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复习_第1页
针灸医籍选复习_第2页
针灸医籍选复习_第3页
针灸医籍选复习_第4页
针灸医籍选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毒药:与甘药相对,指古代药性俊猛、祛邪力强的药物的称谓。(课本)古代对一般药物的统称。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将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2六变:指脏腑病变反映在脉象上所出现的缓急大小滑涩六种变化。3甘药:指性味甘温的药物,脾属土而喜甘,用甘药可补益脾气,脾旺则五 脏之气俱盛,故适合于阴阳形气俱不足的患者。4形气:形,形体外貌。气,功能表现。即形体与神气。(另一种解释)形,形体、气,脉气、血脉。指患者的形体的强弱、胖瘦及 气血的衰盛。5刺有三变:指三种不同的刺法,刺营、卫、寒痹。6终始:比内径更早的古代文献篇名。“明知终始 五脏为纪”指人体的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有始有终的,要了解这一点应以

2、五脏为纲纪。7补阴泻阳:补其内在的正气,泻其外来的邪气。8厥U心痛:五脏气机逆乱犯心导致的心痛。真心痛:邪气直犯于心,内有淤血积块闭塞心脉表现为手足厥冷, 心痛剧烈, 病势危急,后果严重,针刺效果不理想。9泻必用方:泻法必须在气盛时使用。10补必用员:补法必使气行,并使气至病所。11刚柔之事:阴阳相配,刚柔相济。12阴病行阳,阳病行阴:脏腑经络之气可以阴阳互通,维持平衡,在病理上也会互相影响,在治疗上,募穴在腹部,可以阴引阳,治疗腑病,俞穴在背部,阳引阴治脏病。13送坚付濡:逐其坚实,补其濡弱。14以急随缓:以使其坚急的方法治疗弛缓的病症。15消息气血:调理气血,消减或增长气血。16随师而将息

3、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摄。17隔日一报:隔一天刺一次。18以意消息:根据患者胖瘦进行调整。19交正而识本经:交正,指十二经的阴阳表里相配,凡正经属阴经,属里属 脏者,其交经必是阳经,属表属腑。正经属阳经,属表属腑者,其交经必是 阴经,属里属脏。取本经俞穴治本经之病,称本经取穴,也正经取穴,兼用 与本经相合之经的俞穴则称交经配穴。20泻络远针:浅刺络脉出血,多用于血瘀气滞。远道刺法。21留吸母而坚长:留针取热,吸气时出针,用补母法治疗后,患者精神充沛, 气血旺盛。22针刺操作的关键是守神、守机,神乎神,客在门,前一神字为形容词,意 思是神奇的,微妙的;后一个是名词,指神气(即人体精神气血)。客

4、有客居的意思,门是神气出入的门户,即俞穴。形容神秘莫测的神气出入,客居 在俞穴门户,比喻神气游行聚集于门户的状态。原文是指不明白神气迅速的 变化,又怎能把握疾病的本原呢?怎能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呢?重点讨论神 气与俞穴的关系,神气的变化特征和把握气机的重要性,只有上工才能体会, 觉察到精气的变化迅速微妙。23 “深居静处。以收其精必其神,令志在针”针刺对医者治前的要求:有 安静地医疗环境;避免外邪侵袭;医者思想高度集中,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24如何治疗“天牖五部”:阳迎头痛为阳邪逆于阳经头痛胸满,取人迎;暴 瘠气鞭为阳经气逆,取扶突穴;暴聋气蒙为手少阳气逆,取天牖穴;暴李痫 眩为足太阳经气逆,

5、取天柱;暴瘴内逆为手太阴气逆,取天府穴。25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论述针刺要领和补泻原则:必诊断正确,掌握病 症虚实,脉诊及形气内外关系,并严格掌握针刺时机,应用熟练的手法,做 到“至其当发,间不容演”,还强调了医生应集中精神,专心致志,谨侯经 气的得失,才能达到治神的目的。26为什么六腑多置一原穴:由于阳经的脉气比较长,放故在“输”穴后,另 设一 “原”穴,即三焦为气之所始终,阳气之根,气化所在,六腑也有气化 作用,三焦之气通于六腑,共成一气,因此。27 “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春夏气候温热,阳气偏盛,要通过针 刺引导人体阴气,其针刺的方法是先针刺到肝肾所主的筋骨深层,得

6、气后再 提针,使阴气达到阳分。秋冬寒凉,阴气盛,针刺引导阳气,先浅刺到心肺 所主的阳分,得气后再推针深入,引导阳气到阴分。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春夏阳气在上浅取之,秋冬阳气在下深取之。春夏各 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至阴用事,无阳气以养 其阴,故取一阳以养于阴,免成孤阴。28灸法:因人、因病、因时、因部位而施灸 1.因人:丁壮倍多于方数; 老人羸弱可复减半;新生儿不过七壮,炷如雀屎大。 2.因病:总的灸治 原则“外气务生,内气务熟”阳病少灸“诸阴阳风者,身热脉大间日一报之";阴病多灸“诸沉结寒冷病,莫若灸之宜熟”;小病小灸“小弱炷乃小作之”大病大灸“病重者,皆当三报之

7、”“重者九报”外证少灸“风劳沉重,九部尽病”,不过五十壮;里证多灸“攻脏腑成心腹疹”,宜 百壮;二、因人、因病、因时、因部位而施灸缓证缓灸“凡阴阳濡风口啮 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急证急灸“大凡卒暴得风,或中时气, 凡百所苦皆须急灸疗”;虚证多灸腹背“凡诸虚疾,水谷沉结流漓”,灸 腹背宜多,但不可太过(“不可过百壮”);实证多灸五体“卒暴百病,鬼 魅所着”“灸头面四肢宜多",但不可太过(“其多不过五十”);11.热证可灸, 灸量酌减“温病随所着而灸之”,不过大熟之数;12.寒证当灸,灸量酌增“风 寒结痼,水谷不消,宜当熟之” 。3.因时:正午以后灸之为佳;4.因部: 头部“不得

8、满百”脊背“太过熟大害人”;臂足“灸宜少”腹部“宜 当熟之”29头不可多灸的道理:1.头为诸阳之会,多灸无益,恐气血妄行;2.头部肌 肉单薄,故不胜灸,多灸伤髓;3.头为百脉之宗,阴血不耐多灸,多灸伤阴。 4.头为首阳,交会穴多。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外气内气,指病气在外部在内部。生熟,指灸的程度。 凡灸的壮数少、艾柱小者为生,凡灸的壮数多、艾柱大者为熟。30刺营刺卫:“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营分病以寒热并作,呼吸急 迫,血上下妄行为主,故祛瘀;卫分病以气郁作痛,其无定处,鼓作响为主, 重在梳理气机。“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刺卫应横刺则不伤荣,刺 荣则应摄按皮肤 使浅表的卫气离散 而深刺

9、至荣则不伤卫。“当补之时, 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当补时,卧针浅取其卫气而致气于虚处, 当泻时,直刺深刺至营,得气后引向浅处,而泻其邪气。(针下得气后,由浅向深插,从卫取气,引气入内,扶正,为补法。由深向浅抽提,从营引气, 借助营气,托邪外出,为泻法。)31泻南补北:即泻火补水,是运用五行生克理论选穴补泻的方法, 南代表心 火,北代表肾水,即泻心经补肾精以治肝实,肺虚的方法。火为木之子,泻 火可令母虚,达到泻肝目的,金为水之母,补水令母实,达到补肺的目的, 该法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补充。32刺婴儿:因婴儿肉嫩血气少弱,要用毫针浅刺不留针,宁每日两次,也不 要深刺久留。33

10、“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一、指虚证取本经母穴,如肝虚取其合穴 曲泉,实证去本经子穴,如肝实取其深穴行间。二、指虚证可以取其母经的 母穴,如肝虚取肾经合穴,实证取其子经的子穴,如肝实取心经深穴。34针刺补泻的操作和取得针刺效应的关键在于得气:一、提插捻转补泻,气至而向内推针为补,得气后摇大针孔向上,提为泻法。二、双手协调针刺, 左手配合按压弹爪针刺部位,对宣导气行和侯气有重要作用,在定穴及进针、 侯气、催气、得气、补泻、出针等行针过程中,如能充分运用左右双手的协 调配合,不但可以探明穴位的准确位置,还能促使经气的聚散,感知穴位处 得皮肉,筋脉骨分部和气血循行等情况,并能减轻或免除进出针的不适

11、感, 而稳定俞穴部位和针身,以保证各种手法的有效施行。35虚实寒热证用灸法的机理:以火补者,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 传其艾,须其火灭也: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 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 就燥之义也。补法:不吹其火,火力缓慢温和以使真气聚而不散泻法:疾吹其火,火力较猛,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36明确数法奇正的内涵,了解针灸的起源:1.内容:数一技术;法一法规; 奇一奇穴;正一经穴。2.奇穴的数目及用法:数目一79个;用法一灸、刺, 3.起源:羲、农之后。原文1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硬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 顺出

12、入之会。2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 当取之十二原。3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 。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4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 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 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5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 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 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6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 已定而可施。7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