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论写作创之法_第1页
王鼎钧论写作创之法_第2页
王鼎钧论写作创之法_第3页
王鼎钧论写作创之法_第4页
王鼎钧论写作创之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鼎钧论写作创之法作者:日期:王鼎钧论写彳创新之法-中学语文论文王鼎钧论写作创新之法王茂华长期以来,缺乏创新性,模仿因袭、胡编乱造、程式老套俨然成了中学生写作的 标签。写作贵乎创新,最忌因袭与守旧。关键是如何才能创新,有没有方法可资 借鉴?同仁为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不过都是一些“立意要新”、“命题要新”、“角度要新”之类司空见惯的隔靴搔痒, 缺乏方法论上的实际指导。台湾散文家 王鼎钧曾著文探讨写作创新之法,虽然其指涉的是小说与散文,不过,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一、何谓创新创新是写作的基本特征之一。李渔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 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2、”写作就是要 避开前人窠臼,另辟蹊径,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表达独特的情思与心志。这里的“新”,在王鼎钧看来,既不能说“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旧的”, 也不能言“没有 模仿过的东西才是新的”。尚未创造出来的东西,自然没有新旧之说,写出的东 西若能“左右文风”、“冠领风骚”同样是创新。对于学生而言,有创新性思维 只能表明具备了写作转化的思维能力,其不过是写作这一系统过程中的重要一 环,而非全部。只有在其作用下,借助独特的表现方式,将独到的情感体验与生 活体验以成品的形式呈现,创新性作品才能说完工。所以说,尚未写出来的作品 不能等值创新。同理,写出来的作品若能“脱套去陈”,说他人未说之话,发他 人未发之声,用

3、他人未用之法,这照样是创新。王鼎钧所论述的“新”,前提是指业已创作完成的作品。没有作品,无从比较;空口创新,无异于纸上谈兵。我们说王鼎钧的散文“完成对现代散文传统的革 新”,是基于其创作成品中出现的文体互涉与技法混搭。所以,王鼎钧认为考辨作品之新,不在于别人是否模仿了它,而在于它是否模仿了别人。就作品来说, 与之比较的只能是前人之作,而非后来之作。正是因为不断有后来者与前人比较, 创新才会犹如河流,绵远不绝。对于写作者而言,就会“努力摆脱因袭,跳出模 仿”,在旧作品的参照下推陈出新。当然,写作者心中已有作品作为参照,不能 胸中无墨、脑中无物。另外,创新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总有失败的可能。失败有

4、助于写作者从中获得经验教训,从不成熟的写作中得到启发,进而走向成功,王 鼎钧称之为“因新得新”。无论是推陈出新,还是因新得新,都有可能造成写作时的混乱。肆意求新,可能 让学生和老师陷入学与教的迷茫困境中。 所以,王鼎钧认为,写作是创新的活动, 确是有法可依的创新活动。并非大马行空,胡编乱造。二、创新之法王鼎钧说过,写作要“尽人之性和尽物之性”。“尽人之性”指内容题材,“尽物之性”指媒介工具和形式结构。什么样的内容题材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关键在 一个“尽”字。这里的“尽”依凭的就是挨弃了 “依傍与模仿”的写作之法,因为马克思说过,专事模仿的诗人们除了形式上的光泽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一是增加法

5、王鼎钧的“增加法”,实际上包括纯粹意义上添加,以及他所谓的“延长法”与“合并法”。“增加法”的前提条件是写作者熟知已有的作品或事 例,然后经过作者的加工成为新作品。“添加”法,是写作者在原有的故事或事例基础上,平添新的故事元素,丰富了原有的故事内容,成为新的故事。为此, 王鼎钧举了十日谈中“善意杀鹰”的故事与欧亨利圣诞礼物意的单方面的,后者的善意是双向的,对于前者而言,后者添加了一个善意行为。“延长法”依照原文进行改写,有意去掉原文结束方式,另外加续一段,使之具 有画龙点睛之效,原文也就有了新的生命。“合并法”实则是从两种及两种以上 的作品各抽取一部分,“加以融合”,写成新的作品。当然,能够“

6、合并”的作 品,必然在形式或内容方面具有共通性, 这样接桦起来也就容易一些。对于中学 生而言,“增加法”的优势在于大量的课文阅读,积累了相当多的故事和事例, 这样能有效解决学生社会体验不足之弊端;关键在于,写作时,能够准确定位, 信手拈来,拈之能用。二是变造法 “增加法”是依据旧作的躯体进行的改造,通过增加或归并,形成 新的作品,新旧作品依然可以清晰分辨。“变造法”在王鼎钧看来,“特别偏重 旧有作品的神,所以说更接近创造。”也就是说,在原有主题框架下,运用 新的故事或事件来演绎,彻底更换原有故事形骸。这种创造性写作转化,实际上 就是文学理论上所说的“置换”一一作家“为使故事令人信服、契机合乎情

7、理 或道德上为人接受一一总之,为求栩栩如生,所运用的创作技巧”。“置换” 的新意在于,原有主题内涵可能是多元的,经过“置换”编造后的作品可能只会 承继其中某一方面。寻求不同主题内涵的演绎,写出来的文章不应千人一面、 众 口一词。这对于写作者而言,需要强调的是写自己能适应、驾驭的主题之一方面, 否则,就容易文不对题。三是倒置法 所谓“倒置”,即为改变业已形成的顺序。其实,就叙述方法而言, 古人已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方法总结,关键是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调 换叙述之法,给人新奇错位的感觉。时空不可倒置,本是自然铁律。写作确是可 以充分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时间颠倒、空间挪移,打破思维定势与

8、阅读常规。只有突破僵化的思维定势,创新写作才有可能。四是荒谬法 荒谬就是离谱,突破惯性。王鼎钧认为“荒谬法”可能创新,在于日常写作过于要求“入情入理”,以致于“受情理局限,难免演为陈套”。“荒 谬法”运用于写作中,可作两个方面的处理:一为“作品内容超出日常行为规 范”。这里并非否定“日常行为规范”与道德底线,而是用一种陌生化的处理, 以此获得新的阅读震撼。加缪局外人可谓典型,作品中主人公的行径与常理 常态大相径庭,却最为准确地诠释了 “人与世界的分离”。 二为“手法超出自然 律”。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其演进规律, 人类是不可能执拗自然律。王鼎钧认为 写作可以超越自然律,让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中

9、学生喜欢看的玄怪、穿越、 神话等故事,皆是此种类型。当然,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说,无论内容上的“荒谬”, 还是“手法”上的荒谬,其根本红线在于不脱离主旨范畴。五是新解释 王鼎钧认为作家取材于人生,经过加工,又还之于人生。初级写作涉及的是个体的问题,中级写作涉及的是群体的问题,高级写作涉及的是人类的 问题。人生中的现象总有类似之处,写作者的不同解释,必然能产生不同的文章。这里所谓的新解释,实则是充分考虑到写作者的个人性, 限于学识素养、知识水 平、民族文化、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写作者解释人生、表达人生的路径不尽 相同。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可能面貌各异,姿态万千。其对于中学生而言,价 值很大,可以超越既定思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