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多维度展现_第1页
苦难的多维度展现_第2页
苦难的多维度展现_第3页
苦难的多维度展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苦难的多维度展现凡卡教学解读闫学读契诃夫的小说凡卡,读者不禁为小主人公凡卡的悲惨命运而唏嘘不已。小 说之所以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想除了小说题材本身容易激起读者无限的 同情,还在于契诃夫高超的创作艺术。下面,我们现将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再谈教学建议。首先,在小说所选择的题材上,凡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小说创作于1886年。凡卡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小男孩, 他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旧俄时代,当时正是 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凡卡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奴隶, 他的悲惨遭遇 正是生活在那个时代所有底层人民的缩影。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选择的不是一个 成年人,而是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这就使更激发了读者内心的悲

2、愤之情: 连一 个九岁的孩子也不能幸免,这个社会真是到了最黑暗的时候。假如契诃夫选择的 是一个成年奴隶,比如着力点放在凡卡的爷爷或者凡卡死去的母亲身上 一一尽管 他们的命运一样悲惨,但读者内心的撼动可能就不会如此强烈。 契诃夫从一个孩 子的视角,表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这种黑暗就更真实,更能透入本质,也 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契诃夫选择九岁的凡卡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一方面缘于他认识到从孩子的角度反 映现实更有力量,另一方面也缘于他对凡卡这种小学徒的悲惨的生活处境十分熟 悉。这与契诃夫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 契诃夫的父亲曾以开杂货铺为业, 他家的 小杂货铺里有两个小学徒,他深深地同情这些小学徒

3、的不幸命运, 这也成为他早 期文学创作的主要源泉:用冷峻的笔触着力表现普通劳动者和穷孩子的悲惨命 运。凡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由于契诃夫对学徒生活的了解,他在表现凡卡 的生活处境时就显得格外真实,不论是细节描写还是环境展现,都给读者身临其 境之感。在小说创作手法上,凡卡尤其独到,表现出契诃夫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大 致说来,契诃夫将凡卡的书信、写信时的回忆和作者的插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反衬、对比、联想、写实等表现方式,营造了繁复多姿而又真实可信的感人 效果。为什么要使用书信的形式呢?因为书信是一种倾诉的文体,在给亲人的信中,我们往往会把心中的欢乐和悲伤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凡卡也一样,他是一个孤

4、儿, 在给唯一的亲人爷爷的信中,他就把自己所受的委屈和苦难一股脑儿地向爷爷倾 诉出来,同时也向爷爷发出了求救的信号。 这种直抒胸臆式的书信形式,更容易 站在凡卡的立场上展开叙述,展现凡卡悲惨的处境和切身的痛苦。 单从这一点来 看,凡卡以书信内容作为小说的主体部分,就比一般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 进行描写的小说要高明得多。从书信的具体内容来看,凡卡的倾诉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向爷爷诉说自己在 鞋匠铺里所受到的非人待遇和悲惨的处境; 二是向爷爷提出要求,求爷爷接他离 开这个地方,回到乡下爷爷的身边。在向爷爷做过简单的问候之后,凡卡接着便开始诉说自己在鞋匠铺里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老板打他,老板娘侮辱

5、他,店里的伙计欺负他,可吃的 简直没有”,还要日夜看管着老板躺在摇篮里的儿子。这对于一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来说,他无疑承受了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巨大的苦难:从事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繁重的工作, 孤零零地生活在陌生的城市,生活在一 群完全陌生的人之间,而这群人还天天打他、变着法儿地欺负他 因此,凡卡 这样哀求爷爷: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 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 我就要死了! 这声声哭诉令人动容。 我就要死了 ”这样绝望的哭诉在这封信中出现了三次, 除 了这一次之外,还有两次: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

6、条了!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我就要死了 “死路一条”连狗都不如",这样的说法不是一个孩子的夸张,而是 一个孩子在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之后发出的绝望的哭喊。为了说服爷爷,凡卡表示回到乡下后要想办法去找活干,不给爷爷增添额外的负担,他甚至还拍着胸脯保 证,等我长大了,我会照顾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而他的爷爷呢?真的能够把凡卡从这种 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吗?从 凡卡对乡下的回忆中,我们了解了爷爷的一些情况。爷爷是一个有钱财主家的守 夜人,也是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奴隶。 我们不由得设想,假如他有能力养活凡卡 的话,他也不会将唯一的小孙子送到陌生的莫斯科去当学徒;以爷爷的年龄与阅

7、历,他应该安全明白把这样小的孩子送去当学徒是一种怎样的苦难。但凡卡总要活下去,把他送出去当学徒也许将来还有一口饭吃, 爷爷就这样抱着一线希望把 只有九岁的凡卡送了出去 而现在,假如爷爷真的收到了凡卡的来信,他又能 做什么呢?与一线教师朋友讨论这个文本时,曾听到这样的疑问:凡卡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 子,又只有九岁,为何竟会写出这样的信来?其实, 只要读一读契诃夫的原著就 明白了。原来,凡卡入选教材时经过了删减,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忙得最起劲的是万卡喜爱的奥莉加伊格纳季耶夫娜小姐。当初万卡的母亲 佩拉格娅还活着,在老爷家里做女仆的时候,奥莉加伊格纳季耶夫娜就常给万 卡糖果吃,闲着没事做便教他念书,写

8、字,从一数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尔 舞。可是等到佩拉格娅一死,孤儿万卡就给送到仆人的厨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 后来又从厨房给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利亚兴的铺子里来了 在被删减的文字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凡卡能够写信的原因。这样的细节反映了契 诃夫创作上的高明之处。尽管文学创作可以高于现实生活,但一个九岁的穷孩子 能够写字毕竟是一件必须交代过去的事情, 否则,作品震撼心灵的力量就将大打 折扣。作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契诃夫深知这一点,他巧妙地在这样的插叙中不动 神色地透露了凡卡曾经学习写字的细节,这就使凡卡能够写信真正变成了可以信 赖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说,教材删除了这个细节,虽然缩短了小说的篇幅,但 却增

9、加了读者不必要的疑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其实,从这个被删除的细节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弄清楚凡卡能够写信的原因, 另 一方面,我们还进一步知道了一个事实: 凡卡确实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 在他 的母亲死后,他开始与爷爷住在仆人的厨房里,但后来又被送到莫斯科来当学徒。 这段经历其实已经说明来当学徒是爷爷被迫作出的选择,如果生活可以维持的话,爷爷就不会把只有九岁的凡卡送到莫斯科来了。这个细节进一步证明,即使爷爷接到了凡卡的信,他也没有能力把凡卡接回乡下。值得注意的是,凡卡的信中,除了倾诉自己所受的苦难,他还介绍了莫斯科这座 大城市。他对爷爷说起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 但凡卡的信中却没有

10、丝毫的羡慕之 意,因为他明白,尽管这里的许多东西对他这个乡下孩子来说无比新奇,但房子全是老爷们的“,甚至 教堂里的唱诗台不准人随便上去唱诗”,说到底,这座 城市的繁华和富有不属于他这个来自乡下的穷孩子。相反,这座城市越是繁华, 越是富有,他这个穷孩子就越是孤独,越是凄惨。这一点他也十分清楚,所以他 讲完了莫斯科的繁华和富有,只向爷爷提出了一个要求:在老爷的圣诞树上摘一 颗金胡桃,藏在他的绿匣子里头。这小小的要求让每一个读者感到心酸 一一尽管 这个孩子处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中,但他对快乐的渴望依然存在,他毕竟还是一个 孩子啊!在这里,莫斯科的繁华与凡卡在这座城市所承受的苦难, 在客观上起到了互相映

11、衬的效果,这也是契诃夫创作上的过人之处。如果说凡卡在莫斯科的生活是苦的、悲的,那么,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就是欢乐的、 幸福的。但这种欢乐与幸福只不过是一种程度不同的苦难而已。因为当读者仔细读那些凡卡记忆中的乡村生活,就会发现,凡卡记忆中的欢乐与幸福只不过是一 种比较,与莫斯科非人的生活相比,在乡下毕竟有爷爷,有一条名叫泥鳏的狗, 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还有那些熟悉的人们:阿辽娜,独眼的艾果尔,马车 夫想必他们都是与凡卡一样的人。在凡卡的记忆中,乡下生活都被罩上了美 好的底色:爷爷是 洋常有趣”的老头儿,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泥纵是 芈 常听话非常讨人喜欢的”,在严寒的冬天去砍圣诞树是一件无比快乐

12、的事,甚至 连乡村的夜晚都变得充满诗情画意: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 把它擦亮了似的 在此刻沉浸在痛苦中的凡卡看来,乡下的星星是快活的,天河是特别明亮的,这 一切的美好其实都是缘于莫斯科学徒生活的苦难。 在凡卡的记忆中一一毋宁说是 在想象与幻觉中,乡下的生活是如此值得怀念,可是,身在局外的读者,读到这 样的文字,却不由得更加心酸。小说最后以表现凡卡的梦境为结束。 这是个美好的梦。在梦中,爷爷正坐在暖炕 上读他的信,那只叫泥鳏的狗在炕边走来走去, 摇着尾巴。读者多么希望凡卡能 梦想成真,但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梦只能永远是梦,这一方面是因为凡卡

13、 在信封中没有写清楚爷爷的具体地址,另一方面也因为爷爷其实根本没有能力将 凡卡从目前的苦难生活中解救出来。 这一点,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中的凡卡并不知 道,但正是这种毫无希望的希望,却更让读者唏嘘。我们不忍去想,凡卡将在一 种怎样充满渴望的期待中盼望爷爷的身影, 盼望回到乡下那个记忆中无比美好的 环境。梦境的美好,愈加衬托了现实的残酷,梦想注定会破灭。小说在这样的梦 境中结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创作功力正是契诃夫作为一个伟大的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所超越一般作家的地方。基于以上解读,该如何教学这个文本呢?作为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 如何教学这 个文本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经典的妙处,领略到文学的

14、魅力呢?我的教学建议 大致如下:第一板块:凡卡的遭遇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文本,初步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 分,并着重通过阅读凡卡的书信了解他在莫斯科当学徒的悲惨生活。1,了解作者契诃夫的生平与主要创作特色。2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构成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哪几部分?3 .通过阅读这篇小说,口头说说小说主人公凡卡的生活遭遇。4 .再读小说中凡卡的书信内容,具体说说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面临的是一种怎 样的生活处境,同时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二板块:凡卡的渴望这个板块的教学,主要是在第一板块了解了凡卡悲惨遭遇的基础上, 通过凡卡书 信对爷爷的哀求,以及他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来感受凡卡内心

15、的渴望,进一 步理解凡卡在莫斯科所受到的非人待遇。1 .凡卡向爷爷哭诉自己在莫斯科的悲惨遭遇,他向爷爷发出了怎样的哀求?2 .结合作者插叙的内容和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内容,联系爷爷的处境,思考: 这样的哀求有用吗?(爷爷只是老爷家里的一个守夜人, 也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 人,他是没有能力把凡卡接回乡下来抚养的。)3 .凡卡是那么希望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在他的记忆中,乡村生活是怎样的?阅 读凡卡关于乡村生活的回忆片段,感受凡卡眼中乡村生活的美好。4 .讨论:凡卡眼中的乡村生活是如此美好,那里真的是一个幸福生活的天堂吗? 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三板块:凡卡的结局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结合凡卡的梦境和爷爷的处

16、境, 讨论凡卡的命运可能会 出现的几种结局。1 .小说以凡卡的梦为结尾,想象这个梦,凡卡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2 .你觉得凡卡能够梦想成真吗?结合文本中的相关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为辅助学生理解,可将教材中删去的有关凡卡学习写字、 被送到莫斯科来的经历 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以帮助学生理解:凡卡的这个梦只能是梦,一方面是因为他 在信封上没有写清爷爷的地址,另一方面也因为爷爷是没有能力把他接回乡下的 生活的。3 .综合上述讨论,请你预测凡卡最终的结局,并通过相关细节的描述,来说明 你这样预测的理由。4 .尝试将自己预测的凡卡的结局写下来,与同学交流。第四板块:作者的创作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比较、

17、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领略契诃夫小说创作的 魅力,感受凡卡作为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所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关于小说的创作结构:(1)讨论:根据你已有的阅读经验,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作家要表现凡卡这 类苦孩子的悲惨遭遇,你估计他们会大致采取什么方法去写作?或者说他们的小 说大致会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去展开?(一般作家可能会通过具体的事件和场景, 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在写作结构上大 致会采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采用插叙、倒叙等方法来组织内容。)(2)看契诃夫创作的凡卡,他表现凡卡的悲惨遭遇,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创 作结构?(契诃夫是将凡卡的书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与作者的插叙三部分内容完美结合 起来,使小说结构繁复多姿,在刻画人物上也具备了更多的角度,因而更加深入。) 2.关于以书信为主体:契诃夫以凡卡的书信为主要内容来展现凡卡的悲惨命运, 而不是直接采取作者叙 述的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直抒胸臆式的书信形式,更容易站在凡卡的立场上展开叙述, 展现凡卡悲 惨的处境和切身的痛苦。)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