAFt1b=147 N/mm>100N/mm。查机械设计 P195 表10-3

22、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F=1.2。c) 由机械设计 P196 表10-4 用插值法差得KH=1.417,结合bh=8.2,查 机械设计 P197 图10-13 KF=1.34则载荷系数为KF=KAKvKFKF=1.688C. 由 机械设计 P204 式10-13,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mn=mnt3KFKFt=2.007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n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从满足弯曲疲劳强度出发,从标准中取mn=2.5 mm;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d1=56.64 mm来计算小齿轮的齿数,即z1=d1cosmn=2

23、2.16。 取z1=23,则z2=i21z1=70.84,取z2=71,z1和z2互为质数。4)几何尺寸计算i. 计算中心距a=z1+z2mn2cos=120.125 mm取a=120 mmii. 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cos-1z1+z2mn2a=11.716°iii. 计算小、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z1mncos=58.72 mmd2=z2mncos=181.28 mmiv. 计算齿轮宽度b=dd1=58.72 mm取b2=59 mm、b1=64mm。5)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齿轮副的中心距在圆整之后,KH、Z和KF、Y、Y等均产生变化,应重新校核齿轮强度,以明确齿轮的工

24、作能力。i.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k) 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机械设计 P219式10-22中各参数,则可得到计算结果:KH=2.086,T1=8.436×104Nmm,d=1,d1=58.72 mm,u=3.08, ZH=2.45, ZE=189.8 Mpa12, Z=0.717,Z=0.990将他们带入 机械设计 P219 是10-22,得到H=2KHT1dd13u+1uZHZEZZ=500.9 MPa<H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ii.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iii. 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机械设计 P218式10-17中各参数,则可得计算结果:KF=1.999,T1=84.

25、36×104Nmm,YFa1=2.7,Ysa1=1.59,YFa2=2.23,Ysa2=1.8,Y=0.688,Y=0.852,=11.716°,d=1,mn=2.5,z1=23,带入式10-17得F1=2KFT1YFa1Ysa1cos2dmn3z12=98.45MPa<F1F2=2KFT1YFa2Ysa2cos2dmn3z12=96.6 MPa<F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并且小齿轮抵抗弯曲疲劳破坏的能力大于大齿轮6)主要设计结论齿数z1=23、z2=71,模数m=2.5 mm,压力角=20°,螺旋角=11.716°=11°4

26、2'58'',变位系数x1=x2=0,中心距a=120 mm,齿宽b2=59 mm、b1=64mm。小齿轮选用40Cr(调质),大齿轮选用45钢(调质)。齿轮按7级精度设计。2.低速级级齿轮副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vii. 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viii. 减速器为一般工作机器,参考机械设计 P205 表10-6 选7级精度ix. 材料选择。根据机械设计 P191 表10-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齿面硬度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齿面硬度240HBS。x. 选小齿轮齿数z1=18,z2=i21z1=55.44,取z2=56。

27、xi. 初选螺旋角=12°。xii. 压力角=20°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iii. 由机械设计 P219 式10-24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d1t=32KHtT1du+1uZHZEZZH2B. 确定公式中各参数值l) 试选载荷系数KHt=1.3。m)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为轴转矩T1=T=Tdi101=2.522×105 Nmmn) 由机械设计 P203 表10-7选取齿宽系数d=1o) 由机械设计 P203 图10-20 查取区域系数ZH=2.463。p) 由机械设计 P202 表10-5 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E=189.8 Mpa12q) 由机械设

28、计 P219 式10-21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Zt=tan-1tanncos=20.412°at1=cos-1z1costz1+2han*cos=32.29°at2=cos-1z2costz2+2han*cos=25.10°=z1tanat1-tant'+z2tanat2-tant'2=1.597=dz1tan=1.218Z=4-31-+=0.767r) 计算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应力H。s) 由机械设计P211 图10-25d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HLim1=680 Mpa、HLim2=600 Mpa。由机械设计 P209

29、式10-15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1=60n1jLh=1.796×108N1=N1i21=5.831×107由机械设计 P208 图10-23 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HN1=0.99、KHN2=0.99 取失效概率为1% 安全系数S=1由机械设计 P207 式10-14 得H1=KHN1HLim1S=673.2 MPaH2=KHN2HLim2S=594 MPaH=H1+H22=633.6 MPat) 由机械设计 P219 式10-23 可得螺旋角系数ZZ=cos=0.989u) 试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1t32KHtT1du+1uZHZEZZH2=64.81mmiv. 调整

30、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计算实际在和系数前的准备数据。c) 圆周速度v。v=d1tn160×1000=0.423 m/sd) 齿宽b b=dd1t=64.81 mmE.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H。e) 由机械设计 P192 表10-2 查得使用系数KA=1f) 根据速度v=0.423 m/s、7级精度,由机械设计P194 图10-8 查得动载系数Kv=1.02g) 齿轮的圆周力Ft1=2T1d1t=7.779×103 N,KAFt1b=120 N/mm>100 N/mm,查机械设计 P195 表10-3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H=1.2h) 由机械设计 P196 表10-4

31、用插值法差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分布,KH=1.422。则载荷系数为KH=KAKvKHKH=1.741F. 由机械设计 P204 式10-12 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d1=d1t3KHKHt=71.44 mm及相应的齿轮模数mn=d1cosz1=3.88 mm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iii. 由机械设计 P204 式10-12试算齿轮模数,即mnt32KFtT1YYcos2dz12YFaYsaFC. 确定公式中各参数值e) 试选载荷系数KFt=1.3。f) 由机械设计 P218 式10-18,可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Y。b=tan-1tancost=11.267&

32、#176;v=cos2b=1.698Y=0.25+0.75v=0.692g) 由机械设计 P218 式10-19,可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Y。Y=1-120°=0.878h) 计算YFaYsaF。由当量齿数zv1=z1cos3=19.23,zv2=z2cos3=59.84,机械设计 P200 图10-17,得齿形系数YFa1=2.82、YFa2=2.28。由机械设计 P201 图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Ysa1=1.54、Ysa2=1.73。由机械设计 P209 图10-24c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为FLim1=500MPa、FLim2=380MPa。由机械

33、设计 P208 图10-22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KFN1=0.92、KFN2=0.95。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由由机械设计 P207 式10-14得F1=KFN1FLim1S=328.57 MPaF2=KFN2FLim2S=257.85 MPaYFa1Ysa1F1=0.0131YFa2Ysa2F2=0.0153因为大齿轮的YFaYsaF大于小齿轮,所以取,YFaYsaF=YFa2Ysa2F2=0.0153D. 试算齿轮模数mnt32KFtT1YYcos2dz12YFaYsaF=2.65 mmiv. 调整齿轮模数D.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d) 圆周速度vd1=mntz1cos=

34、48.77 mmv=d1n160×1000=0.318 m/se) 齿宽bb=dd1=48.77 mmf) 齿高h及宽高比b/hh=2han*+cn*mnt=5.96 mmbh=8.2E.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F。d) 根据v=0.318 m/s,7级精度,由由查机械设计 P194 图10-8 查得动载系数Kv=1.02e) 由Ft1=2T1d1=1.034×104 N,KAFt1b=212 N/mm>100N/mm。查机械设计 P195 表10-3 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F=1.2。f) 由机械设计 P196 表10-4 用插值法差得KH=1.419,结合bh=8.2,

35、查 机械设计 P197 图10-13 KF=1.35则载荷系数为KF=KAKvKFKF=1.652F. 由 机械设计 P204 式10-13,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mn=mnt3KFKFt=2.87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mn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从满足弯曲疲劳强度出发,从标准中取mn=3 mm;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d1=64.81 mm来计算小齿轮的齿数,即z1=d1cosmn=21。 取z1=21,则z2=i21z1=64.68,取z2=65,z1和z2互为质数。4)几何尺寸计算v. 计算中心距a=z1+

36、z2mn2cos=131.88mm取a=132mmvi. 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cos-1z1+z2mn2a=12.24°vii. 计算小、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1=z1mncos=64.47 mmd2=z2mncos=199.54 mmviii. 计算齿轮宽度b=dd1=64.47 mm取b2=65 mm、b1=70mm。5)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齿轮副的中心距在圆整之后,KH、Z和KF、Y、Y等均产生变化,应重新校核齿轮强度,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iv.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v) 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机械设计 P219式10-22中各参数,则可得到计算结果:KH=1.741

37、,T1=2.522×105Nmm,d=1,d1=64.81 mm,u=3.08, ZH=2.44, ZE=189.8 Mpa12, Z=0.726,Z=0.988将他们带入 机械设计 P219 是10-22,得到H=2KHT1dd13u+1uZHZEZZ=539 MPa<H满足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条件v.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vi. 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机械设计 P218式10-17中各参数,则可得计算结果:KF=1.652,T1=2.522×105Nmm,YFa1=2.73,Ysa1=1.57,YFa2=2.20,Ysa2=1.72,Y=0.692,Y=0.852,=

38、12.24°,d=1,mn=3,z1=21,带入式10-17得F1=2KFT1YFa1Ysa1cos2dmn3z12=286 MPa<F1F2=2KFT1YFa2Ysa2cos2dmn3z12=253 MPa<F2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并且小齿轮抵抗弯曲疲劳破坏的能力大于大齿轮6)主要设计结论齿数z1=21、z2=65,模数m=3 mm,压力角=20°,螺旋角=12.24°=12°14'24'',变位系数x1=x2=0,中心距a=132 mm,齿宽b2=65 mm、b1=70mm。小齿轮选用40Cr(调质),大齿

39、轮选用45钢(调质)。齿轮按7级精度设计。第四章 轴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一 高速轴的设计与计算1.已知条件:1. 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若取每级齿轮传动功率(包括轴承效率在内),则:3.68kw ;384r/min ;。2.选择轴的材料因传递的功率不大,并且对重量以及结构尺寸无特殊的要求,故由表8-26选常用的45钢,调质处理。3. 求作用在轴上的力已知高速级的小齿轮 ,则:圆周力: 径向力:轴向力: 压轴力:4.初算最小轴颈查p370 15-3选取C=112,则:对于直径的轴,有一个键槽时,轴径增大5%7%,5.结构设计(1)确定轴的结构构想 (2)相关数据的确定a.机体内壁间距离L: 式中:

40、、分别为第一级齿轮传动中小齿轮、大齿轮和第二级齿轮传动中小齿轮的齿宽;齿轮端面至机体内壁距离; 齿轮间距,可取。b.机体内壁至轴承座端面距离式中:机座壁厚,P158表11-1; 、扳手操作空间,P161表11-2。c.外伸轴总长式中:轴承内侧至机体内壁之间的距离,; 轴承宽度,查手册;t 凸缘式轴承端盖壁厚;端盖联接螺钉头厚度,查手册;大带轮或半联轴器端面与轴承端盖联接螺钉头之间的间隙,(对弹性联轴器需保证拆卸空间); 大带轮或半联轴器轮毂宽度;6.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图中单位:)(1)求支座反力A:水平(面)方向反力 FNH1=-63.21N,FNH2=2709.64NB.竖直(面)反

41、力 FNV1=2036.63N,FNV2=897.62N(2)绘制弯矩图A. 水平方向弯矩B.竖直方向弯矩C.合成弯矩(3)绘制扭矩图7.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B)的强度根据公式及上表中的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应力,取 ,轴的计算应力 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0Cr钢,调质处理,查得。因此, ,故安全。二.中速轴的设计与计算1.已知条件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若取每级齿轮传动功率(包括轴承效率在内)则:3.57kw ;124.7r/min ;。2.选择轴的材料 因传递的功率不大,并且对重量以及结构尺寸无特殊的要求,故由表8-26选

42、常用45钢,调质处理。3.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因已知轴的上大小齿轮的螺旋角及度圆直径为,,, 则 齿轮二 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 齿轮三 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4.初算最小轴颈 查表考虑到轴端不承受转矩,故取较小值C=112,则 对于直径的轴,有两个键槽时,轴径增大10%15%,故5.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构想如图所示6.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图中单位:)(1)求支座反力A:水平(面)方向反力FNH1=329.41N,FNH2=1596.15NB.竖直(面)反力 FNV1=-608.17N,FNV2=5772.83N(2)绘制弯矩图A.水平方向弯矩B.竖直方向弯矩C.合成弯矩(3)绘制扭

43、矩图7.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B)的强度根据公式及上表中的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 前已选定轴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得。因此,故安全。三.低速轴的设计与计算1.已知条件 轴上的功率 转速和转矩若取每级齿轮传动功率(包括轴承效率在内)则:3.46kw ;40.5r/min ;。2.选择轴的材料 因传递的功率不大,并且对重量以及结构尺寸无特殊的要求,故由表8-26选常用的45钢,调质处理。3.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因已知轴的上大小齿轮的螺旋角及度圆直径为,则: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4.初算最小轴颈查表考

44、虑到轴端不承受转矩,故取较小值C=112,则 对于直径的轴,有两个键槽时,轴径增大10%15%,故5.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构想如图所示6.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图中单位:)(1)求支座反力A:水平(面)方向反力FNH1=2667.3N,FNH2=314.7NB.竖直(面)反力 FNV1=3723N,FNV2=4283N(2)绘制弯矩图A. 水平方向弯矩B.竖直方向弯矩C.合成弯矩(3)绘制扭矩图7.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轴上承受最大弯矩和扭矩的截面(即危险截面C)的强度根据公式及上表中的数据,以及轴单向旋转,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应力,取,轴的计算应力 前已选定轴

45、的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查得。因此,故安全。四.联轴器的选用 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联轴器处轴的直径。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联轴器的计算转矩,考虑到转矩变化很小,查P351表14-1得取则按照计算转矩应小于联轴器公称转矩的条件,查标准GB/T5014-2003,选用HL4弹性柱销联轴器。五.键连接计算及强度校核1.高速轴上键大带轮选择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 大带轮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平键连接。 根据查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b=10mm,高度h=8mm.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的长度系列,取键长L=45,比轮毂宽度小些。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键、轴和轮毂的材料都是

46、钢,查得许用挤压应力=100120MPa,取=120MPa。键的工作长度,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可得 ,可以。故取。2.中速轴上键大齿轮选择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 一般7级精度的齿轮有定心精度要求,应选用平键连接。由于齿轮不在轴端,故选用圆头普通平键(A型)。 根据查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b=14mm,高度h=9mm.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的长度系列,取键长L=45mm,比轮毂宽度小些。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键、轴和轮毂的材料都是钢,查得许用挤压应力=100120MPa,取=120MPa。键的工作长度,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可得 ,可以。故取。小齿轮选择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 一般7级精度的齿轮有定心精

47、度要求,应选用平键连接。由于齿轮不在轴端,故选用圆头普通平键(A型)。 根据查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b=14mm,高度h=9mm.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的长度系列,取键长L=55,比轮毂宽度小些。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键、轴和轮毂的材料都是钢,查得许用挤压应力=100120MPa,取=120MPa。键的工作长度,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k=0.5h=4.5mm 可得 ,可以。故取。3.低速轴上键大齿轮选择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 一般7级精度的齿轮有定心精度要求,应选用平键连接。由于齿轮不在轴端,故选用圆头普通平键(A型)。 根据查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b=18mm,高度h=11mm.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的长度系列,取键长L=50mm,比轮毂宽度小些。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键、轴和轮毂的材料都是钢,查得许用挤压应力=100120MPa,取=120MPa。键的工作长度,键与轮毂键槽的接触高度。 可得,可以。故取。半联轴器 选择键连接的类型和尺寸 半联轴器与轴的周向定位采用平键连接。 根据查得键的截面尺寸为:宽度b=14mm,高度h=9mm.由轮毂宽度并参考键的长度系列,取键长L=90,比轮毂宽度小些。校核键连接的强度 键、轴和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