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_第1页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_第2页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_第3页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_第4页
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臧僖伯谏观鱼译文臧僖伯谏观鱼原文及译文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弥、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一)【注释】臧僖伯:人名,是鲁隐公的谋臣。棠:古时的地名。春蒐(sou):古代指春天打猎。秋弥(xi

2、an)古代指秋天打猎。俎(zu):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皂隶:封建时代的衙役。官司:古代小官名。【文学常识】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译文】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

3、棠邑去观赏捕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戏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理会它。君主,是要把百姓纳入轨、物的人。所以他讲大事来衡量法度,叫做轨;选材料显示器物的文采,叫做物。不合法仪,选用无关宗庙的材料,叫做乱政。乱政的事屡次反复做,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田猎,都在农闲时候进行,并用来讲习军事。每三年,就要军事演习,进入国都就要整顿队伍,回到宗庙要告祖先饮酒庆贺,清点军器和战利品。昭彰军列文采,分明军营贵贱,辨清战斗等级,排列少长顺序,演习军队威仪。鸟兽的肉,不装进祭器里,兽的皮革、牙齿、骨角、鸟的毛羽,不能用来制作祭器,那么君主不射猎

4、,古代法规是这样的。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那是仆役们的事情,官吏掌管的事,不是君主所应当涉及的。”补充:(隐公说:“我将要视察边境。”于是他就前往棠地。让人陈设捕鱼的器具在那观赏。僖伯说自身有病不跟随去。春秋上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鱼具。”说他不合礼法,并说是在远离国都的地方啊。)【阅读训练】1 解释:(1)如(2)谏(3)纳(4)度(5)章(6)所以(7)射2 翻译:(1)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2)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3 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什么?【参考答案】1. (1)前去(2)劝阻(3)引导(4)衡量,估计(5)显示(6)的原因(7)射猎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简析】本篇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思想,即国君不能把游玩逸乐第 5 页 共 4 页看作小节。故臧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