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_第1页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_第2页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5 课南方的初步开发(学案)【课标导向】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南方开发的史实。【重点难点】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表现。难点:理解人口南迁、民族交往为什么能促进南方的开发?【资料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北朝)东魏北齐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589 年)东汉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吴(南朝)(北方多战乱,社会动荡;南方社会相对稳定)3、材料:建康(今江苏南京),三国时称“建业” ,是东吴都城,东晋及被称为“南朝”的宋、齐、梁、陈是年代相继的个王朝(年) ,它们的都城是在建业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改名叫建康。 连同在此之前的东吴,常被人们称作“六朝” ,所以南京又有“六朝古都”

2、之称。【课堂互动】一、“史实”知识梳理,内容整合,体系构建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史实。学法指导:根据内容提示,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完成填空,构建知识体系:一、吴蜀时期的开发吴国: 1、农业方面:孙吴政权组织人员开垦,推广;粮食产量提高。2、手工业方面:会稽出产的是著名特产,丝织业有一定发展。瓷器制作技术提高,能生产各种精致的;造船业发达,出现了、三大造船中心。230 年,吴国曾派人到过。蜀国:设堰官保护都江堰、屯田、植桑养蚕, 推广铁器、 牛耕、技术,使成都平原和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农业方面: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等作物;五岭以南,种植,提高粮食产量;人们还

3、在湖边围垦,扩大种植面积,农田普遍施用,促进了农业发展。2、手工业方面:织锦、制瓷、矿冶、造船技术有很大提高。炼钢技术进步,采用了“”,人们利用作为燃料。3、商业方面: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二、“史识”问题探究,论从史出,形成认识探究主题: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北民南迁及民族交往( 1)、材料一:西晋永嘉( 307 313 年)年间,北方由于战乱(八王之乱和五胡南下)而遭到严重破坏,城乡满目疮痍,田地荒芜,一片残败的景象,从西晋永嘉年间到南朝刘宋( 420 479 年)末年,北方人民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 多万人。其中,定居江苏的约26 万,安徽有 17 万,四川等地

4、有 15 万,湖北 6 万,江西、湖南各一万,另有一部分流迁到两广地区。思考:为什么北方人口在这一时期大量迁移到南方?你认为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来哪些影响?开发南方还有哪些人的功劳?( 2)、如果你是孙权或诸葛亮,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国家经济?三国时的翻车都江堰( 3)诸葛亮为什么对孟获要 “七擒七纵” ?有何作用?( 4)、综合以上讨论,你能归纳出南方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吗?(自然条件、社会因素)【巩固练习】风光秀美的会稽山风景区在三国时期因一项手工业而著名,请你猜猜当时当地的特产是A蜀锦B藤纸c越布D 青瓷“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 北方战乱频繁c. 北方统治者残暴D. 南方经济发达三、“史感”总结反思,感悟历史,学以致用、智慧果一:我们万州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也处于三峡库区,三峡蓄水后,有人说,我们田地被淹,就到山坡去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2、智慧果二:三峡都市报 正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